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1.(2分)日常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合理搭配,以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梨的叶片细胞、果肉细胞中均含有糖类,但两者糖含量有较大差异
B.豆制品和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单体都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C.血液中缺钙会导致抽搐,因为钙盐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血红素中含有铁离子,所以应多吃菠菜等含铁的食物
2.(2分)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为口、眼干燥。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可以通过上调AQP5(一种水通道蛋白),改善唾液分泌功能,增加患病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QP5运输水分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B.黄芪能增强患病模型鼠的消化功能
C.黄芪的作用是促进AQP5基因的复制
D.水分子通过与AQP5结合进入细胞
3.(2分)细胞中的多种代谢过程都需要能量的参与,下列对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为细胞供能
B.细胞内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都需要酶,但不一定都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能量的直接供能物质都是ATP
D.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一定消耗ATP,但不一定都能产生ATP
4.(2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进行显微观察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在实验中具体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伞藻属于大型单细胞藻类(高2~7cm),故其细胞嫁接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
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需用高倍显微镜并调亮视野
C.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等结构
D.利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质流动时,无须进行染色
5.(2分)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体积、质量比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小。研究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在其内部自主合成某些蛋白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糖体不仅可附于粗面内质网上,还可附于核膜上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
C.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核糖体时应采用较低的离心速率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可能存在一些核糖体
6.(2分)褐变反应会导致果蔬的色泽加深、风味改变及营养物质流失,而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褐变反应的关键酶。科研人员以波长398nm下的吸光度(OD398)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下两种梨的PPO活性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食品添加剂半胱氨酸是一种竞争性酶抑制剂,减少PPO和底物结合的机会而抑制褐变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吸光度越高,PPO的活性越强。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OD398值
B.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梨中PPO的酶活性、最适pH不同
C.探究皇冠梨PPO的最适pH时,应在pH5~6范围内进一步实验
D.可通过降低底物浓度来降低半胱氨酸对PPO的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7.(2分)研究人员在25℃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A点光照条件下,美花石斛的叶绿体与周围细胞质基质不进行气体交换
B.B点光照条件下,春石斛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美花石斛的总光合速率
C.美花石斛的总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春石斛,同等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更高
D.光照强度大于800μml•m﹣2•s﹣1时,两种石斛均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8.(2分)已知某二倍体生物(2N=4)体内一个精原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经检测,该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含有32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中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C.形成该细胞之前,核DNA已复制一次,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
D.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分别提取DNA进行PCR后电泳,得到的电泳条带可能不同
9.(2分)在进行了“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某同学计划探究低温处理天数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如图是该同学利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某视野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核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是1:2
B.视野中可观察到细胞②→细胞①的变化
C.细胞①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端粒在分裂后会缩短
10.(2分)某植物的花野生型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为纯合子)。将两种花色的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1播种后自交,获得的F2中出现紫色、浅紫色和白色三种花色,其比例为12:1:3。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F2中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与F1表型不同的个体占
C.该种植物的浅紫色花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且是确定的
D.F2全部个体进行自交,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F2的
11.(2分)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什么物质,某研究者的假设有三种:注入DNA、注入蛋白质、注入整个病毒。该研究者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①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②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③放射性物质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分布。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让其分别去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上述假设对应的结果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①②③B.①②②、②①②C.③②①、③②②D.②①②、②①①
12.(2分)如图是细胞核中发生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包含1种DNA和3种RNA
B.图中过程会发生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
C.a端为RNA的3′端,而b端为RNA的5′端
D.无法判断c端是即将解螺旋还是已恢复螺旋状态
13.(2分)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其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却远小于1723个。转基因实验表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中存在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中有些片段起调控作用,不能转录
C.不是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正常表达
D.该基因能在鼠体内表达,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14.(2分)研究认为,现代金鱼是由鲫鱼选育进化而来的,以下事实不能作为证据支持此结论的是( )
A.金鱼与鲫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量
B.任何一种金鱼都能与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C.金鱼与鲫鱼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和速度相同
D.任何两种金鱼之间都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15.(2分)杂交育种是一种传统育种方式,人们利用杂交育种培育出了许多符合人类生产需要的作物品系。下列进行植物杂交育种的各种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选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
B.两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
C.将培育出的后代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种植
D.只保留子一代中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继续培育
16.(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组织液
B.血浆中的葡萄糖、血红蛋白等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
C.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D.当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时,说明人已经生病
17.(2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一书中指出,健康成年人钠的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500mg。下列关于人体中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基本不变
B.重体力劳动者应适当增加钠盐的摄入量
C.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阳离子
D.细胞外液中Na+含量变化会影响血压和心率
18.(2分)某同学利用离体的反射弧(有一处受损)和a、b两个微电流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刺激3时,只有电流计a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为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为效应器
B.若刺激3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是效应器,受损部位可能为神经中枢
C.若刺激4时,只有电流计b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神经中枢
D.若刺激4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2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
19.(2分)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多,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且终生具有更新的能力。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 )
A.神经胶质细胞可分裂分化为神经元
B.部分神经纤维中含有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D.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存在神经胶质细胞
20.(2分)超声波因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而不能被人感知,但能被犬类感知。训导员可利用超声波设备,训练警犬服从超声波信号指挥,按下超声波设备的“来”按键,同时牵拉追踪绳使警犬来到身边,直至训导员不论在哪,只要按下超声波设备的“来”按键( )
A.在利用超声波对警犬进行训练之前,超声波对警犬是非条件刺激
B.刚开始训练环境应较为安静,以便警犬能更好地接收超声波指令
C.训导员牵拉追踪绳时警犬来到训导员身边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在超声波指令训练成熟后,警犬仍须佩戴追踪绳,否则反射会消退
21.(2分)模型动物是进行药物研究的常用材料。将大鼠分别置于电刺激箱中适应3min后,给予大鼠5s的某种声音信号,最后1s同时给予足底电刺激,每天重复15次,连续4d,模型大鼠海马区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为神经递质)分别减少和增多。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条件恐惧模型鼠经历了对电击刺激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B.电击的重复次数不会对大鼠脑内突触数量及蛋白质的合成造成影响
C.若不给予电击,一段时间内模型大鼠在听到相同声音时仍会产生恐惧
D.海马区的两种神经递质含量可作为判断相关药物有效性的指标
22.(2分)如图为将枪乌贼巨大神经放置在①②③三种不同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刺激时的膜电位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Na+内流,膜内Na+含量短暂高于膜外
B.图中b点时K+外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溶液①中的K+含量高于溶液②③中的K+含量
D.三种溶液中的比值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23.(2分)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A为动脉端,B为静脉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为胰腺,B处胰岛素含量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B.若M为肝脏,B处血糖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饥饿状态
C.若B处氨基酸含量高于A处,则M可能为小肠,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D.若B处CO2含量低于A处,则M为肺,且B处葡萄糖含量也低于A处
24.(2分)正常的膀胱活动分为贮尿期和排尿期,两者交替进行。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排尿障碍,表现有尿频、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等多种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贮尿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排尿期,交感神经兴奋,膀胱扩大
B.有尿意和无尿意时的排尿行为都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C.人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负反馈调节方式控制排尿过程
D.脑血管病患者脑部神经受损后,排尿反射不能发生,因而出现排尿障碍
25.(2分)人在运动过程中血压会升高,运动结束后血压则快速恢复正常,其中减压反射是重要的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中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某人将实验兔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分离出来。颈总动脉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得血压正常。然后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如图),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中枢端(靠近神经中枢的位置)和外周端(远离神经中枢的位置),并记录;之后( )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6.(10分)圆柏的叶有刺叶和鳞叶两种类型,幼树全部为刺叶,老龄树几乎全部为鳞叶,研究人员对这两种圆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蒸腾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
(1)若要比较两种异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取材时应注意在 和生长高度一致的位置,选取面积大小相似的叶片。将叶片剪碎后放入研钵,加入 以加速研磨过程,提取滤液后,可利用 法在实验室中对色素进行分离。
(2)从分子水平看,圆柏刺叶和鳞叶的产生是 的结果。在没有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两种叶片细胞中的核酸 (填“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若刺叶和鳞叶两种叶片叶肉细胞中的C3和C5的总量相等,根据题中信息,在光照、温度等均相同的条件下, (填“能”或“不能”)比较两种叶片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多少,理由是 。
(4)成年球柏(圆柏的变种)的叶片以鳞叶为主,据图分析可知 环境中更好地生存。
27.(11分)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蛋白A与伴侣蛋白的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 。图中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被活化的条件是 。过程Ⅱ的直接模板是 。
(2)若蛋白A是抗体,则使内质网腔中正确折叠后的蛋白A具有相应生物学功能,还需经历的过程是 。
(3)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糖尿病,据图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4)当细胞内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内质网无法正常恢复其功能时,细胞膜会皱缩内陷,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 内被消化分解,该过程的意义是 。
28.(9分)脑中一个形似海马的区域是参与学习、记忆的重要脑区。海马突触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能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1)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的运输方式是 。
(2)当NO含量较低时,NO通过途径 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
(3)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试结合图示作用机制分析NO含量增加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原因: (答出两点)。
(4)NO能够作为逆行信使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
29.(10分)对家养牛羊来说,角不仅易造成家畜创伤和工作人员受伤,同时角的形成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研究培育无角牛羊品种,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中雄性均为有角,子二代中雌雄个体均有有角和无角两种表型,且雄性个体中有角:无角=3:1,已知绵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能否判断A/a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 ,理由是 。
(2)已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子二代的无角羊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3)一个有角绵羊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无角公羊,让该无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进行杂交,发现子代无论雌雄均为有角羊。解释该无角公羊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及你的判断理由: 。
(4)如何利用子二代中的雌雄个体培育出无角羊纯合品系?请写出主要思路: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日常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合理搭配,以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梨的叶片细胞、果肉细胞中均含有糖类,但两者糖含量有较大差异
B.豆制品和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单体都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C.血液中缺钙会导致抽搐,因为钙盐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血红素中含有铁离子,所以应多吃菠菜等含铁的食物
【分析】1、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约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
2、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答】解:A、叶片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会转移至果实,A正确;
B、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豆制品和瘦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有的是非必需氨基酸;
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因为钙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错误;
D、铁是合成人体血红素不可缺少的元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日常膳食要合理搭配为情境,考查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2分)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为口、眼干燥。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可以通过上调AQP5(一种水通道蛋白),改善唾液分泌功能,增加患病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QP5运输水分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B.黄芪能增强患病模型鼠的消化功能
C.黄芪的作用是促进AQP5基因的复制
D.水分子通过与AQP5结合进入细胞
【分析】通道蛋白是跨越细胞膜的蛋白质,包含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AQP5运输水分的过程存在通道蛋白的协助,A错误;
B、黄芪可以通过上调AQP5的表达量,增加患病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因此能增强患病小鼠的消化功能;
C、黄芪的作用是促进AQP8基因的表达,C错误;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水通道蛋白为情境,考查细胞对水分运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3.(2分)细胞中的多种代谢过程都需要能量的参与,下列对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为细胞供能
B.细胞内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都需要酶,但不一定都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能量的直接供能物质都是ATP
D.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一定消耗ATP,但不一定都能产生ATP
【分析】1、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解:A、细胞中的某些有机物(如核酸)不能氧化分解供能;
B、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都需要酶,有氧呼吸第―阶段和第二阶段中ATP的合成也不消耗氧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时不消耗氧气;
C、ATP是细胞内需能反应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例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D、有些化学反应是放能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细胞内能量供应为情境,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4.(2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进行显微观察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在实验中具体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伞藻属于大型单细胞藻类(高2~7cm),故其细胞嫁接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
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需用高倍显微镜并调亮视野
C.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等结构
D.利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质流动时,无须进行染色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解:A、伞藻虽然是单细胞生物,可达2~7 cm,A错误;
B、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现象观察时,不需要用高倍显微镜;
C、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错误;
D、叶绿体含有色素,利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质流动时,无须进行染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结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5.(2分)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体积、质量比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小。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在其内部自主合成某些蛋白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糖体不仅可附于粗面内质网上,还可附于核膜上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
C.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核糖体时应采用较低的离心速率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可能存在一些核糖体
【分析】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解答】解:A、核糖体不仅可附于粗面内质网上,A正确;
B、原核细胞有核糖休但没有核仁,B正确;
C、核糖休体积,应该采用较高的离心速率来分离核糖体;
D、研究发现,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部可能存在核糖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核糖体与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比较为情境,考查核糖体的功能和差速离心法的应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6.(2分)褐变反应会导致果蔬的色泽加深、风味改变及营养物质流失,而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褐变反应的关键酶。科研人员以波长398nm下的吸光度(OD398)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下两种梨的PPO活性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食品添加剂半胱氨酸是一种竞争性酶抑制剂,减少PPO和底物结合的机会而抑制褐变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吸光度越高,PPO的活性越强。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OD398值
B.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梨中PPO的酶活性、最适pH不同
C.探究皇冠梨PPO的最适pH时,应在pH5~6范围内进一步实验
D.可通过降低底物浓度来降低半胱氨酸对PPO的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梨的品种398值,A错误;
B、由图示曲线可知、皇冠梨中PPO的酶活性最适pH不同;
C、由曲线可知398值最高,因此探究皇冠梨PPO的最适pH时,C错误;
D、半胱氨酸可与底物争夺PPO的同一活性部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不同pH下,两种梨PPO的酶活性变化情况为情境,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7.(2分)研究人员在25℃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A点光照条件下,美花石斛的叶绿体与周围细胞质基质不进行气体交换
B.B点光照条件下,春石斛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美花石斛的总光合速率
C.美花石斛的总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春石斛,同等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更高
D.光照强度大于800μml•m﹣2•s﹣1时,两种石斛均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题图分析:美花石斛的呼吸速率低,光补偿点低;春石斛的呼吸速率高,光补偿点高。b点后光照增强但是光合速率下降,说明存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解:A、在A点光照条件下,且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与CO2的交换,A项不合理;
B、分析题图可知,春石斛的呼吸速率远大于美花石斛,春石斛的总光合速率(约为17μml•m﹣3•s﹣1)大于美花石斛(约为12 μml•m﹣2•s﹣7),B项合理;
C、由图可知,春石斛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美花石斛,C项不合理;
D、光照强度大于800μml•m﹣2•s﹣1时,两种石斛的CO8吸收速率均接近于0,说明两种石斛的光合速率约等于呼吸速率2进行光合作用,D项不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不同光照强度下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为情境,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8.(2分)已知某二倍体生物(2N=4)体内一个精原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经检测,该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含有32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中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C.形成该细胞之前,核DNA已复制一次,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
D.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分别提取DNA进行PCR后电泳,得到的电泳条带可能不同
【分析】1、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DNA分子中的两条链,1条是亲本的母链,1条是新合成的子链。
2、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中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而来的,故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
B、该细胞是动物细胞,B错误;
C、精原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子细胞,该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含有32P,证明其DNA至少复制了两次,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错误;
D、若将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分别提取DNA进行PCR后电泳,而不同基因的碱基对长度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减数分裂模式图为情境,考查细胞分裂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9.(2分)在进行了“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某同学计划探究低温处理天数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如图是该同学利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某视野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核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是1:2
B.视野中可观察到细胞②→细胞①的变化
C.细胞①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端粒在分裂后会缩短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同学利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某视野的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由于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该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B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现象;
D、端粒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具有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探究低温处理天数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为情境,考查有丝分裂、细胞衰老的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10.(2分)某植物的花野生型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为纯合子)。将两种花色的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1播种后自交,获得的F2中出现紫色、浅紫色和白色三种花色,其比例为12:1:3。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F2中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与F1表型不同的个体占
C.该种植物的浅紫色花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且是确定的
D.F2全部个体进行自交,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F2的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解答】解:A、由于F2的表型比例为12:3:6,为9:3:2:1的变式,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F2的表型比例为12::4:1,可知F1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紫色,F2的基因型共有9种,其中与F1表型(紫色)不同的个体(浅紫色.白色)占,B正确;
C、根据题干分析,则浅紫色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浅紫色花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
D、F2全部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AA__(或__BB),aabb、,,共占。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某植物花色遗传为情境,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1.(2分)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什么物质,某研究者的假设有三种:注入DNA、注入蛋白质、注入整个病毒。该研究者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①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②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③放射性物质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分布。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让其分别去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上述假设对应的结果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①②③B.①②②、②①②C.③②①、③②②D.②①②、②①①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比较轻,离心后会出现在上清液中,则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结果①),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结果②);若T2噬茵体注入大肠杆菌的是蛋白质,则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结果②),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结果①);若注入大肠杆菌的是整个病毒,其放射性物质都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结果②),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2分)如图是细胞核中发生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包含1种DNA和3种RNA
B.图中过程会发生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
C.a端为RNA的3′端,而b端为RNA的5′端
D.无法判断c端是即将解螺旋还是已恢复螺旋状态
【分析】由图可知,该过程表示转录,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版,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整个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该图表示转录过程,A错误;
B、转录过程中,B正确;
C、由图可知,而b端为RNA 的3'端;
D、依据图中RNA 的状态可判断转录方向为从左向右,c端已经恢复螺旋状态。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细胞核中发生的某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基因表达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荻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3.(2分)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其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却远小于1723个。转基因实验表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中存在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中有些片段起调控作用,不能转录
C.不是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正常表达
D.该基因能在鼠体内表达,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资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答】解:AB、真核细胞中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能是基因中有些核苷酸未转录成mRNA,还可能是起始密码子前和终止密码子后存在不翻译的序列,A错误;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鼠体内表达,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转基因鼠为情境,考查基因本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4.(2分)研究认为,现代金鱼是由鲫鱼选育进化而来的,以下事实不能作为证据支持此结论的是( )
A.金鱼与鲫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量
B.任何一种金鱼都能与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C.金鱼与鲫鱼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和速度相同
D.任何两种金鱼之间都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BC、金鱼与鲫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量;金鱼与鲫鱼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为同一物种,可作为胚胎学证据,ABC错误;
D、任何两种金鱼之间都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不能说明金鱼与鲫鱼有何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金鱼是由鲫鱼进化而来的为情境,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5.(2分)杂交育种是一种传统育种方式,人们利用杂交育种培育出了许多符合人类生产需要的作物品系。下列进行植物杂交育种的各种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选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
B.两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
C.将培育出的后代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种植
D.只保留子一代中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继续培育
【分析】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水稻的育种。
【解答】解:A、在杂交育种中,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A正确;
B、由于两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可能不同,B正确;
C、在杂交育种中,可观察新品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D、若所需性状为隐性性状,若将其淘汰,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育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6.(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组织液
B.血浆中的葡萄糖、血红蛋白等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
C.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D.当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时,说明人已经生病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中,A错误;
B、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
C、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C正确;
D、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可能发生暂时性的显著变化,如健康人一次摄入较多的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2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一书中指出,健康成年人钠的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500mg。下列关于人体中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基本不变
B.重体力劳动者应适当增加钠盐的摄入量
C.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阳离子
D.细胞外液中Na+含量变化会影响血压和心率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受到适宜刺激时+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A错误;
B、重体力劳动者通过汗液排出的钠盐较多,B正确;
C、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阳离子,C正确;
D、细胞外液中Na+含量变化会影响血压和心率,如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心率加快,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2分)某同学利用离体的反射弧(有一处受损)和a、b两个微电流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刺激3时,只有电流计a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为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为效应器
B.若刺激3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是效应器,受损部位可能为神经中枢
C.若刺激4时,只有电流计b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1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神经中枢
D.若刺激4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2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
【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乙是神经中枢,则1、2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3和4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
【解答】解:A、若刺激3时,1,8均无反应,因此,1也可能为感受器而神经中枢受损;
B、若刺激3时,b均发生变化,因此2为感受器,B错误;
C、若刺激4时,说明兴奋不能从4传到2,2也可能为感受器而神经中枢受损;
D、若刺激4时,b均发生变化,因此6位于传入神经,效应器没有反应,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需要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整理、推理出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是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19.(2分)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多,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且终生具有更新的能力。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 )
A.神经胶质细胞可分裂分化为神经元
B.部分神经纤维中含有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D.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存在神经胶质细胞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位于灰质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多于神经元的数量。
【解答】解:A、神经胶质细胞终生具有更新能力,但不能分化为神经元;
B、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不含髓鞘;
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可导致神经元营养不足,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D、在神经元之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神经胶质细胞为情境,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20.(2分)超声波因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而不能被人感知,但能被犬类感知。训导员可利用超声波设备,训练警犬服从超声波信号指挥,按下超声波设备的“来”按键,同时牵拉追踪绳使警犬来到身边,直至训导员不论在哪,只要按下超声波设备的“来”按键( )
A.在利用超声波对警犬进行训练之前,超声波对警犬是非条件刺激
B.刚开始训练环境应较为安静,以便警犬能更好地接收超声波指令
C.训导员牵拉追踪绳时警犬来到训导员身边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在超声波指令训练成熟后,警犬仍须佩戴追踪绳,否则反射会消退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在利用超声波对警犬进行训练之前,A错误;
B、在训练之前,因此需要较为安静的训练环境,以便犬能更好地接收超声波指令;
C、训导员牵拉追踪绳时警犬来到训导员身边的行为是后天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
D、在超声波指令训练成熟后,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反射有关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识记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21.(2分)模型动物是进行药物研究的常用材料。将大鼠分别置于电刺激箱中适应3min后,给予大鼠5s的某种声音信号,最后1s同时给予足底电刺激,每天重复15次,连续4d,模型大鼠海马区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为神经递质)分别减少和增多。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条件恐惧模型鼠经历了对电击刺激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B.电击的重复次数不会对大鼠脑内突触数量及蛋白质的合成造成影响
C.若不给予电击,一段时间内模型大鼠在听到相同声音时仍会产生恐惧
D.海马区的两种神经递质含量可作为判断相关药物有效性的指标
【分析】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成为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域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活动功能障碍,例如当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也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性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条件恐惧模型鼠的建立过程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A正确;
B、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因此电击次数会影响到大鼠脑内突触数量及蛋白质的合成;
C、若不给予电击,因为之间建立的条件反射既然存在;
D、正常大鼠与条件恐惧模型大鼠海马区的两种神经递质含量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条件恐惧模型大鼠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学习和记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怠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难度适中。
22.(2分)如图为将枪乌贼巨大神经放置在①②③三种不同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刺激时的膜电位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Na+内流,膜内Na+含量短暂高于膜外
B.图中b点时K+外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溶液①中的K+含量高于溶液②③中的K+含量
D.三种溶液中的比值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纤维上未兴奋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解答】解:A、a点处于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内流,但膜外Na+含量始终高于膜内,A错误;
B、b点时虽然为K+外流,但此时膜电位仍为外负内正;
C、溶液①中的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绝对值小于②③+外流有关,膜外K+浓度越高,外流的K+量越小,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小;
D、动作电位峰值与Na+相关,膜外Na+含量越高,动作电位峰值越大+含量高于溶液②,溶液②的Na+含量高于溶液③,而溶液①中的K+含量高于溶液②③,综合分析+/K+比值,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膜电位曲线图为情境,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23.(2分)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A为动脉端,B为静脉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为胰腺,B处胰岛素含量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B.若M为肝脏,B处血糖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饥饿状态
C.若B处氨基酸含量高于A处,则M可能为小肠,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D.若B处CO2含量低于A处,则M为肺,且B处葡萄糖含量也低于A处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答】解:A、若M为胰腺,正常情况下无论餐前还是餐后,A错误;
B、在饥饿状态下,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B正确;
C、就餐后氨基酸由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则M可能为小肠;
D、只有当血液流经肺时,且肺部细胞也消耗葡萄糖,血糖含量下降。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和体液调节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难度适中。
24.(2分)正常的膀胱活动分为贮尿期和排尿期,两者交替进行。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排尿障碍,表现有尿频、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等多种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贮尿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排尿期,交感神经兴奋,膀胱扩大
B.有尿意和无尿意时的排尿行为都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C.人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负反馈调节方式控制排尿过程
D.脑血管病患者脑部神经受损后,排尿反射不能发生,因而出现排尿障碍
【分析】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解答】解:A、贮尿期,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A错误;
B、有尿意和无尿意时的排尿活动都由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
C、排尿的刺激会促使相关肌肉进一步收缩,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
D、大脑受损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排尿障碍为情境,考查排尿反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25.(2分)人在运动过程中血压会升高,运动结束后血压则快速恢复正常,其中减压反射是重要的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中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某人将实验兔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分离出来。颈总动脉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得血压正常。然后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如图),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中枢端(靠近神经中枢的位置)和外周端(远离神经中枢的位置),并记录;之后( )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分析】传入神经是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的,传出神经是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至效应器的,分别测定它们的外周端和中枢端,再通过血压检测,进行判断。
【解答】解: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端,而刺激中枢端,则切断的是传入神经,刺激中枢端,而刺激外周端,则切断的是传出神经,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减压反射为情境,考查反射弧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6.(10分)圆柏的叶有刺叶和鳞叶两种类型,幼树全部为刺叶,老龄树几乎全部为鳞叶,研究人员对这两种圆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蒸腾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
(1)若要比较两种异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取材时应注意在 光照情况 和生长高度一致的位置,选取面积大小相似的叶片。将叶片剪碎后放入研钵,加入 二氧化硅 以加速研磨过程,提取滤液后,可利用 纸层析 法在实验室中对色素进行分离。
(2)从分子水平看,圆柏刺叶和鳞叶的产生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在没有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两种叶片细胞中的核酸 不完全相同 (填“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若刺叶和鳞叶两种叶片叶肉细胞中的C3和C5的总量相等,根据题中信息,在光照、温度等均相同的条件下, 不能 (填“能”或“不能”)比较两种叶片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多少,理由是 C3的含量受生成量和消耗量的共同影响,刺叶的气孔导度较大,CO2吸收量大,C3的生成较快。但由于不知道两种叶片的光反应速率,无法比较C3的消耗速率 。
(4)成年球柏(圆柏的变种)的叶片以鳞叶为主,据图分析可知 干旱 环境中更好地生存。
【分析】柱形图分析:圆柏刺叶与鳞叶相比,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蒸腾速率都较高。
【解答】解:(1)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受光照影响,因此比较两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时;二氧化硅能够加速研磨,可利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
(2)从分子水平看,两种叶片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RNA不同。
(3)由于C3的含量受生成量和消耗量的共同影响。题中图示显示刺叶的气孔导度较大2吸收量大,C3的生成较快。但由于不知道两种叶片的光反应速率3的消耗速率,因此不能比较两种叶片叶肉细胞的C3含量。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鳞叶的蒸腾速率比刺叶低很多,推测鳞叶散失的水分少于刺叶,有利于球柏在干旱缺水环境中生存。
故答案为:
(1)光照情况 二氧化硅 纸层析
(2)基因选择性 表达不完全相同
(3)不能 C8的含量受生成量和消耗量的共同影响,刺叶的气孔导度较大2吸收量大,C3的生成较快。但由于不知道两种叶片的光反应速率7的消耗速率
(4)干旱
【点评】本题以圆柏的叶型为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7.(11分)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蛋白A与伴侣蛋白的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图中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被活化的条件是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受体结合 。过程Ⅱ的直接模板是 伴侣蛋白的 mRNA 。
(2)若蛋白A是抗体,则使内质网腔中正确折叠后的蛋白A具有相应生物学功能,还需经历的过程是 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A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休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A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A的囊泡,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A分泌到细胞外 。
(3)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糖尿病,据图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进行加工,胰岛B细胞内质网功能异常,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会减少,使患者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糖尿病 。
(4)当细胞内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内质网无法正常恢复其功能时,细胞膜会皱缩内陷,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 溶酶体 内被消化分解,该过程的意义是 清除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
【分析】分析题图:内质网腔中错误折叠的蛋白A使得内质网上活化的受体形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控伴侣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而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完成重新折叠形成正常折叠的蛋白A。
【解答】解:(1)蛋白A与伴侣蛋白的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受体结合;过程Ⅰ是转录过程,以mRNA为模板。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在内质网腔中正确加工,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运到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3)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糖尿病,需要内质网进行加工,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引起糖尿病。
(4)当细胞内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细胞膜会皱缩内陷,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该过程属于细胞自噬,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故答案为: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肽链的盘曲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受体结合
(2)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A离开内质网,与高尔基休膜融合,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A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3)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进行加工,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会减少,引起糖尿病
(4)溶酶体 清除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
【点评】本题以错误折叠蛋白的纠正、加工过程图为情境,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以及转录和翻译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28.(9分)脑中一个形似海马的区域是参与学习、记忆的重要脑区。海马突触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能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1)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的运输方式是 自由扩散 。
(2)当NO含量较低时,NO通过途径 Ⅲ 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
(3)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试结合图示作用机制分析NO含量增加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原因: NO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使神经元出现供能障碍,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此外NO还可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传递,使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答出两点)。
(4)NO能够作为逆行信使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突触前神经元有NO受体(或功能类似受体的物质);突触后神经元能产生NO;NO能从突触后神经元扩散到突触前神经元作用于NO受体(或功能类似受体的物质) (答出两点)。
【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解答】解:( 1)NO是气体分子,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因此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当NO含量较低时,NO通过途径Ⅲ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
(3)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NO可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传递。
(4)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突触前神经元有NO受体(或功能类似受体的物质);突触后神经元能产生NO。
故答案为:
(1)自由扩散
( 2)Ⅲ
(3)NO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引起学习效率下降,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传递
(4)突触前神经元有NO受体(或功能类似受体的物质);突触后神经元能产生NO
【点评】本题以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学习与记忆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难度适中。
29.(10分)对家养牛羊来说,角不仅易造成家畜创伤和工作人员受伤,同时角的形成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研究培育无角牛羊品种,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中雄性均为有角,子二代中雌雄个体均有有角和无角两种表型,且雄性个体中有角:无角=3:1,已知绵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能否判断A/a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 能 ,理由是 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作母本时,子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据此可判断A/a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 。
(2)已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 ;子二代的无角羊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3)一个有角绵羊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无角公羊,让该无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进行杂交,发现子代无论雌雄均为有角羊。解释该无角公羊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及你的判断理由: 该无角公羊的无角性状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发生了隐性突变。若该无角公羊发生了隐性突变,则该无角公羊与有角母羊的杂交后代中,雌性应均为无角,雄性应均为有角,与题述结果不符 。
(4)如何利用子二代中的雌雄个体培育出无角羊纯合品系?请写出主要思路: 让子二代中无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让母羊多次产仔,选取子代均为无角羊的母羊所生后代继续杂交,直至子代不出现有角羊 。
【分析】1、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雌、雄性别中有不同表型的遗传现象。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
【解答】解:(1)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作母本(XAXA),隐性个体作父本(XaY)时,子一代中雄性的基因型均为XAY,雌性的基因型均为XAXa,雌雄均表现为显性性状,与杂交结果不一致。
(2)杂交子一代均为杂合子(Aa),在雌性中表现为无角;子二代中,雄性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无角,因此无角个体中。
(3)由于生物体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则该无角公羊的基因型为aa,子代基因型均为Aa,雄性子代表现为有角,故该无角公羊的无角性状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
(4)由于无角公羊的基因型均为aa,而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有Aa和 aa两种,若子代出现有角羊,子代母羊有Aa和 aa两种基因型,舍弃不用,则该无角母羊的基因型可能是aa,若出现有角羊则淘汰。
故答案为:
(1)能 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
(5 ) Aa,Aa
(3)该无角公羊的无角性状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发生了隐性突变,则该无角公羊与有角母羊的杂交后代中,雄性应均为有角
(4)让子二代中无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让母羊多次产仔,直至子代不出现有角羊
【点评】本题以绵羊有角和无角性状的遗传为情境,考查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1/24 12:10:26;用户:15290311958;邮箱:15290311958;学号:48861359血压变化情况
减压神经剪断
迷走神经剪断
中枢端
①
③
外周端
②
④
血压变化情况
减压神经剪断
迷走神经剪断
中枢端
①
③
外周端
②
④
2023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共15页。
2023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生物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