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广泛分布、多元一体的特点。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出多元一体这一特色的 是( )
A. 姜寨聚落遗址有着比较丰富的陪葬品,但墓葬群的差别不大
B.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神庙址
C.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被认为与红山文化的龙鳞纹有关联
D. 良渚古城的城墙是良渚文化显露在地面上的最后遗存
2.《韩非子·五蠹》中描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成就,“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在材料中所提到的“上古”与“中古”时代的是( )
A. 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B. 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
C. 尧对舜进行考察,并将其位禅让给舜
D. 汤发兵讨桀,大败夏兵,逐桀于南方
3.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 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 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4.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法正确的 是( )
A.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B.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C. 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D. 鼓励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5.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柳宗元写道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 也”,他们二人分别称赞了秦始皇的哪项功绩( )
A. 统一中国 设立三公九卿 B. 统一中国 推行郡县制
C. 确立皇帝制 设立三公九卿 D. 确立皇帝制 推行郡县制
6.汉武帝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解决了下图所反映的问题(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削藩 C. 设置刺史 D. 颁布推恩令
7.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后继的统治者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武帝在①处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 西汉在②处设置了武威郡
C. 为攻打③所在的少数民族,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去攻打④所在的少数民族
8.下列文化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齐民要术》②《农书》③《神农本草经》④《千金方》⑤《梦溪笔谈》
A.③①④⑤② B. ③④⑤②① C. ①③⑤②④ D. ②③①④⑤
9.下列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220 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曹丕、孙权也相继称帝 B. 司马昭发兵灭了蜀和吴
C. 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D. 前秦政权于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10.《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 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 括( )
A. 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 B. 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 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D.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1.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改建隋朝的大运河,按唐朝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2.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对待不同少数民族因地制宜。下列事件描述与序号对应均正确的是( )
A. 隋末唐初,①多次南下侵扰唐朝。开元初年,唐军大举反击,①灭亡
B. 长庆会盟后,唐朝与②间基本停止了纷争
C. ③归顺唐朝后,唐太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D. 玄宗统治期间,④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渤海郡王
13.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原有的选官制度失去了社会基础。因此而推行的 新的选官制度是( )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4.陈寅恪先生指出:“进士科虽然设立于隋朝,但是……至玄宗时期,科举正式成为官方认证的 入仕途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唐玄宗时期( )
A.始设进士科 B.增加考试科目
C.首创武举和殿试 D.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15.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外文化频繁交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 国文化也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下列有关中外文化交流,说法错误的是( )
A. 贞观后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取经
C.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至日本传授佛法 D. 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所建
16.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五代军阀公然声称兵强 马壮就做皇帝,赵匡胤也是从军校进而掌握禁军大权,最后夺得帝位。所以赵匡胤即位后第一 步就是整顿禁军,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
A. 实行更戍法,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B.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C. 枢密院专掌军政 ,有统兵权 D. 禁军管理机构“三衙”无权调兵
17.关于北宋时期的相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周禁军统帅赵匡义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B. 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在路一级增设通判,制约地方长官
C. 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
D. 1127 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
18.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 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情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这段材料认为变法存在着怎样的 问题( )
A. 急功近利 B. 优柔寡断 C. 媚上欺下 D. 刻薄寡恩
19.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 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被佛朗西斯·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 状态”的伟大贡献,下列有关这三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B. 唐中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C. 唐朝后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D.《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
2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的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支纪年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 B. 元朝郭守敬编写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C. 西晋裴秀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
D. 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很多科技成果
22.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
A. 门第观念淡化 B.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工商业者地位尊贵 D.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二、选择题Ⅱ(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3.史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这反映了 ( )
A. 统治者注重推动文教娱乐事业的发展
B. 工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盛
C. 贵族阶级沉湎于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
D. 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的萌发
24.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 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亡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贾谊认为秦的速亡主要是因为( )
A. 秦朝强硬推行郡县制引起贵族集团的不满
B. 秦朝统治者阴险狡诈不得民心
C. 秦朝没有分封诸侯国导致“孤立而亡”
D. 秦朝没有因时而变实施仁义的统治策略
25.2021 年 3 月末,“新疆棉花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即占领海内外新闻热搜。新疆自古以 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说法中,能够有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A.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 武则天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C. 宋与西域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 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26. “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使中央权力 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 体”。这一行政机构是( )
A.秦朝的县 B.西汉的州 C.元朝的行省 D.宋朝的路
27.辽宋夏金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 并立,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 ②西夏的中央机构有两套官称 ③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④金灭北宋,两年后又灭辽,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⑤12 世纪后期,金朝出现“大定之治”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8.在(北宋)科举取士过程中,由于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 华,长于经学。因此,对省试录取名额的分配,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 路取人”;欧阳修则认为应按乡试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以防“谬滥”。下列说法中符合 材料主旨的是( )
A.欧阳修生于四川,籍贯江西,不愿意将政治资源分享给西北之人
B.司马光的主张照顾到了大多数学子的利益,比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更加公平
C.唯才是举、注重考试成绩的标准动摇,表明科举制的发展举步维艰
D.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是导致二人出现争执的根本原因
29.西方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了所谓的“历史三段论”:“长时段”论述的是人与环境关系的 历史,“中时段”论述的是群体与团体的历史,“短时段”描述的是个体、事件史。据此推知, 下列叙述涉及“长时段”相关内容的是( )
A.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B. 秦朝的刑法过于严苛,人民摇手触禁,天下愁怨
C. 汉末以来,水旱不调者十有九,岁不登谷,民多饥馑
D.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共 3 小题,30 题 10 分,31 题 10 分,32 题 15 分,共 35 分)
30.(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 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 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 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 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6 分)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 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 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资治通鉴》 卷 26
材料二 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 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 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 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了 新的调整。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税收体制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中“庸” 的含义,并阐明“庸”实施的意义。(5 分)
(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唐德宗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的名称,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唐朝赋税制 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 分)
32.(15 分)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 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 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 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 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 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 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 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后两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也很快建立起来,大体可分为驿道、东道和西道三条 线路。驿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线,……元朝派往漠北地区的使臣、官员、军队以及物资调配,也 都要通过这条驿道运输北上。东道和西道分别是专供皇帝从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线。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4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 月氏”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驿道(急递铺)的功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5 分)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2小题,每小题2 分;23-2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5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30 题 10 分,31 题 10 分,32 题 15 分,共 35 分)
30.(10 分)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②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 人才(2 分) 代表人物:①儒家:孟子。人性善,“仁政”;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二选一)(2 分)②阴 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2 分)
(2)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 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4 分)
31.(10 分) (1)原因:①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②赋税制度混乱,政府财政收入困难(2 分) “庸”的含义: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以绢或布代役(1 分) “庸”实施的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 分)
(2)制度名称:两税法(1 分) 主要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 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 分) 说明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1 分)
32.(15 分) (1)举措: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2分) 政治意义:加强边疆管理;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2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方式:设置机构;开通道路;付诸战争(3分) 影响: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形成 奠定基础(3分)
(3)功能: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负责传递公文(3分) 关系:道路交通开辟对统一民族国家巩固起到重要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进一步促进了古代 中国道路交通的开辟(2分)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等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等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元朝的地方设有行御史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