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全国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课件(10份打包)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 全国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课件(10份打包),文件包含微点微课九图文转换pptx、微点微课五句子变换pptx、微点微课一词语pptx、微点微课四补写语句pptx、微点微课八压缩语段pptx、微点微课十拟写短评pptx、微点微课三标点符号pptx、微点微课六修辞pptx、微点微课二病句pptx、微点微课七连贯pptx等10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有定力——打牢根基才是“王道”
练需定调——无情境不训练
考无定法——怎么考都不足为“怪”
1.(2023·新高考Ⅰ卷,节选)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2)(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解析: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句,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2)句,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参考答案: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2.(2022·全国甲卷,节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答案:D 解析:文中的“槐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槐蝉”代指高官显贵。A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管弦”代指音乐。B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桑梓”代指家乡。C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娥眉”代指美女,诗中指杨玉环。D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3.(2022·新高考Ⅰ卷,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解析:设问指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其作用是表示强调,引人注意,引发思考。画横线句中对问句“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回答是在强调航天研发过程中的失败的影响,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自问自答来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强调了失败的影响。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其作用是使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意贯通,加强语势、加重感情等。画横线句中的排比由三个“意味着……”构成,这三个分句从失败的直接后果写到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再到航天事业的走向,由浅入深,内容上层层递进,突出了失败的影响,也突出了栾恩杰科研工作的不易。
参考答案:(示例一)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示例二)①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人们对失败的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②使用排比,三个“意味着……”依次从失败的直接后果、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和航天事业的走向介绍了失败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栾恩杰的科研精神。
4.(2022·新高考Ⅱ卷,节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解析:由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中的“那……是不是还……”这一结构相似的句式的排列连用可以判断出修辞手法为排比,而对于排比的表达效果,可从内容和语势两个角度分析。参考答案:(示例一)修辞手法:排比。表达效果: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示例二)修辞手法:排比。表达效果: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
5.(2021·新高考Ⅰ卷,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解析:句子构成方面:画横线句中,“剪纸灯谜”“秧歌花鼓”都是并列短语,分别由两个名词构成;“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描绘”“传播”是动词,“城乡风物”和“时代精神”都是“修饰语+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上下联之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符合对偶的构成要求。表达效果方面:从结构上看,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从内容上看,“剪纸灯谜”“秧歌花鼓”高度概括了常见的传统文化,内容凝练集中,“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增强了句子的意蕴和内涵,使情感更为饱满。
参考答案:(1)构成:“剪纸灯谜”对“秧歌花鼓”是名词对名词,“描绘”对“传播”是动词对动词,“城乡风物”对“时代精神”是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上下联之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特别提示] 对于修辞的考查,在前面“句子变换效果分析”中也有涉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它的眼睛像向日葵那么明亮,它会唱歌。它的歌声里,有夏季降落在森林中的骤雨的音韵,有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有山苍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落的声音,有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沿着它的溪岸,一条傍着山腰,向闽北森林深处伸展而去的森林铁路兴建起来了。工程测量人员,掮着水平仪和标杆来了,四乡的民工来了,铁道兵来了,接着钢轨运来了。湍急的山溪,我们闽北深林中的山溪,我知道,这时候,你的心多么激动。你倾听着。又倾听着。你的眼睛像太阳那么明亮。你歌唱。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那森林铁路的小火车,第一次运载着一节一节堆叠得高高的木材,运载着林中的丰收,轰轰然地开来了。这时候,你唱着一支怎样激越的歌呢?你的眼睛比开花时的枇杷园还明亮。呵,我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当你歌唱的时候。
1.文中对山溪交替使用“它”和“你”两种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叙述人称的能力。“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它的眼睛像向日葵那么明亮,它会唱歌”“它的歌声里……”,使用第三人称“它”,既描绘了山溪之美,同时也写出了山溪的神秘,表述较为客观、真实,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知道,这时候,你的心多么激动。你倾听着。又倾听着。你的眼睛像太阳那么明亮。你歌唱”“这时候,你唱着一支怎样激越的歌呢?你的眼睛比开花时的枇杷园还明亮。呵,我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当你歌唱的时候”等,使用第二人称“你”,将山溪拟人化,拉进了“我”与山溪的距离,便于直接抒发对山溪的热爱;再结合有关“森林铁路”“小火车”的描写可知,作者通过将山溪拟人化,表达了对闽北发展的歌颂之情。综合分析,作者对山溪交替使用“它”和“你”两种称呼,不仅使表达灵活多变,而且丰富了文章内涵。
参考答案:①使用第三人称“它”,能够更为客观、自由地描绘山溪之美,同时也保留了山溪的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想象。②使用第二人称“你”,拉进了作者与山溪的距离,更为亲切,便于抒发作者对山溪的热爱,并借此表达对闽北发展的歌颂之情。③交替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使文章行文更加流畅自然,丰富了文章内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比喻之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四个“有……的……”句式,构成排比修辞。表达效果:从内容上分析,“夏季降落在森林中的骤雨的音韵”“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山苍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落的声音”“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闽北深林优美的自然景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笔触细腻,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营造了山溪穿流而过的美妙氛围。从形式上分析,四个“有……的……”句子,结构相似,排列连用,增强了语势,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闽北森林优美环境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修辞手法:排比。表达效果:①丰富了文章内容:以四个结构为“有……的……”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了山溪穿流而过的闽北深林的自然景致,以动衬静,营造了美妙的氛围。②增强语势: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闽北森林优美环境的赞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掮着水平仪和标杆的工程测量人员、四乡的民工、铁道兵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文本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原句更好。然后从句式上看,“工程测量人员,掮着水平仪和标杆来了,四乡的民工来了,铁道兵来了”,运用短句,表述简洁明快,突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且与短文风格一致。改句使用长句,“掮着水平仪和标杆的工程测量人员、四乡的民工、铁道兵来了”,
表述语气舒缓,和前后文相比,风格不一致。从修辞的角度看,原句运用三个“……来了”,构成排比,突出了铁路修建时各方建设者汇聚的情形;而改句变成了一般陈述句,只是陈述人们都来修建铁路这件事,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参考答案:原句更好。①原句使用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突出了紧张的氛围,且与前后文结构相似,风格一致;改句使用长句,语气舒缓,风格不一。②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铁路修建时各方建设者汇聚的情形,而改句变成了一般陈述句,起不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这些问题____①____,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
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____②____,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吃美食会令人愉悦,就是与此有关。摄入一口美食后,相关信号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____③____。
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处,从语脉上看,此处与其后的分句“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构成转折关系,共同对段首三个问题进行评说,据此可填“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第②处,由后文“而是”可知,所填内容应是对前一分句内容的否定,与其后一分句一正一反,根据后一分句可得出答案“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第③处,所填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据此可得出答案“令人产生愉悦感”。参考答案: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 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 ③令人产生愉悦感
★5.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担当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画波浪线处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且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不能离开语境。“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单独来看,称神经递质为“信使”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但结合语境中对神经递质工作原理的解说,即“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
就容易理解神经递质承担的职责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信使”之喻不仅合乎语境,而且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神经递质”比喻为“信使”,用“沟通和信息交换”赋予“神经递质”以人的特点,形象生动,生活色彩浓郁。参考答案:①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职责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文本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抽象的工作原理,也使行文活泼而富有生活色彩。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应将“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修改为“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二是误用介词“被”,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将“会被”修改为“会将”;三是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感触”修改为“感受”。参考答案: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当夜幕降临,淄博俨然成为烧烤的世界,连风都带上了“孜然味儿”。大街小巷,方桌排开,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散发出人间烟火的气息。你要想知道某家烧烤是否正宗,只需要看烧烤桌上是否有三样:一是小饼,二是小葱,三是小火炉。这些都为淄博烧烤打造出别样的味道,似乎光用这些味道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我想,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
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即食烧烤。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食客接着烤,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①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再放一②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③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小饼的麦香、蘸料里花生芝麻香和刚烤好的肉香混合在一④起,咬一大口细细品味:小饼让略咸的烤肉变得适口,蘸料又提供了足够的香味提成,而大葱又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
山东人已经“撸串”两千多年。淄博烧烤虽为“网红”,却并非“新晋”。在山东,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在临沂出土的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现代人谁看了不得说一句:“文物演我!”7.下列对文中加序号的“一”的用法与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④不同 ②与③相同B.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C.①与③相同 ②与④不同D.①与④相同 ②与③不同
答案:C 解析:①处与③处的“一”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后面紧跟动作的结果;②处的“一”是量词;④处的“一”与“起”合起来是“一块”的意思。
★8.文中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你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使用了借代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由原文“似乎光用这些味道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可知,这是对“光用这些味道便能称代这座城市”的可能性的判断,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味道”,即淄博烧烤的赞许。借代指的是用特征来代指本体,而这里面并未直接用“这些味道”来称代淄博这座城市,所以并未使用借代这一手法。参考答案:未使用借代。原文只是判断了“光用这些味道便能称代这座城市”的可能性,表达了作者对淄博烧烤的赞许;但并未直接用“这些味道”来称代淄博这座城市。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椿树那么高,父亲那么矮,可是在儿女面前,再高的椿树也不能高过他心爱的儿女啊。我想起了小时候一起和爸爸钩椿芽的情景。绿油油的椿芽在微风中摇曳着舞姿,深紫搭配着浅绿,油油地向我们招手。树下,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小小的竹筐,眼巴巴地望着那一簇簇椿芽,口里还时不时地淌着口水。“爸爸,钩子再往左来点,伸过了,再往右一点……”树上,父亲____①____地听从小女孩的指挥。
不大一会儿,小女孩的筐子就已经装得满满的。到了家里,母亲将洗好的椿芽,一上一下有节奏地剁碎。锅里打上两三个鸡蛋,鸡蛋伴随着锅铲的飞舞,慢慢形成黄白相间的鸡蛋饼,说时迟那时快,撒上已切好的香椿芽,快速翻炒几下,一碗让人____②____的香椿芽炒鸡蛋便摆在了桌子上。凉拌椿芽,自然也是一道不错的美味。用盐水焯好的椿芽,无需复杂的调料,单是酱、醋、盐巴、香油,轻轻地拌一拌,便是一盘美味佳肴。轻轻地闻一闻,是椿芽的清香。再轻轻地咀嚼,____③____,回味无穷。
家乡椿芽在雨中不断往高里长,好让游子看得见并且让父亲够不着。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解析:第①空,语境中父亲“听从小女孩的指挥”是为了能准确、快速地钩到椿芽,所以此时父亲应该是在很认真地听着女儿的指挥,而不会分心,故可填“全神贯注”或与之类似的成语。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②空,根据前文“眼巴巴地望着那一簇簇椿芽,口里还时不时地淌着口水”可知,这一碗美味的椿芽炒鸡蛋让人非常想吃,故可填“馋涎欲滴”或与之类似的成语。馋涎欲滴:馋得口水要流下来,形容十分贪吃,也用于形容欲望十分强烈。第③空,根据前文“再轻轻地咀嚼”可知,此处应是表示食用椿芽的感受,而根据后文“回味无穷”可知,此处应是表示吃完椿芽嘴里还有味道,故可填“唇齿留香”或与之类似的成语。唇齿留香:吃完东西后,香味仍在口中保留。参考答案:①全神贯注 ②馋涎欲滴 ③唇齿留香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赏析。解析: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椿芽”,身为植物其本不具有人的情态,但作者却说它们“摇曳着舞姿”“招手”,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这一动态化的拟人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椿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时自在美好的姿态。而作者将椿芽描绘得如此活泼动人,也流露出采摘者急欲摘之入口的渴望。除了动词之外,作者还用叠词“绿油油”“油油”,以展现椿芽浓绿的色泽和润泽饱满的质地,而“油”
还会让人联想到春雨贵如油及椿芽在油锅里翻炒时的景象,从而让人垂涎欲滴。“深紫搭配着浅绿”这一分句中,作者用颜色词“深紫”和“浅绿”相互搭配,生动说明了不同生长时间的椿芽的不同颜色层次,准确描摹出了椿芽的鲜嫩。参考答案:①“摇曳着舞姿”“招手”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椿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时自在美好的姿态,流露出采摘者急欲摘之入口的渴望;②叠词“绿油油”“油油”,描摹出椿芽浓绿的色泽和润泽饱满的质地,使人产生联想,让人垂涎欲滴;③颜色词“深紫”和“浅绿”相互搭配,富有层次,准确描摹出椿芽的鲜嫩。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不够生动,请加以改写。要求:不得改变句意,整散结合,语句通顺,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60字。解析:原句中,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直接展现了椿芽的生长状态,及其与游子和父亲的关系。想要改写句子使其更生动,针对前半句,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表示颜色、行动等的修饰性形容词,来丰富椿芽形象。比如椿芽是因为吸收了雨水的养分而不断生长,对此可将其拟人化,说它像婴儿一样不断汲取着春雨的营养。而对于“好让游子看得见并且让父亲够不着”这一结果,也可针对椿芽补充原因,
比如说,“椿芽很聪明,故意一个劲儿往高处长”。而针对“游子”和“父亲”这两个人物身份则需要加以修饰,比如说游子可以说其是在外的,或说越飘越远的;说父亲则可以结合“够不着”说其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矮小、虚弱的状态。答题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的要求。参考答案:家乡的椿芽正贪婪地汲取春雨。椿芽也越来越聪明,一个劲地往高处长,好让在外的游子能看见它,也让矮小的父亲够不着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语言文字运用课件,共36页。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一图文转换__考法多样课件,共39页。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压缩语段__命题趋“热”课件,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