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数学二轮复习25个微专题
- 专题13三角函数运算与变换-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4解三角形-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7空间垂直关系-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7空间垂直关系-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巧设中点运用极化恒等式,几何挖掘巧用共线定理,整体化解多变量复杂结构,强化向量运算基本功,“形”与“数”结合链接挖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巧设中点运用极化恒等式
问题1:设点P是边长为2的正△ABC的三边上的动点,则PA⋅(PB+PC)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卡壳点:缺少运用极化恒等式的意识.
应对策略:虽然点P为正△ABC的边上的动点,但先将其固定,把PB+PC化归到△PBC的中线PD后,设置中点,转化PA⋅PD.
问题解答:设BC的中点为D,设AD的中点为E,如图1,
则PA⋅(PB+PC)=2PA⋅PD=2|PE|2-14|AD|2=2|PE|2-32.
当PE⊥AB时,PE=34.
当点P为点B时,PE=BD2+DE2=1+322=72.
|PE|∈34,72,PA⋅(PB+PC)∈-98,2.
【反思】(1)求目标“PA⋅(PB+PC)”的取值范围,需要找到一个变量,即△ADP的边AD上中线PE,两次取中点实现此目标,然后去判断PE的变化范围.
(2)由极化恒等关系作为链接元素的向量数量积运算过程:寻找三角形边的中点一三角形中线数量积化归,这是极化恒等式的用途之一.
二、几何挖掘巧用共线定理
问题2:如图2,已知AB⊥AC,AB=3,AC=3,圆A是以A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圆B是以B为圆心的圆,设点P,Q分别为圆A,圆B上的动点,且AP=12BQ,则CP⋅CQ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卡壳点:目标向量转化存在思维障碍.
应对策略:将双动点构成的向量数量积化归到一起,挖掘几何图形特点.
问题解答:由题意知,BC=23.
设AC+12BC=BG,则BG=3.
CP⋅CQ=(AP-AC)⋅(BQ-BC)=AP⋅BQ+AC⋅BC-AC⋅BQ-AP⋅BC=12|BQ|2+AC⋅BC-BQ⋅AC+12BC=5-BQ⋅BG.
当BQ与BG共线时,BQ⋅BG取得最值:
若BQ与BG同向,则BQ⋅BG取得最大值,即CP⋅CQ取得最小值5-6=-1;
若BQ与BG反向,则BQ⋅BG取得最小值,即CP⋅CQ取得最大值5+6=11.
所以CP⋅CQ的取值范围是[-1,11].
【反思】(1)解题思路比较常规,即将目标向量转化为圆的半径向量;关键转折点在于寻找与半径向量共线的向量AC+12BC=BG,使问题的已知元素集中到一个圆内.
(2)此题变式:将“AP=12BQ”改为“AP=14BQ”,其他条件不变,则两圆位置关系变成内切,此时
AC+14BC=BG,|BG|=212,
CP⋅CQ=(AP-AC)⋅(BQ-BC)=AP⋅BQ+AC⋅BC-AC⋅BQ-AP⋅BC=14|BQ|2+AC⋅BC-BQ⋅AC+14BC=7-BQ⋅BG∈[7-221,7+221].
(3)面对复杂的几何图形时,积极地挖掘图形中的几何性质与线段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整体化解多变量复杂结构
问题3:两单位向量OA,OB的夹角为60度,向量OP=λOA+μOB,1⩽λ⩽2,1⩽μ⩽2,设向量OA,OP的夹角为α,则csα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卡壳点:一是如何寻找csα的相关关系存在障碍;二是建立复杂的双变量函数后出现运算障碍.
应对策略:对csα=f(λ,μ)的复杂结构进行整体转化.
问题解答:|OP|2=λ2+μ2+λμ,OP⋅OA=λ+12μ,
csα=OA⋅OP|OA||OP|=λ+μ2λ2+μ2+λμ=λμ+12λμ+122+34.
令λμ+12=t∈1,52,则cs2αt2+34=t2,t2=34cs2α1-cs2α∈1,254,
47⩽cs2α⩽2528,故277⩽csα⩽5714.
【反思】(1)当涉及数量积时,常常会遇到变量多、结构复杂的形式,但要细心观察,此问题中csα=f(λ,μ)是一个齐次分式二元函数,按照齐次式处理方法操作.
(2)面对结构复杂的函数,整体换元处理来简化结构是一个智慧点,但换元时要注意变量的变化范围.
(3)化成csα=tt2+34后,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变形为11+34t2,分析分母的变化范围.
四、强化向量运算基本功
问题4:设非零向量a,b的夹角为θ,记f(a,b)=acsθ-bsinθ,若e1,e2均为单位向量,e1⋅e2=32,则向量fe1,e2的模为 ;向量fe1,e2与向量fe2,-e1的夹角为 .
【解析】卡壳点:向量的模与夹角的运算存在障碍.
应对策略:面对二元向量函数,向量基本运算是关键.
问题解答:因为e1⋅e2=32=cse1,e2,所以e1,e2=π6.
m=fe1,e2=e1csπ6-e2sinπ6=32e1-12e2 (*),
fe1,e22=32e1-12e22=1-234e1⋅e2=14,做fe1,e2=12.
n=fe2,-e1=e2cs5π6+e1sin5π6 (**)
=12e1-32e2,
fe2,-e1=12,
cs〈m,n〉=m⋅n|m||n|=32e1-12e2⋅12e1-32e212×12
=4-34×32+34+34-14×32=0,
向量fe1,e2与向量fe2,-e1的夹角为直角.
【反思】一是向量函数本身的运算,只需要根据定义,如(*)式;二是向量函数定义中向量夹角的变化对向量运算的影响,如(**)式,这是学生运算出错较多的地方.
五、“形”中特点深入挖掘,“数”中结构智慧挖掘
向量概念的本质中“形”是重要的,向量研究的主体之一也是几何图形的“形”,给定图形中“形”的特点、性质、转化都是解除思维痛点的良药.浮在表面的条件大家都能看到,藏在深处的条件必须挖掘,当然挖掘的基本条件是脑海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问题5:设圆M,N的半径分别为1,2,且两圆外切于点P,点A,B分别是圆M,N上的两个动点,如图3,则PA⋅PB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卡壳点:目标向量转化存在思维障碍.
应对策略:对“PA⋅PB”进行动态分析,考虑极端情形,理解有关共线向量性质是关键.
问题解答:解法1 两圆变一圆,从“形”上挖掘.
如图4,当PA,PB均经过各自圆心且方向相反时,(PA⋅PB)min =-2×4=-8.
如图5,易证△PAE∽△PCF,所以PA⋅PB=-12PC⋅PB.
不妨固定PB,根据数量积的定义,
PC⋅PB⩽PD⋅PB=|PB||PH|=|PB|2+12|PB|=12|PB|2+2|PB|⩽16,当且仅当|PB|=4时取等号,
所以(PA⋅PB)min=-12×16=-8;
PC⋅PB⩾PK⋅PB=-|PB|2-12|PB|=12|PB|2-2|PB|⩾-2,当且仅当|PB|=2时取等号,
所以(PA⋅PB)max =-12×(-2)=1.所以PA⋅PB∈[-8,1].
向量概念的本质中“数”也是重要的,通过“数”的分析与研究来破解“形”的特征,需要慧眼识破题设条件中的结构,提升结构特性的挖掘能力是排除向量问题痛点的基本策略.此例的解法2,挖掘题中角度“数”的结构就很有智慧,在展示解法2之前,先来看一个引理:
引理 若α+β+γ=π(0⩽α,β,γ⩽π),则csαcsβcsγ⩽18.
证明:若α∈π2,π,则csαcsβcsγ⩽18显然成立.
若α∈0,π2,则csαcsβcsγ=12csα[cs(β-γ)+cs(β+γ)]⩽12csα(1-csα)⩽18.
解法2 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挖掘角度的三角函数关系.
当PA,PB均经过各自圆心且方向相反时,(PA⋅PB)min=-2×4=-8.
记∠APB=α,∠APE=β,∠BPF=γ,
PA⋅PB=csα×2csβ×4csγ⩽8×18=1,所以PA⋅PB∈[-8,1].
【反思】解法2的秒杀建立在引理的基础上.
六、“形”与“数”结合链接挖掘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提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功,“直观想象”“联想思维”都在其中起着作用.
问题6:设非零向量b,c,满足|b+2c|=2,|b-c|=4,则|b|+|c|的最大值为 .
【解析】卡壳点:目标向量的模与条件向量模之间的关系挖掘遇到障碍.
应对策略:挖掘主干条件的几何意义.
问题解答:先从代数式结构上思考,为了消去b⋅c,得|b+2c|2+2|b-c|2=3|b|2+6|c|2=36,从而得到|b|212+|c|26=1.
此方程的几何意义为动点(|b|,|c|)在椭圆上,于是链接到“形”.
解法1 线性规划思路
原问题转化为以椭圆弧x212+y26=1(x⩾0,y⩾0)为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
如图6,当直线z=x+y与椭圆x212+y26=1相切时,z取得最大值.
联立两方程,化为一元方程后,由Δ=0得z=±32(负值舍去),
所以|b|+|c|的最大值为32.
解法2 线性规划思路
原问题转化为以圆弧x2+y2=1(x⩾0,y⩾0)为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z=23x+6y的最大值.
当直线z=23x+6y与圆x2+y2=1相切时,z取得最大值,d=|z|12+6=1,z=±32(负值舍去),
所以|b|+|c|的最大值为32.
当然,此题也可以直接利用代数方法解决.
解法3 三角换元思路
设|b|=23csθ,|c|=6sinθ,θ∈0,π2,
|b|+|c|=32sin(θ+φ)⩽32,所以|b|+|c|的最大值为32.
解法4 柯西不等式思路
|b|212+|c|26(12+6)⩾(|b|+|c|)2,所以(|b|+|c|)2⩽18.
所以|b|+|c|的最大值为32.
【反思】上述不同的解法建立在不同的思路之上,扎实的数学基础是产生智慧点的源泉.
强化练习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2,AD=DC=1,P是线段BC上一动点,Q是线段DC上一动点,DQ=λDC,CP=(1-λ)CB,则AP⋅AQ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选择基向量,,
则,
因为,所以.
【反思】选择恰当的基向量,其他向量都用基向量表示,然后再进行运算,否则,就会到处碰壁,运算零乱.
2.在△ABC中,D,E是BC上的两个动点,AD+AE=xAB+yAC,则1x+4y最小值为 .
【解析】可以从哪个角度去想?从目标上看,要根据题设条件找到的一个关系式,但如何找容易形成障碍.
事实上,,,
可将转化为.
设,于是,
即,所以因此.
于是.
【反思】(1)审题时理解题意,把握问题本质:
“”隐藏着之间的一个数量关系,“的最小值”是探求二元条件极值问题.
(2)方法要得当,将条件中向量转化到共线向量与基向量上,迅速解决问题.
(3)利用四点共线找数量关系是关键,即充分利用共线定理,以及将转化到直线上.
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6,若b+c-a=2,若O为△ABC内心,则AO⋅CB= .
【解析】设,,,则解得,如答图.
【反思】对三角形内心的信息挖掘要到位,用向量数量积的投影定义转化题设条件.
4.已知O为△ABC的外心,AB=2a,AC=2a,∠BAC=120°,若AO=xAB+yAC,则3x+6y的最小值为 .
【解析】已知,点乘转化为数量积运算:
即
,,
所以.
【反思】对信息“外心”“”以及目标“的最小值”挖掘不出或不到位.
5.(Ⅰ)在半径为1的扇形AOB中,∠AOB=π3,点C为弧上动点,OC交AB于点P,则OP⋅BP的最小值为 .
(Ⅱ)已知锐角△ABC外接圆的半径为1,∠B=45°,则BA⋅BC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I)事实上,如答图1,取的中点,则.
若与同向,则.
若与反向,则.
故的最小值在与反向时取得,此时,.
所以的最小值为.
(II)考虑两个极端与特殊情形.
一是直角三角形状态,如答图2.
.
二是等腰三角形状态,如答图3.
因为,所以.
故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1)此题背景中涉及圆弧,而圆的关键元素是半径与圆心,以及相关的弦和弦心距,抓住的中点是一个智慧点,将不同方向上向量的数量积转化为同一直线上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2)利用共线定理处理两个共线向量的数量积是常规的思维方法.
(3)若条件限制在一个圆的内接锐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定角,则思考的出发点为特殊三角形,一是锐角三角形的极限状态,即直角三角形;二是顶角固定的等腰三角形.
6.已知正△ABC的边长为1,当每个λi(i=1,2,3)取遍±1时,λ1AB+λ2BC+λ3CA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解析】(模平方法),
当中有两个为1,另一个为或两个为,另一个为1时,
达到最大,最大值为2.
当或时,
达到最小,最小值为0.
【反思】抓住特征值对向量模最值的影响是关键.
7.在Rt△ABC中,∠C=90°,AC=4,BC=2,D是BC的中点,那么(AB-AC)⋅AD= ;若E是AB的中点,P是△ABC(包括边界)内任一点,则AD⋅EP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
不论点在的任何位置,与所成角的均为钝角.
当点与点重合时,达到最大值9.
当点与点重合时,,,
达到最小值.
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将目标向量数量积中两个向量转化为,,然后考虑极端情形.
8.已知a=cs3θ2,sin3θ2,b=csθ2,-sinθ2,θ∈0,π3.
(Ⅰ)求a⋅b|a+b|的最值;
(Ⅱ)是否存在k的值使|ka+b|=3|a-kb|?
【解析】(I),,,.
,
.
当时,的最小值为0.
当或时,的最大值为.
(II)假设存在的值使,则.
因为,,所以,
即,,因为,所以,即,解得.
【反思】(1)此题涉及大量的三角运算、代数运算,运算基本功不到位会形成思维障碍.
(2)整体换元简化代数式结构是一个运算智慧点.
(3)对于存在性间题,寻找存在条件时,要通过运算发现代数条件的结构,此题明显为二次方程结构,判别式是判断是否存在的有效工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巧设中点运用极化恒等式,几何挖掘巧用共线定理,整体化解多变量复杂结构,强化向量运算基本功,“形”与“数”结合链接挖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5.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概念,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5.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概念,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