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炬“飞扬”使用纯氢做燃料,实现碳排放为零
B.冬奥场馆“冰丝带”使用CO2制冰,比氟利昂更环保
C.领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火炬燃料出口处有钠盐涂层,能使火焰呈明亮黄色
2.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钠着火时,不可以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B.在自然界中,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通过加热可除去固体中的
3.五千年中华文化不仅能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吕氏春秋别类》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体现合金硬度的特性
B.《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化为铜”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的“杓”中含有
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4.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出液态金属机器人。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是最常见的液态金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和铝
B.为了减缓钠与水的反应,可以用铝箔包裹钠并扎些小孔再放入水中
C.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不可能生成单质铜
D.质量相同的钠和铝分别投入体积浓度相同的两份盐酸中,生成的氢气可能相同
5.焰火“迎客松”、“天下一家”,让北京冬奥运会开闭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或铁丝)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KCl与固体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是1:1的是
A.NaHCO3B.NaOHC.Na2O2D.CaO2
7.反应可用于潜艇中供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B.作氧化剂,作还原剂
C.CO2的排放会引起酸雨D.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8.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
B.Na在空气中加热会变成淡黄色的Na2O2
C.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
D.将金属钠放入盛有MgSO4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
二、非选择题
9.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___________态存在,主要以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形式存在。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它可以用小刀切割,新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______色,在空气中很快变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其中钠显___________价,氧显___________价。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
(3)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
(4)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
11.现有含Na2CO3、NaHCO3的固体混合物54.8g,溶于水搅拌均匀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足量Ba(OH)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59.1g。求:
(1)所得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n=_______ml
(2)原固体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①写出B装置中仪器甲的名称_______。
②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氧气,还原产物是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是航空航天、潜水艇的供氧剂。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标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实验室现需配制68.0g该温度下的饱和NaCl溶液。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②经检测,所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标号)。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5g以下用游码)
b.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洒出
c.用于溶解的烧杯底部有少许水
d.氯化钠固体不纯
e.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刻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 火炬“飞扬”使用纯氢做燃料,生成物为水,实现碳排放为零,故A正确;
B.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减少了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故B正确;
C. 石墨烯是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火炬燃料出口处有钠盐涂层,能使火焰呈明亮黄色,故D正确;
故选C。
2.B
解析:A.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钠着火时,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A正确;
B.钠很活泼,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以及水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B错误;
C.钠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反应,所以保存钠时需要隔绝空气,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C正确;
D.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可除去
固体中的,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3.C
解析:A.《吕氏春秋别类》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体现合金硬度比成分金属大的特性,A项正确;
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
C.“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的“杓”具有磁性,其含有,C项错误;
D.硝石中含有钾元素,焰色试验时显紫色,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C
解析:A. 钠很活泼,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铝属于亲氧元素,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所以自然界中没有游离的钠和铝,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剧烈,用铝箔包裹钠并扎些小孔再放入水中可以减缓钠与水的反应,故B正确;
C. 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n(Al)>n(Na),金属铝也可能会置换出金属铜,故C错误;
D.反应中若盐酸过量,则酸都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5.B
解析:A.焰色试验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或铁丝),B正确;
C.钾元素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避免黄色火焰的干扰,其他元素的焰色试验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
D.KCl与固体均含钾元素,焰色均为紫色,故用焰色试验不能区分,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A.NaHCO3中含钠离子和碳酸氢根,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故A不符合题意;
B.NaOH中含钠离子和氢氧根,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故B不符合题意;
C.Na2O2中含钠离子和过氧根,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故C符合题意;
D.CaO2中含钙离子和过氧根,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D
解析:A.不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NaOH,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在反应中,中的O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溶于水不会引起酸雨,与水pH为5.6-7,是因为溶于水形成碳酸,酸雨的pH小于5.6,是由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引起的酸雨,故C错误;
D.俗称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现象相同,A错误;
B.Na在空气中加热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Na2O2,B正确;
C.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C正确;
D.将金属钠放入盛有MgSO4溶液的小烧杯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 化合 氯化钠 煤油 银白 暗 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4Na+ O2=2Na2O 黄色 2Na+O2Na2O2 淡黄色 过氧化钠 +1 -1
解析: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在无条件下就能与氧气、水反应,所以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所以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钠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不能久置空气中,钠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观察切开面,新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色;钠在无条件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所以在空气中很快变暗色,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通过实验、观察,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火焰呈黄色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可根据这一现象判断钠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钠是第ⅠA的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所以在过氧化钠中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的化合价为-1;正确答案为:化合;氯化钠;煤油;银白;暗;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4Na+O2=2Na2O;黄色;2Na+O2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1;-1。
10. CaCO3+2H+ =Ca2++H2O+CO2↑ H++OH-=H2O + Ba2+=BaSO4↓ 2Na+2H2O=2Na++2OH-+H2↑
解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
(3)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BaSO4↓;
(4)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11.3 0.4
3;0.4。
解析:设其中一份混合物中含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现有含Na2CO3、NaHCO3的固体混合物54.8g,溶于水搅拌均匀分成两等份。则有106x+84y= ;向其中一份中加足量Ba(OH)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59.1g,可知白色沉淀为BaCO3,其物质的量==0.3m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x+y=0.3,解得x=0.1 y=0.2,所以混合物中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ml2=0.4 ml,故
12.(1) 分液漏斗 锰酸钾、二氧化锰 2KMnO4K2MnO4+MnO2+O2↑ B 将该装置与D装置相连,向水槽中加水没过导管口,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锥形瓶的底部,若导管口有气泡,撤去酒精灯或热毛巾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 18.0 acd
解析:(1)①根据仪器甲的特点,仪器甲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根据反应方程式,Mn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6、+4价,还原产物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故答案为锰酸钾、二氧化锰;2KMnO4K2MnO4+MnO2+O2↑;
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加热,又因为过氧化钠为粉末,因此该反应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应选用B装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将该装置与D装置相连,向水槽中加水没过导管口,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锥形瓶的底部,若导管口有气泡,撤去酒精灯或热毛巾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B;将该装置与D装置相连,向水槽中加水没过导管口,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锥形瓶的底部,若导管口有气泡,撤去酒精灯或热毛巾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①配制68.0g该温度下的饱和NaCl溶液,则有,计算出m(NaCl)=18g,因此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的质量为18.0g;故答案为18.0;
②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则药品质量偏小,所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溶液为均一、稳定的,配制好溶液,装瓶中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洒出,所配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于溶解的烧杯底部有少许水,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所配制的NaCl溶液的质量增大,即所配制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氯化钠固体不纯,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即所配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e.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刻度,溶剂的质量偏小,所配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e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cd。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钠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