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ppt课件
展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问题。要求:边阅读边作答,边用笔勾画。
讨论时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其他成员边听边记,确定小组发言人。(重难点突破的问题)
问题传递: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另一个小组点评与补充。
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公羊传·僖公四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
春秋:诸侯相继称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但依然有一定影响力。
战国:礼崩乐坏,上下失序,道德仁义泯灭;战乱频仍;国策相异,天下争于战功。
结束战乱,实现统一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阅读下面两则史料,分析春秋与战国的时代特征有何区别?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权力下移;宗法制、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左传》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两幅图片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差异?
►变化:①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范围扩大;②战国修建长城;③北方少数民族数量减少。④出现一些新兴城市。
社会大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趋向统一
►原因:①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争激烈;②周边少数民族强大起来;③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发展④民族交融、华夏文明的传播、华夏认同的产生。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手工业: ①冶铁技术出现; ②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 ①货币流通广泛; ②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
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出现私营工商业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
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也。 ——《吕氏春秋·审分》
从奴隶制经济过渡到封建社会经济
生产方式—小农户个体经济
生产工具、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技术
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诸侯国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封建政治和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刘向《战国策》
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战国变法运动的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各国统治者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贵族,控制政权的需要。
时间:始于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意义: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
实行什伍连坐,相互纠察告发
土地国有(奴隶主所有) 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结合所学和材料,思考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材料二: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材料一: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1) 轻罪重罚,刑法严苛,为秦的暴政埋下祸根;(2) 连坐法等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 重农抑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4) 文化专制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关爱他人,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以身作则,道德感化。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推动私学发展;因材施教。
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进行了整理。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克己复礼);制度随时代变化应有所改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中庸;和而不同;“敬鬼神而远之”。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 又称《老子》
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朴素的辩证法。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是天地万物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是朴素的唯物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结合教材与之前所学思考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大变革,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新制酝酿; 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先招揽人才;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与士阶层的兴起;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假如你是战国诸侯君主,你会重用哪派,为什么?
孟子:仁政王道;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材料一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经典藏书·孟子》 材料二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安小兰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荀子》
韩非: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以法治国。
材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尚同、节葬、天志、明鬼、非命、非乐。
孙膑: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进攻为主。
邹衍:五行说、五德终始说。
庄子:齐物论、逍遥自由
材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材料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今以攻战为利,此其为不吉而凶。” ——《墨子·非攻》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墨子·节用》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材料: 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的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 —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后世整个封建时代奠定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迭起,新制酝酿
文化: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瓦解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阶级: 士阶层活跃 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社会现象:分裂动荡,群起纷争时代趋势:亟待统一,加强集权
诸侯争霸,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农业发展:生产工具铁器、生产技术牛耕,水利工程修建手工业:冶铁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推行土地 私有制、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阴阳家:邹衍
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霸更迭,春秋时期,理清时序,战国时期,材料一,材料三,战争迁徙交流,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经济发展,1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周变东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