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 )
    A. 地表水系发育好B. 风化风蚀作用弱C. 岩性坚硬致密D. 全年风向稳定
    2. 图示雅丹体( )
    A. ①为背风坡B. ②为迎风坡C. ①处朝向西北D. ②处朝向西南
    3. 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 )
    A. 气候逐渐由干变湿B. 海拔逐渐由低变高
    C. 地势逐渐趋向平坦D. 垄脊长度逐渐变长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A选项错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故风化、风蚀作用强,B选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岩性脆弱,C选项错误;材料中可知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D选项正确。故选D项。
    【2题详解】
    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故西北方向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因此①为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C选项正确,故排除A、B、D选项。
    【3题详解】
    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衰亡过程中气候逐渐由湿变干、海拔逐渐变低、地势趋向平坦、垄脊长度逐渐变短。A、B、D选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 )
    A. 沿岸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B. 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
    C. 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D. 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5.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
    A. 增加风暴潮冲刷海岸B. 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 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D. 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6. 推测帕图斯湖( )
    A. 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 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 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 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答案】4. C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沿岸的洋流自北向南流,自北向南搬运泥沙,A错误;潟湖是泥沙沉积的结果,海浪侵蚀的地形为海蚀崖、海蚀柱等,B错误;根据泥沙堆积的形状可以看出,泥沙之所以平行于海岸堆积是波浪堆积的结果,C正确;泥沙是河流自陆地携带自海洋,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B正确,A错误;受巴西暖流作用下,沙坝的长度应增加而不是减少,C错误;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严格分选,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因为沙坝的阻挡租用,帕图斯湖受海洋影响小,受河流影响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在帕图斯湖,湖泊面积逐渐缩小,逐渐变浅,AC错误;流域内植被恢复,河流含沙量小,泥沙沉积量小,减缓沼泽化进程,B正确。渔民养殖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会促进沼泽化,D错误。故选B。
    【点睛】海积地貌的成因: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海蚀地貌的成因: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等。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长城大部分位于( )
    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陡崖
    8. 下列描述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 敌楼①与敌楼②相对高差为150米
    B. 敌楼①和敌楼③都无法看到烽火台
    C. 烽火台与关城的实地距离约5千米
    D. 索道MN上行方向的坡度由缓变陡
    【答案】7. A 8.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长城主要途径等高线弯曲部分且凸向海拔数值较低处,该部位应为山脊,A正确;山谷处等高线应凸向海拔较高处,B错误;鞍部应位于两个山顶之间,C错误;陡崖是等高线重叠之初,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敌楼①海拔高度为750—800米,敌楼②海拔高度为850—900米,相对高差为150米—50米,A错误; 敌楼①海拔高于烽火台,且两者之间无阻挡视线的山脊,而敌楼③之间途径山脊,无法看到烽火台,B错误;烽火台与关城的实地图上距离约一个比例尺单位,也就是500米左右,不可能达到5千米,C错误;索道MN上行方向,等高线由稀疏逐渐变为密集,坡度由缓变陡,D正确。故选:D。
    【点睛】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稀疏为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的为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9.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中河流缓缓流入海洋。据此完成下题。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图中悬崖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 100mB. 208mC. 258mD. 408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悬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50米,根据计算公式可得,悬崖的相对高度为100~2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米,准备绳降运动绳索时单绳长度应略长于这一高度值,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五角枫是北方秋天重要的观叶树种,叶形秀丽,嫩叶呈现绿色,入秋又变成橙黄或红色。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下图为我国部分五角枫分布地区示意图及五角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 光照B. 风力C. 地形D. 土壤
    11. 五角枫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常绿阔叶林B. 热带雨林C. 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
    12. 图示地区中,五角枫观赏期最早的城市可能是( )
    A. 昆明B. 成都C. 临沂D. 齐齐哈尔
    【答案】10. A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五角枫中的糖分含量与花色素的含量呈现出正比,而日温差较大时,花色素的含量增加,因为光照与当地的气温日较差有关,因此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风力、地形和土壤与气温日较差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五角枫入秋叶片变橙黄或红色,有落叶,说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齐齐哈尔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其他各地低,五角枫变黄或红色的时间早,故观赏期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冬季雪岭云杉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森林植被的特点( )
    A. 四季常绿B. 树冠浑圆C. 纸质叶片D. 结构复杂
    14. 关于针叶林下土壤特征及其原因叙述正确是( )
    A. 淋溶作用强——常年径流大B. 枯枝落叶厚——低温分解慢
    C. 土层分层多——土层厚度大D. 土壤酸性强——矿物分解快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森林植被为云杉,属常绿乔木,A正确。树冠尖塔形,B错。叶片呈针状,C错。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森林植被结构单一,D错。故选A。
    【14题详解】
    针叶林分布区一年中低温时间长,微生物存活的时间短,难以分解当年的凋落物,矿物分解慢,土层分层少,B正确,CD错。针叶林分布区域降水强度较小,淋溶作用小,A错。故选B。
    【点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
    下图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两道小题。
    15. 该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
    A. 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B. 同高度上阴坡大于阳坡
    C. 同高度上阳坡大于半阳坡D. 同高度上半阳坡大于半阴坡
    16. 导致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
    A. 成土母质B. 植被C. 水分D. 温度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山地海拔2420米处半阴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海拔2640米处,A项错误;同海拔上阴坡大于阳坡,B项正确;海拔4050米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阳坡小于半阳坡,C项错误;海拔2420米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半阳坡小于半阴坡,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6题详解】
    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山地上植被的生长明显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故BCD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同一座山地上成土母质相同,对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小,A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差很大,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耕作措施等密切相关。由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质的含量。具体表现在:(1)温度在0-35℃范围内,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时会导致有机质积累,土壤干湿交替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3)植物残体的特性碳氮比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重要影响;(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粘粒含量密切相关,粘质土通常比砂质土含有更多的有机质,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
    A. pH值降低B. 母岩风化强C. 结构更简单D. 土壤肥力高
    18. 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 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 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 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D. 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
    19. 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主要是两种土壤中哪一自然要素造成熟化过程的差异?( )
    A. 土壤水分B. 矿物质C. 土壤温度D. 土壤酸碱性
    【答案】17. D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pH值较低,水稻土酸性较弱,pH值更高,A错误;母岩风化主要受温差、植被根系腐蚀等,红壤酸性更强,对岩石风化更强,B错误;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并不紧实,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B错误;虽红壤成为水稻土有机质会增加,但水稻土相比黑土,有机质会减少,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因此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两者差异主要是黑土要排水,红壤要渍水。故选A。
    【点睛】土壤熟化: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
    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199米,属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从山麓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下图示意自然环境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推断小海坨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 )
    A. 有茎花、板根现象B. 可能为樟树、桦树
    C. 树冠浑圆、四季常青D. 叶片呈纸质、宽而薄
    21. 下列关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B.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C. 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D. 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22. 小海坨山褐土分布区域( )
    A. 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 可通过增施熟石灰进行改良
    C. 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D. 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20. D 21. B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小海坨山位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呈纸质、宽而薄,D正确;茎花、板根、树冠浑圆、四季常青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错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21题详解】
    生物能够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能够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ACD正确不合题意;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2题详解】
    小海坨山褐土分布于温带,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A错误;熟石灰是碱性,可以中和亚热带酸性土壤从而实现土壤改良,B错误;小海坨山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枯枝落叶数量多,但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C正确;水稻土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
    泰加林(下图)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乔木森林带,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面积较大,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林下往往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泰加林的主要特征是( )
    A. 多板状根B. 革质叶片C. 针状树叶D. 茎叶覆盖茸毛
    24. 大兴安岭泰加林主根难以深入地下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冻土广布B. 气温较低C. 地形复杂D. 水源缺乏
    25. 泰加林林下枯枝落叶层较厚,主要是因为( )
    A.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B. 树木茂盛,枯枝落叶量大
    C. 冻土沼泽广布,土层水分多D. 气温低,枯枝落叶不易分解
    【答案】23. C 24. A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泰加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结合所学可知泰加林的生态特征为:由于气候寒冷,树叶呈针状,B错误,C正确;多板状根的植物多为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特征,A错误;荒漠植被有些茎叶覆盖绒毛,能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几率,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网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下有永久冻土发育,植物根系难以向下深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壤的冻土层阻隔,A正确,气温低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B错误;地形不会使得根难以下扎。C错误;该地区位于湿润,半湿润区,水源并不缺乏,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泰加林带林下枯枝落叶层较厚,主要是因为气温低,微生物运动不活跃,枯枝落叶不易分解,D正确;有机质含量高是结果,A错误;该地植被生长速度慢,枯枝落叶较其他林区少,B错误;土层水分多,有利于分解,与题意不符,C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D。
    【点睛】针叶林并不等同于亚寒带针叶林。针叶林的分布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针叶树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寒带地区,主要由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一些耐寒树种组成。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25℃,冬季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大于1100mm。下图示意贵州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
    (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从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的原因。
    热融地貌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
    (3)比较“热喀斯特地貌”与“普通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和成因的异同点。
    【答案】(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
    (2)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早涝灾害多发;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且耕地分散,人多地少;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3)相同点:地表坑洼不平。
    不同点:热喀斯特地貌由冻土随气温变化热融形成;普通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喀斯特地貌为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由材料可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石为石灰岩。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小问2详解】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经济较发达。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多为山区,地表崎岖(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石漠化,土层薄、土壤贫瘠,受地形、土壤影响,耕地少且分散;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难以储存;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以上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巨大;峰峦叠嶂、河谷深切,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外交通不便。上述原因导致当地经济欠发达。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是温度较高导致的,而“普通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岩层受到流水溶蚀形成,二者的地表形态的共同特征是地表崎岖不平,坑洼较多。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南岛中南部。属于热带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2.5℃—2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海南岛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分布。
    (1)从植物种类、季相变化两方面描述黄壤分布区内的植被特征。
    (2)从气候的角度,解释海南岛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
    (3)自然土壤通过人类耕作可以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列举改良海南岛自然土壤的主要措施。
    【答案】(1)植物种类丰富,以阔叶树为主;森林常青,无明显季相变化。
    (2)海南岛地处热带,气温高,微生物活动较强,土壤中有机物分解快,积累较少;降水多,土壤中有机质会随水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施撒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为材料,涉及植被和土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南岛中南部。属于热带性季风气候。”可知,该地植被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植被种类丰富;植被以常绿树种为主,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南岛中南部。属于热带性季风气候。”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微生物活性较高,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导致土壤养分随流水流失严重,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地上生物量较多,吸收有机质较多。
    【小问3详解】
    掺入沙子等物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当地土壤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可以通过撒石灰等,降低土壤酸性;施加有机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层分布特征。
    (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厚度发生的变化,并阐述理由。
    【答案】(1)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地表水易损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
    (2)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
    (3)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循环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其形成和降水以及土壤的渗水情况由直接关系。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地形支离破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易流失;同时黄土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故形成土壤干层。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只有6%左右;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从7%-17%,变化范围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从7%-10%左右
    【小问3详解】
    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相关试卷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987A超新星最可能是, 大气层中最靠近地表的是, 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