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
展开《蝉》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也是本学期教材要求阅读的第二本名著。课文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蝉的生命历程,内容具体,思路清晰。文中“有情节,有描写”,语言生动活泼,是一篇带文学性的说明文。同时这篇课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单元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着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语言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侧重把握说明语言和说明顺序的特点,通过阅读,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对说明文学习的基本要素已经有一定认识,对说明文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但与此同时,对其阅读方法和写作特点又把握得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在这两个方面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人文主义关怀,学习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重点难点:
1.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写法,体会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难点)
资料补充: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法布尔也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作品简介:
《昆虫记》共十卷,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蝉》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和“蝉的卵”四部分。其中,“蝉和蚁”为《伊索寓言》里的蝉证名:蚂蚁霸占蝉在树枝上凿的“井”,还吃蝉尸甚至奄奄一息的蝉;“蝉的音乐”说明蝉鸣不是呼唤同伴,因为同伴在近旁,说明蝉是聋子。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一下: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昆虫)
蝉,古称蜩(tiá)、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蝉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读音释义:
轧(yà)扁 鳍(qí)状物 倒(dǎ)悬 折zhòu(皱) 纤(xiān)维 跳蚤(zǎ) 车辙(zhé) nián(黏)土 无动于衷(zhōng) 金蜣(qiāng) 涂墁(màn) 蚋(ruì) 钹(bó) 窠(kē)
①罅(xià)隙:缝隙。
②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③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④匹敌:对等;相当。
⑤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1.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2. 灭顶之灾: 指毁灭性的灾难。
3. 转瞬即逝: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
4.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5.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二、蝉之印象
自读课文的阅读,我们要格外留意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提醒我们:
“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默读课文,浏览全文,结合课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着用“我发现蝉(很)__________”的句式来发言,说说你对蝉的印象。
预设:
蝉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晒太阳。
蝉很聒噪,很吵,因为它“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很聪明,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会用身体里藏着的一种极黏的液体来做灰泥,使隧道更坚固。
蝉很勤劳,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蝉很谨慎,“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蝉很可爱。“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蝉很脆弱(弱小),幼虫“落到地上,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只要有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
蝉很冷漠。面对蚋对蝉卵的破坏,它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但是蝉竟然无动于衷,选择“让自己牺牲”,这就是蝉的本能。
蝉很可怜。蝉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历的时间大概是四年,而在阳光下的歌唱却只有五星期。
……
小结:小小的蝉,在法布尔的笔下被刻画得如此可爱、聪明、勤劳和艰辛,令我们不由得感慨这小小昆虫的神奇。
鲁迅先生曾把《昆虫的故事》(《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蝉的生活是怎样的?它有怎样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蝉的生命历程,读一读蝉的故事。
三、蝉的故事
(一)合作探究
蝉的生命历程很漫长,它的一生,饱含艰辛,又充满期待。
假如我们要拍摄一部有关蝉的专题纪录片,你打算怎样进行情节设计?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
建议:(1)想好故事怎样开头和结尾;(2)可以分集设计剧情,以小标题形式给每一集起个好听的名字;(3)注意拍摄地点的选择;(4)对每一集的剧情进行简单介绍。
小组合作,选派发言人陈述纪录片的情节设计和构思依据。
预设:
设计一:依据:按照昆虫生长的过程来拍摄。
1成虫产卵,天敌破坏
2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3幼虫落地,寻觅藏身之所
4钻入地下,蛰伏数年
5幼虫出洞,蜕壳起飞
设计2:依据:课文内容来设计
1 蝉的地穴 对应课文1~7自然段,主要拍摄蝉的地穴洞口和蝉的隧道。
2 蜕皮羽化 对应课文8~11自然段,主要拍摄蝉的幼虫出穴和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3 歌声嘹亮 对应课文12~13自然段,主要拍摄夏日树上的蝉,烈日高悬,绿树成荫,在青葱的林木中,无论城市与山间,都能听到它此起彼伏的叫声。蝉的歌声嘹亮,阳光下,蝉的成虫在树干的细枝上产卵。
4 新的生命 对应课文14~24自然段,主要拍摄蝉卵和它的天敌蚋对蝉卵的破坏,蝉卵孵化,开始像鱼形的幼虫,在树枝上活泼摇摆。幼虫落地,并掘土进入地下,开始漫长的蛰伏……
2. 讨论:你认为从哪个场景开始介绍会比较好?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
一般说明文的写作,介绍昆虫时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而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没有按常理出牌。作者先在特定的背景(夏天)向我们隆重推出了蝉,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过程,很像“倒叙”的顺序。
这样写突出了作者重点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写蝉,重点想要突出的是蝉的坚忍,它要在地下生活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却只能有“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种强烈的二反差带给作者强烈的心灵的震撼,表达了他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所以最后的落脚点是蝉的幼虫。
3. 观看纪录片《十七年蝉的一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纪录片的情节,使学生了解蝉的生命历程,并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何特别之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树立写说明文要有顺序的意识。
四、蝉之趣
周作人先生认为,读《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1.思考探究: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蝉介绍得很有趣?
明确:拟人手法的运用。
写蝉的叫声聒噪,“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统治”的说法很生动,运用了拟人,表明蝉的叫声真的很响亮。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活泼。
写蝉聪明,用了打比方。“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写蝉蜕壳,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表现蝉蜕壳的具体过程。
写蝉的幼虫落地之前的姿态,运用拟人的手法,“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懒洋洋”等词生动地写出了蝉的幼虫的可爱。
小结:拟人的运用,可以赋予生物以人的思想和行动,把动物或植物当作人来写,使行文生动活泼。
过渡:《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是不是这样呢?
2.比读文字
我们先一起来试着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一下。同样写蝉的幼虫羽化蜕壳,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的介绍。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
——摘自百度百科
觅读思考:课文中的描写是怎样的?
对应课文第8~11自然段。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3.讨论:通过比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预设:
法布尔。法布尔的介绍比较丰富,语言既准确、平实,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平实、准确体现在:“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生动活泼体现在:“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蝉的怜悯和赞美之情。
4.思考探究:作者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明确:
(1)因为他善于观察,细致入微。法布尔尊重昆虫的个体生命。
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式和同时代的昆虫学家大不一样,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资料链接: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2)法布尔用到了很多说明方法,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找出相关的语句,品读。
预设:
写蝉的地穴,把蝉和金羌作比较,写出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的不同,突出蝉的窠洞口无土的特点。
写蝉很聪明,用了打比方,把蝉比作矿工或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能干。
描写,也是摹状貌,用特写的方式,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过程。把人们不熟悉的科学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列数字,“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的数量。
(2)他非常喜欢昆虫。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活泼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表达了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小结:可见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打心眼里热爱它。就像《后浪》里的那句话说的“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并学习他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奋斗的过程是否漫长,在奋斗的时候需要忍受孤独、寂寞,然而,没有这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蝉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课时安排,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前导入,知识链接,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趣”的蝉,“有趣”的介绍,“有趣”的生命,“有趣”的续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