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6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6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6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7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7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79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83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87/0-170046894586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如何“藏粮于地”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图文课件ppt
展开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
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 。 3.粮食生产的基础以水稻、 、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 4.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 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 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 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以本国粮食生产为主
5.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1)
后备耕地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 波动大。
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不同时期国内粮食生产的状况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途径扩大耕地数量和 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 (1)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 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2)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 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3.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依靠增加人力、 和技术投入,从 、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 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4.保障粮食安全的调节手段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1)战略:“以我为主、 、确保产能、 、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 、口粮绝对安全”。 2.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1)耕地的数量、质量和 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2)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 。 (3)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 。 (4)
(5)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
思考提示教材第38页图2.23处思考提示:1.(1)地形因素: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发。
(2)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耕地的光、热、水配置类型多样。(3)水源因素: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4)生物因素: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2.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利于精耕细作,形成了水稻土等肥沃的人工熟化土壤;对食物的需求量大,造成过度开垦,耕地退化;农业科技发展,科学育种、轮作间作等利于耕地的养护;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治污染等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民对耕地种养结合,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土地流转等市场化过程促进耕地质量提高。
思考提示教材第38页图2.24处思考提示:1.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南方耕地质量较高。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广,东部平原多,且我国东部季风区光、热、水条件优越,耕地数量多、质量高;而西部非季风区缺乏水源,耕地仅在绿洲分布;青藏高原区气候高寒,植被稀少,仅在黄河、湟水等河谷有耕地分布。
思考提示教材第40页思考提示:
思考提示教材第41页思考提示:1.1995年之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低,基本自给自足;1995年之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迅速升高。2.生活中,大豆制品有豆腐、腐竹、豆浆等;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有豆油、豆饼(用于饲料)等。3.需要。因为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或不需要。因为进口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腾出我国更多的耕地用于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缓解我国人均耕地不足的矛盾,有利于粮食安全。
探究点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02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防止耕地非粮化,把藏粮于地落实到位”文章。文章指出,把“藏粮于地”落实到位,确保耕地只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目前我国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
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的特点。(2)说出国家发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3)我国西部地区的耕地整体上评定的等级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提示 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提示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气候条件较差,水热不足,因此土壤较为贫瘠,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1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以荒草地、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为主,质量较低;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开发难度较大。2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耕地负荷重,重用轻养等导致耕地退化严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造成土壤污染和耕地污染。
[2023·江西九江期末]我国将耕地按质量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优等地主要分布在粤、湘、鄂三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地主要分布在苏、皖、浙、鲁等省级行政区域;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云等省级行政区域;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青等省级行政区域。据此完成1~2题。1.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参考因素主要有( )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 ④农业土地利用水平 ⑤劳动力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
2.下列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B.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C.低等级耕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D.高等级耕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少
解析 第1题,耕地质量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受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人文条件的影响,与机械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关系不大,①③④正确。故选D。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A正确。材料中只给出了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资料,各省级行政区域是否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B错误。不同地区低等地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C错误。高等地分布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气象灾害较多,D错误。故选A。
[2023·山东临沂期末]耕地休耕规模弹性边界是指休耕面积与当地耕地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17—2036年耕地休耕最大面积与休耕规模弹性边界图(含预测)。据此完成3~4题。3.江苏省耕地休耕最大面积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灾害增多,粮食单产下降B.农业结构调整,耕地数量增加C.城镇化发展快,耕地资源减少D.休耕规模弹性边界扩展,耕地减少
4.耕地休耕最大面积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表现在( )A.粮食品质上升B.粮食单产提高C.粮食多样化突出D.粮食供给压力增加
解析 第3题,江苏省耕地休耕最大面积变化趋势为持续降低,江苏省自然灾害不会明显增多,粮食单产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升,A错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高,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数量不会增加,B错误;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用地扩张,耕地资源减少,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也表现出下降趋势,D错误。故选C。第4题,耕地休耕最大面积下降,意味着耕地资源减少,耕地养分消耗过度,粮食的供给压力增加,D正确;休耕目的主要是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休耕地减少可能会使粮食品质下降,产量降低,A、B错误;休耕面积变化对粮食种类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探究点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视角1 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海水稻是耐盐碱的高产水稻,亩(1亩=1/15公顷)产量现已稳定超过400千克。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使用由淡水与海水混合的半咸水,也可用矿化度较高的水资源。从2012年到2022年,耐盐碱的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
结合材料探究:(1)海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2)海水稻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哪些意义?
提示 有利影响: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破坏滩涂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淡水稀释海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种植海水稻耗水量大,加剧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矿化度较高的水灌溉稻田,加剧土壤盐渍化。
提示 可以扩大耕地面积,缓解耕地红线压力;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增产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二、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手段
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原因:城镇建设、工业及交通用地侵占耕地;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2坚持“藏粮于民”,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精准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2023·山东德州期末]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目前,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战略带来的问题,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A.广东、四川、黑龙江、河南B.河南、黑龙江、广东、四川C.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D.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2.为响应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各省应该( )A.甲省接受南水北调水源,缓解水土不协调B.乙省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强粮食储备C.丙省促进耕地使用权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D.丁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解析 第1题,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四个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最大,为甲;河南的水资源总量最少,为乙;耕地最少的是广东,为丁;有长江流经的四川,水资源最丰富,为丙。故选D。第2题,甲省有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资源总量不少,且黑龙江不处于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故A错;加强粮食储备符合的是“藏粮于仓”,而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故B错;四川外出务工的农民众多,土地撂荒现象较严重,促进耕地使用权的流转,能有效保障土地生产力,故C正确;广东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耕地面积趋于减少,农业结构逐渐向城郊农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不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且广东目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粮食的供需矛盾突出,加大商品粮生产的可能性不大,故D错。故选C。
视角2 保障粮食安全的辅助措施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至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53.44%。中国粮食供应经历了“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目前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结合材料探究:(1)“北粮南运”的粮食主要输出地有哪些?(2)作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需要输入大量的粮食?(3)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提示 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
提示 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乳畜产品、水产品等。
提示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保障粮食安全的辅助措施
1中国粮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区(黑、吉、辽)、冀鲁豫区,长江区(皖、鄂、湘、赣)和西北区(甘、内蒙古、宁、晋、陕、新)供给平衡略有余,供给不足的主要有东南区(闽、粤、琼、苏、沪、浙)、京津区(京、津)、青藏区(青、藏)和西南区(桂、黔、川、云、渝)。2省储备粮公司的组建有利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益于推动省级政府储备粮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管理,更好地发挥省级政府储备粮服务宏观调控、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2023·福建泉州期末]21世纪以来,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供需矛盾。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过度依赖进口。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流通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据此完成1~3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我国粮食生产的最主要特征是( )A.粮食品质优良B.粮食生产地区差距小C.粮食总量优势大D.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
2.中国粮食流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粮食产品价格较高B.单位距离运价不断提高C.主产区距离消费市场远D.物流运输过程运损严重3.为改善我国对国外大豆依赖程度高的现状,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培育大豆新品种B.提高大豆耕作技术C.增加农业专项补贴D.扩大大豆生产规模
解析 第1题,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粮食品质,A错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粮食生产地区差距大,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供需矛盾,玉米、稻谷是阶段性过剩,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我国不具有粮食总量优势,C错误;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明显,D正确。故选D。第2题,由材料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在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故选C。
第3题,据材料信息“大豆产需缺口巨大,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可知,培育大豆新品种,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可以减少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依赖,A正确;我国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大幅提高,因此大豆耕作技术提高并不能大幅降低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严重依赖,B错误;增加农业专项补贴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依赖,C错误;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势必挤占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该措施不合理,D错误。故选A。
探究点三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连续19年中央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尤其是严守18亿亩(1亩=1/15公顷)耕地红线,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1斤=1/2千克)以上;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
结合材料探究:(1)指出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和目标。(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怎样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3)指出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实行的措施。
提示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提示 针对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提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
一、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二、科学开发与整理土地的办法
三、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措施
1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2耕地占补平衡是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行为。耕地占补平衡在数量、质量要求上严格立足“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对于确因自然条件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的,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通过增加一定的面积,达到占补耕地的产能综合平衡。
[2023·甘肃兰州期末]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是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节余可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指标。2022年甘肃省拟向浙江省调出土地节余指标1.67万亩(1亩=1/15公顷),从而争取到浙江省提供的50.1亿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甘肃省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耕地保护、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使落后地区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据此完成1~2题。1.设置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城市用地需求B.保护有限耕地资源C.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2.甘肃省向浙江省调出节余指标可( )A.促进两省土地空间流动B.提高甘肃省城镇化水平C.促进浙江省产业升级D.优化两省土地资源配置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说课课件ppt</a>,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难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提高耕地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生存和健康,物质保障,单位面积,跨区调剂,北粮南运,国际粮食市场,基本制度,生产布局,重金属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