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 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1页
    1.2 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2页
    1.2 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学习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 人口迁移
    知能素养对标
    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地理事实
    1.人口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的标准,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与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核心概念
    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即迁入人口数减去迁出人口数。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必备知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地理事实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用推拉理论解释。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例如,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核心概念
    推力(排斥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迫使人们迁出的力。
    拉力(吸引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促使人们迁入的力。
    【必备知识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地理事实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呈现新的变化: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欧洲吸引了大量移民,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大量人口流向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洲。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批难民迁往欧洲。
    2.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频繁发生,对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其中,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核心概念
    人口净迁出区:迁出人口总数大于迁入人口的地区。
    人口净迁入区:迁入人口总数大于迁出人口的地区。
    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行为动词是“描述”,认知内容是“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是“运用资料”。人口迁移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口迁移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人口迁移是城镇化的前提条件。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三部分内容。
    在“什么是人口迁移”的教材内容中,教材通过“春运”思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别,说明人口迁移的概念,并介绍了人口迁移的分类。在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了人口迁移使得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教材设置了“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的活动,探究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先介绍了推拉理论,结合图示和问题概括了引起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结合实例说明了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以“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活动深入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教材利用地图说明了国际人口迁移在时间、空间上的特点,并以中国为例说明了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及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如下:
    【学情整体分析】
    本教材内容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高中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本章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对人口有所了解,但对人口迁移了解甚少,因此在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由浅入深,细致讲解。同时对于人口迁移的特点,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教学活动准备】
    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活动目标:分析我国20世纪以来人口迁移的变化及特征,探究各阶段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活动准备:
    1.搜集我国1949年以来你感兴趣的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示意图、照片及视频资料。
    2.选择相同时间段的同学分组,全组同学分工合作研读材料。
    3.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不同时期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
    任务专题设计
    任务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
    活动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2:人口迁移的影响
    任务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活动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活动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
    活动3:案例分析—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任务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活动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活动2:中国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设计
    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分别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创设“李明一家人”的人口迁移情境,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通过“美国人口迁移”的案例深入理解不同时期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结合世界、中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读图并概括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迁移的影响;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教学材料准备
    城镇和农村人口迁移、国内外人口迁移示意图及视频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导入
    李明的爷爷是济南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的一家工厂工作。李明的奶奶原在济南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新疆,并把户口迁到了新疆。李明的爸爸在新疆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后在欧洲留学攻读博士,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并定居,后来李明的爷爷、奶奶搬到了李明家。今年暑假,李明陪着爷爷、奶奶到济南旅游。李明一家的经历,深刻反映出了我们地理学上的一个知识点——人口的空间变化,尤其是人口迁移这一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李明一家人”人口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对人口迁移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精讲
    ◆ 任务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 ◆
    活动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李明一家人的生活经历,哪些是人口迁移?请大家阅读教材P8相关内容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李明一家的哪些生活经历属于人口迁移。
    学生1:李明的爷爷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工作,属于人口迁移,因为居住地发生了变化。
    学生2:李明的奶奶从济南到新疆,也是人口迁移,因为李明奶奶的户口所在地变了。
    学生3:李明的爸爸在深圳工作并定居,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已经在深圳定居不再回新疆了。
    ……
    教师:大家判断得很准确。那李明陪着爷爷、奶奶到济南旅游,为什么不是人口迁移呢?
    学生1:他们的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2:在济南只是旅游,待的时间比较短。
    (先学后教)学生结合教材判断“李明一家的生活经历”中的人口迁移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判读回答做出评价并指导学生学会判断人口迁移。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是指居住地发生长期或者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迁移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点:改变定居地并在定居地居住较长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居住地的变更需要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自主学习)利用“李明一家人”人口移动的情境,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人口迁移。
    【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1.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需具备的条件:
    (1)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2)居住地变更;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1年以上)
    教师:按照是否跨越国界的标准,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李明一家的人口迁移中,哪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哪些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学生1:李明爷爷、奶奶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学生2:李明爸爸到欧洲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学生3:李明爸爸从欧洲回到国内,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少教精教)学生通过“李明爸爸的经历”辨别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并及时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
    教师:大家区分得非常准确。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教师: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包括人口迁出和人口迁入,会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这种人口变化我们称之为人口的机械增长。请大家结合P8人口机械增长率的概念及公式,思考只考虑人口机械增长的话,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学生1:人口机械增长率大于0,说明迁入的人口多,人口增加。
    学生2:人口机械增长率小于0,说明迁出的人口多,人口减少。
    (计算和技能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运用计算说明人口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教师总结:实际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人口的机械增长,还与人口的自然增长密切相关,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李明一家人”人口移动案例的分析,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能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数量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人口机械增长与人口数量
    1.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3.人口机械增长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人口净迁移=人口迁入数-人口迁出数。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负数表示人口净迁出。
    活动2: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师:李明的爸爸欧洲留学后回到祖国,来到深圳工作,正是大量像李明的爸爸这样的创业者、工作者来到深圳,使得深圳由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人口迁移会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请大家结合P9的活动部分,合作探究并归纳人口迁移的影响。
    (设活动深探究)以李明爸爸到深圳工作、深圳人口迁移为例,深入探究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学生1:大量人口迁移到深圳,给深圳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素质的人才。
    学生2:人口多了,消费市场就大了。
    ……
    教师:如果李明的爸爸在欧洲留学后不回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人才的流失。
    (深度学习)以深圳人口迁移为案例,学生合作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师:到深圳的打工者大多来自四川、湖南、河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省份,这些省份人口外迁后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1:这些省份人口较多,人口外迁后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学生2:他们打工赚的钱大部分寄回了老家,还学到一些技术。
    教师提示:大量人口迁入深圳,有没有不利影响呢?
    学生3:我觉得一定时期内,深圳的就业岗位是一定的,大量人口迁入可能造成就业压力大。
    学生4:人太多,房子不够住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分为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设计意图)本任务通过对深圳人口迁移实例的分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和评价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人口迁移的影响
    ◆ 任务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活动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师:人口迁移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化,也给迁出地、迁入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用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请大家结合教材P9—Pl0图1.13主要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以及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教学预设效果生成)教师对学生关于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的反馈做出及时的点评和修正,引导学生概括和归纳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关联能力。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分别有哪些?
    2.你还能想到更多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3.影响人口迁移的阻力因素有哪些?
    学生1:推力有迁出地的战争、贫困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拉力主要是人口迁入地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
    学生2:推力还有自然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就业困难等;拉力还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环境因素等。
    学生3:阻力可能有迁移的距离、交通等。
    ……
    (深度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度思考除教材给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推拉力因素以及阻力因素。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可分为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和经济、交通、教育、政治等人文因素。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思考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因素和阻力因素,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做知识铺垫,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活动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
    教师:通过对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人口迁移就是这些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大家结合以下人口迁移实例,分析影响其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设活动深探究)通过对“李明一家的人口迁移”实例和爱尔兰、叙利亚人口迁移实例的综合分析,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20世纪60年代,李明的爷爷从济南到新疆工作,李明的奶奶从济南到新疆。
    2.李明的爸爸到欧洲留学后到深圳工作。
    3.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4.2011-2017年,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
    学生:李明的爷爷从济南到新疆是经济因素,李明的奶奶从济南到新疆是婚姻家庭因素。
    (解释和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内容,解释“李明一家的人口迁移”和爱尔兰、叙利亚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师点拨:经济因素是因为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成为人口迁入地。大家想一想20世纪60年代,新疆经济比济南发达吗?新疆的就业机会多吗?大家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国情去思考。
    学生1:国家政策,当时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的政策。
    学生2:李明的爸爸到欧洲留学是教育因素,后来到深圳工作是经济因素。
    学生3: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是自然灾害因素。
    学生4:叙利亚难民逃离家园是战争因素。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还有人文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口迁移的实例,能够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解释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影响人口迁形的因素
    1.20世纪60年代,李明的爷爷从济南到新疆工作,李明的奶奶从济南到新疆。—政治因素、家庭因素
    2.李明的爸爸在欧洲留学后到深圳工作。—文化教育因素、经济因素
    3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自然灾害
    4.2011-2017年,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战争因素
    活动3:案例分析—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请大家阅读教材P12活动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设活动深探究)以美国人口迁移为案例,探究不同时期美国人口的主要流向,综合分析影响其人口迁移的因素。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美国市土人口迁移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并填入下表。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生1:19世纪中期,从乡村到城市;20世纪初,从南部到北部;20世纪60年代末,从东北部到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学生2:19世纪至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和大规模城市化发展,人口主要迁移方向是由乡村到城市,影响因素是经济。
    学生3:20世纪初,从南部到北部,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灾害和农业危机。
    ……
    (迁移和探究能力)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探究美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因素,提高学生迁移和探究能力。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比较到位。美国人口的迁移,在不同时期迁移的方向不同,其影响因素也不同。
    (设计意图)以美国人口迁移为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迁移和探究解释和实践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美国市土人口迁移方向
    ◆ 任务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
    教师: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活动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教师:阅读教材Pl3图1.18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和P14图1.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两幅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设活动深探究)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概括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深入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大洲?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何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
    4.任选某一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小组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迁移是向新大陆迁移,如向美洲和大洋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入区变为北美、欧洲、大洋洲,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小组2: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小组3: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一直为迁入地区。
    小组4:现阶段拉丁美洲人口前往北美,主要是经济因素,北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大量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前往美国,活跃了美国市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但是也给北美国家的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深度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读图概括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说明其原因,讨论其影响。
    教师总结:国际上的人口迁移可划分为新大陆发现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时间段,两次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意义各有不同。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意义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可提高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活动2:中国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阅读教材P14内容及P15图1.20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设活动深探究)以中国人口迁移为例,比较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
    2.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小组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小组2:在改革开放之前,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影响因素为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一直到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准确,经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规律。当代人口迁移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规律为由内陆到沿海、由乡村到城市,主导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
    现将其归纳一下:
    (设计意图)本任务重在以中国人口迁移为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关联、解释和实践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实践活动
    (方向与建议)
    你的祖籍在哪里?父母或是祖辈们是不是出生在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当中有人有过迁移的经历吗?请参考下面的步骤,完成家庭人口迁移情况的调查。
    1.询问家庭中父母和祖辈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和迁移经历。
    2.绘制家庭人口迁移路线图。
    3.比较两代人迁移的特点及原因,讨论迁移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解释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运用人口迁移理论分析生活中的人口迁移,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设计意图)以上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例,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通过对人口迁移推力和拉力的综合分析,落实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上海市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1.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解析】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答案A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上题分析,上海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答案C
    板书设计
    (以学定教)本节课重点内容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国际及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根据学情,选取“李明一家的生活经历”的案例为主线,展开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认识人口迁移,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从国际尺度和国内尺度,从不同的时间尺度,概括人口迁移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深化学生对人口迁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设置情境,并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提供了众多的案例,有教材中的案例,也有生活中的实例,运用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人口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较多,分析思路、方法也有相同之处,应该以一个案例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深度学习。
    (以学论教)教师课后及时评析课堂效果,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如课前安排学生探究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课堂展示成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第三部分:本节学习评价—巩固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分析】
    【深度学习建议】
    1.调查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迁移的原因,评价其带来的影响。
    2.理解区域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的关系。
    【学习评价任务】
    任务一 知-能迁移评价: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等必备知识的探究分析中,提高综合和推论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评价规划能力,巩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任务二 能-知渗透评价:运用评价规划能力,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巩固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三学科素养评价: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影响等高考常见的知识情境中,运用概括和归纳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迁移和探究能力、评价规划能力解决问题,巩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素养。
    【典型评价设计】
    ◆ 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 ◆
    必备知识深度探究
    (探究点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和“三个因素”。
    1.“两个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三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
    (探究点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 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 ◆
    学习能力深度探究
    (迁移和探究能力)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1.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下图全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找出主要原因。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南部迁移,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总体来说,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出地
    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弊: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2)迁入地
    利: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弊: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 任务三:学科素养评价 ◆
    (考情分析)本节知识为高考中的常考内容,多以人口迁移变动柱状图、曲线图、数据表格和区域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深度学习】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还与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年出生人口-当年死亡人口)/当年总人口。
    (2)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数量的变化
    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2.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
    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
    (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基数×人口机械增长率
    (3)人口的机械增长与人口数量的变化
    在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情况下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3.人口增长率
    (1)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2)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
    若既考虑自然增长率,又考虑迁移率时,人口数量变化要考虑两率之和:
    【典例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解析】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答案B
    2.2013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答案C
    第四部分:本节教学论坛—提升学科素养
    ◆ 本节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教学片段
    【教学导入】
    教师: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中国老年人则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分别思考中美老年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学生1:美国东北部纬度高,冬季寒冷,而且环境污染较严重。而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纬度低,气候温暖,环境质量高。美国老年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
    学生2:中国老年人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主要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包括看孙子、孙女。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中美两国老年人人口迁移的案例,通过对比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分析其影响因素,说明了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需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释能力。
    【论坛】
    1.该教学设计片段基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一知识点进行设计,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2.该教学设计片段如何体现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3.该教学设计片段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学考对标
    高考对标
    高考考向
    什么是人口迁移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和记忆
    比较和关联
    概括和归纳
    应用实践能力
    解释和实践
    计算和技能
    综合和推论
    迁移创新能力
    迁移和探究
    综合思维
    水平1
    水平3
    【考查内容】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3.人口迁移的影响。
    【考查题型)
    以选择题为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水平2
    水平4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水平3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①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增多
    分析要素
    推力
    拉力
    阻力
    气候
    环境污染
    气候宜人
    距离、迁移成本、家庭、婚姻等

    水资源短缺
    水源丰富
    土壤(土地)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矿产资源
    矿产枯竭
    矿产丰富
    经济
    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
    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社会
    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宗教迫害
    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条件
    政治
    战乱
    社会环境稳定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方向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东部→西部
    第二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乡村→城市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是主流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1949年到改革开放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
    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
    学科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1.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影响;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结合实例,比较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的差异,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评价并概括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能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解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利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综合分析其人口迁移原因并评价其影响。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
    环境
    因素
    自然灾害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
    气候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盆地绿洲中的人口迁移
    土壤
    农业社会的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人文
    因素
    经济发展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集中迁移
    交通和通信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
    国家政策
    三峡移民、“上山下乡”
    社会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战争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
    宗教
    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案例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共8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