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1.(4分)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2.(4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2B.H2OC.H2D.Ca(OH)2
3.(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下列做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分子仍在运动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4.(4分)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让有机物更好地输送到根部
5.(4分)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A.B.C.D.
6.(4分)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底面积最小。下列有关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B.A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C.C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D.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都有可能最大
7.(4分)如图一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 )
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B.图一中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
C.图二中a、b、c曲线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尿素、无机盐、葡萄糖
D.图二中Ⅰ、Ⅱ的内壁起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8.(4分)家用水龙头在水流较小且稳定流动时,水流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的( )
A.B.C.D.
9.(4分)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10.(4分)小雪和她所在的科学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摩擦力过程中,用两完全相同的木板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夹住,设正方体木块A重6N,木板与A物间的摩擦力为压力的0.4倍,如图为它的正视图。现要将A物体匀速拉出( )
A.一定是2牛B.一定是14牛C.可能是10牛D.可能是16牛
11.(3分)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的液体,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必须的是( )
A.应保持两容器内液面相平
B.尽可能将管内空气抽出
C.用刻度尺测量h1和h2
D.调节阀门K,改变h1和h2
12.(3分)如图所示,一端封闭、长为l(约1米)、横截面积为S的轻质玻璃管,倒立于足够深的水银槽中,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提起,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玻璃管浸没在水银槽中时,所需拉力大小F=0
B.当玻璃管口与槽内水银面相平时,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银lSg
C.当玻璃管顶端露出槽内水银面后,顶端即充满水银
D.当玻璃管顶端到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大于76cm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13.(3分)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4.(3分)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 )
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撒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
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
15.(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其中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铝=2.7×103kg/m3,对于这一情景,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
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
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试题卷II填空题二、(每空2分,共46分)
16.(4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桌面受到压力的同时,书也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这是因为 。
17.(4分)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 秒。
18.(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泸县产的优质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将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2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米袋在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9.(2分)已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用含x、m的代数式表示)
20.(4分)“辽宁号”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如图,其主要参数如表所示:
(1)已知1节=1海里/小时=1.85公里/小时,那么辽宁号在海上以最高速度航行2小时,航行的路程为 千米。
(2)当舰载机离舰后,舰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2分)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盛有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22.(4分)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完全相同的小球M、N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小球M排开液体的重力 小球N排开液体的重力,甲液体的密度 乙液体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8分)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I、II、III、IV表示物质
(1)图1中I、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III较多的是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II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
24.(14分)如图为某同学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代表的物质是 。该同学吸气时,b依次透过肺泡壁和 进入血液。
(2)如果营养物质c要到达肾,需经过图乙中的⑨ 到达心腔 心房,然后经过 循环,最后由② 出发,经体循环到达肾脏。
(3)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则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单位中的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57分)
25.(15分)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原因是 。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3)利用图乙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4)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小红的方案是保持卡片两侧所受的拉力不变,用手将卡片向下拉了一段距离(如图丙所示)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判断的依据是 。
26.(21分)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甚至危及生命。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在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状态,此时D处于 状态。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②]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会对吸入的空气进行 处理。因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此时影响了图甲中肺与[①] 内血液的气体交换。
(4)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 。
(5)“尘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很难治愈,接下来它会对其它系统产生影响,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的生物学观点。
27.(3分)小明在户外捡到一颗漂亮的小石头,回家后他利用一把刻度尺,一条细线(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来测这颗小石头的密度。做法是:将装有适量水的长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得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h1为6cm,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h2为4cm;然后把小石头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得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h3为9cm,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h4为5.5cm,小明还测得杯子底面积S为20cm2.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则这块小石头的密度是 kg/m3。
28.(18分)为了研究光照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科技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图示科技人员研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
①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 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 (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 。
②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 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高。科技人员利用不同遮阴网对盆栽草莓进行遮荫处理
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化趋势为 。
②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 的含量。
四、分析计算题(第29题8分,第30题4分,第31题4分,第32题6分,共22分)
29.(8分)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表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
(3)按照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填写“单质”、“化合物”或者“混合物”)。
30.(4分)如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t,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该坦克在深为5m河流中潜渡时,在坦克顶部面积为0.8m2的舱门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
31.(4分)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联通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2.(g=10N/kg)
(1)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2.(6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N;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卷一、I选择题(第1-10题,每题4分,第11-15题,每题3分,共15小题,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4分)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解答】解:A、甲车向南运动,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故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树木是静止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故选项中的说法正确;
故选:D。
2.(4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2B.H2OC.H2D.Ca(OH)2
【解答】解:A、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故A错误。
B、H2O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故B错误;
C、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C正确;
D、Ca(OH)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3.(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下列做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分子仍在运动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解答】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降低,故A合理;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距离变大。
故选:D。
4.(4分)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让有机物更好地输送到根部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增加坐果量。
故选:A。
5.(4分)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A.B.C.D.
【解答】解:(1)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
(2)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
(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
(4)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故选:C。
6.(4分)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底面积最小。下列有关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B.A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C.C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D.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都有可能最大
【解答】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
p======ρgh,
因正方体铁块A、B和圆柱体铁块C的高度相同,
所以,三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BCD错误。
故选:A。
7.(4分)如图一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 )
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B.图一中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
C.图二中a、b、c曲线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尿素、无机盐、葡萄糖
D.图二中Ⅰ、Ⅱ的内壁起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解答】解: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因此图一中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B错误;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一部分无机盐;肾小管吸收了大部分水,导致尿素浓度最高、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b曲线从0.72升的较高;则a是尿素,c是葡萄糖;
D、图二中Ⅰ,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C。
8.(4分)家用水龙头在水流较小且稳定流动时,水流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的( )
A.B.C.D.
【解答】解: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的压强越小,所以水从龙头流出后,压强就越小,下面的水柱较细。
故选:A。
9.(4分)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解答】解: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图中2有比图1的近土壤表层有更多平行的侧根,图4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正确。
D、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籽粒饱满,植株特别矮小,并出现紫色。
故选:D。
10.(4分)小雪和她所在的科学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摩擦力过程中,用两完全相同的木板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夹住,设正方体木块A重6N,木板与A物间的摩擦力为压力的0.4倍,如图为它的正视图。现要将A物体匀速拉出( )
A.一定是2牛B.一定是14牛C.可能是10牛D.可能是16牛
【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f=0.4F=4.4×10N=4N,
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
根据平衡条件得:
F拉4=2f+G=2×2N+6N=14N;
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下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
根据平衡条件得:
F拉2=8f﹣G=2×4N﹣7N=2N;
若将A物体水平匀速拉出,
F拉3=7f=2×4N=5N;
可见拉力最小为2N、最大为14N,
由于拉力方向不确定,拉力大小在2N和14N之间。
故选:C。
11.(3分)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的液体,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必须的是( )
A.应保持两容器内液面相平
B.尽可能将管内空气抽出
C.用刻度尺测量h1和h2
D.调节阀门K,改变h1和h2
【解答】解:(1)管外的大气压等于管内气压加上液柱产生的压强。之所以有液柱就是管内外存在气压差。
写成算式是p0=p内+ρ液gh。
对于管子左边:算式是p0=p内+ρ液已知gh8,
对于管子右边有p0=p内+ρ液gh2,p内就是U形管内气压。
这样两式子右边相等,
联立为p内+ρ液已知gh7=p内+ρ液gh2,所以有ρ已知gh1=ρ液gh7,p液=•ρ已知,
(2)调节阀门K,使U形管内进入部分大气,而是仍使管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目的就是使h3和h2高度发生变化,这样再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不过是利用这几次算出的液体密度求平均值。故AB错误。
故选:CD。
12.(3分)如图所示,一端封闭、长为l(约1米)、横截面积为S的轻质玻璃管,倒立于足够深的水银槽中,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提起,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玻璃管浸没在水银槽中时,所需拉力大小F=0
B.当玻璃管口与槽内水银面相平时,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银lSg
C.当玻璃管顶端露出槽内水银面后,顶端即充满水银
D.当玻璃管顶端到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大于76cm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解答】解:A、在忽略玻璃管本身重力时,此时所需拉力为0,但不符合题意;
B、在此情况下所需拉力应为F=ρ水银L′Sg,而L′的大小应为约760mm;错误;
C、玻璃管顶端露出槽内水银面后,顶端即充满水银,但不符合题意;
D、只要管内的空间大于76cm就会一直保持这个高度不变,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3分)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解答】解: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
B、AB段肺容量变大,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D错误。
故选:B。
14.(3分)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 )
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撒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
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
【解答】解:由于物体受一对平衡力并且是运动的,可以判断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当撤去一个力后,平衡状态被打破;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故选:D。
15.(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其中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铝=2.7×103kg/m3,对于这一情景,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
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
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答】解:①∵木块漂浮,
∴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
∵F浮=ρ水V排g,
∴木块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重,
∵甲、乙容器水面等高
∴乙容器的总重等于甲容器的总重,
∵G=mg,
∴乙容器的总质量与甲容器的总质量相同,则甲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同理可以得出,丙容器的总质量与甲容器的总质量相同;
丁容器中水重力的增加的量等于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因液面与甲容器的相平;
因四个容器底面积相同,由p=,故①正确;
②乙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受到的浮力相等,
∵F浮=ρ水V排g,
∴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使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增大,
因F浮=pS木块底,木块的底面积不变,所以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不变;
③铝块在塑料盒内处于漂浮,F浮=G盒+G铝,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后,F浮′=G盒,
△F浮=F浮﹣F浮′=G盒+G铝﹣G盒=G铝,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V排﹣V排′==,
∴根据V=Sh可知水面下降高度为:△h==,
由于塑料盒受到的浮力减小,塑料盒上浮浮=△pS得:
△F浮=△pS=pS盒﹣p′S盒=ρ水ghS盒﹣ρ水gh′S盒=△hρ水gS盒,
∴△h′==,
∵容器的水面下降,
∴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为:
△h″=△h′﹣△h=﹣=(﹣)
∵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即S盒=S容器,
则====2,
∴△h″=△h,即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
④∵细线剪断前,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与水的重力,
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与水的重力,
而铝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铝球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
故选:D。
试题卷II填空题二、(每空2分,共46分)
16.(4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书 ;桌面受到压力的同时,书也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这是因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施加了压力;桌面对书施加了支持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7.(4分)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运动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 9 秒。
【解答】解: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知。
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m/s乙===m/s。甲,如果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甲,乙各运动8米甲=12s,乙所用时间t乙=3s,则它们相遇时的时间差是12s﹣4s=9s。
故答案为:运动;9。
18.(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泸县产的优质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将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2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右 ;米袋在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0 N。
【解答】解:由图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
当米袋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相对于传送带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故答案为:右;0。
19.(2分)已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m﹣x﹣2 .(用含x、m的代数式表示)
【解答】解: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x+2,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m﹣(x+6)=m﹣x﹣2.
故填:m﹣x﹣2.
20.(4分)“辽宁号”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如图,其主要参数如表所示:
(1)已知1节=1海里/小时=1.85公里/小时,那么辽宁号在海上以最高速度航行2小时,航行的路程为 118.4 千米。
(2)当舰载机离舰后,舰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1节=1海里/小时=6.85公里/小时=1.85km/h,
辽宁号航行的最高速度v=32节=32×1.85km/h=59.7km/h,
由v=可得,航行的路程:
s=vt=59.2km/h×2h=118.8km;
(2)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所以浮力将减小。
故答案为:(1)118.4;(2)变小。
21.(2分)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盛有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上升 。
【解答】解:冰熔化前,F浮+F支=G冰,
所以F浮=ρ水v排g<G冰,﹣﹣﹣﹣﹣﹣﹣①
冰化水后,G冰=G水,
即:ρ冰v冰g=ρ水v水g,﹣﹣﹣﹣﹣﹣﹣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故选:上升。
22.(4分)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完全相同的小球M、N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小球M排开液体的重力 等于 小球N排开液体的重力,甲液体的密度 大于 乙液体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大于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1)小球M在甲液体中漂浮,则浮力FM=GM,小球 N 在乙液体中悬浮N=GN,由于小球M、N 完全相同M=GN,则有FM=F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M排=GN排;
(2)小球M在甲液体中漂浮,则密度ρM<ρ甲,小球N在乙液体中悬浮,则密度ρN=ρ乙,由于小球M、N 完全相同M=ρN,则有ρ甲>ρ乙;
(3)两容器液面相平即容器底部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甲>p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压力计算公式 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甲>F乙。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23.(8分)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I、II、III、IV表示物质
(1)图1中I、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水 、 氧气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III较多的是 甲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蒸腾作用 ,D关闭,物质II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相等 。
【解答】解:(1)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根据图1可知,Ⅱ表示二氧化碳,Ⅳ表示的物质为氧气,B表示筛管,D表示气孔。
(2)图1中物质Ⅲ为有机物,图4中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线与横坐标时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以分别表示它们积累的有机物多少,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机物较多、气温高,D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缺少原料。图2中甲,表示此时甲乙光合速率相等。
故答案为:
(1)水;氧气
(2)甲;蒸腾作用
24.(14分)如图为某同学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代表的物质是 氧气 。该同学吸气时,b依次透过肺泡壁和 毛细血管壁 进入血液。
(2)如果营养物质c要到达肾,需经过图乙中的⑨ 下腔静脉 到达心腔 右 心房,然后经过 肺 循环,最后由② 左心室 出发,经体循环到达肾脏。
(3)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则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
【解答】解:(1)图甲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吸气时,则血液运输氧的能力较强。
(2)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如果营养物质c要到达肾的途径是⑨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脏。故如果营养物质c要到达肾,然后经过肺循环,经体循环到达肾脏。
(3)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在肾小球。
故答案为:(1)氧气;毛细血管壁;
(2)下腔静脉;右;肺;左心室;
(3)肾小球。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57分)
25.(15分)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原因是 避免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
(3)利用图乙装置 可以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4)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小红的方案是保持卡片两侧所受的拉力不变,用手将卡片向下拉了一段距离(如图丙所示)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判断的依据是 将卡片向下拉了一段距离后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
【解答】解:(1)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原因是:避免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3)利用图乙装置可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只要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4)小红的做法可行;理由是:将卡片向下拉了一段距离后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1)避免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将卡片从中间剪开;(4)可行。
26.(21分)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甚至危及生命。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在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B 状态,此时D处于 收缩 状态。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②] 组织细胞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会对吸入的空气进行 清洁、湿润、温暖 处理。因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此时影响了图甲中肺与[①]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内血液的气体交换。
(4)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 气管 。
(5)“尘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很难治愈,接下来它会对其它系统产生影响,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统一整体 的生物学观点。
【解答】解:(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完成吸气,图乙中的B状态表示吸气。
(2)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最终被用于在②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
(3)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位是鼻腔,其前部生有鼻毛,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①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
(4)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③气管。
人体的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5)“尘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很难治愈,威胁人的健康,又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
(1)B;收缩。
(2)组织细胞。
(3)清洁、湿润;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气管。
(5)统一整体。
27.(3分)小明在户外捡到一颗漂亮的小石头,回家后他利用一把刻度尺,一条细线(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来测这颗小石头的密度。做法是:将装有适量水的长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得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h1为6cm,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h2为4cm;然后把小石头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得杯底到桶中水面的高度h3为9cm,杯底到杯内水面高度h4为5.5cm,小明还测得杯子底面积S为20cm2.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则这块小石头的密度是 2×103 kg/m3。
【解答】解:(1)杯子内放入小石头后水深度的变化量:
△h=5.5cm﹣8cm=1.5cm,
小石头的体积:
V石=S△h=20cm7×1.5cm=30cm6=3×10﹣5m6。
(2)因为小石块放入杯子前后都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小石块的重力:
G石=△F浮=ρ水g△V排=1.0×103kg/m3×9.2N/kg×(0.09m﹣0.06m)×8×10﹣3m2=4.588N,
小石头的密度:
ρ石====8×103kg/m3。
故答案为:7×103。
28.(18分)为了研究光照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科技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图示科技人员研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
①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 补充光照时间 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 增加 (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 化学能 。
②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 温度 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高。科技人员利用不同遮阴网对盆栽草莓进行遮荫处理
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化趋势为 果实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 。
②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 花青素 的含量。
【解答】解:(1)①由图可知,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的草莓单果质量由25g左右增加到30g左右,所以草莓单果质量随着补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
②呼吸作用能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夜晚呼吸作用减弱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夜晚降低温度能够已修改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颜色逐渐变浅。
②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所以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
故答案为:(1)①补充光照时间;增加。
②温度。
(2)①果实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
②花青素。
四、分析计算题(第29题8分,第30题4分,第31题4分,第32题6分,共22分)
29.(8分)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表所示。
(1)维生素C由 3 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 ,其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9:1:12 。
(3)按照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混合物 (填写“单质”、“化合物”或者“混合物”)。
【解答】解:(1)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5)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故答案为:3;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8+16×6=176;维生素C中,C、H;故答案为:176;
(3)按照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中含有多种物质;故答案为:混合物。
30.(4分)如图所示,是我国88式主战坦克,重40t,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该坦克在深为5m河流中潜渡时,在坦克顶部面积为0.8m2的舱门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
【解答】解:
(1)∵在水平路面上,
∴坦克对地面的压力:
F=G=mg=40×103kg×9.4N/kg=3.92×105N,
s=2×2m2=8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P===9.2×104Pa;
(2)坦克顶部所处的深度:h=5m﹣2m=3m,
坦克顶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7×103kg/m3×3.8N/kg×3m=2.94×104Pa,
∵p=,
∴舱门受到水的压力:
F=pS=2.94×106Pa×0.8m6=2.352×104N。
答:(1)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7.8×104Pa;
(2)坦克顶部的舱门受到水的压力为3.352×104N。
31.(4分)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联通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2.(g=10N/kg)
(1)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解答】解:(1)人和电梯的总重力:G=(m0+m人)g=(100kg+60kg)×10N/kg=1600N;
人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差,
故气压差:F1=G+f=1600N+200N=1800N,
设顶部低压区的压强为P3,则气压差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为F1=(p0﹣p6)S=(1×105Pa﹣p7)×0.9m2=1800N,
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p1=9.6×104Pa;
(2)电梯匀速下降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压力,
电梯受到的向上的压力为F2=(p7﹣p2)S=(1×105Pa﹣9.5×108Pa)×0.9m2=4500N;
电梯匀速下降,摩擦力方向向上,G总=F2+f=4500N+200N=4700N;
总质量为:m总===470kg;
则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2=m总﹣m4=470kg﹣100kg=370kg。
答:(1)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9.8×102Pa;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5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370kg。
32.(6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N;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h=0时,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G=F拉=12N;
(2)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3N=8N;
(3)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根据F浮=ρ水gV排得:
V物=V排===8×10﹣2m3,
圆柱体质量,m==;
圆柱体密度:
ρ物===3.5×103kg/m5。
答:(1)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8N。
(3)圆柱体的密度为1.8×103kg/m3。
主尺寸
舰长304米、水线281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排水量
57000吨(标准),67500吨(满载)
航速
29﹣32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海上自持能力15天
主要成分:
维生素C(C6H8O6)
碳酸氢钠(NaHCO3)
柠檬酸(C6H8O7)
甜菊糖苷、胭脂……
主尺寸
舰长304米、水线281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排水量
57000吨(标准),67500吨(满载)
航速
29﹣32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海上自持能力15天
主要成分:
维生素C(C6H8O6)
碳酸氢钠(NaHCO3)
柠檬酸(C6H8O7)
甜菊糖苷、胭脂……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