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石河子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大禹籍贯及治水地点提出了不同说法,有的说大禹是山东人,治水在今齐鲁一带;有的说大禹是山西人,治水始于汾河;有的说大禹是安徽人,治水在今淮河一带;有的说大禹是越族人,治水在今江浙一带。这些说法( )
A. 体现了同源共祖的思想B. 导致了宗法分封制崩溃
C. 反映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 促成了统一观念的形成
2. 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流行饕餮纹和夔纹,比较繁缛、神秘;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纹样流行窃曲纹和重环纹,这些纹样截取龙、蛇等动物的鳞甲,使原来完整的动物被分解和图案化,比较简约、单一,显得整齐、有秩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神权统治色彩浓厚B. 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 审美观念的世俗化D. 人文精神思想发展
3. 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周代井田制时说道:“经授土授民以后,土地臣民名义上仍是王土王臣的一部分,事实上授土授民的人有权割让或交换,等于私有了……领主们的所有权,天子是不该无故侵犯的。”其意在说明周代井田制( )
A. 弱化了宗族内的凝聚力B. 成为分封制瓦解的根源
C. 蕴含着土地私有的成分D. 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基础
4.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A. 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 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 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 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5. 下表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秦朝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秦朝( )
A. 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B. 制度设计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 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D. 分权制衡的理念渗入政治体制
6. 汉初,官吏主要来源于军功地主和高官子弟。汉武帝即位后,大力推行察举制,还亲自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处于归隐状态的人,并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同时推行“公车上书”制,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授以官职。汉武帝的举措( )
A. 扩大了统治基础B. 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 打击了门阀士族D. 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7.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
A.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 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8.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
A. 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 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 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 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9. 唐宋时期产茶州、府、军数量一览表(单位:个)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B. 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C. 茶叶税是政府主要税源
D. 茶成为对外贸易重要商品
10. 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调整( )
A. 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 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 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
11.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
A. 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 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 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 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12.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税收,下图为唐朝部分年份的税收变化。据此可知( )
A.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B. 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加强
C. 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 工商业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13. 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 )
A. 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
B. 佛教融合儒道思想
C 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
D. 三教并行趋势显著
14. 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但《宋史》有传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军统兵官,甚至还有多人官至宰相。有传的43位宦官中,担任过军职的有39人,带兵打仗的有18人。由此,史学研究( )
A. 要秉持史料与实物相印证的原则B. 要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
C. 应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理念D. 应根据需要对史料进行取舍
15.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 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B. 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C. 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重大冲击D. 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16. 北宋的宰相韩琦曾说:“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当时的文化中宋朝人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家族里出了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的女子,所以“榜下捉婿”便诞生了。这反映了( )
A. 社会阶层流动B. 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
C. 门第观念的淡化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礼教
17.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 扩大地方权力B. 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 健全中央机构D. 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18. 明代初期,政府要求民间“细故”必须先由里老在申明亭内调处。里老一词中的“里”指里长,是明代乡村社会的一种职役;“老”指老人,是由当地民众推举出的公正有德之人,在许多地方由族长兼任,是民间权威和社会力量的代表。这一要求体现了( )
A. “宽严相济”的治国理念B. 国家与社会的双向合力
C. 家国同构的社会建构模式D. 国家治权在乡村的强化
19. 据下表可知( )
亚非地区来中国朝贡的国家数量变化
A. 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影响深远
B.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
C. 明朝国际影响力一度得以扩大
D. 明朝通过航海扩大了手工产品的国际市场
20. 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华”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夷”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该变化主要表明( )
A. 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B. 清朝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
C. 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D. 世界局势影响传统文化观念
21. 如表展示了清朝军机处的日常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
A. 军机大臣统领百官B. 中枢机构相互制约
C. 皇帝掌控军国要务D. 权力分割过于繁密
22. 清代,被称作“账房”的批发商从中间商那里购买纱线,并与织造和印染作坊签订丝绸制造及整饰合同。账房与作坊的合同经常由承管居中协调,后者对订单的履行及货物损失负责。这反映出当时江南纺织业( )
A. 生产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B. 生产专业化趋势明显
C. 形成了多层次的承包生产体系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3. 明清很多文人都养有自己的家庭戏班,著名者如李开先、屠隆、沈璟、张岱、阮大铖、冒辟疆、查继佐、李渔、尤侗等。有时官员里也养伶人,这使得政府部门不得不一再发布禁令。这种现象( )
A. 导致传统价值观念沦丧B. 缘于世俗文化的兴盛
C.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没落D. 使戏曲脱离市井生活
24. 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火炮,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明代称葡萄牙为佛朗机,所以炮名为佛朗机。
佛朗机模型图《筹海图编》
据此可知( )
A. 西学东渐推动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B. 统治者思想保守迟滞了新技术运用
C. 明代对于新技术有较强接纳能力D. 新武器的使用扭转了明朝边防危机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行省是其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对于乌尔第三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乌尔第三王朝将地方区划为:核心区、边远区、附属国。其中,核心区和边远区一同构成了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单位,分别称为内省和外省,即行省的“二元制”结构。内省、外省统治主要有三个区别:一、地理位置不同。内省一般位于王朝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围绕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区域,北起西帕尔城、南至乌尔城(今伊拉克南部);而外省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北起阿淑尔城、南至埃兰的阿丹顿城(今伊朗西南部)。二、赋税种类不同。内省向中央政府缴纳或接收“巴拉”税(巴拉意为“交换、轮流”);而外省向中央政府缴纳“古恩”税(意为“地区赋税”)。三、行省长官不同。内省由总督负责行政事务,由将军负责军事事务,由国王任命;而外省一般由官员统筹负责军政事务。
——刘昌玉《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元代行省是元朝地方的最高级行政机构,其设置各有目的,诸如防卫祖宗之地,防范叛乱以及把握财税重地等。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事、军务、司法等各项工作。除了领置行省下属的路(府、州)和县(州)两级政权机构和宣慰司、宣抚司的重大行政事务外,还有权“处理境内官吏迁转,考核和刑事诉讼等政刑之事;掌管境内甲兵、镇戍军队等军国重事;掌管境内农桑、水利、漕运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宜。”可见,行中书省长官以一人兼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
——李俊刚《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行省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与元朝行省制的共同作用。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山东遭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歉收。武帝颁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就食于江淮间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晋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年,徙雍、同、秦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南宋时,“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有的“住蕃虽十年不归”。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西汉大规模人口迁徙’’部分史料整理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两宋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至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历史意义。
2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经济
政治
分家拆户
计户授田
以户纳税
丁徭更役
编户什伍
乡里制度
郡县制度
家国同构为基础国家治理机构
地区
朝代
川蜀地区
两湖地区
东南地区
黄淮地区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
关陕地区
总数
唐
11
10
15
11
3
4
2
56
宋
16
22
29
14
12
3
2
98
时间(年)
1415
1419
1421
1423
国家数量(个)
8
17
16
16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发送军机处
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
将谕旨抄录备案
时间
状况
明正德十二年(1517)
明朝海军初次接触佛郎机
嘉靖元年(1522)
明海军在实战中使用佛郎机取胜
嘉靖八年(1529)
明北方边防系统全部使用佛郎机
年代
迁徙情况
史料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迁楚国和齐国贵族昭、屈、景、怀、田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和豪杰于长安周围的皇帝陵,此后成为定制。
《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
《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
《汉书·景帝传》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迁郡国豪杰及家资在300万以上者于茂陵。
《汉书·武帝纪》
武帝太始元年
(公元前96年)
迁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等地。
角度
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民族的交融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外来文明的吸收
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雅与俗的互动
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以复古为革新
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2023-2024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石河子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石河子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答案docx、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石河子一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石河子一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石河子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石河子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