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能源的充分利用分层练习-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12072/0-17004371807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3能源的充分利用分层练习-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12072/0-17004371807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3能源的充分利用分层练习-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12072/0-17004371807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A.2CO(g)+O2(g)═2CO2(g)△H=﹣56kJ/ml
B.CH4(g)+2O2(g)═CO2(g)+2H2O(l)△H=﹣890kJ/ml
C.2H2(g)+O2(g)═2H2O(l)△H=﹣571.6kJ/ml
D.H2(g)+Cl2(g)═2HCl(g)△H=﹣183kJ/ml
2.已知反应:①
②
③
则反应的为
A.B.
C.D.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已知 , ,则
B.、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D.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常温常压下,下列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图中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A.AB.BC.CD.D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的ΔH均大于0B.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D.A→C反应的ΔH=E4-E1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 1/2 O2(g) =H2O(l) △H=-300kJ·ml-1
C3H8(g) + 5O2(g) =3CO2(g) + 4H2O(l) △H =-2000.0 kJ·m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l,完全燃烧时放热5000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约为( )
A.7:10B.3:1C.10:7D.1:3
7.用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
②
若在一定条件下,的恰好与一定量的反应生成、和,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A.B.C.D.
8.分析表中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CO(g)+7H2(g)=C3H8(g)+3H2O(g) ΔH=-504kJ•ml-1
B.等质量的氢气与丙烷相比较,充分燃烧时,氢气放热更多
C.3CO2(g)+10H2(g)=C3H8(g)+6H2O(g) ΔH=-381kJ•ml-1
D.丙烷的燃烧热为-2039kJ•ml-1
9.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2)生成水蒸气两种情况下
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
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
10.已知298K时,一些物质的相对能量(见图)。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ΔH(ΔH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H2O(g)H2O(l)ΔH=-286kJ·ml-1-(-242kJ·ml-1)=-44kJ·ml-1。则反应C2H6(g)+CO2(g)+H2O(g)4H2(g)+3CO(g)的ΔH为
A.+430kJ·ml-1B.-609kJ·ml-1C.+609kJ·ml-1D.+389kJ·ml-1
二、填空题
11.已知拆开1 ml H—H键、1 ml I—I键、1 m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J的热量。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 。
12.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图中的两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H= 。(用、、、表示,下同)
(2)根据图象写出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根据上述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过程 (填“第一步反应”或“第二步反应”)为决速步。
1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A.Na2O与水反应 B.甲烷的燃烧反应
C.Ba(OH)2·8H2O与氯化铵反应 D.锌与盐酸反应
(2)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通过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已知:
计算可得:H2(g)+Cl2(g)=2HCl(g)△H= kJ·ml-1。
(3)以CO(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某研究者分别以甲醇和汽油做燃料,实验测得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情况下,汽车尾气中CO的百分含量与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信息分析,与汽油相比,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14.(1)H2+Cl2=2HCl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②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 kJ热量。
(2)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工业冶炼纯硅的原理是:
粗硅冶炼:(a)SiO2+2CSi+2CO↑。
精炼硅:(b)Si+3HClSiHCl3+H2;
(c)SiHCl3+H2Si+3HCl。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 反应,(b)是 反应,(c)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反应(b)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是1 ml NO2(g)和1 m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 。
(2)0.1 m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l-1
②CH3OH(g)+O2(g)===CO2(g)+2H2(g) ΔH=-192.9 kJ·ml-1
又知③H2O(g)===H2O(l) ΔH=-44 kJ·ml-1,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这两步的能量变化如图:
第二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1 ml NH(aq)全部氧化成NO(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6.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放出热量,写出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的能量变化图如图。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热为 ,单斜硫比正交硫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
(3)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已知:a、b、c均大于零
断开键所需能量为 。
17.请根据化学反应与热能的有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I. (1)下列Δ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表示反应中和热ΔH=-57.3 kJ·ml-1的是 (填“ΔH1”“ΔH2”和“ΔH3”等)。
A.C(s)+O2(g)===CO(g) ΔH1
B.2H2(g)+O2(g)===2H2O(l) ΔH2
C.C(s)+O2(g)===CO2(g) ΔH3
D. Ba(OH)2(aq)+H2SO4(aq)=== BaSO4(s)+H2O(l) ΔH4
E.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
F.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6
(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理解为断开1 m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已知白磷(P4)的燃烧热为2 378 kJ·ml-1,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P4O10)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则上表中a= (保留到整数)。
II.已知2m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H=-572KJ·ml-1。
(3)该反应生成物的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的能量总和。
(4)若2m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或“=”)572KJ。
III.(5)已知16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KJ的热量,写出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6)如图所示是1 ml 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已知C2H5OH(g)+3O2(g)=2CO2(g)+3H2O(g) △H1kJ·ml﹣1; H2O(g)=H2O(1) △H2kJ·ml﹣1; C2H5OH(g)=C2H5OH(1) △H3kJ·ml﹣1,若使23 g C2H5OH(1)完全燃烧生成H2O(1),则放出的热量为
19.按要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2022·河北,16(1)]298 K时,1 g H2燃烧生成H2O(g)放热121 kJ,1 ml H2O(l)蒸发吸热44 kJ,表示H2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021·海南,16(1)]已知25 ℃,100 kPa时:1 ml葡萄糖[C6H12O6(s)]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2 804 kJ热量。则25 ℃时,CO2(g)与H2O(l)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s)]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2021·天津,13(3)]合成氨反应常使用铁触媒提高反应速率。如图为有、无铁触媒时,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从能量角度分析,铁触媒的作用是 。
20.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1)如图为C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若①变化是置换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O2(g)=CO2(g) △H1<0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 △H2>0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H3<0
2H2(g)+O2(g)=2H2O(g) △H4<0
则途径I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 。
(3)我国在2004年起已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及二甲醚。
①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为三键连接,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 △H,表中所列为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则该反应的△H= kJ•ml-1。
②甲醇(CH3OH)也可由天然气来合成,已知:①2CH4(g)+O2(g)=2CO(g)+4H2(l) △H=-71kJ•ml-1,②CO(g)+2H2(g)=CH3OH(l) △H=-90.5kJ•ml-1,③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l-1,则甲醇的燃烧热为 。若CO的燃烧热为282.5kJ•ml-1,则H2的燃烧热为 。
(4)金属钛冶炼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是将原料金红石转化:TiO2(金红石)+2C+2Cl2TiCl4+2CO。
已知:C(s)+O2(g)=CO2(g) △H=-393.5kJ•ml-1
2CO(g)+O2(g)=2CO2(g) △H=-566kJ•ml-1
TiO2(s)+2Cl2(g)=TiCl4(s)+O2(g) △H=+141kJ•ml-1
则TiO2(s)+2C(s)+2Cl2(g)=TiCl4(s)+2CO(g)的△H= 。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不能用手触摸和使用温度计) 。
(2)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3)为定量测定(2)中反应的反应热,使50mL0.50ml•L-1盐酸与50mL0.55ml•L-1NaOH溶液在简易量热计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NaOH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若改用60mL0.50ml•L-1盐酸与50mL0.55m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4)已知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和F2(g)反应生成CF4(g)和HF(g)的热化学方程式: 。
(5)已知反应:N2(g)+O2(g)=2NO(g) △H1
2H2(g)+O2(g)=2H2O(g) △H2
N2(g)+3H2(g)=2NH3(g) △H3
利用上述三个反应,计算4NH3(g)+5O2(g)=4NO(g)+6H2O(g)△H4的反应焓变为 (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
22.为改变生橡胶受热发粘遇冷变硬的不良性能,工业上常将橡胶硫化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和均为改善橡胶性能的重要化工产品。
Ⅰ.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及的结构式
(1)已知反应:。与完全反应可放出热量,则a= (用含b,c,d的代数式表示)。
Ⅱ.资料卡片:
i.二氯化二硫常温下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性恶臭,熔点-80℃,沸点135.6℃;
ii.遇水强烈反应。
工业上可以用氯气和硫单质反应制得,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少量。
(2)制取少量
实验室可利用硫与少量氯气在110~140℃反应制得粗品。
①的电子式为 。A装置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请补充完整实验装置连接顺序:A→ → →B→E→D.其中,F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③实验过程中,实验前和停止加热后,都需通一段时间的氮气,若停止加热后没有继续通氮气,的产率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①遇水强烈反应,已知其中一种气体产物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状,且反应过程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硫酸铵常温下是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无气味,280℃以上分解,500℃以上彻底分解为气体。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硫酸铵的分解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好装置加入药品前要进行的操作名称为 。
(2)当图1与图2连接后,进行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硫酸铵分解产物有 ;还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KMnO4溶液紫色变浅不褪色,量气管中收集到一种气体单质(经检验该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最后大试管中无固体剩余。写出KMnO4溶液紫色变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图1与图3连接后,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图给出的是不同温度下13.2g硫酸铵固体加热过程中的固体质量变化。
写出290℃时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50℃时分解产物的化学式为HxNySzOm,x:y:z:m= 。
(5)SO3(g)可以将NH3氧化为N2和水蒸气,SO3被还原为SO2,各物质中的平均键能数据如下表,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选项
I
II
A
1ml白磷固体完全燃烧
2ml白磷固体完全燃烧
B
16g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
16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C
1mlH2SO4和Ba(OH)2恰好完全中和
1mlH2SO4和NaOH恰好完全中和
D
1ml金刚石完全燃烧(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ml石墨完全燃烧
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燃料
H2
①2H2(g)+O2(g)=2H2O(g) ΔH=-484kJ•ml-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
C3H8
②C3H8(g)+5O2(g)=3CO2(g)+4H2O(g) ΔH=-2039kJ•ml-1
③2C3H8(g)+7O2(g)=6CO(g)+8H2O(g) ΔH=-2380kJ•ml-1
化学键种类
H—H
Cl—Cl
H—Cl
键能(kJ/ml)
436
247
434
化学键
断裂或形成1 ml
化学键时能量变化
反应中能量变化
Cl—Cl
吸收243 kJ
共吸收 kJ
H—H
吸收436 kJ
H—Cl
放出431 kJ
共放出 kJ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l-1)
a
360
500
434
化学键
C-C
C-H
H-H
C-O
C≡O
H-O
键能/kJ•ml-1
348
414
436
326.8
1032
464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l-1
414
489
565
155
化学键
键能()
a
b
c
化学键
S-O(SO3)
S-O(SO2)
N-H
O-H
N≡N
键能(kJ∙ml-1)
a
b
c
d
e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必须是1 ml,故A错误;
B.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 ml,反应物中C→CO2,H2→H2O(液),故B正确;
C.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必须是1 ml,故C错误;
D.燃烧热指的是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故D错误.
2.D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2—③×2得到反应,则反应的=,故选D。
3.A
【详解】A.碳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数,等量的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1,3 kJ·ml-1,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