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3)种群和群落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3)种群和群落,共13页。
1.氮、磷等元素大量进入缓流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回答下列问题:
(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缓流水体会导致缓流水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填“升高”或“降低”)。
(2)科研人员在近5年内,对连云港四个水库中的多个取样点各开展了60余次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纵轴表示各水库监测数据中不同营养化程度出现的频率(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依次升高)。由图可知,____水库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桅杆藻是滤食性鱼类(如白鲢)的优良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毒素污染水体。
①由图2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白鲢养殖最有益的部分。
②欲调查白鲢种群密度,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若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可能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将某湖水样品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图示为一个中方格,假设所有中方格内结果相同),则估算该湖水样品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是_____个/mL。
(4)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食物链“草→草食性鱼”,放养的草食性鱼会使藻类在与水草的竞争中更容易取得优势,并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为实现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控制草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同时,还可增加_____鱼类的投放量。
2.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是_____(填“r 对策”“K 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K 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
(2)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用标记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N 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某干旱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导致降水增加,鼠的种群密度明显升高,导致该鼠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这体现了_________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图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若鼠的数量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____。
3.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袋鼠的种群数量因外来物种欧洲兔的入侵而明显下降。后来人们向该草原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先大幅下降,后小幅回升,最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当地袋鼠的种群数量也恢复到了一定的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欧洲兔的入侵初期,欧洲兔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出现这种增长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答出两点)。欧洲兔与当地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说明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人们通过引入黏液瘤病毒来控制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实质是降低了欧洲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_____。通过引入黏液瘤病毒防治欧洲兔的方法属于_____。
(3)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时的基因库与引入黏液瘤病毒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_____。欧洲兔的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时,某科研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欧洲兔的种群数量,他们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未标记的有30只,标记的有20只,则可以估算欧洲兔的种群数量为_____只。
4.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会影响茶叶品质。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贮存重金属的能力比普通植物高10倍以上),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浓度,达到修复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茶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主要看它的____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发现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
(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茶园中的蜘蛛进行了调查,得到数据如表所示(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
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每个茶丛内蜘蛛的种群密度,该过程采用的方法为_____,在统计蜘蛛的物种数时,还统计了各种蜘蛛的相对数量,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____。区别三种茶园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
②蜘蛛可捕食害虫,茶园中害虫种群的数量呈_____增长。与其他两种茶园相比,有机茶园中_____,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虫害的发生。研究发现,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生物类群,从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原因是_____。
③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两点)。
5.澜沧黄杉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其种群特征可以预测种群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根据云南某地不同群落类型(澜沧黄杉林、冷杉林和云南松林)中澜沧黄杉种群的调查数据,绘制了其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
注:龄级是按照植株胸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划分。
(1)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上述三种类型的群落命名的依据是______。
(2)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通过上图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原因是______。
(4)幼苗阶段是种群更新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阶段。在自然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图2、图3中澜沧黄杉种群在I~Ⅳ龄级的生存率下降幅度更大,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6.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
7.空心莲子草为一种多年生簇生草本植物,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属于恶性入侵杂草。为保护本地物种多样性,科研人员研究了物种多样性对空心莲子草盖度(茂密程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心莲子草入侵某地区后,其种群数量通常呈“_______”形增长。当地动物多样性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
(2)调查空心莲子草时一般统计盖度而不是统计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物种多样性高可_______空心莲子草的入侵优势。
(3)研究表明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进一步探究物种多样性对空心莲子草盖度影响的机制,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_。
a.A区和C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
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
②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______。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生产实践中,人们采用人工、机械铲除或喷洒使它隆(一种农药)的方法去除空心莲子草,属于_______防治;此类方法难以长时间将空心莲子草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原因是_______。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至少答出2点)。
8.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居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群居信息素导致____发生明显的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居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居信息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____。确保本实验取样随机性的措施是____②据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4)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4-VA的受体。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升高
(2)横沟
(3)①中营养化;②标志重捕法;偏大
③5×108
(4)次生演替;肉食性(滤食性)
解析:(1)氮、磷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因此富含氨、磷的污水排入缓流水体会导致缓流水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升高。
(2)据图可知,与其他水库相比,在60余次监测中,横沟水库轻度富营养化和中度富营养化的出现频率较高,且中度富营养化出现频率最高,故横沟水库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
(3)①鱼鳞藻、桅杆藻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据图可知,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桅杆藻较多,微囊藻较少,即中营养化的水体有利于鱼鳞藻、桅杆藻生长,有利于能量流向对白鲢养殖最有益的部分。
②白链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如果在调查时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根据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标志物脱落可能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③据图可知,图示中方格中微囊藻的数目是20个(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遵循“记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进行计数),又因为图示为1个中方格,则一个计数室中微囊藻的数量为20÷16×400=500(个),那么1mL湖水中微囊藻数目为500×100(稀释的倍数)×104=5×104(个)。
(4)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属于群落演替,该群落演替开始时就有水草等生物存在,故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为实现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使湖泊中水草和藻类的数量达到相对平衡,故在控制草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同时,还可增加肉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可以藻类为食)的授放量。
2.答案:(1)r对策;S
(2)偏大;出生率增大;非生物
(3)建立数学模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将粮食等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鼠类的天敌
解析:(1)题干关健信息分析: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寿命短),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生殖能力强),应属于r对策生物。
(2)假设用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进行标记的个体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的个体数量,c代表第二次总捕获量,则N=a×c/b。鼠记忆力较强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带标记个体数偏少,即b减小,由此可推知该调查结果N比真实值偏大。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某干旱地区环境变化导致降水增加,鼠的出生率增大,种群密度明显升高,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图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将种群数量变化用曲线形式体现,这种方法为建立数学模型。曲线Ⅰ代表“J”形增长,“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为了防止鼠害,应降低环境容纳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粮食等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室内硬化地面,减少鼠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鼠类的天敌等。
3.答案:(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出两点即可);竞争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生物防治
(3)抗黏液瘤病毒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150
解析:(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种间关系为竞争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会表现为“此消彼长”。
(2)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通过引入黏液瘤病毒防治欧洲兔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3)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得到较好控制,但之后欧洲免种群数量回升,可能原因是通过黏液瘤病毒的选择作用,具有抗黏液瘤病毒性状的欧洲兔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故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时的基因库与引入黏液瘤病毒前相比,抗黏液瘤病毒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的计算公式为:该区域某动物总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再捕个体数/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故欧洲兔种群的数量是(50×60)/20=150(只)。
4.答案:(1)水平;结构和功能
(2)大豆植株吸收了土壤中的重金属,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通过固氮提升了土壤肥力
(3)①样方法;记名计算法;物种组成
②“S”形;蜘蛛的个体数、物种数较多,丰富度指数较高捕食性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处营养级较高,而重金属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会沿着食物链积累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频繁采茶对该茶园中蜘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等影响较大
解析:(1)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一个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主要看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大豆植林(超积累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使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而根瘤菌能固氮,因而种植大豆会使茶园土壤肥力明显提升。
(3)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各选取10个茶丛,由于蜘蛛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弱,故调查蜘蛛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表格中蜘蛛的个体数确定,故统计蜘蛛相对数量时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②由于存在食物、空间、天敌等限制,茶园中害虫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蜘蛛可捕食害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有机茶园中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较多,丰富度指数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虫害的发生。重金属大都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会残留在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所以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在其体内积累的就越多,故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可能是因为其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③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且频繁采茶较大影响了该茶园中蜘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等。
5.答案:(1)物种组成;群落中的优势种
(2)云南松林;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
(3)不能;上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4)图2、图3中的澜沧黄杉种群幼龄个体与其他物种竞争生存资源和空间更剧烈
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上述三种类型的群落命名的依据是群落中的优势种。
(2)分析题图可知,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故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云南松林。
(3)因为上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不知各种群的年龄组成,故通过上图数据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图2、图3中的澜沧黄衫种群幼龄个体与其他物种竞争生存资源和空间更剧烈,故在自然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图2、图3中澜沧黄杉种群在Ⅰ~Ⅳ龄级的生存率下降幅度更大。
6.答案:(1)E;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2)200
(3)ABCD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
解析:(1)已知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而优势种通常指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的物种,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其种群密度较小,而其又出现在绝大多数的样方中,则其分布范固较广。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D频度级的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为8%,若菜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题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
(3)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林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B、C、D符合题意。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雏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7.答案:(1)S;本地植物生长受抑制,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生境被破坏
(2)空心莲子草簇生,从地面上难以辨别个体数量;削弱
(3)①c;②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③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机械防治和化学;空心莲子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种群数量在较低时,可以迅速恢复到较高的水平;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或寻找空心莲子草的寄生生物;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答出2点即可)
解析:(1)空心莲子草入侵某地区后,其种群数量由于受空间、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会呈“S”形增长。空心莲子草繁殖能力强,可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导致当地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生境被破坏,当地动物多样性降低。
(2)调查空心莲子草时一般统计盖度而不是统计种群密度的原因是空心莲子草簇生,从地面上难以辨别个体数量。图1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高可削弱空心莲子草的入侵优势。
(3)①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根据图3中结果可知,A区应该是最后种植,否则各区的入侵程度相对值应该都比较高。故选c。
②据图2和图3分析,C区种植了功能群,B区不种植,而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C1、C2、C3区的功能群数量依次增多,入侵程度依次降低;C3~C5区中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依次增加,三组入侵程度无明显差异。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生产实践中,人们采用人工、机械铲除或喷洒使它隆(一种农药)的方法去除空心莲子草,这属于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而空心莲子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种群数量在较低时,可以迅速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所以上述防治方法难以长时间将空心莲子草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可以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也可以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或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8.答案:(1)种群密度(或迁入率或迁出率)
(2)第2组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长于A区,而第1组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区,第3组的飞蝗在A、B两区停留时间差异不大
(3)样方法;各样方与中心点等距且相邻样方间等距;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具有群居信息素的功能(合理即可)
(4)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4-VA的受体与4-VA结合,阻止蝗虫的聚集(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单位面积内的飞蝗数量增大,同时使同一区域的飞蝗数量增多,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影响的是种群密度,或者迁入率、迁出率。
(2)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居信息素,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通入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因变量是停留时间,表格数据显示,第2组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长于A区,而第1组B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区,第3组AB两区域停留时间差异不大,可知B区通入的是挥发性物质,且通入4乙烯基苯甲醚(4-VA)后停留时间最长,故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居信息素。
(3)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样方法:为确保取样的随机性,本实验所采取的措施是: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②据图2可知,与对照相比,施加4-VA的实验组飞蝗数量明显增多,故可得出4-VA是群聚激素。
(4)信息分子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蝗虫的触角上有感知4-VA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据,据此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或使用干扰“集群信息素接收的化学物质),从而有效防治蝗灾。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个体数(只)
1615
982
601
物种数(种)
57
48
34
丰富度数
7.72
6.83
5.22
频度
级
1%~20%
A
21%~40%
B
41%~60%
C
61%~80%
D
81%~100%
E
组别
A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第2组
溶剂
190
第3组
溶剂
285
组别
B区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苯乙醇(PHA)
3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8)实验与探究,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7)基因工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6)细胞工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4±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