辽宁省沈阳市一二零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料,书中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一些化学实验操作,则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养—较长时间微热,如“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
B.飞—挥发,如“炉甘石(碳酸锌)烟洪飞损”
C.升—蒸发结晶,如“银(水银)复升朱(朱砂HgS)”
D.漉—过滤,如“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
2、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报道了温和条件下实现固氮的一类三元NiFeV催化剂,下图为其电催化固氮的机理示意图。以下关于该电催化机理过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B.反应过程涉及了的电化学氧化
C.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
D.反应分多步进行,中间产物为几种不同的氮氢化物
3、某些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B.
C.
D.
4、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制造火箭发动机的理想材料
B.氮气流的作用只是参与化学反应
C.CO的沸点大于的沸点
D.1ml中含有键数为12
5、常温常压下,与发生反应时,生成CO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生成物水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后,生成CO的热效应变大,生成HCHO的热效应变小
B.加入催化剂后,生成HCHO的速率变大,单位时间内生成HCHO量变多
C.的燃烧热为
D.生成HCH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7、主族元素X、Y、Z、Q、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元素Z和Q同族。元素M的化合物为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试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Q与M的简单离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
B.与键角,前者小于后者
C.中σ键为9ml
D.Ca与X或Z元素均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的常见化合物
8、已知金属钠和氦可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晶胞如下图所示,其结构中按简单立方分布,形成立方体空隙,电子对和氦原子交替分布填充在小立方体的中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晶胞中的数为8
B.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C.若将氦原子放在晶胞顶点,则所有电子对在晶胞的体心
D.该晶胞中最近的He原子数目为4
9、最新发现是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CO相似。分子中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的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
B.CO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1:2
C.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D.是一个具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分子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分别验证溴乙烷(沸点38.4℃)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类型。
实验Ⅰ.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NaOH水溶液;
实验Ⅱ.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乙醇和2gNaOH。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采用水浴加热进行实验
B.实验Ⅱ可用溴水代替溶液,同时省去装置②
C.可用核磁共振氢谱检验Ⅰ中分离提纯后的产物
D.分别向Ⅰ、Ⅱ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溶液,都会产生淡黄色沉淀
1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二氧化硫的减排和回收已成为环保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某研究团队提出如下还原脱硫流程,脱硫塔中反应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脱硫塔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硫可以形成分子式为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C.脱硫后的气体冷凝可以获得单质
D.物质M可以循环使用
13、某二元酸在水中分两步电离:,。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入溶液,溶液温度与滴入溶液体积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pH为13
B.图像中E点对应的溶液中
C.若F点对应的溶液pH=2,则的水解平衡常数约为
D.整个过程中G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1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核酸由C、H、O元素组成
D.生产SMS医用口罩原料以丙烯为主,可以通过石油裂化、裂解获得
15、下面为某科研机构处理含苯酚废水的两种方法:
左图方法利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氧化苯酚;右图以高效光催化剂BMO()降解苯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左图电解过程中,通过离子交换膜向a极移动
B.电解处理苯酚的化学方程式为
C.光催化剂BMO只表现氧化性
D.光催化原理中,若1ml氧气反应,则有4ml电子发生转移
二、填空题
16、溴酸镉[]常用做分析试剂、生产荧光粉等。以镉铁矿(成分为、、FeO及少量的和)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溶于水,难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ⅡB族,写出Cd的外围电子排布排式_______。
(2)还原镉时可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为检验酸浸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溶液。
(4)氧化步骤中加入的量比理论上要多一些,其可能原因为_______。
(5)滤渣2主要成分为_______。
(6)沉镉所得的沉淀需进行洗涤,洗涤时除去的杂质阴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
(7)写出“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17、甘氨酸亚铁是一种新型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它和普通的药物相比没有铁腥味,不刺激肠胃。是一款无味、易溶于水而且不易变质的有机铁。其制备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Ⅰ.活性FeO的制备:称取0.1ml草酸亚铁晶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300℃,时间30min,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
(1)冷却时需注意的操作是_______。
(2)下图是将一定质量的草酸亚铁在氩气氛围中进行热重分析的示意图。B→C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残留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
Ⅱ.甘氨酸亚铁的制备:
查阅资料:
实验步骤:向如图三颈烧瓶中加入和少量柠檬酸,再加入甘氨酸,通一段时间,加入石蜡油。水浴加热至70℃,恒温搅拌6小时,剩余少量黑色不溶物。将所得混合物通过_______、_______,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产品,将粗产品纯化后得精品。
(3)石蜡油的作用_______。
(4)柠檬酸的作用_______。
(5)步骤Ⅱ的两步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6)最后制得10.2g甘氨酸亚铁,则其产率为_______。
(7)分析化学中甘氨酸的测定方法:在非水体系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甘氨酸来测定产品中的甘氨酸的含量。设计实验,将所得粗产品中的甘氨酸分离出来形成非水体系直接用于滴定,方案为_______。
18、研究、CO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排放,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其有重要意义。、CO可用于合成甲烷、二甲醚()及利用二甲醚制高纯氢。
(1)利用CO和制备是一个研究热点。向反应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发生发应如下:
ⅰ.
ⅱ.
ⅲ.
ⅳ.
①ⅳ为积碳反应,则__________(用表示)
②向1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0.1mlCH4,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ⅳ。欲提高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措施为___________,设体系起始压强为,平衡压强为,用表示出转化率和平衡时气体分压平衡常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kPa
(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也是一种利用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向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起始量一定的和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其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先下降,后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22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的选择性为48%(图中A点)。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的选择性的措施有___________。
的选择性
19、2-氨-3氯苯甲酸是白色晶体,其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
、
(1)2-氨-3氯苯甲酸中含有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R代表的是__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分子含有苯环,相对分子质量比大14
b.与碳酸氢钠反应
c.分子结构中含有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峰,峰面积比为2:2:2:2:1的所有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事实证明上述流程的目标产物的产率很低:据此,研究人员提出将步骤⑥设计以下三步,产率有了一定提高。分析产率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养之七日为微热七日,就是较长时间微热,A正确;
B.碳酸锌分解产生,挥发出去,飞指挥发,B正确;
C.汞变成HgS,需发生反应,所以“升”不是指蒸发结晶,而是生成,C错误;
D.浸三小时后,经过滤,固液分离,“漉”指过滤,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该反应过程有参与,所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A正确;
B.该过程中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错误;
C.据图可知1个分子先依次结合3个H后生成一个和N,之后N又依次结合3个H后生成一个,C正确;
D.据图可知每一步反应中都结合一个H,中间产物为几种不同的氮氢化物,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三氧化二氮中氮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由分析可知,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不能生成亚硝酸钠和氧气,故A错误;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由分析可知,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故B正确;
C.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是最高价态,由分析可知,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氧气,故C正确;
D.七氧化二锰中锰元素是最高价态,由分析可知,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高锰酸钠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氮化硅陶瓷性质稳定,耐高温、腐蚀,是制造火箭发动机的理想材料,A正确;
B.氮气流除了参与反应,还可以及时带走生成的CO,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B错误;
C.CO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CO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以CO分子间作用力更强,沸点更高,C正确;
D.耐高温,应为原子晶体,一个Si原子形成4个键,1ml含3ml硅原子,含键数为12,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活化能降低,化学反应热效应不变,故A错误;
B.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产量增大,故B正确;
C.燃烧热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的燃烧热应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甲醛,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应该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若生成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反应产生难溶性的S单质和气体,也可能是该溶液中同时含有,当加入硫酸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单质和气体,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因此不一定含有,B错误;
C.铝放置于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这是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金属Al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C正确;
D.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该溶液可能是KOH,也可能是钾盐,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但核电荷数更小,所以半径更大,A正确;
B.和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但N原子价层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键角更小,B正确;
C.中键为σ键,键中有一个σ键,与之间的配位键也为σ键,所以1ml中σ键为[3+3×(1+1)]ml=9ml,C正确;
D.Ca与O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CaO和,二者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该晶胞中的数为,A项正确;
B.晶胞中的电子对()和氮原子交替分布填充在小立方体的中心,不均摊,可知晶胞中有4对电子、4个He原子,8个Na原子,则Na、He、电子对数占比为8:4:4=2:1:1,故化学式为,B项正确;
C.若将原子放在晶胞顶点,则电子对()在晶胞的体心、棱心,C项错误;
D.该晶胞中最近的He原子数目为4,D项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O>C,A正确;
B.CO与为等电子体,参考N2分子结构可知一个CO分子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B正确;
C.根据的结构可推出分子的空间构型应为直线形,C原子为sp杂化,C正确;
D.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要验证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由于溴乙烷沸点是38.4℃,为防止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导致反应物的挥发,实验时可通过水浴加热方式进行,A正确;
B.在实验Ⅱ中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通过试管②中的水可除去挥发的乙醇,产生的乙烯能够被酸性溶液氧化而使酸性溶液褪色,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由于乙醇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故也可用溴水代替溶液,同时省去装置②,B正确;
C.溴乙烷、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醇,结构简式是,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个数比是3:2:1,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检验Ⅰ中分离提纯后的产物,C正确;
D.NaOH会与溶液反应产生AgOH白色沉淀,因此检验时应该先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加入溶液进行检验,D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氨气的喷泉实验是利用氨气的溶解性,滴有酚酞的水雨氨气会变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A正确;
B.甲苯的侧链的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不能说明苯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故B错误;
C.镁比铝活泼,不能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镁,故C错误;
D.两支试管中的双氧水浓度不相等,不具有可比性,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脱硫塔中发生的反应为,根据化合价可判断CaS是还原剂,S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错误;
B.从脱硫塔中的反应可判断有硫单质生成,不同的硫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是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从脱硫塔中的反应可知脱硫后气体成分为,冷凝可以得单质,故C正确;
D.再生塔中煤是还原剂,由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可推得M是CaS,可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G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二者等体积反应,则,因此pH=14,故A错误;
B.第一步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图像中E点对应的溶液中,故B错误;
C.F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mL,所得溶液是等浓度的、,若F点对应的溶液pH=2,氢氧根浓度是,则的水解平衡常数为,故C错误;;
D.根据题意,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溶质,属于强碱弱酸盐,即溶质为时,水解程度最大,所以整个过程中G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醇,故A错误;
B.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都不是纤维素,故B错误;
C.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故C错误;
D.生产SMS医用口罩原料以丙烯为主,可以通过石油裂化、裂解获得,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左图电解过程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a为阴极,故A正确;
B.根据题意,苯酚在阳极被羟基自由基氧化,其反应为,故B正确;
C.右图中,光催化剂BMO表现为氧化性和还原性,故C错误;
D.光催化原理中,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氧负离子,可得,当有1ml氧气被还原时,转移4ml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1)
(2)3:1
(3)铁氰化钾或
(4)是分解的催化剂,因此消耗较多的
(5)和
(6)正四面体
(7)
解析:(1)C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ⅡB族,参考第四周期第ⅡB族元素Zn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知Cd的外围电子排布排式;
(2)还原镉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被氧化为,C元素化合价升高6价,被还原为,化合价降低2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3:1;
(3)检验亚铁离子可以用 (铁氰化钾)溶液,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是分解的催化剂,因此消耗较多的;
(5)根据分析可知滤渣2为和;
(6)该流程中酸浸时用的是稀硫酸,所以碳酸镉沉淀表面杂质中的阴离子应为,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7)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答案:(1)在气流中冷却或惰性气体气流中
(2)
(3)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
(4)加速FeO的溶解
(5)分液过滤
(6)50%
(7)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
解析:(1)草酸亚铁晶体易被氧化,高温分解时需要隔绝空气,冷却也需要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用氮气或惰性气体中排除空气;故答案为:在氮气气流或惰性气体气流中;
(2)B→C阶段,残留固体的质量迅速减小且不再改变,应该是从草酸亚铁到的过程,故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石蜡油密度比水小,可以浮在溶液表面,可以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故答案为: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
(4)柠檬酸酸性较强,可以加速溶解氧化亚铁,故答案为:加速FeO的溶解;
(5)混合物中有柠檬酸、黑色不溶物等,可用分液和过滤等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过滤;
(6)和甘氨酸混合,理论上应得甘氨酸亚铁0.1ml,而实际制得10.2g甘氨酸亚铁,所以产率为,故答案为:50%;
(7)由题干信息知甘氨酸可溶于冰醋酸,而甘氨酸亚铁难溶于冰醋酸,所以可以用冰醋酸来分离混合物,方案为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故答案为: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
18、答案:(1)将氢气分离出来;
(2)低温时主要发生反应Ⅱ,升温,转化率减小;而高温时主要发生反应Ⅰ,升温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先下降后升高增大压强、选择对反应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解析: (1)
ⅰ.
ⅱ.
ⅲ.
ⅳ.
①ⅳ为积碳反应,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ⅳ可得则;
②向1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0.1ml,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ⅳ。欲提高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措施为将氢气分离出来,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设体系起始压强为,平衡压强为,设甲烷起始物质的量为,甲烷的转化量为,,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解得,则;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2)低温时主要发生反应Ⅱ,升温使平衡左移,转化率减小;而高温时主要发生反应Ⅰ升温使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先下降后升高;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的选择性;从影响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反应时间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的选择性,可使用对反应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19、答案:(1)羧基、氨基、氯原子或碳氯键
(2)甲基(或)还原反应
(3)
(4)17
(5)占位,减小5号位上H原子的取代
解析: (1)由2一氨-3—氯苯甲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为:羧基、氨基、氯原子。
(2)反应①为苯与反应生成甲苯,则R为;反应④将转化为,失去氧原子的同时加了氢原子,为还原反应。
(3)反应⑤中与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产生了HCl,则化学方程式为:。
(4)相对分子质量比大14可知有8个C原子1个N原子2个O原子,分子含有苯环且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含有一个苯环一个羧基,分子结构中含有,则还剩下1个C原子。若取代基有一个,则为,一种;若取代基有两个,则和两类,各有邻间对位置取代,共3+3=6种;若取代基有三个,则为类型,有十种情况;综上所述加起来共有17种,根据以上同分异构体可以得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结构简式有和两种情况。
(5)由图可知产率提高的原因是:占位减少了5号位上H原子的取代,减少副反应产物的生成,使得产率有了一定提高。故答案为占位,减小5号位上H原子的取代。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生成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
铝放置于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铝与浓硝酸常温下钝化
D
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该物质是含有钾元素的盐
A
B
C
D
溶解性和碱性
验证苯环中是否含有独立的碳碳双键
制取金属镁
验证二氧化锰和氯化铁的催化效果
甘氨酸()
柠檬酸
甘氨酸亚铁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可溶于冰醋酸
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冰醋酸
辽宁省沈阳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0,辽宁省沈阳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30,辽宁省沈阳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