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丹砂(HgS)烧之为水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人类历史上大多数重金属发现和使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则较晚
C.《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2、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和的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HClO的结构式:
C.HF的电子式:
D.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
4、下列现象不能用氢键解释的是( )
A. 氨易液化 B. HF比HCl分子更稳定
C.冰浮在水面上 D.HI的沸点小于HF
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与
C.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溶液导电性强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 )
A.B.C.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锂保存在煤油中
C.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8、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金属钠与水
②晶体与混合搅拌
③在中燃烧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
⑤中和反应
⑥碳酸钙热分解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9、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S与B.Fe与
C.溶液与盐酸D.溶液与
10、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可制得CuS
B. 久置酸雨酸性增强,原因是水的挥发
C. 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先变红,再褪色
D. 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硫酸钠
11、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①铁和水蒸气反应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③氯气和水反应
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水反应: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C.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
B.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具有氧化性
C.实验室一般通过加热制备氨气
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它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会生成氯气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
B.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
C.pH=1的溶液中:
D.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
15、钛和钛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金属材料”,他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尤其是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于家庭装修,作钛合金装饰门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D.用来作保险丝
16、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
B.()加热,使分解
C.(HCl)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
D.溶液()加过量的Fe粉、过滤
17、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还原性:B.金属性:
C.热稳定性:D.酸性:
18、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的碘的步骤如下:
①海带焙烧成灰加入水搅拌
②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和
④加入萃取
⑤分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②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B.步骤③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C.步骤④中可用酒精代替
D.步骤⑤中获得从分液漏斗下口倒出
1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与足量反应完全后可生成个分子
B.1mlAl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体积一定为33.6L
C.标准状况下,22.4L和混合气体中含个原子
D.3ml单质Pb完全转变为失去8个电子
20、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X>Y
B.离子半径:
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Y>R>X
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Z>T
2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单质能在气体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Y在同周期非金属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单质的熔点低于X单质
B.Z的含氧酸均为弱酸
C.Y、Z的单质都能在气体中燃烧
D.中W和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
23、(1)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l和2.0ml,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2)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的键能为,的键能为N-H的键能为,则生成1ml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 。
(3)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
(4)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可利用与制备“合成气”(CO、)。科学家提出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
反应①: (慢反应)
反应②: (快反应)
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
与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能量变化图中: (填“>”、“<”或“=”)。
24、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其中X、Z、W与氢元素可组成和HW共价化合物;Y与氧元素可组成和离子化合物。
(1)写出的电子式: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
(2)将通入品红溶液再加热的现象是 。
(3)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和HW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与另外两种都能反应的是 (填化学式)。
(5)由X、W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X、W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遇水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将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与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的仪器名称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接口连接顺序为a→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两端用夹子、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26、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后得到的固体主要成分为。写出焙烧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剂X是 (写化学式)
(3)设计实验检验还原得到的溶液是否达标
(4)从还原得到的溶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是
(5)可以用标准浓度的酸性溶液来测定产品中的纯度,反应中被还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某种工业品中含有和。通过元素分析得知其中铁元素和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此工业品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由“丹砂(HgS)烧之为水银”可知,HgS加热分解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由此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轻金属的活泼性较好,制备难度较大,而重金属的活泼性较差,较易制备,由于工业条件的限制,导致人类历史上重金属发现和使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则较晚,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与锡的硬度均较低,而将二者混合制成合金时,硬度较高,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过滤时应该使用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和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7,故二者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HClO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Cl形成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HClO的结构式:,B错误;
C.HF分子中H原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故其电子式为:,C错误;
D.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质量数是92+146=238。在原子符号表示中,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故该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 氨气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因此易液化,故A不选;
B. 由于F元素的非金属性较Cl元素强,氢气和氟气化合比氢气和氯气化合更容易,则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与分子间氢键无关,故B选;
C. 冰中含有氢键,其体积变大,则质量不变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C不选;
D. 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于HI,故D不选;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电解质必须本身能电离,二氧化碳、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他们本身不能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热熔化,不是电流,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硫酸的弱,但当醋酸中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时,硫酸的导电性比醋酸的弱,故C错误;
D.HCl溶于水会电离出和,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而液态HCl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HCl分子,没有离子所以不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铜与盐酸不反应,镁、铝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并得到氯化镁、氯化铝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铝离子生成,此时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等。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硝酸银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Ag、、,因此一般将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不符合题意;
B.锂单质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中,故B符合题意;
C.根据硅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应该有游离态的硅存在,但Si是亲氧元素,其亲氧性致使Si在地壳的演变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塞中含有,NaOH能够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因此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①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是放热反应;
②晶体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不是化学反应,但是放热的过程;
⑤酸碱中和都是放热反应;
⑥碳酸钙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①③⑤,故选B。
9、答案:A
解析:A.S、在点燃条件下只生成,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A符合题意;
B.少量Fe与反应生成,若Fe过量,则Fe与反应生成,产物的种类与Fe的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 (或、),产物的种类与盐酸的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与少量反应生成、,与过量反应生成、,产物的种类与的量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硫单质氧化性弱,氧化变价金属生成低价化合物,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可制得,故A错误;
B.酸雨酸性增强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硫酸溶液,因此久置酸雨酸性增强,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显酸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不能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①铁和水蒸气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③氯气和水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水的作用相同的是②③④,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A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钠和水:,B正确;
C.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一水合氨:,C错误;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Fe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故A不符合题意;
B.遇淀粉会使淀粉溶液变蓝,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气与KI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I元素被氧化,中氯元素被还原,因此说明具有氧化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生成、HCl,而与HCl又能够快速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因此不能达到制备的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
D.NaClO与浓盐酸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有则无氢气放出,故B错误;
C.pH=1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选项中的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用于家庭装修,作钛合金装饰门,故A正确;
B.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用于制造航天飞机,故B正确;
C.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C正确;
D.钛合金熔点高,不能用来作保险丝,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生成二氧化碳,则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中的HCl,A错误;
B.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则可以用加热法除去中的,B正确;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很小,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C正确;
D.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可以用铁粉除去溶液中的,D正确;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HF、和的还原性体现在负价的F、O、N上,F、O、N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负价的F、O、N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即还原性:HF<<,故A不选;
B.Mg、Ca和Ba位于周期表中第ⅡA族,从Mg到C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Mg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步骤②为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故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③中碘离子被双氧水氧化生成碘,发生的离子反应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④为萃取,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代替,故C符合题意;
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萃取后有机层在下层,获得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Na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23gNa(即1ml)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5ml,其数目为0.5,故A错误;
B.未明确气体所处环境,因此无法判断生成的气体,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2、H2均为双原子分子,因此1ml该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2,故C错误;
D.中Pb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因此3ml单质Pb完全转变为失去电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I元素被氧化,Fe元素被还原,作氧化剂,作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与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与溶液与均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能够将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该实验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的干扰,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B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Mg,Y为Na,Z为S,R为Al,T为O,
A.因金属性:Na>Mg>Al,则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为:Y>X>R,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与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大的离子半径越小,因此半径:,故B正确;
C.因金属性:Na>Mg>Al,则对应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故C错误;
D.因非金属性:O>S,则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为:T>Z,故D错误;
故选B。
22、答案:D
解析:A.Si单质形成原子晶体,熔点高,Na单质的熔点低,A不正确;
B.Z的含氧酸中,、都为强酸,B不正确;
C.Na的单质能在中燃烧,但不能在中燃烧,C不正确;
D.中O和Si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选D。
23、答案:(1)
(2)放出;46kJ
(3)b
(4);<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对应计量数之比可知,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该反应中反应物总键能为,生成物的总键能为,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由此可知,生成2ml时,放出能量,则生成1ml过程中放出能量为;
(3)a.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大压强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b符合题意;
c.恒容时充入He气,各组分的浓度未发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恒压时充入He气,容器体积将增大,各组分浓度将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e.及时分离,将使体系内压强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故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由图可知,1ml与1ml的总能量为,2mlCO(g)与2ml的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由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①为慢反应,反应②为快反应,由此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即,故。
24、答案:(1);离子键、共价键
(2)品红先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
(3)
(4)
(5)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Y为Na,Z为S,W为Cl,
(1)Na2O2为Na+与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以此的电子式为:;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2)具有漂白性,能够漂白品红溶液,但其漂白过程具有可逆性,若加热漂白后的品红溶液,则溶液恢复至红色,故答案为:品红先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
(3)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4)为碱性气体,、HCl为酸性气体,能够与、HCl发生化学反应;
(5)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由N、Cl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N、Cl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化合物为,其中N为-3价,Cl为+1价,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HClO,其反应方程式为:。
25、答案:(1);干燥管
(2)d→c→f→e→i(或d→c→f→e→d→c→i);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Z中的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反应气体经冷却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解析:(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仪器C的名称为干燥管;
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d→c→f→e→i(或a→d→c→f→e→d→c→i);
(2)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色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中N元素处于最低价,中N元素处于较高价态,二者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装置恢复至室温后,根据气态水凝聚可判断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故答案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反应气体经冷却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26、答案:(1)
(2)Fe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溶液达标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
(6)3/4(75%)
解析:(1)硫铁矿高温焙烧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分析可知,加入的试剂X是铁,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答案为Fe。
(3)检验还原得到的溶液是否达标就是看溶液中是否含有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具体操作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溶液达标,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溶液达标。
(4)从还原得到的溶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答案为。
(6)设某种工业品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yml,根据铁元素和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解得,所以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3+1)×100%=75%,故答案为3/4(75%)。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过程
A
和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B
检验
将通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
检验与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D
检验溶液中含有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元素符号
X
Y
Z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86
0.102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1
-2,+4,+6
+3
-2
0
50
150
250
350
0
0.24
0.36
0.40
0.40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①Y管中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
③
④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