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友情提示: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B. 酒精挥发C. 冰雪融化D. 铁丝弯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铁丝弯曲只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金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是由原子构成,故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C错误;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3.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B.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D. 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所以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说法正确;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法正确;
C、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说法正确;
D、“绿色化学”是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不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说法错误。
故选D。
4. 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
5. 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A. 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B. 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 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
答案:A。
6.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B. 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C. 选用节水龙头D. 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
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
C、选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
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浪费水资源,故选项做法不利于节水。
故选D。
7. 如图所示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8.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铁呈固态B. 铜呈紫红色C. 蔗糖易溶于水D. 氧气能助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氧气能助燃,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9. 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 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B. 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 在实验室吃零食D. 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室要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防止发生危险,符合题意;
B、禁止在实验室追逐打闹,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不符合题意;
D、很多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雨之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 水分子数目增多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 水分子分解加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下雨后,空气中水分增多,则空气中该处水的水分子数目增多,所以下雨之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故选B。
12.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解释正确;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水分子还是在不断地运动,故B解释错误;
C、水蒸气液化为水,分子间间隔变小,则所占体积减小,故C解释正确;
D、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品红分子扩散到了水分子中,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13. 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太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物均是两种,既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故选C。
考点:信息的处理
1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 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A叙述正确;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B叙述正确;
C、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且压强增大时分子之间间隙减小,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叙述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与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7. “中和反应”实验中,同学们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滴加酚酞B. 取用盐酸
C. 搅拌溶液D. 放置滴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后,胶头滴管不能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管不能放在玻璃板上,应放在干净的烧杯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生成的两个离子构成相同是一种物质的分子,因此该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即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D、如图所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选项错误;
故选:C。
19.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8mL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则量取液体的体积小于8mL,选项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选项正确;
C、氢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新型燃料,则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所以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选项正确,故选A。
20.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 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A.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原有物质不完全相同的物质,选项错误;
B.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选项正确;
C.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可能相同,是组成和结构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D. 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同一种物质”,都是由水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B。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1.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_。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C.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
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步骤③的作用是_________。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4)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能量变化?_________。
【答案】21. 2.53% 22. BD
23. ①. A ②. C
24. 液体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液体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随着高空中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凝结成云,云随封飘动,再遇冷变成雨或雪返回到地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小问2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则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比较紧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故选A;
紫外灯可杀菌消毒,故选C。
【小问4详解】
液体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液体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随着高空中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凝结成云,云随封飘动,再遇冷变成雨或雪返回到地面。
2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所示。
(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 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③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④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
(2)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22. ②①④③ 23.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 ,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
【小问2详解】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不变,故A解释错误;
B、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 ,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则可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B解释正确;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C解释错误;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D解释错误;
故选:B。
23.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和_________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往环境中_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了能量。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化学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伴随发生了哪几种能量变化?__________。
(3)下面是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4)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蜡受热熔化B. 石灰水变浑浊
C. 火焰上冒黑烟D. 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23. ①. 光 ②. 热 ③. 释放 ④.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⑤. ##
24.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5. ①. 外焰温度最高 ②.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③. 蜡烛燃烧生成水 ④. 石灰水变浑浊 ⑤.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⑥. 另一端管口有白烟,且白烟被点燃 26. A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则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在该过程中,镁燃烧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小问3详解】
Ⅰ、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说明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Ⅱ、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Ⅳ、结论为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则将一根短尖嘴的玻璃管伸入火焰中,可观察到另一端管口有白烟产生,点燃时,白烟被点燃。
【小问4详解】
A、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焰上冒黑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棉质芯线烧焦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b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能。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4)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24. ①. 2:1 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 氢气##H2
25. ①.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②. 化学
26. ## 27. 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的为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2;根据图示,a管中产生的气体多,为氢气,b管产生的是氧气,则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管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氢气;
【小问2详解】
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消耗电能,能量形式变为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A、根据水分子的模型图,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故B正确;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 请用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序号或名称填空。
(1)仪器d的名称_____________。
(2)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__。
(3)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__________。
(4)量取8mL液体时用__________。
(5)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可以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6)现称量24g氯化钠固体。请在下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
【答案】25. 烧杯 26. 集气瓶##g
27. 药匙##i 28. 10mL量筒、胶头滴管(或bh)
29 efj(或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30 砝码:20g;游码:4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d的名称是:烧杯;
【小问2详解】
集气瓶可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故填:集气瓶或g;
【小问3详解】
通常用药匙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故填:药匙或i;
【小问4详解】
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8mL液体时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先倾倒,快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故填:10mL量筒、胶头滴管(或bh);
【小问5详解】
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食盐水的体积较少,可放在试管中加热,加热时需要用试管夹夹持,加热需要酒精灯,故填:efj(或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小问6详解】
称量24g氯化钠固体,应选择20g的砝码,游码的示数是4g。
26. 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去除湖水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指出图中一处错误: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__________。
③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④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⑤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26. ③①②
27.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 ③.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④. 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合理即可) ⑤.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⑥. 混合物 ⑦. 蒸馏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是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滤纸的折叠顺序为取一张圆形的滤纸,将滤纸对折,变成半圆形,折成半圆形之后,再对折一次,最后打开,一边层,一边三层,形成漏斗状,正确顺序是:③①②;
【小问2详解】
①图中无玻璃棒引流,如不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甚至会损坏滤纸;图中一处错误是: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液体可能溅出;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或滤纸的规格不对等;
③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体从破损处流下)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夹层之间流下)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④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
⑤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蒸馏得到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四、阅读与应用(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7. 填空:
(1)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现有①氢气 ②镁 ③蒸馏水 ④氧化镁 ⑤空气 ⑥二氧化碳 ⑦矿泉水等七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
(2)纯净物都有其固定组成,可用“学科语言”(化学用语)表示。请你写出以上纯净物中你所知道的几个化学用语(化学符号):__________。
【答案】27. ⑤⑦##⑦⑤
28. H2、Mg、H2O、MgO、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②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③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氧化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⑤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⑥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⑦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⑤⑦;
【小问2详解】
①氢气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H2;
②镁是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Mg;
③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H2O;
④氧化镁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MgO;
⑥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CO2。
28.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
SO2与食品工业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SO2与硫酸工业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
SO2与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 _________ g/kg。
(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 ________ 。
(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有S、 ________ 和H2SO4。
(4)硫酸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 ________ 。
(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 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 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答案】 ①. 0.1 ②. 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③. SO2、SO3 ④. 氨水 ⑤. BCD
【解析】
【详解】(1)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表格可知,食糖中SO2的最大残留量为0.1g/kg。
(2)文章中第三段第二行说明了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添加SO2的原因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3)由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可知,含硫元素的物质有:S、SO2、SO3、H2SO4。(4)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故工业制硫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用氨水吸收。
(5)A、煤块粉碎并不能改变煤的含硫量,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不变,故A不正确;
B、对燃煤进行脱硫显然可以降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故B正确;
C、煤改气或改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C正确;
D、合理的循环使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BCD。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存在间隔
B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
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C
水蒸气液化为水,所占体积减小
分子间间隔变小
D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事实
结论
A
用量筒量取8mL液体时,俯视读数
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mL
B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C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
氢气是一种新型燃料
D
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内焰及焰心处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
Ⅱ
__________。
__________。
Ⅲ
__________。
__________。
Ⅳ
__________。
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
食品
蜜饯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
0.35g/kg
0.25g/L
0.1g/kg
0.1g/kg
0.1g/kg
0.05g/kg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 分子和原子主要区别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