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检测(学生版+教师版)
- 16《醉翁亭记》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试卷 3 次下载
- 16《醉翁亭记》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 试卷 2 次下载
- 17《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18《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试卷 3 次下载
- 18《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 试卷 2 次下载
17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17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理解背默题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 。
3.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 。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 。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 。
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
9.以舟子的似嗔似怪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 。
二、词语解释题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
2.是日更定 是: 。
3.挐一小船 挐: 。
4.雾凇沆砀: 沆砀: 。
5.上下一白 一: 。
6.惟长堤一痕 惟: 。
7.芥: 。
8.铺毡对坐 对: 。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 更: 。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 白: 。
11.客此 客: 。
12.及下船 及: 。
三、翻译句子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内容理解题
1.开头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什么作用?
2.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
4.课文是人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有什么特点?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6.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7、如何理解文中的“痴”字?
8、本文多处运用白描手法,请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五、比较阅读题
1、《湖心亭看雪》与下面材料都使用人物结尾,请分析“舟子”和“君王”两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链接材料】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只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摘自谢庄《月赋》)
2、《湖心亭看雪》与下面材料在描绘雪景时都使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神与物融,人观两奇,……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摘自沈周《记雪月之观》)
3、《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与下面材料中老人的“痴”具体在哪些方面?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链接材料】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摘自史震林《松痴》)
4、《湖心亭看雪》与《小窗幽记》比较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 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 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 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 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 【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5、《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比较阅读。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⑤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⑤恶(wū)能:怎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1 \* GB3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 2 \* GB3 ②余拏一小舟拏:
= 3 \* GB3 ③未百步辄返辄: = 4 \* GB3 ④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 \* GB3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 2 \* GB3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分)
(4)[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5分)
6、《湖心亭看雪》与《西湖梦寻》比较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 GB3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2 \* GB3 ②上下一白 。
= 3 \* GB3 ③濯足于惠因涧 = 4 \* GB3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
(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3)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 4处。
道 旁 庐 舍灯 火 隐 显草 木 深 郁流 水 激 激 悲 鸣殆 非 人 间 之境。
(4)翻译下列句子。
= 1 \* GB3 ①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2 \* GB3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5)【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 ”“ ”两字与【甲】文中“独”字所流露的感情具有相似之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8《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7《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