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共34题,满分100分,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处于10月12日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
A. 二分之一B. 三分之二C. 六分之五D. 八分之七
2. 下列关于云南大理—河南郑州—山东菏泽自然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B. 平行于海岸线延伸
C. 影响因素是海拔D. 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时间差1小时,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当北京时间10月12日15时45分,可以推算西七区的区时为0:45,从西七区向至东十二区为10月12日,约占19.5个时区。所以,处于10月12日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19.5/24≈5/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云南大理—河南郑州—山东菏泽,纬度变化导致热量变化,自然带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热量,AC错误;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即垂直于海岸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 重合),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当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表。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3. 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4. 下列四幅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最冷月为1月,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在0℃以上、15℃以下,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属夏雨型气候,据此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
【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5℃以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只有D选项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故选D。
在浙江省温州市区东南部的大罗山上,有一处著名的“龙脊”景观,其形状犹如巨龙的龙脊骨。“龙脊”由23块形状相似的岩石组成,岩石坚硬致密,其形成距今1.2亿年左右,每段岩石之间的接连处都积有厚厚的一层灰。图左示意部分“龙脊”景观,图右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龙脊”岩石属于图右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6. 形成“龙脊”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图右中的( )
A. ②B. ③C. ④D. ⑤
7. “龙脊”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沉积
【答案】5. B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岩石性质坚硬致密,因此应为岩浆岩;结合循环图可知,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龙脊为岩浆岩,因此应为岩浆冷却形成的,②应为变质作用,③为重融再生,④为外力作用,⑤为冷却凝结,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岩石坚硬致密应为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岩浆岩在深处,要形成龙脊,必须经地壳抬升作用到高处,后经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并形成龙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8. 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
9. 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 非地带性规律——海陆位置D.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先经历①,排除D;途径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逐渐进入内陆,植被先草原后荒漠,故再经历③④;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再经历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示路线并未经过该气候区,故排除②。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④⑤,故选C。
9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一路西行到中亚,沿途自然带从森林变化为草原,主要的区别在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导致降水量出现差异,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D正确;该路线并未直接体现垂直地带性差异,故A错误;该路线是成为经度上的差异,并未呈现出纬度的差异,故B错误;从北京一直到柏林,地方性分异规律有所体现,但是并不是主要分异规律,故C错误。故选D。
【点睛】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体现在热量的改变带来的植被类型的改变,比如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改变,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途自然带从森林变化为草原,主要的区别在于海陆位置的改变带来的水分条件的改变,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于纬度地带性,但也有一些非地带性的情况,比如天山北坡的针叶林。
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下图示意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22年8月20日全国高温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造成2022年我国夏季长时间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B. 冷锋C. 气旋D. 反气旋
11. 应对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的有效措施是( )
A. 人工增雨B. 改种耐旱作物
C. 开展跨流域调水D. 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我国夏季长时间高温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为反气旋,D正确。暖锋过境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升温,与题意不符,A错误。冷锋过境会出现阴天、大风、降雨、降温等,与题意不符,B错误。受气旋影响,常出现阴雨天气,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结合上题分析,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大,降水少,应适时人工增雨,减缓旱情,A正确。高温天气持续一个月,但该地气候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水热条件未变,不宜改变农作物品种;且耐旱作物生长需要时间,见效慢,作物生长初期需水量不少,B错误。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出现旱情的范围广,开展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与题意不符,C错误。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但树木种植初期需水量大,应对高温天气见效慢,D错误。故选A。
【点睛】受高压(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天气晴朗,地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高温频发。
欧洲航海商人驾驶帆船在驶入某些海域时由于无风只能长时间漂流,最后不得不因草料、淡水的缺少而把要运往美洲出售的马匹推下海,故而人们将该海域所在的纬度范围称为“马纬度”。下图为当年欧洲人绕到好望角到亚洲的部分航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最可能会出现“马纬度”现象的地区是( )
A. 15°NB. 10°NC. 0°D. 25°S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航段中,洋流流经海域易出现多雾天气
B. ②航段中,洋流海域等温线较两侧向北凸
C. ③航段中,可看到鱼群踊跃,岸边植被茂密
D. ④航段中,1月、2月经过好望角时风雨较大
【答案】12. C 13.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马纬度”现象是由于某些海域出现无风的现象,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因此位于气压带影响的海区(大气作上升或下沉运动)可能出现“马纬度”现象,赤道(0°)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可能出现“马纬度”现象,C正确;15°N、 10°N、 25°S都会受到信风带的影响,不会出现“马纬度”现象,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13题详解】
在①航段中,(受沿岸寒流影响) 易发生海雾,帆船越往南行驶天空能见度就越差,故A选项正确;在②航段中,洋流是赤道逆流和几内亚暖流,流向为顺着陆地向东南,等温线较两侧向南凸,不是向北凸,故B选项错误;在③航段中,受离岸风影响,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鱼类较多,但是附近海域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沿岸干燥少雨,陆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植被是荒漠,故C选项错误;在④航段中,处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1、2月此地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小,降水少,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若下图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15. 有关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高温多雨B. 冬季盛行西南风
C. 受信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中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AB错误;由于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则相反,等压面下凹,C正确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b的所在为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①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②同一半球,低纬信风带与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右图是穿堂风的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力环流原理由北向南B.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由南向北
C. 热力环流原理由南向北D. 温室效应原理由北向南
17. 为了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阴,冬挡风,我国四川该山区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
A. 热带雨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某山区,白天太阳位于偏南方,因堂屋北侧的山林和南侧的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南侧的石质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山林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从而形成“穿堂风”,A对,排除BCD。 故选A。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该山区位于我国四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叶终年不落,树冠茂密,能起到夏遮荫、冬挡风的作用,C对;而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B错;针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D错;我国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以云南西双版纳最大,主要是在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自然带的排列顺序:常绿——落叶——针叶;森林——草原——荒漠,积雪冰川分布最高。
读甲、乙两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8.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 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不利于渔场形成
C. 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部D. 甲海域位于大洋西部,乙海域位于大洋东部
19. 下列关于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寒流B. 都是暖流
C. ①②③寒流,④是暖流D. 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20. 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途经a处,自东向西流②途经b处,自西向东流
③途经c处,自东向西流④途经d处,自西向东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由图中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①②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故甲海域位于大洋的东部,有寒流交汇,因此不利于渔场的形成;乙海域位于北半球,③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④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为暖流,故乙海域位于大洋西部,有寒暖流交汇,因此有利于渔场形成。故选B。
【19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②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③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④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为暖流,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所以C正确。
【20题详解】
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甲海域的风海流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形成,自东向西流,途经a处,①对、②错;乙海域的风海流受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途经d处,③错、④对。故选D。
【点睛】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1.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 人口数量增多B. 气候变化C. 森林破坏D. 围湖造田
22.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综合性B. 区域性C. 整体性D. 差异性
【答案】21. C 22. C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题干提示: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吸收二氧化碳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围湖造田,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D错。气候变化,河流径流量可能减小,B错。故选C。
【22题详解】
图示反应的是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对。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A、B、D错。所以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整体性的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A. 由热量差异造成的B. 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 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D. 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24. 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所以垂直分异的基础应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随海拔不同而变化导致的。故C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A错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水分差异造成的,B错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不是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说明纬度最低,故选B。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左图和右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左图所属的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塔里木河进入主汛期B.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C. 非洲大草原一片枯黄D.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26. 下列盛行风与几内亚季风的成因相似的是( )
A. 七月西欧西南风B. 七月我国东部地区东南风
C. 一月南亚西南风D. 一月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
【答案】25. B 26. D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左图表示的是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位置分布,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表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塔里木河夏季进入主汛期,故A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故B正确;非洲大草原位于北半球的部分一片枯黄,位于南半球的部分生长茂盛,故C错误;冬季,太平洋上受阿留申低压控制,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几内亚季风属于变向信风,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七月西欧西南风属于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七月我国东部地区东南风属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这些盛行风都没有发生变向,故AB错误;一月南亚盛行东北季风,故C错误;一月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与几内亚季风成因相似,故D正确。所以本题选D。
【点睛】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与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一样。
下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图(单位:℃)。
27.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区海水等温线( )
A. 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加大B. 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减小
C. 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加大D. 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减小
28. 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 日本B. 泰国C. 智利D. 秘鲁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甲处海水等温线数值会增大,C、D错误;甲处海水温度偏高时该地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较弱,导致流经该地的自南向北流动的秘鲁寒流减弱,则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幅度减小,B正确,A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厄尔尼诺发生时,发生干旱的区域在热带海域的太平洋西岸,泰国在此区域范围内,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下图示意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喜马拉雅山雪线海拔高度比祁连山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
A. 海拔B. 降水C. 纬度D. 植被
30. 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②滥砍乱伐③修建水库④温室气体排放增加⑤跨流域调水⑥臭氧层破坏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④⑤⑥D. ②④⑥
【答案】29. B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喜马拉山的纬度较低,相同海拔处,气温较高,不容易形成冰川,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下限的海拔要低些,所以A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其降水较多,冰川分布的海拔更低,而祁连山深居大陆内部,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比较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B正确。植被不影响雪线海拔的高度,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的破坏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物质的制冷设备,导致臭氧层遭破坏,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如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区域增温迅速,加快了冰川消融,②④⑥正确,围湖造田与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着重于水循环的环节的影响,对全球温度变化影响较小,①③⑤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1)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2)降水因素: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3)地貌因素: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4)季节因素:一般同一山地的积雪直限,夏季高、冬季低,所以,测定雪线在夏季;(5)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6)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三、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及流向:①________,流向________②________,流向________。
(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答案】(1)①为秘鲁寒流,自南向北;②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
(2)洋流①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并向低纬度地区延伸,洋流②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快;减慢;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示陆地轮廓,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周边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动,②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动。
(2)结合上题,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洋流①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巴西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巴西暖流,速度比较快,后期在丁海峡处变慢,因为逆西风漂流航行。
(4)丙处为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渔场。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32.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____,B____,C____。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____,原因是____。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
(4)喜马拉雅山是由___和___碰撞形成。
(5)安第斯山脉是有___和___碰撞形成。
【答案】32. ①. 南极洲板块 ②. 太平洋板块 ③. 美洲板块
33. ①. ③和④ ②. 板块碰撞相对运动,消亡边界
34. 板块分离,生长边界
35. ①. 亚欧板块 ②. 印度洋板块
36. ①. 美洲板块 ②. 南极洲板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到板块运动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的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
【小问2详解】
生长边界两侧距离增加,消亡边界两侧距离缩短。图中①和②为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带,③和④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带,相对运动,处于消亡边界,所以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③和④。
【小问3详解】
从图中看红海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所以仍在不断扩展。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小问5详解】
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3. 下图中,图甲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甲所示信息判断北半球季节,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并简析图甲所示季节,图乙中①地区降水特点,并说明原因。
(3)提出②地区的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并简述其气候特点。
(4)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答案】(1)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降水多,受盛行西风影响
(3)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有海洋吹响陆地带来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明显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甲图可看出,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所以应为北半球为夏季。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①地区位于南半球,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南半球处于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从海上带来丰沛水汽,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②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纬度低,受A赤道低气压带和B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小问4详解】
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信风等因素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岛屿,四面环海,有丰富的水汽,东南风由印度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受高山阻挡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自南赤道而来的厄加勒斯暖流流经海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4.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标出字母所代表省的简称和省会名称:A省简称:____省会:_____B省简称:____省会:_____C省简称:____省会:_____D省简称:____省会:_____E省简称:____省会:____。
【答案】 ① 甘或陇 ②. 兰州 ③. 皖 ④. 合肥 ⑤. 贵或黔 ⑥. 贵阳 ⑦. 晋 ⑧. 太原 ⑨. 湘 ⑩. 长沙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A为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为兰州;B为安徽省,简称皖,省会为安徽;C位贵州省,简称贵或黔,省会为贵阳;D为山西省,简称晋,省会为太原;E为湖南省,简称湘,省会为长沙。
项目
1月气温(℃)
1月降水量(mm)
7月气温(℃)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数值
1.1
32
25.5
195
826
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