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清人赵翼赞誉程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咸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
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
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
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
材料二
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
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
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
(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
[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B. 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 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D. 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
B. 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
C. 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
D.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佺期的《龙池篇》致敬。
B. 《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
C. 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
D.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 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4分)
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大师
【美】赫伯特·戈德斯通
“主人!”
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
“怎么啦,罗洛?”
“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
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
“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
“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
“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
“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
“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
钢琴家双手一举。
“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
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
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
“主人!”
“怎么啦,罗洛?”
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
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
“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
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
“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
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
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
“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
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
“是,主人!”
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
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绢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他笑了。
他坐在床边,听着。
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
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
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
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
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
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
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
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
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
③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
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
“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
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
“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
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
“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
“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
他起劲地来回走着。
“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
“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
“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
“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
“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洪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
“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
(有删改)
6. 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B. 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
C. 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
D. 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 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
C. 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D. 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
8.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4分)
9. 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①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
B.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
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
D.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
B.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
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4分)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4分)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小 松 南轩松
杜荀鹤 李白
自小刺头深草里,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而今渐觉出蓬蒿。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时人不识凌云木,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直待凌云始道高。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
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
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 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
1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相聚潮实,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在《锦瑟》中那样慨叹“ ______ , ______ ”。
(2) 《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______ , ______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班级语文课开展与杭州名胜有关的古典诗词活动,你搜集到描写西湖名胜或者钱塘江潮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小花苏醒啦! 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本来是低垂着、眯合着、倒挂着的,现在,被初阳一照,被晨风一摇,被鸟翅一撩,竟然缓缓仰起脸,慢慢张开唇,吐出幽幽的芳香,泛出粉红的颜色,露出藏了一夜的秘密。
我知道它的名字——酢浆草。我总觉得这名字配不上它 ① 的仙女风姿,配不上它飘飘欲飞的精灵模样。它们一朵朵撒落在墨绿的麦冬草间,像少女腮帮上的红晕不小心抖落,清秀,可爱,天真。它如此俊美秀逸,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好像不够端庄;用 ② 来形容,又显得有些沉重。它是花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一段笛音,每个音符都像一个五瓣小喇叭,在绿树下、碧草间蹦蹦跳跳,被阳光一染,清越的音乐便扬得满世界都是。我看着音符小花满林子飞扬,忘了盘桓翻飞的鹭鸟,忘了它击响的空气鼓,唱响的咕嘎歌,还有挑在肩上的那些金谷子。
请在文中①②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些花脑袋、花眸子、小花钟”,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
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① ,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
② ,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 ③ ,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成年人比较健康的作息方式是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最佳的休息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4时,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
20、 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3分)
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
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
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
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作文 (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重视立言、立行,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公开自己的言与行,其中有的言行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有的言行却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误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参考答案
1. D 【详解】D.“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错,材料二“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
2. D 【详解】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错,于文无据,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3. A 【详解】材料一观点是“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A.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
4. ①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②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4分,每点2分)
【4题详解】材料一“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可见,材料一肯定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
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但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5. ①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②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③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6分,每点2分)
【5题详解】①结合材料一“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可知,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作为古战场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②结合材料一“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可知,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③结合材料一“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可知,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
B 【详解】B.“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说法片面。钢琴家彻夜难眠的原因不仅仅是欣喜,还有因“这不难”一句而引发的复杂情绪。
B 【详解】B.“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说法有误。“笨手指”可理解为钢琴家对罗洛的调侃,并没有“鄙夷”的态度。
8.①对罗洛关于钢琴的询问感到可笑,不以为然;
②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
③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详解】
根据原文“‘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中钢琴家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虽然答应教罗洛弹琴,却对他关于钢琴的询问以及想学弹琴的行为感到可笑,不以为然。
而听到罗洛弹琴后,钢琴家的表现是“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由此可看出,他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
而结合原文钢琴家所说的“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可知,钢琴家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
9.①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
③我们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需合理利用,切不可盲目崇拜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题详解】
结合本文故事情节可知,小说中的机器人罗洛,可以用海量的知识储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无法匹敌的。而对我们来说,一切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都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因此,在发言稿提纲中,对于故事中体现出的人工智能的优越性,可以予以赞扬,给出如“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提纲。
而结合故事中“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等语句,以及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毕竟只是工具,不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故可得出: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对于发言稿提纲,还可结合上述两方面,说明我们应该理性、全面地看待人工智能。
10.B D F(涂黑三处及三处以下的,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
【解析】正确断句: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11.B 【解析】“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的“略”意思是“谋略(计谋、策略)”。
12.D 【解析】王叔公子成“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表述错误,应是“赵武灵王赏赐胡服给王叔公子成,公子成第二天便穿着胡服上朝”。文中“乃赐胡服”的主语是赵武灵王,而“明日服而朝”的主语是公子成。
13.(1)猖狂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知”“哀”“戚”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袭”“变古之道”“孰”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与国相肥义商议如何取得国人的支持。②派使者前往晓谕其叔父公子成。③亲自前往拜访叔父公子成,向其当面解释,取得他的支持。(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居,说:“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指责我。”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绝不会成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这件事有什么顾虑,而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如果国人支持我的话,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
材料二:
赵武灵王向北侵略中山国的土地,(大军进攻)到了房子城,又来到代地,再向北进攻到了大漠之中,向西进攻到了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他说:“愚昧的人会嘲笑我的举措,但贤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这样做,)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我一定占有它!”于是他(带头)改穿胡服。
国中的人都不想这样做,公子成借口有病不来上朝。赵武灵王便派人前往说服他说:“家事听命于父母,国事听命于国君。现在我向世人倡导改变服装,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章法,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务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执行是最重要的。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成跪拜两次,道:“我听说,中原是在古圣先贤的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朝拜,是让四方蛮夷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使者把他的这番话报告给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于是亲自前往,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现在(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用什么来坚守呢?早先中山国仰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领地,俘虏我们的子民,又引水围灌部城;如果不是靠着祖先神灵保佑,恐怕部城已经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因此我决心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边的威胁侵略,一雪中山国之耻,而叔父您一味因循中原的旧俗,憎恶改变服装,这是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不是我所希望的呀!”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赵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着胡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并且招纳擅长骑马射箭之人。
A【解析】二者象征的品格相同,《归去来兮辞》里的“抚孤松而盘桓”,也是象征高洁的品格。
16.
①《小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不被人赏识。诗人借此表达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②《南轩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清风吹拂,“古苔”“秋烟”环绕的美好景物间,十分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
(每点3分,2点6分。其中结合诗句写出具体生长环境1分,思想感情2分;)
17(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3)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示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示例三: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①楚楚动人 ②大家闺秀
【解析】第一空,此处形容酢浆草美丽动人的风姿,故用“楚楚动人”。楚楚动人: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第二空,此处对应“小家碧玉”表达用富人家女子来形容酢浆草过于沉重,故用“大家闺秀”。大家闺秀: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19.①原文“一个又一个”“一只又一只”与前文“一个又一个”“一只又一只”照应,突出了酿浆草的多和繁。②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言灵动活泼,富有生气,与小花苏醒的生机相映衬。③改后的句子虽然原意不变,但是形式简单,缺乏感情。(①②各2分,③1分)
20、C(文中的“一点”指些许,轻微。A.指一个点。B.指一部分。C.指些许、轻微。D.指一些。)( 3分)
21、①这种生物钟的变化 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③补觉的时间不宜过长( 6分,每点2分)
【解析】
①此处承上启下,上承生物钟的不一样,下接变化的具体情况,应填“这种生物钟的变化”。
②前文谈生物钟紊乱的不良后果,此处承接上文,结合后文阐释“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可知,后文谈的是维持生物钟稳定的策略,故应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③前文谈补觉,后文说补觉时间长的危害,故此处说补觉时间应适当,应填“补觉的时间不宜过长”。
22、成年人比较健康的作息方式是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的睡眠,最佳的休息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4时,在这一时间段里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 4分,每点2分)
这样改也好:(①在“9个小时”后加上“的睡眠”②将“这一时间段”改为“在这一时间段里”)
【解析】
一是“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加上“的睡眠”;
二是“这一时间段”使用错误,不能作主语,应是作时间状语,改为“在这一时间段里”。
六、23作文。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键词是“言”“行”,并提到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当今人们言行让人感到美好,也会造成误导。将古人对待言行和今人对待言行的态度进行对比,古人“慎”,今人“随意”。
由此看来,考生思考时要明确是取向谨慎对待言行,还是取向言行公开自由,还是辩证思考两者的关系。要有针对社会现实,要传播正能量,要阐明言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或言行在当代的新内涵。人的言行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言行得体,可以给社会带来善良的影响,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改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一个人的言行应该符合道德规范,践行良好的道德准则,为社会带来良性的影响,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在当下自媒体时代,言论更加自由,同时谣言、假消息和虚假信息等的传播更加容易,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思想受到误导,甚至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信息和言论,同时要严格以道德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谨言慎行,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成就新时代的言行之美。先运用驳论证,联系当下自媒体时代违背公序良俗、丧失道德底线的现象,如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评议他人言行,突破法律红线,造谣传谣、恶意炒作、假冒仿冒、违规谋利等,进行批判,分析这些现象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分析如何保持自己言行的规范,一是确立基本的道德底线,保持基本的良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二是一言一行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承担起社会人相应的社会责任,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尽一份力。
参考立意:
1.谨言慎行,让人生更加优雅。
2.言行可以公开,但不能随意。
3.成就言行之美,做新时代领航人。
4.规范自身言行,接受道德法制的约束。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docx、高三语文期末考参考答案docx、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级高三期末阶段考试语文科答题卡-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