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分析】1、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杜鹃鸟和杜鹃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保护组织属于植物体的组织,杜鹃鸟没有保护组织,B错误。
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杜鹃花的花及杜鹃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C正确。
D.杜鹃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杜鹃花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错误。
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B正确。
C、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细菌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如厌气杆菌,C正确。
D、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图中①绿色植物、②昆虫、③食虫鸟、④是细菌、真菌;⑤太阳。
【解答】解: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不包括④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固定太阳能,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B正确。
C、图中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所有的生物只能构成群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①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②昆虫、③食虫鸟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④是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概念。
4.【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C错误。
B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B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生物圈的范围是答题的关键。
5.【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
D、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022年11月3日是全球第一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日”,主题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区”,强调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认识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区的建设。回答8~13题。
6.【分析】(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空气、温度、水的影响。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
(3)从生态系统来说,人类和许多生物都跨越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使各类生态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解答】解:人类使用的塑料废弃后通过填埋、日晒或海浪冲刷等作用,被破碎、分解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成为污染物。目前,在多个生态系统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可见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选:C。
【点评】关键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7.【分析】(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解答】解:A、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错误。
B、若视野较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物像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变暗,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8.【分析】(1)升降镜筒: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2)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
(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答】解: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若要把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正确;
B、用直射的太阳光作为光源,视野反而模糊,错误;
C、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应该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细胞体积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正确。
故选:B。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9.【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解:显微镜对光时,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选择①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并④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故选:B。
【点评】掌握对光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最后整理实验台,清洁收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1.【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科学家将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已经被抽去细胞核的黑鼠卵细胞内,处理后移入白鼠子宫内发育,之后产下的幼鼠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因此幼鼠体色是棕色。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中。
12.【分析】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母羊是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母羊提供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第三只母羊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小羊多莉虽然是由第三只母羊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第三只母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多莉的细胞核不是由第三只羊提供的,而是来自于供核母羊。而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的长相与供核母羊十分相像。
【解答】解:A.科学家将供核母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A错误。
B.细胞质和细胞膜在多莉发育中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细胞膜能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卵细胞的细胞质中还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B错误。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多莉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非常相似,是因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C正确。
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13.【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草履虫能通过运动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解答】解:图中在右侧液滴中放入食盐,会使液滴中盐的浓度上升,对草履虫造成危害,是不利刺激。所以草履虫会通过运动躲避它,草履虫从右到左运动。显微镜呈倒像,草履虫从右到左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草履虫从左到右运动。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将从左到右运动。
故选:B。
【点评】草履虫作为单细胞个体,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不错的素材,所以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很重要。
14.【分析】四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各部分结构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整个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A.嗜热四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有细胞核,能正常生活,A错误。
B.嗜热四膜虫通过收集管、伸缩泡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不是进行呼吸,B错误。
C.嗜热四膜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这是它的生殖方式,C正确。
D.嗜热四膜虫通过胞肛排出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不是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15.【分析】(1)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3)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解答】解:A、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体内的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A正确;
B、苹果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绿色开花植物具有花、果实、种子三种生殖器官,C错误;
D、“藕断丝连”中的“丝”是输导组织,D错误。
故选:A。
【点评】关键点: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16.【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中:①植物体,②表皮属于保护组织,③叶属于器官,④植物细胞
【解答】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④细胞→②组织→③器官→①植物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是关键。
17.【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解:A.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血液和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故A正确。
B.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故B正确。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故C正确。
D.皮肤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的器官,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人体的基本组织是解题的关键。
18.【分析】如图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组织;③是消化系统;④是一个细胞;⑤是人体。
【解答】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故图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为:④→②→①→③→⑤。
故选:B。
【点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会分析并结合图形作答。
19.【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由图可知:1细胞的分裂、2细胞的分化;bd是组织、ce是器官、f是系统。
【解答】解:A、叶片表片属于保护组织,人体皮肤是器官,A错误;
B、动物与人体结构层次在某些方面与植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的,所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表示受精卵,B正确;
C、①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所以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C正确;
D、c和e是器官,都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而成,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分化的知识
20.【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解答】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因此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A正确。
B、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B错误。
C、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要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C正确。
D、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所以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21.【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镜整理。
2.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装片的制作过程为:擦(用洁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镊子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将取得的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清水中)→展(用镊子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盖(盖上盖玻片)→染(用稀碘液染色)。
3.题图甲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物镜、⑤反光镜。
【解答】解:A.题图中的③目镜,放大16倍(镜头上标注16×),④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镜头上标注10×),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6×10=160倍,A正确。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
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应该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然后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避免细胞重叠,再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是为了避免出现气泡,所以该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细胞出现了重叠现象,其操作不当的步骤是洋葱内表皮细胞没展平,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题图乙中的物像a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作用方法及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错误。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说明生物能生长,B正确。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是为了呼唤雌蛙来抱对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C正确。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3.【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①草、②家鸽、⑤冬眠的蛇、⑦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而③珊瑚、④电脑病毒、⑥恐龙化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A。
【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24.【分析】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解答】解:A、小青同学制作的植物标本,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实验法,A符合题意;
B、老师统计班上学生上下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属于调查法;B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属于调查法,C不符合题意;
D、2020年我国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调查法的相关知识。
25.【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其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这样不易被敌害所发现,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南橘北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性状的影响,C正确。
D、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6.【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或者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圈,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解答】解: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其生活环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是生物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B是非生物部分,C是分解者,D是阳光,E是食物链。
故答案为:
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食物链
【点评】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7.【分析】(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由图可知,①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质:内有线粒体、液泡,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是③物质、④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组织包括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E机械组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⑤器官→植物体;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
故答案为:
细胞壁;细胞质;物质;能量;器官。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8.【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解答】解:(1)根据“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可知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中。
(2)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目的可知,实验变量只能是环境的明暗度。
(3)提出问题是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由于本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故冬冬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吗?
(4)由第(2)小题详解,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环境的明亮度。所以要形成该实验的对照实验,一组是明亮,另一组是阴暗,D符合题意。
故选D。
(5)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A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
故答案为:
(1)阴暗
(2)光
(3)D
(4)A
(5)平均
【点评】在设计实验时要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9.【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具体步骤为: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撕: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的各部分结构。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盖盖玻片时要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图中:A滴、B染、C盖、D展;⑤液泡、⑥细胞核。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所以,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一所示四个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滴、D展、C盖、B染和吸,步骤A和B滴加的液体分别为清水、碘液。
(2)低倍视野更换高倍视野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A细胞在视野中央的上方,向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在观察过程中,先看到图二a视野(低倍视野)中的细胞A,通过操作显微镜后又看到b视野(高倍视野),李明同学对显微镜进行了:向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的操作,没有进行“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操作。
故选:BAC。
(3)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洋葱鳞片叶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图四存在的两处结构是错误:少画了细胞壁,多画了叶绿体。
(5)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洋葱中刺激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四细胞的⑤液泡。
故答案为:(1)ADCB;清水、碘液;
(2)BAC;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少画了细胞壁,多画了叶绿体;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1小题)
30.【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解答】解:(1)克隆奶牛是由重组细胞发育来的,类似于有性生殖中受精卵。
(2)将重组细胞植入牛3的子宫里进行发育,牛3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场所。克隆奶牛取的是牛1的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牛1为雄性,因此,小奶牛的性别与牛1相同,为雄性。
故答案为:(1)受精卵;
(2)雄性;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
【点评】掌握克隆技术是解题的关键。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