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栽培水稻的国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的质量和种类均减少
B.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氨基酸
C. 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后在线粒体内被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种子萌发时,细胞内大分子有机物需要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氧化供能或转化为其他物质,淀粉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该过程需要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参与。从萌发到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有机物种类增多,含量减少。
【详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导致储藏的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生成简单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多,A错误;
B、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不能检测氨基酸,B错误;
C、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中心,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水解产物——单糖、甘油和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细胞呼吸过程被氧化分解,释放出所储存的能量,C正确;
D、淀粉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但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无法进入线粒体,因为线粒体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C。
2. 2020年6 月份,外媒发布一项数据显示北极圈附近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38 ℃,打破了北极圈内最高温度记录。该高温导致冰雪融化,绿色植物繁殖,出现了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在草丛中寻找食物的情景,冰盖面积缩小,鱼类和磷虾的繁殖也因洋流温度变化而受到干扰。研究表明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都跟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极圈附近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38 ℃可能与大气中 CO2的浓度有关
B. 北极圈附近绿色植物繁殖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 北极圈绿色植物繁殖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可以提高地球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鱼类和磷虾的繁殖受到干扰可能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A、北极圈附近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38 ℃是温室效应的结果,温室效应与大气中 CO2的浓度上升有关,A 正确;
B、北极圈附近绿色植物繁殖是温室效应的结果,温室效应的产生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
C、北极圈绿色植物繁殖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但北极冰雪融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降低地球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降低地球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北极地区食物链的形成离不开鱼类和磷虾,鱼类和磷虾的繁殖受到干扰可能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3. 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细菌并激活胃蛋白酶原,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胃壁细胞通过靠近胃腔的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和Cl-通道分别将H+和Cl-排入胃腔,形成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K+和Cl-进入胃腔的方式不相同
B. 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细胞内ATP大量积累
C. 胃壁细胞中H+可由H2O分解产生,且细胞内H+浓度高于胃腔的H+浓度
D. CO2虽是代谢废物,但也可以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Cl-通过Cl-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K+通过K+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运输方式也为协助扩散;质子泵水解ATP将K+运进细胞和H+运出细胞,K+进细胞和H+出胃壁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图中K+和Cl-进入胃腔的方式都是借助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A错误;
B、质子泵只是细胞内消耗ATP的一种生命活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ATP不会大量积累,B错误;
C、胃壁细胞内(pH7.4)H+浓度低于胃腔(pH1.2)的H+浓度,C错误;
D、如图所示,CO2可以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正确。
故选D。
4. 如图1是植物体内部分代谢过程的示意图(①~④代表代谢过程,字母代表物质),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叶片吸收CO2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图2中A点时,图1中过程①④不进行
B. 光照强度为图2中B点时,图1中过程①生成a的速率与过程③生成b的速率相等
C. 光照强度为图2中C点时,图1中过程①生成a的速率为18pμml·m-2·S-1
D. 图1中过程①产生的ATP全部用于过程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一中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④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图二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图。
【详解】A、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④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光照强度为图2中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不进行,所以图1中过程①④不进行,A正确;
B、光照强度为图2中B点时,此时是光补偿点,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图1中过程①生成a(O2)的速率与过程③生成b(CO2)的速率相等,B正确;
C、光照强度为图2中C点时,此时为光饱和点,图1中过程①生成a(O2)的速率(正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6+12=18pμml·m-2·S-1,C正确;
D、图1中过程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不仅用于过程④(暗反应阶段),还可用于叶绿体中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D错误。
故选D。
5.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C.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2:1
D.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A错误;
B、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核基因中的连锁互换定律,B错误;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 ∶1,C错误;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D正确。
故选D。
6. 遗传调查中发现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某个关键基因中有一个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该突变基因表达过程图,(▼)表示突变位点。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②CGU(精氨酸)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⑤UAA(终止密码)⑥UAG(终止密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该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
C. 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上相应密码子可能由③变成了⑥
D. 3号与4号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根据图甲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题中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据此可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分析题意,根据图甲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题中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据此可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题意显示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相关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说明均为携带者,由5号女性的基因型可推知2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同理可知4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因此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基因型均相同,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基因突变的结果是肽链缩短,缩短的原因是由于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该基因的突变形式是一个G-C碱基对变为T-A碱基对,由于终止密码子的首位碱基一定是U,故突变后该部位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可能是UAA或UAG,由于该突变是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该部位密码子的首位碱基,即G被U替代,故原始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结合题意可知,该部位的密码子由③GAG(谷氨酸)变成了⑥UAG(终止密码),C正确;
D、3号表现正常,而4号为携带者,因此,3号和4号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1/4,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7. 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绿色植物细胞内的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的分布与功能,完成下表:
【答案】 ①. 细胞骨架 ②.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③. (在翻译时)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④.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⑤. 捕获光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解析】
【分析】ATP合成酶可催化ATP的合成,ATP合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ATP合成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
【详解】(1)蛋白质纤维是构成细胞骨架的物质,其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2)ATP合成酶可催化ATP的合成,ATP合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ATP合成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
(3)转运RNA在翻译过程中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转运RNA位于细胞质中。
(4)(5)、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8. 某兴趣小组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对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的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除光照条件外,其他参数一致)。实验前各玻璃容器内CO2的含量均为4.0g,实验4 h后测定各容器内CO2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Lux”表示光照强度单位,nm表示波长)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____。
(2)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实验前保持各组容器内CO2的含量相同的原因____。实验结果表明,补充____的光具有促进光合作用的效果。
(3)第③组番茄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为____g/h。
(4)8h后测得第⑥组玻璃容器内的CO2的含量为2.8 g,说明后4 h 比前4 h 光合速率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1)ATP和NADPH
(2) ①. 光照强度及补充光的种类(波长) ②. 控制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③. 450 nm 或680 nm
(3)0.35 (4) ①. 低 ②. 容器内CO2的浓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及转化光能。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NADP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小问2详解】
本实验人为改变的为光照条件,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及补充光的种类。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CO2的初始含量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前保持各组容器内CO2的含量相同的原因是控制变量,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与4000 Lux白光组相比,4000 Lux白光+450 nm补充光组和4000 Lux白光+680 nm补充光组4 h后CO2的含量变少,说明这两组光合作用强度更高,补充450 nm 或680 nm的光具有促进光合作用的效果。
【小问3详解】
实验前各玻璃容器内CO2的含量均为4.0g,黑暗条件下,4 h后CO2的含量为5.0g,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含量为1.0g。4000 Lux白光条件下,4 h后CO2的含量为3.6g,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了0.4gCO2,则第③组番茄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为(1.0+0.4)÷4=0.35 g/h。
【小问4详解】
8h 后测得第⑥组玻璃容器内的CO2的含量为2.8 g,则前4小时总光合作用强度为(1.0+4.0-3.2)÷4=0.45g/h。后4个小时总光合作用强度为(1.0+3.2-2.8)÷4=0.35 g/h。后4 h 比前4 h 光合速率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容器内CO2的浓度下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原料减少,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9.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请对以下科学发现史作出补充:
(1)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
(2)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黄色皱粒豌豆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
(3)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提出的假说是____。
(4)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链球菌中,给小鼠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____(死亡或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____(能或不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5)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是____。
【答案】(1)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1/3 (3)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 ①. 不死亡 ②. 能
(5) ①.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②.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的进行
【解析】
【分析】1、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2、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3、果蝇是一种昆虫,体长约 3 mm,25 ℃时约 12 天即可繁殖一代。它们个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摩尔根是首位利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证据的科学家。摩尔根所设计的杂交实验与孟德尔的实验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问1详解】
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隐性基因进行了转录,但是隐性基因不翻译;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小问2详解】
亲代是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1基因型是YyRr,自交子代F2中黄色皱粒Y_rr的比例为3/16,纯合子YYrr的比例为1/16,因此黄色皱粒中的纯合子为1/3。
【小问3详解】
摩尔根及其同事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自然界野生果蝇的眼色是红色的,1910年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他就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 F1不论雌雄都是红眼。他再让 F1的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得到 F2,在 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 3:1,并且雌果蝇全是红眼的,雄果蝇则有一半是红眼的,一半是白眼的。摩尔根还注意到,只有雄果蝇有白眼性状,雌果蝇没有此性状。为了解释 F2中的雌、雄果蝇表现出不一样的现象,摩尔根提出了假说:白眼基因 (w) 是隐性基因,它位于 X 染色体上,而 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雌果蝇为XX型,必须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白眼基因 (w) 才会表现为白眼,而雄果蝇为 XY 型,只要这一 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 (w) 即可表现为白眼;再用“+”表示红眼显性基因,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根据这个假说,摩尔根成功地解释了F2中雌、雄果蝇的性状表现。
小问4详解】
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链球菌中,给小鼠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给小鼠注射,由于存在S型DNA,可将R型转化为S型,因此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问5详解】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不同的DNA分子可以由不同数量的脱氧核苷酸组成。DNA中的各种碱基数目不同,排列方式也不同。例如,有 1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苷酸链,便有 4100种排列方式,而在自然界,每个 DNA 分子的碱基有成千上万个,它们的排列方式就构成了巨大的数字,因而表现出DNA的多样性,故DNA分子的多样性由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人们根据DNA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而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具有的精确复制机制——只要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便决定了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即 DNA 的双螺旋结构为 DNA 分子的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而碱基互补配对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10. 摩尔根于190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著名的“蝇室”,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心。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其研究历史已超过一个世纪。
(1)选用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对象的优点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到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灰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结果为灰身∶黑身=3∶1,说明____是显性性状,并且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
(3)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受到位于常染色体的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各品系的纯合果蝇,为了初步判断控制灰、黑身与长、残翅基因的位置关系(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变异),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
【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某些性状易于区分、染色体数目少
(2) ①. 灰身 ②. 基因的分离##分离
(3) ①. 将纯合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雄/雌果蝇和纯合黑身残翅(黑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得F1,让F1中多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
②. 若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灰身长翅∶黑身残翅=3∶1(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若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不等于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于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某些性状易于区分、染色体数目少等优点,因此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小问2详解】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到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灰身雄果蝇与多只灰身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结果为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并且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3详解】
要判断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只遵循分离定律)还是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通过先杂交得到子一代,在让子一代自交或测交,观察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实验设计思路:将纯合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雄/雌果蝇和纯合黑身残翅(黑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得F1,让F1中多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灰身长翅∶黑身残翅=3∶1(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若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不等于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共45分。
11. 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效率,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1)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l00mL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
(2)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0.1mL的菌液采用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
(3)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30~300内的平板进行计数,利用此方法计数的结果会比实际菌数偏____。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
(4)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某些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
D. 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平均值为34个/平板
【答案】(1)某餐厨垃圾废液
(2) ①. 梯度 ②. 涂布
(3) ①. 菌落特征 ②. 小 ③. 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1:1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4)C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
【小问1详解】
要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故需要将不同配比的菌液接种在100mL某餐厨垃圾废液中。
【小问2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培养3天后要测定活菌数,需要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故需要取一定量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0.1mL的菌液采用涂布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
【小问3详解】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区分两种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利用此方法计数的结果会比实际菌数偏小。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且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1:1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小问4详解】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
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I)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会发生改变,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恒定,培养基中用KH2PO4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同时钾离子对细胞有一定的增殖作用,另外起到一个调解渗透压的作用故培养基中加入KH2PO4,还能为细胞提供K+,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可见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C正确;
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元素
组成物质
物质的主要分布场所
物质的功能
C
蛋白质纤维
(1)____
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N
ATP合成酶
(2)____
催化ATP的合成
P
转运RNA
细胞质
(3)____
Mg
叶绿素
(4)____
(5)____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光照
条件
黑暗
2000Lux白光
4000Lux白光
4000Lux白光+450 nm补充光
4000 Lux白光+580 nm补充光
4000Lux白光+680 nm补充光
4 h后CO2的含量/g
5.0
4.0
3.6
3.4
3.7
32
编号
R0
R1
R2
R3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0:1
1:1
2:1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遗传学家让白眼雌果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