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重点中学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妥善保存。
一、积累运用(30分)
1. 古诗文中自有万种风景,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答案】 ①. 树木丛生 ②. 百草丰茂 ③.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 潮平两岸阔 ⑥. 夕阳西下 ⑦. 断肠人在天涯 ⑧.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⑨.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⑩. 受降城外月如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的书写:丛、丰茂、峨眉、平羌、潮、肠、柳絮、烽。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雷声过后,大雨准时造访大地,空气中(1)yùn niàng( )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味。 校园里同学们晨读的声音更加(2)嘹( )亮,雨滴敲打大地的声音和朗朗的读书声相互 应和,奏响了一曲晨读交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响乐。雨过天晴,校道两旁的花儿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的(3) jiā mèi( ),足球场上的小草也舒展开了身姿,一切都(4)mù yù( ) 在阳光之下。
【答案】 ①. 酝酿 ②. liá ③. 娇媚 ④. 沐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酝酿:yùn niàng,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
嘹亮:liá liàng,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娇媚:jiā mèi,意思是撒娇妩媚的样子。
沐浴:mù yù,意思是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3. 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他老人家就行了。
B. 令媛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家母”是自己的母亲,使用不当;
B.“令媛”敬称别人的女儿,使用不当;
C.“令尊”称对方父亲,使用不当;
D.“令郎”称对方儿子,使用正确;
故选D。
4. 小文在小区看到一则通知,发现画线部分有个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她找出来。(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句式杂糅,把“的原因”删除;
故选A。
5. 学校决定举行以“朋友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解读“朋友”内涵】下图是“朋”字和“友”字的甲骨文。“朋”的甲骨文字形 像两串玉串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一挂更大的玉串,引申为同类相好。“友”的甲骨文看 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两手紧紧相握,表达亲密友好之意。“友”字的本义是友好,引申为 __________ 。所以,朋友是指 __________ 的人。
“朋” “友”
(2)任务二: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再仿写一句关于“友情”的句子。
例: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3)任务三:小华在他的活动汇报中谈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追叙了他与友人___________(填人名)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交往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从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友人,鲁迅先生对这位友人充满了深深的同情。
(4)任务四 :小文想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你应该推荐她读( )选项里的篇目。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狗猫鼠》③《父亲的病》④《阿长与< 山海经> 》
⑤《琐记》⑥《二十四孝图》⑦《藤野先生》⑧《五猖会》⑨《范爱农》⑩《无常》
A. ①②⑧⑨B. ①③④⑧C. ④⑤⑥⑦D. ⑥⑦⑨⑩
【答案】5. ①. 团结友爱(协力互助,携手共进) ②. 志同道合(情意相投)
6. 示例一:友情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示例二:友情是一束明媚的阳光,温暖我们孤独的灵魂。
7. ①. 范爱农 ②. 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正直、倔强、爱国。 8.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赏析。
第一空:看图可知,“友”的字形如同两手相握的开关,由此可得引申义:团结友爱,携手进步。
第二空:“朋”引申为同类相好,“友”引申为团结友爱、携手进步。故“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围绕着“友情”拟写,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友情是一支清远的歌曲,愉悦我们荒凉的精神。友情是一轮明亮的圆月,指引我们前进方向。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范爱农》,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范爱农由于没钱回乡,受到经蔑,排斥,迫害,只得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鲁迅,两人熟识了。绍兴光复后,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当监学,工作认真勤奋。报馆案风波后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
故第一空应填“范爱农”,第二空可填“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正直、倔强、爱国”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玩耍和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经历。
②《狗·猫·鼠》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与“童年生活”无关。
③《父亲的病》记叙了自己儿时所见父亲治病的经历,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展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恶痛绝,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④《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⑤《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全文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⑥《二十四孝图》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写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写出自己在阅读这两个故事时所表现出的强烈反感,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与童年生活无关;
⑦《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⑧《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⑨《范爱农》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⑩《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与作者童年生活有关的是①③④⑧。
故选B。
二、阅读(40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箪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②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③自可,何必饭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夙慧》)
注释:①箸箪: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②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指直身而跪。 ③糜:粥。
6.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7. 请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二 子 俱 说 更 相 易 夺 言 无 遗 失
8. 小华想要根据甲、乙两文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下面这份导演手记。
9. 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从小就_________,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季方两兄弟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人物形象)
10. 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闻名天下。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能成才的原因。
【答案】6. ①. 等待 ②. ② ③. 丢下,舍弃 ④. 回头看
7.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8. ①. 生气地 ②. 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③. 并未生气,语气平缓地 ④.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意思对即可)
9. ①. 聪慧善辩 ②. 聪明好学
10. 从甲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太丘通过言传身教,给元方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发现“饭今成糜”时。太丘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询问“尔颇有所识不?”在元方、季方对答后,太丘宽容地谅解了孩子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的宽容尊重,教育有方也是两兄弟成才的重要原因。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题干提示的方法来分析。
①空:“严阵以待”的意思是: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待君久不至”的意思是: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待:等待。
②空:“太丘使元方、季方炊”的意思是: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使:让。故选②。
③空:“相委而去”的意思是:丢下别人自己走了。“俱委而窃听”的意思是:都停下来偷听。委:丢下,舍弃。
④空:“瞻前顾后”的意思是: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元方入门不顾”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二子”是主语,“俱说”是谓语,“二子俱说”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更相易夺”和“言无遗失”是对前面“俱说”的补充,其间要断开;句意: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故断句为: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
①②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从这句话能看出,元方斥责友人不讲信用,没有礼貌。此时元方的态度应该是气愤的。因此这里可以是:元芳生气地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③④空:“尔颇有所识不”的意思是: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从前后文来看,太丘询问孩子们都记得什么,可见他并没生气,语气应该是平缓的。因此这里可以是:陈太丘并未生气,语气平缓地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和友人的反应来看,元方小小年纪就很聪明,明理善辩。乙文中的元方、季方二人因为偷听大人谈论而耽误做饭,事后能完整复述,表现出聪明好学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从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和信用的人。这又为两兄弟树立了好的榜样;乙文中太丘发现“饭今成糜”时,太丘对两兄弟因勤学导致的蒸饭成粥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询问“尔颇有所识不”,在两兄弟完整地复述出所听内容后,太丘显示出宽容的一面,没有追究两兄弟的过时,所以父亲陈太丘对两兄弟的教育秉持着宽容的态度,对两兄弟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是两兄弟成才的重要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有客人拜访陈太丘,并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箪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箪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 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 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 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我”的灰心丧气、任性无理,母亲的委曲求全、隐忍包容,两相对比,衬托了母爱的伟大,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悔恨与愧疚。
B. 文章第④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
C. 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作者直抒胸臆,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来表现母爱,表达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D.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
12. 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有什么深意。
【答案】11. C 12.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母亲“挡在窗前”是有意挡住视线,是不想让窗外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憔悴”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让我们看到母亲的细心与慈爱、无私与坚忍。
13. 表层含义: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秋天引发了“我”深切的怀念之情,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深层含义:“秋天”隐喻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从第①段中“我会猛地把手边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第③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可知,作者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间接地来表现母亲对“我”的爱;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
“挡在窗前”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担心“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景色让“我”的心情更加绝望,因此一进来就挡在窗前,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关爱;
结合第②段“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母亲因生病而憔悴;结合第③段“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她比我还敏感”可知,因为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而憔悴;
母亲的神色描写用了“央求”一词,结合第①段中“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第③段“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可知,屡遭儿子拒绝的母亲从未改变过对儿子的关怀,让我们看到母亲的细心与慈爱、无私与坚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
此题可从分析“秋天”一词起的作用入手作答。从季节来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隐喻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我”怀念秋天,怀念与秋天相关的人和事;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北海的菊花”的,她也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因此“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也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文章结尾,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我”在秋天和妹妹观赏烂漫的菊花,“秋天”又让“我”走出低谷,走向成熟和乐观,此时的“我”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对我的爱,母亲的爱让我迈开步伐开始走出阴霾,悟出生命的意义。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省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对文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14. 小海读了本文后,发现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 ”的三次“放飞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小海概括出来。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珠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语言进行了探讨,请参考示例,自选角度,帮助小珠对表 格中两处画线句子作赏析批注。
16. 小兰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第①段感触颇深,请你帮她写出第①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7. 对于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小玉所在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你是否赞成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 ①. 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②. 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 ③. 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15. ①. “坦然”指心里很安定,没有顾虑。运用语言描写,写出母亲因为“我”喜欢,不怕花钱给“我”订报刊的事实,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②. “刺心”指心里痛苦、难过。写出“我”当时不理解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表现出“我”内心的难过、伤心。
16.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了对母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7. 示例一:赞成。1.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2.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作者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3.三次“放飞”,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示例二:不赞成。1.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2.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花巨资订报刊;3.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④段中的“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和“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可知第一件事: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根据第⑤段中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和“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可知第二件事: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
根据第⑥段中的“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和“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可知第三件事: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第一空,“坦然”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母亲认为我喜欢看书,就为我订了很多的报刊。这表现了母亲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以及对孩子的关爱。
第二空,“刺心”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意为:我的心里感到刺痛。联系画线句后句“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可知,我对母亲的写在信上的话难以理解,感受到悲凉,认为自己的母亲不再关心爱护自己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从内容上:画线句中的“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表现了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双重哺育,作者认为这是“非同寻常的”,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从结构上:第②段和第③段写的是母亲在特质上给我带来的满足。为我做各种吃食,为了订了很多的报刊。第④段到第⑥段是母亲对我精神的培养,母亲有意识的培养我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起到了总领全文,并引出下文回忆的作用。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依据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来谈理由。本题若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伟大母爱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不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母亲对孩子过于严厉,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不赞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三、作文(50分)
18. 请把“门外的 ”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例文:
门外的吆喝声
小时候,在我的家门口附近,总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生意人和手艺人的吆喝声。
那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卖凉面的吆喝声了。那特有的“凉面、酸辣粉儿、豆腐脑儿”,时而婉转,时而铿锵;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但每个字的发音都清清楚楚。一听到吆喝声,我马上就会将脑袋探出窗外,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记得有一天,一阵吆喝声吸引了我。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位骑三轮车的中年妇女,她身后的三轮车上放着琳琅满目的调味瓶,但是她人一晃就不见了。我这下急了,打开抽屉随手抓起一把零钱“咚咚咚”往门外跑,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了小街上。
还好,卖凉面的妇女没走远,正被一群人层层围住。“凉面、酸辣粉儿、豆腐脑儿”的吆喝声越来越近了,我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碗洒着红油和芝麻酱的凉面,一时间口水泛滥。我找了个缝隙挤进人群,近距离端详着卖凉面的妇女,只见她利落地操起各种调料拌着凉面,红的辣椒,绿的葱花,黄的姜丝……等她给一位顾客拌好凉面后,从她的嘴里又发出了一声吆喝:“凉面、酸辣粉儿、豆腐脑儿……”这一次,我听得更清楚了,那带点儿外地口音的声音很好听。我叫她给我来一碗,于是她又熟练地操起了各种调料瓶,在我发呆的时候,已经将一碗拌好的凉面端到了我的面前。我使劲嗅着面条的香味儿,将几张零钱递给了她。她接了钱也不数,直接塞进了肩上挎着的灰色包里。
夹起一筷子凉面往嘴里送,我的嘴巴被填得满满的,那股浓郁的香气,从我的喉咙一下子弥漫到了全身……
如今因为上学寄宿的学因,我很少听到门外那熟悉的吆喝声,但只要一回到家,我就数着点钟等着那熟悉吆喝声的传来,端起那碗泼了各种调料的凉面,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门外”中的限定词“门外”,对于“门”的理解,我们要突破日常的认知,灵活发散一些,门可指具象的门和抽象的门,具象的“门”可以是校门、家门、车门,商场的门、车站的门、老屋的门等,门外的人、事、物、景以及声音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要对象,引发对成长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抽象的“门”可以是心灵之门、思想之门、人生选择之门以及国家这个无形的大门,我们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上的矛盾与交流,收获友谊、亲情等人间真情,可以写思想上的认知与跨越,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站位,也可以写面对人生选择时,是待在门内,还是选择门外,在人生岔路口上,获得人生的感悟。还可以可以写国门外的世界,感受国家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激发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获得民族自豪感。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门外的秋天、门外的吆喝声、门外的叮嘱、门外的小贩、门外的枣树、门外的共享厨房、门外的友情、门外的关爱。门外的大世界、门外的人生、门外的国家等。
第二、构思选材。注意围绕写作的中心,本题目较适合写记叙文,集中笔墨写门外的人、事、景、物,有何感悟和收获。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生活中、生活环境中和身边选取典型事件或有意义的写作素材,注意细节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抒情议论,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或采用对比的方法,写选择前后或确定追求目标前后的不同心态和做法,突出选择或有追求的重要。也可对比“门里门外”的不同,从大的方面叙写国门内外疫情的不同情况,国内的战争与国外的和平,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从小的方面入手,写个人身边门里门外的不同。门里是自己对父母爱的不理解,门外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爱的表达,在沟通和交流中,理解父母,感悟亲情的温暖。风景
古诗文
草木繁盛,郁郁葱葱
(1)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青山吐月,映入大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潮涨水满,顺风行船
(3) 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残阳迟暮,旅人漂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雪花飞扬,富有诗意
(5)____________(《咏雪》)
大漠苍茫,月色清寒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园通知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自 3 月 30 日起有序恢复开放!A.恩上湿地森林会客厅大草坪由于实施养护和施肥的原因暂不开放。B.请入园游客严格遵守疫情防控部门有关规定,佩戴 口罩、扫场所码、出示行程卡,C.并配合做好测温等防疫措施,不聚集,不扎堆,做好自身 防护。D.园内禁止露营、野餐等聚集性活动,请服从园方管理。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2022 年 3 月 29 日
句子
方法
解释
(1)待君久不至
联系成语法——严阵以待。
_______
(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查阅词典法——①命令,派 遣;②致使,让;③支配,使 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汉 语词典》)
(仅填序号)_______
(3)俱委而窃听
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
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联系成语法——瞻前顾后
_______
原文
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元芳( )说: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2)陈太丘( )说:_______________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陈太丘(欣慰地)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 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
美文佳句
小珠的批注
①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母 亲聪慧勤劳的特点,洋溢着赞美之情。
②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②__________
③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
③___________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重点中学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重点中学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示例一,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3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