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33506/0-17010421781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33506/0-17010421782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33506/0-17010421782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33506/1-17010421797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33506/1-17010421797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此处是说学生和家长因素质教育的实施而高兴,用错对象。
B.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成语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此选项内容是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使用正确。
C.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褒义词,形容男性气质比较好,文采和实质相匹配,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此处应与“猛将”前后形成对比,使用正确。
D.死而后已:到死方才罢手。形容贡献一切力量,至死方休。此处形容黄大年的精神,使用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碰撞、融合、交流”语序不当。应将“融合”和“交流”互换位置。
B.“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搭配不当,“推行”和“服务忌语”不搭配,在“服务忌语”前加“禁用”。
C.“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可以在“意识”后面加“不断增强”;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自贼者也”的“贼”,伤害,句意:是自我伤害(自暴自弃)的人。
C.“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治”是指安定或太平,句意:国家安定然后天下才能太平。
D.“若火之始然”的“然”通“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B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C.介词,在/介词,引进行为的对象;
D.都是连词,……的原因。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含《春秋》。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前一问号改为逗号;B. 冒号删去;
C. “平常”之后的逗号改冒号。故选D。
7【答案】C
【解析】C项,“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前两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故选B。
8【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句意: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果实有五石容积。
B.都是形容词作动词,弘扬、彰明;匡正;句意: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接近有道德的人,匡正自己的缺点。
C.都是形容词作名词,硬度;贤能的人;句意:它的坚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重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D.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使……获得利益;句意:先要使自己的家族整齐有序/因此损害父亲而使自己获得利益。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句意: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第二句省略句,完整句子为:客得之,以(之)说吴王。句意:游客得到药方,用它来取悦吴王。
B.都是判断句,第一句形式“非……也”,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就不配做人。
第二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
C.都是状语后置句,第一句正常语序为:夫子固于用大拙矣。句意: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第二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句意: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D.都是定语后置句,第一句为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作“宋人”的定语。句意: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宋国人。
第二句正常语序为:有可以终身行之(者)一言。句意: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含义。
C项,“复”是动词,弥补、补救;句子译为:补救众人犯下的过失。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句意:家族关系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A.连词,表假设句意:人如果不仁德。
B.连词,表承接。句意:心术端正了才能做好自身的修养。
C.连词,表递进。句意: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失了。
D.连词,表转折。句意: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句意: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礼呢?仁:形容词作名词,仁爱之心。
A. 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句意: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B. 贼:名词作动词,劫夺财物。句意:所以劫夺别人的财物以利自身。
C. 乱:形容词作名词,混乱。句意:一定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D. 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句意: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夫子固于用大拙矣。句意为:你真的在使用大物方面不擅长啊。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句意: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宋国人。
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于义喻。句意:君子对义是很通晓(看重)的。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错误,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发现并没有适合卖衣服的店”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可知,是大卫不敢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卖。C.“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才感到害怕”错误,结合“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等内容可知,大卫在知道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之前已经非常害怕,他此时害怕的是店主蛮横、凶狠的态度。D.“他松开了大卫,并和大卫做成了买卖”说法有误。根据原文“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可知,是过了很久,“我”迫于无奈才勉强接受了酒鬼的“四便士”。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说法有误。本文具体描写的人物形象只有“我”和酒鬼两个人。C.“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从阴凉变得有阳光,从有阳光义变得阴凉的描写,写出“我”等待时间之长,而这个描写体现不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D.“凸显了大卫内心的孤独”说法有误。根据前文“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可知,此时凸显的是大卫的愉悦心理。故选B。
17.【答案】①环境烘托。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
②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
③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鬼又老又寒酸的特点;又如“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
④语言描写。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
【解析】环境烘托。“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明暗……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
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蛮横。
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鬼又老又寒酸的特点;又如“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
语言描写。“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
18.【答案】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
②身处困境,充满希望。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从“美美地睡了一觉”,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
③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行,我说
道”“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
身处困境,充满希望。从“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从“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不行,’我说”“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可我真的需要钱呀!”“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可以看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
19.【答案】BEG
【解析】句意: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
20.【答案】D
【解析】名词作形容词,疲惫、疲倦。/名词作动词,伤害。句意:今天累极了。/伤害别人来对自己有利。
21【答案】C
【解析】C.“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错。应该是“形象地说明了浩然之气要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故选C。
22.【答案】(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2)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
【解析】(1)“所以”,因为;“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乡邻。
(2)“助”,助长;“……者也”,判断句式;“揠”,拔;“非徒”,不但。
23.(3分)
【答案】(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
(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解析】文本甲是从四端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文本乙指出了道德修养对浩然之气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乙)
公孙丑问:“请问夫子所擅长的是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可以明辨是非善恶之言,我善于养护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
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而气不足。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见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吧?”
孟子说:“岂敢!怎么能这么说呢!当初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夫子已经可以说是圣人了吧?’孔子说:‘要说是圣人,那么,我能力不足,我只是学习的时候不满足,行教化的时候不敢说疲倦。’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
【答案】24.C 25.杜诗:①充满了诗人的浪漫与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李诗:①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与油然而生的惆怅之情。②也寄予了诗人对求仙学道的向往之情。
【解析】2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其中“实写”应为“虚写”,颈联均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
故选C。
25.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本诗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着重突出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第三四句描绘范山人抱白鹤与诗人的距离渐渐拉远,由近在咫尺,直至仍能清晰可见。第五六句讲述诗人巧妙地以红日为衬托,范山人抱白鹤仍能依稀可见。末两句描绘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此诗在色彩的点染上颇具匠心。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诗人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亦寄予出诗人对求仙学道的向往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26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至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 壹皆以修身为本 ⑤. 合抱之木 ⑥. 生于毫末
【答案】27.D 28.C 29.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仁爱)的心灵。
(找出语病1分,修改1分)
【分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
第二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
第三空,“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
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
第四空,“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
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A.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
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
故选C。
2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曲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
①句式杂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改为“……的主要原因,是……”。
②搭配不当,将“仁德”改为“仁慈”“仁爱”等。
30.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先秦的五句名言,考生需要先理解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才能进行写作。
①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句名言强调“意志坚韧”和“勇挑重担”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宽广、坚韧的品质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②意思是: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此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③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可见生活中要重视积累,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而且祸患常积于忽微,要防微杜渐。
④是《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解释了中国人独特的逻辑“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指出个人“心正”的重要性,强调家国情怀是个人情怀的最高追求。
⑤意思是: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要敢于竞争,敢于争先,做时代的弄潮儿。
试题要求以材料中的两三句为基础,任意组合确定立意进行写作。对此,可结合①②③谈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说明光有知还不够,还要重视行动的积累;可结合①④谈对自己人生规划、目标实现的影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如结合②⑤谈奋斗与坚持的关系,说明唯有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奋斗才有意义。写作时还要注意写作任务中“合理引用”的要求。比如,写作时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引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高远志向,心系祖国和人民,用充满活力的思维,铿锵有力的步伐,脚踏实地为个人及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正文主体部分,则可引用“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分别针对立志如心系人民,胸怀世界,行动如“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等展开论述。结尾则全面收束全篇,照应开头。
立意:
1.知行合一,坚持不懈。
2.立奋斗之志,行坚持之路。
3.为国家之发展,我辈奋斗不息。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fe2a018f50b4fb5021b28a802d4a4be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