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1-17003926197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1-17003926197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1-17003926197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0-17003926145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0-17003926145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5011524/0-17003926145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培优分级练检测卷】(附答案)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 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 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精练,文件包含第13课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原卷版docx、第13课二次函数压轴题-最值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已知抛物线,其顶点为,与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与抛物线第一象限交于点,交轴于点,求的值;
(3)若有两个定点,,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使得的周长最小,并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答案】(1);(2)的值为45°;(3)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1)将点代入,即可求解;
(2)由中点公式可得:点,则,则,进而求解;
(3)设点,则,则,而,即,进而求解.
【解析】解:(1)将点代入得:,解得,
;
(2)由题意得:
解得:或,
结合题意可得:
顶点 而
,故,
连接并延长至点,使,
则是的中垂线,连接交轴于点,
由中点公式可得:点,则,
则,
设为:
则,
解得:,
所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故点,
在中,,,,
过点作与点,设:,则,
则,
解得:,则,故,
即:;
(3)作直线,交轴于点,过点作直线交于点,连接,
则点,设点,
则,
则,而,即,
而(点位于点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为,而,
故周长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其中(3),关键在于确定,本题难度很大.
2.已知抛物线(a,b为常数,)与x轴交于点,顶点为D,且过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和点C,D的坐标;
(2)点P在该抛物线上(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
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连接BD,当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
(2)①,②点P的坐标为或.
【分析】(1)把点,点代入,求出抛物线解析式,进一步可求出,;
(2)①由题意可知点P坐标为,过点P作轴于点H,交直线BC于点E,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利用点P的坐标可知,故点E的坐标为.进一步可求出,所以当时,的面积的最大值为;②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直线BC的上方,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为,和直线PC的解析式为.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为;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时,设直线PC与BD交于点M,设,
求出.求出直线CM的解析式为,进一步可求出.
【解析】(1)解:把点,点代入,
可得:,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
∴顶点.
把代入在,得,
∴点.
(2)解:由题意可知点P坐标为,
①如图,过点P作轴于点H,交直线BC于点E,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将,点代入,
得,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点P的坐标为,由题意可知,
∴点E的坐标为.
∴.
∴
.
∵,
∴当时,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存在.
如图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上方,且时,则,
设直线DB的解析式为,将,点代入,
得,解得.
∴直线BD的解析式为.
∵,
∴设直线PC的解析式为.
∵,
∴.
∴.
∴直线PC的解析式为.
∴.
解得,(舍).
当时,.
∴点P的坐标为.
如图②,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时,设直线PC与BD交于点M,
∵,
∴.
设,
∵,
,
∴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由点和点可得直线CM的解析式为,
由,
解得,(舍).
所以点.
综上,点P的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已知: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方向匀速移动,P的速度是,Q的速度是,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是直角三角形?
(2)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的面积与面积差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设的长为,试确定y与t之间的关系式;写出当t分别为何值时,达到最短和最长,并写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1)1或;(2)存在,t=;(3)y=,时,最短,最小值为;时,最长,最大值为
【分析】(1)由于的直角不确定,需分和两种情况讨论.由于,因此斜边是直角边的倍,由此建立关于的等量关系,就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况:①当时,作于,证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的面积,得出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是的二次函数,即可得出结果;
②当时,作于,同①得出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是的二次函数,即可得出结果;
(3)由勾股定理得出二次函数,即可得出的最小值;当到达时,恰好到达,即可得出结果.
【解析】解:(1)由题可得:,,,,.
①当时,如图1,
,
,
.
,
解得:;
②当时,如图2,
同理可得:,
,
解得:;
综上所述;当为1或时,是直角三角形.
(2)分两种情况:
①当时,作于,如图3所示: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的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当时,面积差最小,
但是,不符合题意;
②当时,作于,如图4所示: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的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
当时,面积差最小;
因此,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的面积与面积差最小,;
(3)根据题意得:时,存在的值,使最短,;理由如下:
如图3所示:,,
由勾股定理得:,
∴y=,
当时,y的最小值,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当时,最短,最小值;
当到达时,恰好到达,此时秒,的最大值.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点B,交双曲线于点抛物线过点B,且与该双曲线交于点D,点D的纵坐标为.
(1)求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点,点Q为该双曲线上一点,且P,Q两点的纵坐标都为,求线段的长.
(3)若点M沿直线从点A运动到点C,再沿双曲线从点C运动到点D.过点M作轴,交抛物线于点N.设线段的长度为d,点M的横坐标为m,直接写出d的最大值,以及d随m的增大而减小时m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3)的最大值是,,,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1)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求出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根据抛物线和双曲线解析式求出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平行于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求解即可;
(3)分点在、、上三种情况,根据直线、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表示出,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
【解析】解:(1)令,则,
解得,
令,则,
所以,点,,
时,,
所以,点,
设双曲线解析式为,
则,
解得,
所以,双曲线解析式为,
点的纵坐标为,
,
解得,
点,
抛物线过点、,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当时,,
整理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或,,
,
解得,
点的坐标为,
或;
(3)①点在上时,,
,
随的增大而减小,
②点在上时,,
,
时,有最大值为,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③点在上时,,
,
由图可知,随的增大而减小,
综上所述,的最大值是,,,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包括二次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综合题,但难点不大,(2)要注意点有两个,(3)要注意分情况讨论.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直线与y轴交于点A,与直线交于点B,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C.
(1)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
(2)P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
①当四边形为菱形时,求点P的坐标;
②若点P的横坐标为,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面积最大,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①点P的坐标为,或,;②当t为0时,四边形面积最大,理由见解析
【分析】(1)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可求得点坐标,由关于原点对称可求得点坐标,由直线可求得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2)①当四边形为菱形时,可知,则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点坐标;②过作,垂足为,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由,可知当最大时,也最大,用可表示出的长,可求得取最大值时的的值.
(1)
解: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可得,
解得,
点坐标为,
又点为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点坐标为,
直线与轴交于点,
点坐标为,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把、、三点坐标代入可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2)
①当四边形为菱形时,则,
直线解析式为,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可得,
解得或,
点坐标为,或,;
②当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理由如下:
如图,过作,垂足为,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则,
线段长固定不变,
当最大时,四边形面积最大,
又(固定不变),
当最大时,也最大,
点在抛物线上,点在直线上,
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
当时,有最大值1,此时有最大值,即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点的对称、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和二次函数的最值等知识点.在(1)中求得、、三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2)①中得出直线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在②中确定出四边形面积最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其中第(2)②小题是难点.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的斜边在x轴上,.抛物线过点O,A,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以为一边,在的右侧作矩形.
①若,求矩形面积的最大值;
②若,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轴对称图形,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1);(2)①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8;②m=或m=或≤m<
【分析】(1)过点A作AD⊥x轴于D,先求出点B的坐标,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A的坐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将点A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结论;
(2)①设抛物线与直线的右交点为C,联立方程求出点C的坐标,根据PF在点C左侧和PF在点C右侧分类讨论,利用m表示出矩形的面积,利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值即可;
②根据矩形四个顶点的位置分类讨论:(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抛物线对称轴左侧时,易知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利用EF=FG列出方程即可求解;(i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中,E、F在抛物线对称轴左侧、G、H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时,易知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4也是矩形的对称轴,从而求解;(ii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H在AB左侧时,画出图形可知,此时不符合题意;(iiii)当点H落在AB上时,设直线与AB交于点M,由图可知:从点H落在AB上到点E与点M重合之前,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m的取值范围;(iiiii)当m≥,即点E和点M重合或点E在点M右侧时,矩形与等腰无重叠部分,此时不符合题意.
【解析】解:(1)过点A作AD⊥x轴于D
∵等腰的斜边在x轴上,,
∴OD=DB==4,点B的坐标为(8,0)
∴AD==4
∴点A的坐标为(4,4)
由抛物线过点O,A,B,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①设抛物线与直线的右交点为C,
联立
解得:或
∴点C的坐标为(6,3)
当0≤m<6时,如下图所示,
∴点E的坐标为(m,),点F的坐标为(m,)
∴EF=-=
∴S矩形EFGH=FG·EF==
∵<0
∴当m=3时,S矩形EFGH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当6≤m≤8时,如下图所示
∴点E的坐标为(m,),点F的坐标为(m,)
∴EF=-=
∴S矩形EFGH=FG·EF==,对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m=3,
∴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6≤m≤8
∴当m=8时,S矩形EFGH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
∵<8
∴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8;
②(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抛物线对称轴左侧时,如下图所示,此时,m+≤4,即m≤,
若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轴对称图形,易知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
∴EF=FG
∴=
解得:m1=,m2=(不符合前提,舍去)
∴此时m=;
(i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中,E、F在抛物线对称轴左侧、G、H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时,如下图所示,此时,m≤4且m+>4,即<m≤4,
若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轴对称图形,易知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4也是矩形的对称轴
∴此时点E的横坐标m=4-FG=;
(iii)当矩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H在AB左侧时,如下图所示,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不可能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舍去;
(iiii)当点H落在AB上时,设直线与AB交于点M,
∵EH∥OB
∴∠EHA=∠OBA=45°
∴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为轴对称图形
∴此时符合题意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A、B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8
由点E(m,)
∴点H的坐标为(m+,),代入y=-x+8中,得
=-(m+)+8
解得:m=
联立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由下图可知:从点H落在AB上到点E与点M重合之前,矩形与等腰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为轴对称图形
∴此时符合题意
∴≤m<;
(iiiii)当m≥,即点E和点M重合或点E在点M右侧时,如下图所示,矩形与等腰无重叠部分,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m=或m=或≤m<.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大题,此题难度较大,掌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关键.
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BD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y=﹣x2+2x+3,y=x+1;(2)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为(0,1)或(,)或(,);(3)面积的最大值为.
【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利用配方法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D的坐标,设点E的坐标为(x,x+1),分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考虑: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由BD的长结合点E的坐标可得出点F的坐标为(x,x+3),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点E的坐标;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由BD的长结合点E的坐标可得出点F的坐标为(x,x﹣1),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点E的坐标.综上,此问得解;
(3)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过点C作CN⊥x轴,垂足为N,设点P的坐标为(x,﹣x2+2x+3)(﹣1<x<2),则点M的坐标为(x,0),结合点A,C的坐标及S△APC=S△APM+S梯形PMNC﹣S△ACN,可得出S△APC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
【解析】解:(1)将A(﹣1,0),C(2,3)代入y=﹣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x+3.
设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kx+a(k≠0),
将A(﹣1,0),C(2,3)代入y=kx+a,得:
,解得:,
∴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x+1.
(2)∵y=﹣x2+2x+3=﹣(x﹣1)2+4,
∴点D的坐标为(1,4).
当x=1时,y=x+1=2,
∴点B的坐标为(1,2).
设点E的坐标为(x,x+1).
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
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点F在点E上方,
∴点F的坐标为(x,x+3).
∵点F在抛物线上,
∴x+3=﹣x2+2x+3,
解得:x1=0,x2=1(舍去),
∴点E的坐标为(0,1);
②当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时,点F在点E下方,
∴点F的坐标为(x,x﹣1).
∵点F在抛物线上,
∴x﹣1=﹣x2+2x+3,
解得:,
∴点E的坐标为()或(,).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为(0,1),()或(,).
(3)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过点C作CN⊥x轴,垂足为N,如图2所示.
设点P的坐标为(x,﹣x2+2x+3)(﹣1<x<2),则点M的坐标为(x,0).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2,3),
∴AM=x+1,MN=2﹣x,PM=﹣x2+2x+3,CN=3,AN=3,
∴S△APC=S△APM+S梯形PMNC﹣S△ACN,
.
∴当x=时,S△APC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一次)函数解析式;(2)分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线段AC(或CA)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出点E的坐标;(3)利用分割图形求面积法,找出S△APC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8.如图,抛物线(t>0)与x轴的交点为B,A(点B在左边),过线段OA的中点M作MPx轴,交直线(x>0)于点P.
(1)当t=3时,直线MP于抛物线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______;当直线MP于抛物线对称轴距离为3时,t=______.
(2)把抛物线在直线MP左侧部分的图像(含与直线MP的交点)记为,用t表示最高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当t>4时,图像的最高点与P之间的距离何时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答案】(1),10;(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难点探究专题:二次函数中求线段最值问题-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常考压轴题,共41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 二次函数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2课二次函数压轴题-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第12课二次函数压轴题-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4 二次函数的应用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0课二次函数的应用原卷版docx、第10课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