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臭氧浓度高值区位于地球大气层的,臭氧浓度高值区所在的大气分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3日7时44分,我国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遥感三十三号02星主要围绕地球进行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工作.下图示意工作中的遥感三十三号02星。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与工作中的遥感三十三号02星所在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同级别的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最可能对遥感三十三号02星获取及传输数据产生较强干扰的是
A.狂风暴雨B.地表起伏C.作物长势D.太阳活动
太阳与地球及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图为2023年前6个月所有出现在太阳上的黑子延时摄影图,其中六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比以往峰年的太阳黑子数量都多。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内核层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4.图示状况出现时可能引发的现象是
A.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B.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C.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出现极光D.我国各地全年降水异常
2023年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科院研究所在福建首次发现的“奇异福建龙”化石相关内容。据研究,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右图为“奇异福建龙”复原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
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6.下列关于该物种生存年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向两栖类进化B.蕨类植物非常繁盛C.我国东北、华北成陆D.爬行类向鸟类发展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中臭氧总含量保持动态平衡,因高度、纬度而异。下图示意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臭氧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臭氧浓度高值区位于地球大气层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8.臭氧浓度高值区所在的大气分层
A.有大量离子、电子存在B.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
C.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常常可见各种云雨天气
9.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是因为
A臭氧层颜色为深褐色,可遮光B.臭氧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C.臭氧层密度极大,可防撞击D.臭氧层能隔绝宇宙辐射射线
“双碳”目标即中国明确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图示意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及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A.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气温波动上升B.二氧化碳含量波动起伏,气温持续上升
C.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气温波动无序D.二氧化碳含量直线上升,气温缓慢上升
11.下列行为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的是
A.使用冰箱、空调B.倡导自驾出行C.推广清洁能源D.购买绿色食品
放风筝时逆风起跑,较易使风筝起飞。我国华北地区甲、乙两聚落有春季放风筝的习俗。下图为春季某日甲、乙两聚落近地面气压场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乙聚落目前的风向可能是
A.东风B.西南风C.东南风D.南风
13.图中甲聚落
A.风速小于乙聚落B.风向与乙聚落相同
C.放风筝时应向东北方向起跑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不合理的城镇化会改变城市水循环的正常运行规律,使城市因水循环部分环节的异常而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图示意某漫画内容。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示漫画直接反映的水循环异常环节有
①蒸发 ②降水 ③下渗 ④地表径流 ⑤地下径流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③⑤
15.图示城镇化现象最易产生
A.雾霾B.城市热岛C.城市雨岛D.城市内涝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人们常常使用地震波来测定地球的内部圈层。下图示意地球的圈层结构,a~g为地球的圈层,M、N示意两个不连续界面。
(1)指出M、N的名称,并描述地震波在向下经过M、N界面时发生的变化。(4分)
(2)判断c圈层的名称,并简述该圈层的基本特征。(3分)
(3)用图中字母说明生物圈的范围,并简述地球上拥有生命的自身条件。(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
(1)描述A层大气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说明该层大气高度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4分)
(2)指出A、B层大气的气流运动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3)简述C层大气特征,并说明C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山脉背风坡下沉时形成的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其具有干暖性质,我国太行山东麓地区是焚风的多发区。太行山东麓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隔华北平原与海相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太行山东麓地区有明显的海陆风季节转换。下图为该区城某山麓地区城市2009--2018年焚风现象月平均日数变化统计图。
(1)描述该城市焚风日数的季节差异。(4分)
(2)从大气热力环流角度,分析该城市8月份焚风势力较弱的原因。(4分)
(3)从大气热力环流角度,阐述该地冬季焚风发生的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西北某绿洲地区基本无大气降水,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北部冰川融水汇聚形成的季节性时令河。该绿洲地区起始借助河流原河道引水灌溉,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经设计改良后,河道宽度变小,两侧种植灌丛,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较大。下图示意该绿洲原河道和改良后河道位置及景观的变化。
(1)说出该绿洲地区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2)阐述该绿洲地区起始阶段水资源浪费的主要环节、(6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绿洲地区河道改良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原因。(4分)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C 6.D 7.B 8.C 9.B 10.A 11.C 12.B 13.C 14.B 15.D
16.(1)M为莫霍界面;N为古登堡界面。
变化:经过M时,纵波、横波波速都迅速增加;经过N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2)地壳。
特征: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中,高山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较厚,山谷、平原等低海拔地区较薄;大洋地壳中,海岭较厚,海沟较薄。
(3)a的底部,b的全部,c的上部。
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
17.(1)夏季高,冬季低;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原因:对流层高度因地面受热强度引发的对流强度而变化。
(2)A层大气以对流为主;B层大气以平流为主。
原因: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气上冷下热,大气存在对流运动;B层大气除底层变化很小外,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上升很快,空气上热下冷,不能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3)特征:位于大气外层,属于地球大气向宇宙空间过渡的层次;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大气呈电离状态。
关系: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有极光现象。
18.(1)夏季焚风日数较少;冬春季节焚风日数较多。
(2)夏季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陆风势力减弱,海风势力增强;海风湿润、气温偏低,削弱了焚风的势力。
(3)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较高;海洋气温高,气压相对较低;在气压差作用下,风从西北内陆吹向海洋,遇到太行山阻挡,在太行山背风坡山麓下沉,形成焚风。
19.(1)陆地内循环。 判断依据:该地基本无大气降水,说明海洋水汽较难到达;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时令河,说明河流无法注入海洋,可判断该地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河道较宽,地表时令河河床面积大,水资源蒸发量较大;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宽度大,水体浅,下滲量较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无植被阻挡,大风时,河道淤塞,河道水体下渗量增大。
(3)河道宽度减小,单位面积水资源蒸发量减少;河道宽度变小,流速加快,下渗量减少;灌丛阻拦风沙,减少河道淤塞,且植被令水资源蒸发量变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由图示可知, 图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x、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答案pdf、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评分细则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