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1分)将两个放大镜组合使用,一定可以将物体图像放得更大。
2.(1分)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我们应将物镜下方的透明罩紧贴物体,再进行调焦。
3.(1分)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器官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不同的。
4.(1分)按放大倍数由小到大排列是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
5.(1分)世界上首次在显微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6.(1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设计制作成百叶窗样式,可以随温度变化调节窗的开合,这是人们受蝴蝶的翅膀启发发明创造的。
7.(1分)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初步的模型。
8.(1分)我们可以用泡沫球做海陆分布模型,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一些。
9.(1分)虽然“日心说”和“地心说”对地球运动方式有不同看法,但在当时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10.(1分)小科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看到周围的景物顺时针运动。
二、选择(本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1.(2分)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如图所示。想把这个圆点移到视野中心( )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下方
12.(2分)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是由于( )
A.气泡太多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显微镜操作错误
13.(2分)下列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B.昆虫的复眼
C.流感病毒
14.(2分)下列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变形虫B.蘑菇C.蚜虫
15.(2分)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矿泉水培养草履虫
B.草履虫的形状像只鞋子,由多个细胞组成
C.为了便于观察,应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16.(2分)小科将两个放大镜分别放在试卷1厘米处,如图所示是它们的放大效果。比较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
A.①放大倍数大B.②放大倍数大
C.两个一样大
17.(2分)下面是三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的是( )
A.B.
C.
18.(2分)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点的( )
A.都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B.都会运动
C.都会生长发育
19.(2分)制作简易显微镜时,我会选择两个凸透镜( )来制作完成。
A.上下紧贴在一起B.左右并排放在一起
C.上下隔开一定的距离
20.(2分)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小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21.(2分)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可能引发的现象是( )
A.各地不再有昼夜交替
B.太阳从西边升起
C.四季更替的次序变为冬夏秋春
22.(2分)小科查阅了2023年12月1日三座城市日出时刻表。
通过对三座城市的日出时间分析,地理位置在最东边的城市是( )
A.温州B.兰州C.乌鲁木齐
23.(2分)人类认识地球及其历史的过程中,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提出了“日心说”。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制作成“韦恩图”( )
A.①﹣地球是球体
B.②﹣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24.(2分)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模拟的是( )
A.地球B.太阳
C.地球公转轨道
25.(2分)古人用圭表观察(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一天中影子角度的变化规律
C.一年中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探究(本题有2小题,共60分)
26.(27分)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宽,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被人类逐渐认识,生命世界的诸多奥秘得以发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如图显微镜有关部件的名称。
②是 ,④是 ,⑤是 。
(2)在显微镜向光的一面没有遮挡物时,我们可以用 进行调光,直至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3)正确填写制作标本玻片的顺序。
正确顺序:(写序号即可) 。
(4)显微镜调焦时应先将镜筒 ,眼睛观察 ;然后慢慢 镜筒,眼睛观察 。
A.抬升
B.降低
C.目镜
D.物镜
(5)小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更换目镜,调节焦距后,小黑点仍不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最有可能在 上。
A.载玻片
B.目镜
C.物镜
(6)同一张洋葱表皮切片,在200倍显微镜的视野里能看到3个细胞,在目镜7×、物镜10×显微镜的视野里细胞数应是 。
A.大于3个
B.等于3个
C.小于3个
(7)请在图中画出至少一个观察到的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图中标出细胞核)
(8)植物的蒸腾作用就是通过气孔将体内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同时,气孔也是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进出植物的通道。小科通过观察,记录新叶和老叶气孔的情况。
①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发现: 。(写出一点即可)
②根据实验记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下表皮只能吸收氧气
B.上表皮的气孔数量多,便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上表皮接受阳光直射,温度要比下表皮高,水分散失快。
③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 。(至少写一个)
④小科观察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以下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
B.
C.
(9)微生物会引起变化,比如霉菌会使面包发霉,但微生物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请写出两条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方法。
27.(33分)探索地球奥秘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课堂上我们制作过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结合我们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结合自己查找的信息,用超轻黏土制作了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如图,,地球的内部结构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① 、② 、③ ,其中最厚是 。
(2)如图,小科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穿过橙子的吸管模拟的是 。
A.经纬线
B.赤道
C.地轴
(3)用手电筒照射上图中的模型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其中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 (选填“白昼”或“黑夜”)。
(4)小科搭建了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如图所示,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①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假设。请写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
。
②小科控制模型的运动速度,以便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在现实世界上,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1个月
B.1年
C.1天
③当小明保持手电筒位置不动,将地球仪原地转动,这是在验证上面模型 (填序号)的假设。
④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 。
(5)小科继续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法研究地球及其运动。
①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②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我国这一天是秋分日。这个时候北半球是 季节,南半球是 季节。小科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长,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短。
③请在图中大致画出秋分时的太阳位置及日影。
④日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自转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变化
C.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在变化
⑤请结合下面的有关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
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关系图
根据资料,判断“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是 的,我的理由是 。
(6)下列生物活动,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均填序号)
①大雁的迁徙
②猫头鹰晚上捕食
③北极狐的毛色会改变
④蝴蝶白天采蜜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六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本题有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答案】√
【解答】根据对早期显微镜的认识,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如一个放大镜是a倍,放大倍数可以达到a×b倍,能提高图象的放大倍数。
故答案为:√。
2.【答案】√
【解答】手持式显微镜的操作步骤:①掰开镜筒,翻开灯泡、紧贴被观察物体;④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所以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故题目说法正确
故选:√。
3.【答案】√
【解答】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4.【答案】×
【解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按放大倍数由小到大排列是放大镜、电子显微镜。
故答案为:×。
5.【答案】×
【解答】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也是最早看到微生物的人。
故答案为:×。
6.【答案】√
【解答】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可以随温度变化调节窗的开合。
故答案为:√。
7.【答案】√
【解答】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并根据新的数据。题干√。
故答案为:√。
8.【答案】×
【解答】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根据人们的计算,29%是陆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一些。
故答案为:×。
9.【答案】√
【解答】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是不动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10.【答案】√
【解答】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即周围的景物按逆时针转动。
故答案为:√。
二、选择(本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1.【答案】A
【解答】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故选:A。
12.【答案】A
【解答】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故选:A。
13.【答案】C
【解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流感病毒十分微小。
故选:C。
14.【答案】C
【解答】变形虫的身体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动物;蘑菇属于微生物,属于多细胞动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解答】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形状像只鞋子,为了便于观察。
故选:C。
16.【答案】A
【解答】放大镜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同时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如图所示是它们的放大效果,①放大倍数大。
故选:A。
17.【答案】C
【解答】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放大镜也叫凸透镜、边缘薄。图中三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边缘薄;图A、边缘厚,不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
故选:C。
18.【答案】B
【解答】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在水中生长速度极快,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生长发育,有的细菌不会运动。
故选:B。
19.【答案】C
【解答】根据制作显微镜的方法,正确的制作过程是:准备两个凸透镜,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象。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0.【答案】B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昼半球。故B①②④选项正确。
故选:B。
21.【答案】B
【解答】地球自转运动是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会使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现象,昼夜交替现象仍然会发生。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四季更替的次序也不会变为冬夏秋春。
故选:B。
22.【答案】A
【解答】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东边地点最先见到日出。分析图表可知,日出时间最早。
故选:A。
23.【答案】A
【解答】根据对韦恩图结构的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部分是地球是个球体,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正确的是选项A。
故选:A。
24.【答案】A
【解答】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25.【答案】C
【解答】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
故选:C。
三、实验探究(本题有2小题,共60分)
26.【答案】(1)准焦螺旋;载物台;反光镜。
(2)C。
(3)②③①④。
(4)B;D;;A;C。
(5)C。
(6)A。
(7)
。
(8)①叶片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②C。
③光照影响气孔的分布。
④A。
(9)酿酒、制泡菜、发面、做酸奶等;处理垃圾和污水。
【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显微镜中字数码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分别是:②是准焦螺旋,⑤是反光镜。
(2)在显微镜向光的一面没有遮挡物时,我们可以用反光镜进行调光,直至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方法,一般要经过擦、滴、撕、展、盖。“擦”就是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染”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重复2~3次。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眼睛观察物镜;然后慢慢抬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5)小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小黑点不动,调节焦距后。因为视野内的小黑点只有可能位于物镜,不会出现在其他位置。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但数目越多。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200倍显微镜的视野里能看到4个细胞、物镜10×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7×10=70(倍),用目镜7×,放大倍数变小,视野里细胞数变多。
(7)根据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以及细胞核的位置。
(8)①根据实验记录表中新叶和老叶气孔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叶片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②A.叶片的气孔是呼吸和水分蒸腾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不仅仅能吸收氧气,蒸腾水分;
B.从表中数据信息可知,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相比,大部分处于闭合状态,不便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与下表皮相比,上表皮接受阳光直射,水分散失快,大部分处于闭合状态,故C正确。
③影响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光照是影响气孔的分布的重要因素。
④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同时释放氧气、释放氧气的气体交换是正确的光合作用过程。
(9)微生物会引起变化,比如霉菌会使面包发霉,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制泡菜、做酸奶;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故答案为:(1)准焦螺旋;载物台。
(2)C。
(3)②③①④。
(4)B;D;;A;C。
(5)C。
(6)A。
(7)
。
(8)①叶片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②C。
③光照影响气孔的分布。
④A。
(9)酿酒、制泡菜、做酸奶等。
27.【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地核。
(2)C。
(3)白昼。
(4)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②C。
③④。
④模型③。
(5)①
。
②C;秋;春;D;B。
③
。
④C。
⑤错误;每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距离1.52亿千米,是北半球的夏季。
(6)②④;①③。
【解答】(1)地球内部从外岛内分为地壳、地幔。读图可知,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内部三个部分分别是①地壳、③地核,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下面是地核,半径为3400多千米。
(2)如图所示,小科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而是一个假想轴。
(3)用手电筒照射上图中的模型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其中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白昼。
(4)①根据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运动形态可以判断,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应该是:地球不动。
②在现实世界上,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周期是1天。因此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天。
③当小明保持手电筒位置不动,将地球仪原地转动。
④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模型③,也在自转运动。
(5)①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呈逆时针运转。
②根据地球公转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这个时候北半球是秋季。小科在操场立一根竹竿,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大。
③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秋分时的太阳位置。
④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响影子的长短、形状。一年中,与地球在自转运动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⑤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判断“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理由是每年4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距离1.47亿千米。
(6)①大雁的迁徙与四季变化有关,受气温和食物影响;②猫头鹰晚上捕食受昼夜交替影响;③北极狐的毛色会改变主要是受季节变化;④蝴蝶白天采蜜主要是受昼夜交替规律影响。
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
(2)C。
(3)白昼。
(4)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②C。
③④。
④模型③。
(5)①
。
②C;秋;春;D;B。
③
。
④C。
⑤错误;每年7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
(6)②④;①③。温州
兰州
乌鲁木齐
6时21分
7时38分
8时35分
叶子
新叶
老叶
气孔位置
上表皮气孔
下表皮气孔
上表皮气孔
下表皮气孔
数量
19
48
10
16
开合状态
大部分闭合
大部分张开
大部分闭合
大部分张开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6页。
39,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测评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39,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测评科学试卷,共6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组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