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内容小结,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诗人生平经历等,把握与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2. 了解“诚斋体”诗歌的特点,学会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3. 鉴赏诗歌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品味杨万里诗歌语言的朴素自然。
杨万里(1127 —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历任漳州、常州等地方官,官至宝谟阁学士。后因指责朝政,得罪权贵,罢官居家 15 年,忧愤而死。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他作诗从江西诗派入手,中年以后转学晚唐人空灵轻快的绝句,批判江西诗派,最后形成富有独特风格的“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等。
“插秧歌”,即插秧时所唱的歌曲,后代指插秧的劳动场面。题目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描写插秧的场景,通俗明白,一目了然。
诚斋体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其特点是:① 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他的诗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诨取笑,涉笔成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②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他善于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摄入镜头,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 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当然,诚斋体也有缺点。他的诗取材琐细,较少反映社会现实,气魄、意境都欠阔大,也有一些浅薄无聊之作。但诚斋体的出现,给笼罩在江西诗派风气下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宋诗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孝宗淳熙六年(1179)四月。杨万里由常州卸任后返回故乡江西,路过衢州,适逢大雨,就暂驻留。他看见农民插秧的劳动情景,就写下这首《插秧歌》记录所见所想。他在《明发三衢》中亦说:“拔尽新秧插尽田,出城一眼翠无边。”
1.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译文】农家丈夫抛秧妻子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分析】开篇直奔主题,一、二句运用白描、互文手法描绘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
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译文】头上戴的斗笠像头盔,身上披的蓑衣像铁甲,雨水从头上一直淋湿到肩胛。【分析】三、四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苦。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铁甲”,两个形象的比喻向读者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虽全副武装,仍浑身湿透,插秧的辛苦可以想见。
3.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译文】叫他吃早饭歇一会儿,只是忙着低头弯腰干活,没有回答:【分析】诗人给雨中插秧图配上声声入耳的画外音,有人招呼插秧人吃饭、休息片刻,而插秧人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不停地忙碌着。
4.“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禾苗还不牢固,插秧没有完结,要提防鹅儿和小鸭(下水田来破坏秧苗)。”【分析】七、八句是插秧人的答语。转移话题,嘱咐送饭食的人照看好鹅儿和小鸭,提防它们作践秧苗。一个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夫勤劳、质朴的形象,在这朴实的答语中显现出来。。
这首诗描写插秧时节农民的辛勤劳动,全家老少一齐出动,紧张地战斗在田间。诗人将农民描绘成战士,赞扬他们辛勤劳动、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诗歌语言通俗浅近,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①兜鍪( ) ②半霎( ) ③莳( ) ④匝( )
秧根未牢莳未匝 ( )长雾匝高林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插在炉内拜三匝 ( )水匝隍堑,于城东北合为一渎 ( )
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该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①动作描写。一、二句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五、六句,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 “低头折腰只不答”,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表现农事的紧张与忙碌。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带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③语言描写。七、八句写田夫的对答语言,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管好那帮鸭鹅,不要作践了秧苗。送饭人也被安排上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
2.《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活、趣,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试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捕捉场景,新鲜有趣。一、二句描写农家插秧的劳动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忙时节,儿童也要紧张地劳动, “小儿”不够成熟,只能做最简单的拔秧活计, “大儿”已经能担负插秧的重任。儿童的加入确实给父辈的劳作加快了速度,带来了生气,新鲜有趣。②想象丰富,设喻风趣。颔联,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这种设喻形象,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更寓有深意:抓住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战斗,务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而且暗赞农民的战天斗地的精神。
③对话设计,颇具匠心。“唤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饭人的话,有催促,有关心。但农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回应了送饭人“赶快管好家里的鹅与鸭 !”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蕴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家之长的责任感。④语言自然活泼。“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似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
3.杨万里的《插秧歌》具有立意新、构思奇的特色。请谈谈这首诗运用艺术手法特点。
开篇二句,通过紧锣密鼓的句式节奏、繁密的主语和动词变换,十分巧妙地表现了全家老少插秧工作的紧张繁忙。第三、四两句紧承前二句第三句运用了一个新颖的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铁甲,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其中的紧张气氛。再往深处体味,这个比喻,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出之,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饱含苦涩的善意嘲笑。斗笠和蓑衣连雨水都抵挡不了,怎么能够和盔甲相比?杨万里将农民的雨衣比作盔甲,以一种貌似轻松俏皮的语调,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苦涩。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出它的幽默俏皮,更要体会到其中的深重苦涩。
4.杨万里《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唤者”是谁呢?有人认为是农妇,有人认为是农夫的其他家人。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简叙理由。
观点一: “唤者”是农妇。农妇在田中忙碌一阵后,回家准备好饭食送至田间,呼喊农夫吃饭、歇息。因此,五、六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中用第三人称代词“渠”(他)。如果是农夫的其他家人,没吃早餐没有休息的不只农夫一个人,这里应该用表示群体的“他们”,而不应该用“他”。观点二:“唤者”是农夫的其他家人。一、二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送饭食的是农妇,这个劳动过程就被打断了。且农妇刚刚也在插秧,她明白“秧根未牢莳未匝”的情况,农夫再作提醒,显得多余。而农夫的其他家人来送饭食,就与整个劳动过程相契合。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B.三四句,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表现农人雨中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C.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写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于其中透出沉重的意味。D.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这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答案】C【解析】农妇的“唤”与农夫的“不答”,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情趣。
2.除了《芣苢》与《插秧歌》,古代描写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1)《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劳动图景: (2)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劳动图景:
【答案】(1)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场景。(2)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完整版ppt课件,文件包含6《芣苢》《插秧歌》PPTpptx、6《芣苢》《插秧歌》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图文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知识卡片,写作背景,任务三活动探究,总结提炼,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案配套课件ppt,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知识卡片,写作背景,任务三活动探究,总结提炼,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