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中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4.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Fe-56 Na-23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小2分,共20分)
1. 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汁显碱性B. 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 柠檬的酸性大于橘子D. 苏打水显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西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A错误;
B、橘子汁pH小于7,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B错误;
C、柠檬水pH小于橘子,pH越小酸性越强,故柠檬酸性大于橘子,C正确;
D、苏打水pH大于7,显碱性,D错误;
故选C。
2.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B. 取用液体
C. 测pHD. 稀释
【答案】C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解析】
【详解】A、溶解固体时可在烧杯、试管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完成溶解,A不符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时,应在瓶外将胶头内空气排尽,不能在瓶内挤出空气,B不符合题意;
C、把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C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下列有关溶液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可用水鉴别烧碱与硝酸铵
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相同D.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烧碱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用水可以鉴别烧碱与硝酸铵,故B正确;
C、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原理不同,故C错误;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也是稀溶液,故D错误。故选:B。
4. 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 B. FeC. 稀KOH溶液D.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硫酸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为无色,该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某品牌苏打气泡水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饮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pH试纸精准测定该饮料pHB. 整瓶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C. 过滤不能分离水和碳酸氢钠D. 碳酸氢钠()属于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不能用pH试纸精确测定该饮料的pH约为6.5,故A说法错误;
B、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整瓶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能溶于水,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分离水和碳酸氢钠,故C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是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 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溶质):m(溶剂)=20:120
B.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由题意可得,m(溶质):m(溶剂)=20:100,选项错误;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选项错误;C.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降温后,有固体析出,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 溶质质量分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7. 下列各组离子在pH=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 溶液呈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B、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不与氢离子结合成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又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
C、 Ag+与Cl-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Ba2+与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NaOH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化学式LiOH,可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反应生成B. 与盐酸反应生成LiCl
C. 与铁反应生成D.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氢氧化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则氢氧化锂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不能与铁反应,则氢氧化锂不能与铁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氢氧化锂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碱
B. 物质a的化学式为
C. 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D. 溶液与氢氧化镁反应制取氢氧化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OH)2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A正确;
B、据图可知,物质a是氧化物,且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B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H的后面,所以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正确。
D、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是沉淀,不能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10.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B. 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还可能是显碱性的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B、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碳酸盐也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将100g5%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蒸发掉50g水B. 倒掉50g溶液
C. 加入2gNaCl固体D. 加入50g20%NaCl溶液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设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x,则100g×5%=(100g﹣x)×10%,解得x=50g,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倒掉50g溶液,对溶液的浓度不影响,方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100g×5%+y=(100g+y)×10%,解得y=5.56g,方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设加入20%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z,则100g×5%+20%z=(100g+z)×10%,解得z=50g,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AD。
12.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B. P点时的溶液能与镁发生反应
C. M→N过程中溶液碱性逐渐增强D. 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A、N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此时为中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溶液中是无色的;错误;
B、P点时,硫酸过量了,溶液中含有硫酸,能与镁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氢气;正确;
C、根据图像,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M点pH大于7,N点pH=7;错误;
D、M→N,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该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N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N→P过程中硫酸过量,没有硫酸钠产生;错误。
故选B。
13. 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时,的溶解度比KCl小
B. 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大
C. 60℃时,P点表示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固体
D. 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的溶解度比KCl小,此选项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小,此选项错误;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P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P点表示60℃时溶液不饱和,还能继续溶解固体,此选项正确;
D. 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小,有氯化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AC。
14. 下列除杂试剂与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与氯化钙不反应,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没有新杂质产生,过量的碳酸钙可用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
B、水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C、氯化钡过量会使溶液中混入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
D、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产生新杂质,过滤能将碳酸钙沉淀除去,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AD。
【分析】除杂原则,不与主要物反应,与杂质反应不引入新杂质(与主要物状态一样为新杂质)。
15. 下列图像不符合对应实验事实的是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造成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从而有溶质析出,故溶质质量会减小,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过程;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两条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与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65:2,铁与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56:2,铁产生氢气能力更强,最终会产生更多的氢气,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起点正确,向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当溶液饱和,继续加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会变化,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过程;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无限接近7,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过程。
故选A。
三、理解与运用(包括4个小题,共33分)
16. 构建思维导图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盐酸和NaOH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问题(“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1)图一中物质甲所属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
(2)稀盐酸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生锈铁钉在稀盐酸中长时间浸泡有气体产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稀硫酸也能与NaOH反应,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下图是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则乙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
(4)图二实验,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褪色,说明澄清石灰水与HCl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说明浓盐酸有酸性和_______性。
(5)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有_______(填序号)。
A. 氢氧化铝B. 碳酸钙粉末C. 氯化钠D. 氧化铜E. 氢氧化钠
(6)写出盐类胃药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选择一种不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说明不能使用的理由_______。
【答案】16. 金属氧化物
17. ①. ②.
18. ①. ②.
19. ①. 红色 ②. ③. 挥发 20. AB
21. ①. ②. 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氧化铜生成有毒物质(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的化学性质有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与某些盐反应,故填金属氧化物
【小问2详解】
稀盐酸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方程式为:;
生锈铁钉在稀盐酸中长时间浸泡有气体产生,是由于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稀硫酸也能与NaOH反应,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氢离子与氢氧根能结合成水;
由图可知:两个氢离子与两个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两个水分子,余下两个钠离子与一个硫酸根离子,故乙为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小问4详解】
a中澄清石灰水显碱性,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
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褪色,说明浓盐酸有酸性和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接触到a试管中的氢氧化钙,两种发生反应,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红色消失;
【小问5详解】
A、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则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则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则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离子会使人体中毒,则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E、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AB;
【小问6详解】
其中碳酸钙属于盐类,胃液中的酸为盐酸与碳酸钙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
氯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则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离子会使人体中毒,则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7. 为了探究和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化。
向如图1锥形瓶中注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如图2锥形瓶中注入10mL的水,使其充分反应,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1)设计图2装置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图3中曲线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和NaOH溶液的反应。
(3)本实验从探究反应物减少的角度证明了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从验证生成物的角度也可以证明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完毕后,向图1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填序号)溶液,一定能达到目的。
A. 足量的稀盐酸B. 适量溶液
C. 适量溶液D. 一滴稀硫酸
【答案】17. 作对照
18. Ⅱ 19. 20. 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了探究CO2和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图2装置实验与图1装置实验作对照。即设计图2装置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故填:作对照。
【小问2详解】
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压强迅速减小,所以图3中曲线Ⅱ表示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故填:Ⅱ。
【小问3详解】
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小问4详解】
A、CO2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适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B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C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一滴稀硫酸反应,由于稀硫酸太少,现象不明显或没有现象,不一定能达到目的。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填:ABC。
18. “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
(1)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是_______,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果蔬洗盐”溶液可除去果蔬上残留的酸性有害物质,若配制“果蔬洗盐”溶液过稀,会影响清洁效果,原因是_______。
(3)利用溶解性的差异,可提纯和分离混合物。
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②分别将50℃时NaCl、、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③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8. ①. 搅拌 ②. 不饱和
19. 溶液过稀不能除尽果蔬上残留的酸性有害物质
20. ①. 蒸发溶剂 ②. ③. 40℃左右,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能减少碳酸钠晶体的析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是搅拌;
据图2可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以判断出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果蔬洗盐”溶液可除去果蔬上残留的酸性有害物质,若配制“果蔬洗盐”溶液过稀,会影响清洁效果,原因是:溶液过稀不能除尽果蔬上残留的酸性有害物质;
【小问3详解】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分别将50℃时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三者的溶解度均变小,均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形成20℃的饱和溶液,此时三者的溶解度NaCl>Na2CO3>NaHCO3,故所得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Cl>Na2CO3>NaHCO3;
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Na2CO3,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的原因是:40℃左右,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能减少碳酸钠晶体的析出。
19. 烟台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②如图所示为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D.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硬水软化
(2)从晒盐后的卤水中提取重要金属镁,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_______(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加入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试剂B选用_______。整个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
【答案】19. ①. 沸点 ②. ABD
20. ①. 石灰乳(或) ②. ③. 稀盐酸 ④. 复分解与分解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被蒸发出来,收集到蒸馏水,故填:沸点;
②A.膜分离法的原理是利用体系中各微粒的大小不同,对微粒的选择透过性,滤纸过滤原理类似,A正确;
B.膜分离法过程中水分子能通过淡化膜,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浓度越来越大,所以膜分离法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B正确;
C.该淡化膜只有水分子能通过,溶解在其中的物质不能通过淡化膜,所以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C错误;
D.该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可以用于淡化海水,D正确;
故选:ABD;
【小问2详解】
①海水提镁过程中先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将氯化镁沉淀,故填:石灰乳(或);
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氢氧化镁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试剂B选用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海水提镁的过程共有三步骤,第一步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符合两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类型,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第二步是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第三步是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生多”的类型,是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与分解反应。
四、实验与探究(包括3个小题,共28分)
20.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
(2)图2中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密度为)_______(精确至0.1%)。
(3)该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计算、_______、_______、装瓶保存等。
(4)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100g,加入100g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
【答案】20. ①. 玻璃棒 ②. 搅拌加速溶解
21. ①. 12g ②. 11.5%
22. ①. 称量 ②. 溶解
23. 12g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溶质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图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
【小问2详解】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若按图2操作,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他用的是15g的砝码和3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5g-3g=12g;
由图可知,共量取92ml,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问3详解】
该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保存等;
【小问4详解】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释前溶质为12g,稀释后仍为12g。
21. 化学小组对使用后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样品的成分可能是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20℃时溶解度:;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反思评价】
(1)实验①结论不完全正确,原因是_______。
(2)实验②和实验③结论正确。请你完善实验③的实验操作_______。
(3)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样品中含有和。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石灰干燥剂中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图2,则溶液X是__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3(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能量(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得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
【答案】21. Ca(OH)2微溶于水,可能含有Ca(OH)2
22. 取②中适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3. ①. CaO+H2O=Ca(OH)2 ②. CO2+Ca(OH)2=CaCO3↓+H2O
24. ①. 稀盐酸 ②. NaOH、NaCl ③. 释放 ④. 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加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①结论不完全正确,原因是:Ca(OH)2微溶于水,可能含有Ca(OH)2。
【小问2详解】
实验②和实验③结论正确。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完善实验③的实验操作是:取②中适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小问3详解】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样品中含有Ca(OH)2和CaCO3。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生石灰干燥剂中产生CaCO3的原因是: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小问4详解】
①pH7,溶液显碱性。由图2可知,开始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NaOH、生成的NaCl。②由图3可知,开始温度逐渐升高,后来温度逐渐下降,是因为反应放热,当反应停止后,温度逐渐降低,据此可得出该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③密闭容器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得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加。
2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查阅资料:碳酸钡为白色沉淀
(1)试管①中加入稀盐酸前还需要加入_______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通过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猜想三:NaOH、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成立,滤液中的溶质中含有NaOH、
【反思评价】甲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得出滤液中含有NaOH、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写出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1个即可)。
【答案】22. 酚酞溶液
23. ①.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②.
24. 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25. ①. 、NaOH ②. 白色沉淀 ③. 硫酸铜 ④. 步骤一加入氢氧化钙引入,影响氢氧化钠验证 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要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了反应,可加入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了无色,说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试管②中是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试管①中有水生成,试管②中有气体生成,试管③中有沉淀生成,故通过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小问4详解】
提出问题:氢氧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猜想一:NaOH,若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滤液中的成分是猜想二:NaOH和,若碳酸钠溶液过量,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猜想三:NaOH、;
设计实验:猜想三正确,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OH、,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步骤二的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评价:甲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得出滤液中含有NaOH、的结论,原因是步骤一加入氢氧化钙引入,影响氢氧化钠验证。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分析与计算(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3. 某氢氧化钠固体因保存不当部分变质生成了Na2CO 3,取该样品12.5g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75g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x=______g;
(2)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
【答案】(1)64.7
(2)解: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z
氢氧化钠质量为12.5g-5.3g=7.2g
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57.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75g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75g+2.2g-12.5g=64.7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类别:弱酸性饮料,pH≈6.5
配料:水、食用盐、三氧化碳、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
A
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过滤
B
CaO(CuO)
加水溶解、过滤
C
盐酸(稀硫酸)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D
NaOH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
温度无变化,烧杯底有白色固体
有
②
将①中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有
③
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过滤后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
有_______产生
猜想三正确,滤液中的溶质含有NaOH、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该试管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_______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