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列为“全球不同日期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②③④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①点B. ②点C. ③点D. ④点
2. 下列①和③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③大于①
C.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③小于①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处于黄昏的点应为于昏线。结合图示,①点西侧为黑夜,则自西向东越过①所在分界线,由夜入昼,该分界线为晨线,即①位于晨线上,①为早晨,A错;②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自转,沿顺时针方向,经过②点时有白天变为黑夜,即②位于昏线上,②处于黄昏,B对;③点西侧为黑夜,则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③点,由夜入昼,③点位于晨线,③为早晨,C错;④点所示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④点,由夜入昼,则④位于晨线,④为早晨,D错。故选B。
【2题详解】
由图可见,①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除两极点外,地球表面所有的点角速度都一样,均为15°/h,C错;不考虑地形因素,地球表面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纬度更高的③点线速度小于①,D对,AB错。故选D。
【点睛】地球表面,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逐渐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考虑地形情况下,在纬度相同时,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021年3月27日,沙尘“大举南下”,影响我国北方超15个省区市。3月28日北京出现3月以来的第二次沙尘暴天气,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北京沙尘“大举南下”时,地球的公转位置在图中的( )
A ①附近B. ②附近C. ③附近D. ④附近
4. 沙尘暴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有( )
A. 大量农田被埋B. 主干道交通拥堵C. 气温急剧上升D. 大气能见度升高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①位于冬至日到夏至日之间,为春分日;③位于夏至日至冬至日之间,为秋分日。3月27日最接近春分日,对应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4题详解】
北京中心城区没有大量农田分布,A错误;沙尘暴造成能见度降低,交通运输被迫限速,可能造成主干道交通拥堵,B正确,D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的沙尘暴是冷锋过境导致的,因此气温不会急剧上升,C错误。所以选B。
【点睛】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2021 年 5 月 21 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 6.4 级地震。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A 点为此次地震震源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 该地区地震频繁,主要是因为地处( )
A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C.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D. 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6. 地震发生地的常见地貌景观为( )
A. 石林B. 石蘑菇C. 沙丘D. 三角洲
【答案】5. C 6. A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地震等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地壳活跃,所以多地震,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所以地震发生地常见的地貌应为喀斯特地貌,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石林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蘑菇和沙丘属于风沙地貌,三角洲属于河流地貌,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8. 我国首个超千亿方储量的常压页岩气田在重庆地区被勘探发现,该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
A. 多片理构造B. 结晶充分C. 有层理构造D. 有较多气孔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三进一出,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乙为岩浆岩,则丙和丁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页岩是沉积岩,具有明显的薄层理结构,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故C正确;多片理构造的是变质岩,故A错误;结晶充分是侵入岩,故B错误;有较多气孔是喷出岩,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 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B. 冬季风势力强盛
C. 受地形阻挡D. 雨带停滞
10.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带位于①时,华南地区干旱缺水B. 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 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频繁D. 雨带位于④时,长江下游酷热伏旱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纵坐标代表雨带所处的纬度,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该月份雨带所处的纬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即雨带出现了停滞,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D正确;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应是晴热天气,而雨带控制下应降水较多,A错误;6月份冬季风势力弱,B错误;此时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无地形阻挡,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锋面雨带知识可知,当雨带位于①时,为3~4月,此时锋面雨带首先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受此影响华南地区降水较多,A错误;当雨带位于②时,为5~6月,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华北,即我国北方地区,此时尚未进入汛期,B错误;当雨带位于③时,时间为7月左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影响较多,但渤海地区纬度偏高,受到台风的影响小,C错误;当雨带位于④时,时间为8月左右,此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形成伏旱天气,D正确。故选D。
【点睛】锋面雨带推移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大约每年的4、5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6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10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移动速度快,我国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移动速度慢,我国出现北旱南涝。
2022 年某月 22 日在吕宋岛以东洋面生成台风“马鞍”。左图为此时地球上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压带、风带及 3000 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台风“马鞍”路径预报图。
11. 若左图中甲纬度低于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 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 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 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2. 23 日 08 时至 24 日 08 时马尼拉风向的变化为( )
A. 由西南风转为偏南风B. 由东北风转为偏南风
C. 由偏北风转为东南风D. 由偏北风转为西北风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空是低气压,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甲应该东北信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故答案选B项。
【12题详解】
图中的马鞍是一个典型的北半球的台风,呈现逆时针旋转,再结合图中的位置,23日08时在马尼拉的东北侧,结合地转偏向力,吹西南风,24日08时马尼拉位于台风中心东南,结合地转偏向力吹偏南风,A正确。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图a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 甲地阴雨,受暖气团影响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14. 图b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 ①-丙B. ②-丁C. ②-甲D. ①-乙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影响,A错误;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转晴,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空气下沉,即受反气旋影响,多晴朗天气,C正确;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图b所示可知,①表示的气候类型气温最高不到20℃,最低5℃左右;①表示的气候类型各月降水量较均匀,均在50~100 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表示的气候类型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以上,较温和;②表示的气候类型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海气候。根据图a所示位置及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可知,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①-甲、②-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读图b的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图a中的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广,所以丁是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丙地深入内陆,受大陆影响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谷D. 向斜山
16. 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A. 甲处陡崖的垂直高差可能是 1190mB. 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 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D. 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处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陡崖垂直高度600≤ΔH≤1200,A正确;乙处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处,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说明位于脊线上,不能发育成河流,C错误;丁处大理岩分布区,但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A。
【点睛】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是断层。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早期形成山岭,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被长期侵蚀常形成谷地;向斜早期形成谷地,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如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 T1、T2、T3B. T1、T3、T2C. T2、T1、T3D. T3、T2、T1
18. 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T1可能被洪水侵蚀B. 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 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D. 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上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 。
某年的9月24日,北京雨过天晴,一位摄影师记录下了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美妙时刻(见图),让此刻的黄昏多了一抹沉静感,这一美妙的时刻一年只有两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一年内,这一美妙的时刻还会出现在( )
A. 12月22日B. 3月21日前后C. 6月22日D. 10月1日前后
20. 一周过后,该摄影师计划再次拍摄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其摄影镜头应指向( )
A. 正西方向B. 正东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某年的9月24日”可知,秋分日前后的日落时分能拍摄到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景观。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日前后也符合这一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出现在9月24日(秋分日前后)日落时分,一周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京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摄影镜头应指向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关系进行确定。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2022 年 11 月 30 日,神州十五号宇航员与神州十四号宇航员完成“太空会师”,2023 年 2 月10 日顺利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中国拥有自己的“太空家园”将不再是梦!图(a)示意中国空间站,图(b)示意汕头市南澳岛“自然之门”地标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宇航员从“会师”到第一次出舱期间,符合汕头市南澳岛“自然之门(23.5°N,116°E)正午影长与建筑物实际高度比值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宇航员从“会师”到第一次出舱期间,时间是2022年11月30日~2023年2月10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汕头市南澳岛“自然之门”(23.5°N,116°E)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影长先变长后变短,故其正午影长与建筑物实际高度比值变化也是先变大,后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七十二拐”),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石砌路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建造难度B. 建造技术落后
C. 便于积雪滑落D. 方便车辆通行
23. 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B.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C. 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D. 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七十二拐”位于太行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方便车辆通行,采用缓坡方式,D正确;缓坡方式会增加建造难度,A错误;缓坡方式与建造技术无关,B错误;缓坡方式不利于积雪滑落,C错误。所以选D。
【23题详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对白陉古道形成巨大冲击,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增加,A错误;太行山区地质灾害较少,C错误;白陉古道为缓坡,通行危险系数较低,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成都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右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5. 此时( )
A. 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B. 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 山谷大气层较稳定,天气晴好D. 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夜雨出现地区气流做上升运动。因为近地面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水蒸气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根据垂直螺旋度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由此可以判断出丙地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夜雨。C正确;甲、 乙、丁都是做下沉运动,无法形成夜雨,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根据山谷风形成原理,夜晚,受地面辐射冷却影响,山坡比谷地上方同高度自由大气降温快,所以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故B正确;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近地面空气受冷做下沉运动,顺着山坡流向谷地,形成山风,坡前东侧地面降温慢,气流上升运动。夜晚是降温过程,坡前东侧气流是动力上升,而不是因为受热上升,A错误; 受山谷风影响,山坡坡面白天气温高,吹谷风,夜晚气温低,气流沿着坡面下滑,形成山风,大气层结不稳定,C错误;夜晚,山顶地面散热速度快,温度低,气流受冷下沉,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 (热的上升,冷的下降) -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Eutelsat Quantum量子卫星由欧洲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研发建造,是世界首颗在轨可重新编程量子卫星。世界标准时间2021年7月30日21时,该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如图示意的法属圭亚那地理位置。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法属圭亚那位置示意图、地形分布图及库鲁气候资料图。
(1)量子卫星发射时,库鲁(5.1°N ,52.7°W)所在的区时是____,全球新一天与旧一天的比约为____。此日后第二天,北京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秋分日当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____。
(2)库鲁主要的自然带是____,与____气压带风带)影响有关。从气候和地形角度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并说明原因____
(3)评价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的区位条件
【答案】26. ①. 17 时/17:00/17 点 ②. 3:5 或 3/5 ③. 昼变短夜变长 ④. 50°
27. ①. 热带雨林带 ②.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压带 ③. ①洪涝;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全年降水多
【气象灾害回答错误该题不给分;②只要答到地势低平/地形平坦即可得分】
28. 弊:①降水多,发射窗口期短
利:②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③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④地处无风带,风力小,有利于发射卫星;⑤东部靠海,发射安全
【需从利弊两个角度作答。①答到发射窗口短即可得分,答火箭可发射期/时间短也可得分;② 答到纬度低/线速度大即可得分;③需要写海运/水运便利,只写交通便利不给分;④风力小/大风天数少即可给分;⑤靠海安全作为采分点】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法属圭亚那位置示意图和地形分布图及库鲁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自然带名称与形成、气象灾害成因、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的区位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52.7°W位于西四区,世界标准时间(零区区时)2021年7月30日21时,西四区区时比零区区时晚四小时,所以量子卫星发射时,库鲁(5.1°N ,52.7°W)所在的区时是17 时。此时0时时区是东三区,所以新的一天的时区范围是东三区到东十二区,在全球24个时区中占9个时区,所以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是3/8,则旧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是5/8,所以全球新一天与旧一天的比约为 3/5。7月30日后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所以北京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变短夜变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在40°N附近,所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90°-(40°-0°)=50°。
【小问2详解】
据库鲁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该地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全年降水多,所以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小问3详解】
库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利的方面是发射窗口期短;有利的方面是地处低纬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地处沿海地区,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地处赤道无风带,风力小,有利于发射卫星;东部靠海,发射安全。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材料二 图1为澳大利亚地形图,图2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图3为2020年9月10日6时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1)①地盛行____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水汽,且位于高大山脉的____坡,加之沿岸____增温增湿,形成了特殊的____气候。
(2)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的制作所使用的“3S”技术为____。从气压分布状况来看,B地所属的天气系统是____,L线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是____。目前,A地经历的天气系统为____,在下图绘制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气温的变化情况____。
(3)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的盛行风向,并简要说明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
【答案】(1) ①. 东南信##东南 ②. 迎风 ③. 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④. 热带雨林
(2) ①. GIS##地理信息系统 ②. 高压中心 ③. 高压脊 ④. 冷锋 ⑤.
(3)西北风。一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气压带风带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示纬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北部位于东南信风带位置,澳大利亚东侧地形为大分水岭,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图可见,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遇到山脉阻挡,①地处于山脉的迎风坡,且澳大利亚东侧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在盛行风、迎风坡、暖流共同作用下,此处温度和降水两均得到增高,形成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小问2详解】
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涉及到图片编辑和数据计算、转换等环节,需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图示等直线等值距为8百帕,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B处相邻等值线数值应为1020百帕,其数值大于外围相邻1012百帕等值线数值,则B处气压应遵循大于大原则,大于1020百帕,为高压中心。L线处等压线凸向小值,即表示L线处比两侧气压值高,应为高压脊。从图中可以看到,A地附近有冷锋分布,A地位于冷锋后,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则气温和气压变化如图:
【小问3详解】
澳大利亚西北部仍受气压带风带影响,一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由东北信风转为西北风。故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平原自古以来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左图为渭河平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渭河平原从地质构造角度属于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在右图中用箭头画出此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移方向____。
(2)图中①处为壶口瀑布所在地,在____(季节)能欣赏到壶口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的景观。由于河水的____作用,4000 年来,壶口瀑布每年向____(上/下)游方向移动约0.7m。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4)分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28. ①. 地堑 ②. 流水堆积##流水作用 ③.
29. ①. 夏季 ②. 溯源侵蚀 ③. 上
30. 北侧颗粒物较小。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②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31. 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位于渭河平原(关中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解析】
【分析】该题以渭河平原简图为材料,涉及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渭河平原相对下沉,形成地堑;从外力的角度来说,由于断裂下沉形成低地,河流挟带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平原;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秦岭是上升的岩块,渭河平原是下降的岩块。画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能欣赏到图b壶口飞瀑“水珠飞溅,声势浩大”景观的最佳季节是夏季,因为该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得到的雨水补给量大,河流处于丰水期,瀑布声势浩大。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由于河水的溯源侵蚀作用,4000 年来,壶口瀑布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约0.7m。
【小问3详解】
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小问4详解】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代表成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代表成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