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梵净山真正出众的不是外形,不是宗教,而是它所孕育的生命。亘古至今,人世间滚滚红尘,梵净山如同一座“孤岛”。它在危急时刻接连三次出手,助力生灵繁衍存续。正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在梵净山实地考察时所言:“梵净山就像一座生态‘孤岛’,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梵净山为周边区域内的最高峰。来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与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翻山越岭,在此交汇。随季风而来的暖湿气流受山体阻碍向上爬升,遇冷凝结,山间云雾弥漫遂成为常态。蒸腾的气流转化为充沛的降水,梵净山年降水量高达1100~2600毫米。充沛的降水以山顶为中心,向四周孕育出放射状水系,四下奔流。仅落差在2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23处之多。如此多的水流,如果是出现在梵净山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则会大量下渗,并让地表的土壤冲刷流失,形成石质荒漠——“石漠”,非常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但在梵净山,难以溶蚀的变质岩使得降水多在地表汇聚形成溪水、河流,每年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上亿立方米的洁净淡水,这在石漠化严重的贵州是极为重要的。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再加上梵净山所处的亚热带环境,水热条件可谓优越,为动植物的生存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梵净山的野生植物有4394种,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优于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这便是梵净山助力生命、突破石质荒漠困境的第一次出手。
第二次出手,则开始于寒冷的冰期。梵净山地处亚热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至山顶一带,年均温度只有5~6摄氏度。往往是山下郁郁葱葱,山上白雪皑皑。在数千米的垂直距离内,梵净山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四个温度带,相当于水平距离上几千千米的变化。不同海拔的温度带可以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需要。包括1300~14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1400~22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200~2570.5米的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甸带。这便是山地的垂直自然带。260万年以来,每当冰期来临,全球温度都会大幅下降。一些动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寒冷而消失。但在梵净山,垂直自然带开始发挥作用,原本生活在较高海拔地区的植物,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它们又往较凉爽的高处回迁。一下一上之间,古老的物种得以延续,这便形成了所谓的“孑遗物种”。在这里,可以看见叶靓花美但颇为珍稀的鹅掌楸。其树木高大,可达40米。更为稀少的珙桐,居然在梵净山成片分布,树高可达20余米。每年春末夏初,珙桐花开,枝头大型的白色苞片随风摇曳,宛如飞翔的白鸽,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最为珍稀的是梵净山冷杉,它是梵净山的特有品种。幼年期生长缓慢,40年后才加速生长,树龄可达300多年。就这样,梵净山成了冰期生命的“挪亚方舟”。报春花属、龙胆属、吊钟花属、马先蒿属等,众多有着上千万年历史的生物得以延续生命。
第三次出手伴随着末次冰期的到来,现代人类的祖先在生存压力之下,向全球迁徙。在中国,人类的足迹遍布大地,形成新的汪洋大海。人们在梵净山周边垦殖农田,开采朱砂。密集的人类活动使得梵净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被大肆破坏。原本连接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直至台湾山地的山地生物廊道,彻底断裂。人类进逼而动植物退却,“孤岛”梵净山再次出手,大量灵长类动物避难于此。最著名的便是黔金丝猴,因为其他栖息地的破坏,梵净山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黔金丝猴体长60~70厘米,尾巴又细又长,状如牛尾,非常醒目。与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一样,黔金丝猴也属于仰鼻猴属,原来都居住于热带雨林,后来在迁徙中逐渐分化,黔金丝猴是其中数量最稀少的一种,目前仅存约800只。
三次危急时刻,“孤岛”三次出手相助。在国内生态环境普遍告急的今天,梵净山这样一座面积不大的“孤岛”中的自然植被还依然保持了相对原始的状态,成为6000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最高峰的梵净山,阻碍了暖湿气流向上爬升,使蒸腾的气流转化为充沛的降水,年降水量高达1100~2600毫米。
B.梵净山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洁净淡水,突破石质荒漠困境,是因为它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能够汇聚地表降水。
C.“孑遗物种”指在梵净山垂直自然带的作用下,度过寒冷冰期,生命得以延续的鹅掌楸、珙桐、冷杉等古老珍稀植物。
D.在密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它们都避难于“孤岛”梵净山,这里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与“人类的足迹遍布大地,形成新的汪洋大海”都是比喻句,它们的本体相同。
B.梵净山有大量的动植物生存栖息,得益于其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及亚热带环境所构成的优越水热条件。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写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梵净山助力生命的“三次出手”,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D.作者通过本文不仅告诉我们梵净山助力生灵繁衍的重要意义,还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最符合梵净山垂直自然带规律的一项是( )(3分)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2018年7月2日,贵州梵净山一举成为中国第53项世界遗产。为什么它能在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5.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着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然后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也不知小勇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住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说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辛苦点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大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等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们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儿;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队伍里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家庭重担有困难,使大勇找弟弟回家的情节更符合逻辑。
B.小说中韩姓男子的儿子“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大功”,这令他非常自豪,所以他希望儿子继续留在部队打仗立功。
C.目睹曾下套坑自己的韩姓男子的变化,大勇的内心是复杂的,听完他对儿子的夸奖和期盼,大勇以尴尬地笑了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的不信任。
D.大勇被身边人支持革命的精神感染,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被唤醒,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支持弟弟留在部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精心设置主场景,安排大勇与韩姓男子在西风口寻找亲人巧遇,巧妙地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更有戏剧性。
B.大勇见到小勇时,说“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说明大勇家生活状况好转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C.大勇走到村外田野时,“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其中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勇要找弟弟回家时的坚定。
D.小说情节设置巧妙,同样的诉求不同的目的,以及在获悉儿子光荣牺牲后韩姓男子的表现,强烈地刺激着大勇,促使其做了与初衷相反的选择。
8.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3分)
(二)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乡友来
高 翥
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
世事攒眉说,乡谈信口开。
晚肴供苦笋,时果荐青梅。
甚欲浇离恨,呼灯拨酒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友朋相聚是人生一大乐事,从标题即可看出诗人因乡友来访而兴奋喜悦。
B.诗人与远道而来的朋友畅谈家乡事,暂且忘却尘世纷扰,不再谈论世事。
C.本诗与杜甫《客至》体现的待客之道接近,虽无佳肴美酒,但菜简情真。
D.诗歌自然浑成,如话家常,亲切真实,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16.诗人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向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这八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一个“恕”字,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在于将心比心。
(2)《大学之道》提出“ , ”。认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
(3)《〈老子〉四章》中的“ , ”,是说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会死去,但他的精神万古长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老子眼里,水性有三:柔和、处下、变动。水,是柔顺温和的代名词。天上月光似水,人间柔情似水。它滋润山原,灌溉田畴,养鱼鱼肥,育花花俏,仿佛是布满大地的血脉,哺育着一切生命。与柔和联袂的,是善“处众人之所恶”。人生于世,都厌恶卑湿低下,而水, ① 。溪、谷、渊,广阔清旷,虚静幽深,水之趋下、善处,展现出来的正是不自大、不居功、谦和低调的博大襟怀。处处竞争、时相侵夺,在这个崇尚丛林法则的世界,水之处下,本质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里的“不争”,绝非得过且过、图安乐逸、什么事情也不干,而是以包容姿态容纳百川。“不争”的最终结果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柔和、处下,为水的变化、运动埋下了伏笔。大千世界,水的变动是最神奇的。水化为汽,汽结为云雾雨露,悄悄然铺天盖地,夏雨滂沱,冬雪飘拂。因机而动之水,让这个世界呈现出多少迷人的景观: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
② ,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以水喻道,透视人生,这是贯穿于《道德经》的一条红线。全文静水流深,体大思精,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似可作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请根据上述文本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老子“以水喻道,透视人生”的三条至善之道,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0.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2.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7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材料二: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材料三: 张华是复兴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他发现自己有个学习上的大问题:常常在学期初干劲十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各方面都表现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松弛懈怠,学期末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忘了当初的目标,而且离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了。对此,他深感困扰。
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请你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给张华写一封信,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学段检测
1.C【解析】A.“作为最高峰的梵净山”错误,根据原文“梵净山为周边区域的最高峰”可知,梵净山是“周边区域”的最高峰。B.“它周围的碳酸盐岩能够汇聚地表降水”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但在梵净山,难以溶蚀的变质岩使得降水多在地表汇聚形成溪水、河流”可知“碳酸盐岩地区”应为“变质岩地区”。D.①根据原文“大量灵长类动物避难于此”可知“它们都避难于‘孤岛’梵净山”中“都”过于绝对。②根据原文“最著名的便是黔金丝猴,因为其他栖息地的破坏,梵净山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可知“它们”指黔金丝猴。故选C。
2.D【解析】D.“还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错误,原文没有依据。故选D。
3.A【解析】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写出了同一座山因海拔不同可以跨越四季,符合山地垂直自然带的规律。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经行了八万里,适用于赤道地区。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得到的启示不同。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了深秋时节远望群山,山上一层层的树木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故选A。
4.【参考答案】①孕育生命,助力生灵繁衍存续;②水热条件优越,为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优良环境。③山地垂直自然带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需要;④成为大量灵长类动物的避难所;⑤自然植被相对原始,成为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 (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
5.【参考答案】①运用大量的数字。如“包括1300~1400米以下”“1400~2200米”等体现语言的准确;②使用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如“石漠”“垂直自然带”等术语体现语言的准确。③使用修饰限制词语,如“梵净山为周边区域内的最高峰”的“周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大都”等修饰语体现语言的严谨。④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如引用了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的观点,体现语言的严谨。(每点1分,共4分)
6.C 【解析】C项,“大勇以尴尬地笑了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的不信任”错误,从文中来看,大勇本来想着韩姓男子也和自己一样,都是叫亲人离开部队回家帮忙的,没想到他只是为了见孩子一面并支持孩子留在部队。面对韩姓男子的行为,大勇感觉有些惭愧,才会“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故选C。
7.B 【解析】B项,“说明大勇家生活状况好转了”错误,大勇说这句话主要是想让弟弟放心,让他在部队好好表现,并非家里生活状况好转了。故选B。
8.【参考答案】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②意味着拥有土地的农民翻身做主人,思想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每点2分,共4分)
9.【参考答案】①呼应开头,交代人物结局,使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②强调革命胜利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每点2分,共6分)
10.BDF 【解析】句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富润屋”“德润身”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在“润屋”“润身”后断开,即BD处;
“故”副词,表因果关系,其前断开,即F处。故在BDF三处断句。(一处1分,共3分)
11.B 【解析】A.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和睦;使……成就霸业。句意: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B.错误。掩蔽,掩藏;满足。句意: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C.正确。动词,显现出,表现;名词,情况,表现。句意: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呢?D.正确。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是贬义词,指思想、精神不集中。故选B
12.A 【解析】A.“‘格物’是其核心”错,“八条目”之间是递进关系,“修身”是“三纲八目”说的核心。故选A。
13.【参考答案】(1)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2)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
【解析】(1)“诚”,使……真诚;第二个“致”,获得;“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每个得分点1分,通顺1分,共4分)
(2)“好”,喜爱;第二个“恶”,不喜欢,厌恶;“美”,优点;“鲜”,少。(每点1分,共4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4.【参考答案】意思:人总看不到自己儿子身上的恶习,总不认为自家禾苗比别家硕壮。(2分) 用意:说明人都是有私心和偏见的,所以要注重修身,破除这种偏见。(1分)
15.B【解析】B项“暂且忘却尘世纷扰,不再谈论世事”有误,“世事攒眉说”中的“攒眉”指皱眉,世道艰难,流落异乡,谈论起世事,还是不免皱眉伤感,而非“暂且忘却尘世纷扰,不再谈论世事”。
16.【参考答案】①颈联写诗人客居清贫,没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以应季的苦笋、青梅待客的细节,反衬出诗人竭诚待客的盛情。②诗人与朋友秉烛夜谈,意犹未尽,还想“呼灯拨酒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既喜客之至,也希望与客共饮、借酒解离愁的复杂心境。(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详解】易错字词:己、施、庶、壹、寿。
18.【参考答案】①却一贯追求低洼之所(或“总是往低处流”)②若无变化万千的水
【解析】18.第一空,依据前文“人生于世,都厌恶卑湿低下,而水”可知这里强调水和人的不同之处,可填写:却一贯追求低洼之所;
第二空,依据“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可知语境强调水带给大自然的美,可填写:若无变化万千的水。
19.【参考答案】①因为柔和(或“不争”)所以强大(或“刚强”);②因为处下所以博大;③因为变动所以神奇。
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BC三项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D项是比喻。故选D。
21【参考答案】①三个重叠词语“牢牢”“常常”“轻轻”与“牢”“常”“轻”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1)
②“牢牢”是牢固的意思,比“牢”的程度更甚,能突出家的踏实感之重。(2)
③“常常”是经常的意思,比“常”频率更高,突出了妈妈的叮咛、唠叨对孩子的影响之深。(2)
④“轻轻”是轻微之意,突出了家给我的踏实感被颠覆的偶然性,颠覆在不经意间。(2)
22.【答案】例文:
相互督促,善始善终
——致张华同学的一封信
张华吾友:
你好!
虽然朝夕相处,但仅凭言语交流总感觉言不尽意,今天听你向我谈起你的能善始、难善终的苦恼,正巧我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因此,趁此良夜,修书一封,向老朋友你提点粗浅建议,也真诚地向老朋友你寻求帮助。
你所说的,学期初干劲十足,学期中松弛懈怠,学期末茫然无所得,我也经历过。正如你为之苦恼,我也为此而焦虑自责;不过,我挺过来了。之所以能挺过来,是因为我妈妈曾经给我看了一幅漫画,上面是一个人扛着铁锹挖井,挖的井眼虽然多,但每一个都挖到一定深度,看看没有水,就放弃了。结果他一直没有挖到水。由这幅画,我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可能不在于有多少次开始,而在于是否能坚持到底。不然,再多的开始都是徒劳。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这样。因此,我痛下决心,改掉了这个毛病。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觉得可能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确实繁重,科目多,题量大,题目难,制定了计划,很难执行到位、执行到底。其次,我们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初,我在校还好,一回到家就想放松放松,本来一碰到题多题难就发怵,结果在家里,逗逗猫狗,玩玩手机,就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另外,我觉得,我们还缺少督促。虽然父母盯着,老师管着,但是,毕竟他们不能时刻跟踪着,一逃出他们的视线,我们就松懈了。久而久之,我们当初制定的计划,就泡了汤;我们当初发下的誓言,都随风散。
你觉得我找到的原因,跟你的契合吗?如果契合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意下如何。我想,咱俩可以成立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不是题难吗?咱俩一起克服啊,打虎还得亲兄弟,我们合体,还有破解不了的难题?不是缺少自控和监督吗?咱俩相互监督啊,正好可以互相帮助。
不过,我最期望的还是和你,一起培养出能够善始善终的习惯。我们的课文中提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先哲的教导,的确值得我们警醒啊。我们以后,总有一天要走出校园,向社会的大舞台,我们在学历上毕了业,我们在精神意志上也能毕业才行啊。不然,如果带着这种能善始而不善终的坏习惯走向人生的长途,那我们岂不就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徒劳一生,一无所获?
亲爱的同学,我们要坚信韩老夫子的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咱弟兄俩携起手来,相互督促,共同学习,善始善终地处理好学业,借此养成习惯,以便在以后的人生的长途中,既做到善始,又做到克终。
祝亲爱的同学
烦恼无,学习乐!
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立意】1.锲而不舍,慎终如始。 2.慎终如始,则事可成。
3.锲而不舍勤耕耘,慎终如始事可成。 4.锲而不舍长坚持,慎终如始莫大意。
【参考译文】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坏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善始善终见风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充下列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充下列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