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 体温的控制课时练习
展开1.从接受刺激到产生反应的整个过程是( )
A.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产生反应
C.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反应
D.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2.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D.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3.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手无意中被火烫一下,迅速缩手 B.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
C.衣藻避开过强的阳光刺激 D.含羞草叶子受刺激后下垂
4.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迎风流泪 B.画饼充饥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5.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C.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 (6)
6.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7.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C.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 D.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8.下列具有社会行为(也称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A.苍蝇 B.虎 C.猪 D.蜜蜂
9.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10.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
11.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
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
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C.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D.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12.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13.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位小伙子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但有心跳、有呼吸。请问他的神经系统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14.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15.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即缩手。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构造。以下
选项全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该图表示的神经构造叫反射弧
C.该神经构造完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反射是 的基本方式。生活中常见如下反射实例:一个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手被玫瑰刺一下,马上缩回来,他感到很痛。后来再看到玫瑰就躲开了。请回答:
(1)小孩的手被玫瑰刺一下,马上缩回来,这属于 。
(2)小孩后来再看到玫瑰就躲开了,这属于 。(请选填“简单的反射”或“复杂的反射”)
17.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与其他种类的细胞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具有③ 。
(2)神经元的功能是 信息,图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传递的方向是 (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17题) (18题)
18.请补充完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图解。
19.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e→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的功能。
(3)若此人d处受损,手碰到高温物体,将出现 (选填序号)。
A.能缩手,感觉到痛 B.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C.不能缩手,感觉到痛 D.不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20.如图所示的几种动物的行为,回答:
(1)如图4组图中,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有 (只填写序号)。
(2)图③所示黑猩猩从洞穴钓取白蚁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
(3)图④中大雁分工合作,结队南飞,说明大雁营群体生活,具有 行为。
21.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22.为迎接杭州亚运会,某地举行马拉松比赛。请回答:
(1)比赛前一天,小金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小金的体温变化曲线。
(2)比赛当天,小金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3)在比赛中小金出现了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身体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下表。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
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 。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迁徙的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
并说明理由 。
24.动物的许多技能是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的,小科同学家里养了一条狗,但是刚开始狗在家里随处大小便,这让他很苦恼,于是他利用所学知识对狗进行了训练实验。
【实验一】小科找来了沙盆,当小狗在沙盆外大小便后他就训斥小狗,并告诉小狗要去沙盆中大小便,经过多次训斥后,小狗仍然随处大小便。
【实验二】当看到小狗准备大小便时立刻将其抱到沙盆中,方便完后给与一定食物奖励。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狗能做到定点大小便了,并且完成后会向小科讨要食物。如图所示为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小科训斥并告诉小狗的方法达不到目的,是因为狗大脑皮层中缺少 。
(3)经过训练的小狗想要大小便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沙盆,而不会在找的途中大小便,这说明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 控制。
(4)小科给与小狗食物是为了让狗将食物奖励与在沙盆中大小便建立联系,从而加强和巩固该 。
25.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 行为。
(2)动物的绕道取食研究反映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26.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 。
四、解答题(共20分)
27.如图是人脑及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请根据图解以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图1 图2
(1)“醉酒”者常常表示出神志不清、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分别麻痹了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造成的。
(2)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①
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图1中的[ ] ([]里填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3)“红灯停、绿灯停、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条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停”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4)某人在某次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激其指尖,此人表现为有感觉但不能缩手,受伤部位可能是图2中的[ ] ([]里填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5)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是由 协调配合完成的。
28.根据教材的“抓直尺测试反应时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 ,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2)在实验中每一测试都要重复五次的原因是 。
(3)当人数数的同时去抓直尺,反应时间就会变 。
(4)俗话说:“一心不能两用。”但有些同学往往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听课的同时做一些小动作,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些习惯从科学角度来说是不利于学习的。请你从上述实验的结果来进行分析: 。
29.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才能实现,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 ,维持体温恒定。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所示为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管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图 。
(2)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进行散热。此时,皮肤血管的管径应更类似于图 。
31.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存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跟着哭声便跃窗进入了房内……。闻讯赶回家来的主人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逃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请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救出后的狼孩一直具有狼的行为习性,说明学习行为 。
A.不可逆 B.与遗传因素无关 C.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有关键时期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狼孩的故事中,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
32.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相对湿度为6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 (选填“不热”、“热”、
“很热”、“非常热”、“酷热难耐”)
(2)在25℃和35℃时,其中 ℃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较小。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 第3节-第5节 阶段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5 BAAAD 6-10CDDAD 11-15BCBB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神经系统活动 (1)简单的反射(2)复杂的反射”)
17.(1)突起 (2)获取并传递 从左到右
18.①脑干 ②脊髓 ③周围
19.(1)效应器 (2)传导 (3)C
20.(1)①②④ (2)后天学习 (3)社会
21.(1)体温调节 (2) 用电风扇、洗澡等
22.(1)甲 (2)条件反射 (3)骨骼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1)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其他合理解释均可)
24.(1)神经元(神经细胞)(2)语言中枢(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4)复杂(条件)反射
25.(1)学习(2)强 少(3)遗传
26.(1)明显减少(或不恒定);
(2)实验前没有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没有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
四、解答题(共20分)
27.(1)② ①(2)③脑干(3)条件(4)⑦传出神经(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8.(1)被测试者抓到直尺的位置越靠近尺的下端
(2)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长
(4)大脑同时处理两种信息时反应速率会变慢
29﹒寒冷 反射弧 平衡
30.(1)甲 (2)汗液蒸发 丙
31.(1)繁殖 先天性 (2)生活经验和学习 (3)D(4)从小的时候注重接受良好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2.(1)非常热 (2)25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测试(较难):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测试(较难),共1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复习评价解析版docx、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复习评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