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3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关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他们的学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是相对稳定、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也正是日渐复杂的现代小说才真正传达了20世纪的困境,传达了这个世纪人类经验的内在与外在图景。我们理解与阐释现代小说的重心也开始转移,一方面我们想看到小说家表达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我们更想了解小说家是怎样表达世界的。这就是20世纪小说研究的一个根本转变。研究的重心从内容偏向了形式。
    20世纪小说形式的复杂化可以说根源于小说家世界观的变化。与19世纪以前的自然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比可以发现20世纪小说观的根本性改变。人们把19世纪以前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观称为反映论,这种反映论认为小说可以如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甚至反映本质真实。读者在小说中最终看到的正是生活和现实世界本身的所谓波澜壮阔的图景。反映论有一种自明的哲学依据,就是认为生活背后有一种本质和规律,而伟大的小说恰恰反映和揭示了这种本质和规律。而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观则不同,小说家大都认为生活是无序的,没有本质的,没有什么中心思想,甚至是荒诞的。小说不再是对生活、现实和历史某种本质的反映,它只是小说家的想象和虚构,按符号学大师罗兰·巴尔特的说法即是“弄虚作假”。他说,“我愿把这种弄虚作假称作文学”,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弄虚作假和对语言弄虚作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功能”,而他给现代主义下的定义就是“语言的乌托邦”。现代主义小说观把小说看成一种虚构,一种人工制作,是小说家人为的想象和叙述的产物。
    20世纪现代小说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人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小说创作彼此之间越来越缺少通约性,小说越来越成为小说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冒险。现代资本主义在无限扩展了人类外部世界的同时,却在人类自我与世界之间挖掘了一道鸿沟。这道鸿沟意味着人的自我与世界分裂了,人与世界不再和谐,不再具有一体性。卢卡奇认为这种分裂在荷马史诗时代是不存在的,史诗时代的特征是自我与世界的“总体性”,没有分裂。荷马史诗其实不仅是荷马一个人的歌唱,而是整个希腊时代一个大写的“人”的整体性的合唱。而现代人不同,总体性丧失,个人是被整个世界放逐的人,是存在主义式的异化的人,在世界中感到陌生,对一切都不信任,对一切都有疏离感。
    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基本的悖论。一方面,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中心离散的、经验破碎的世界。叶芝有一句著名的诗:“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因此,现代小说家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正是支离破碎的经验世界本身,一个只有漂泊没有归宿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小说家又总是在幻想小说能够呈现出某种整体的世界图式,追求某种深度模式和对世界的整合把握,甚至在小说中追求个体与人类的拯救,同时正是这种整合的向往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叙事冲动和主导创作动机。这种内在的矛盾和悖论,使现代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摘编自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文学重在表现生活的应然状态,现实主义文学则认为作品应反映真实的生活。
    B. 文学反抗社会现实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是探索和揭示生活表层之下隐蔽的本质和规律。
    C. 现代主义小说艰涩难懂的特质,折射出20世纪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难以及复杂性。
    D. 在20世纪,随着小说观的改变,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对小说形式的大胆实验,是20世纪小说研究重心从内容偏向形式的重要原因。
    B. 现代主义小说出自于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它无法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质。
    C. 罗兰·巴尔特批评现代主义小说“弄虚作假”,由此可见,他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
    D. 相比现代主义小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具有通约性,作家的个人风格不明显。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经典名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更斯通过叙述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的经历,展现19世纪英国底层社会的风貌,揭示世间的美与恶,为研究现实主义反映论小说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B. 《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关大门发出的“砰的一响”,形同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C.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为甲虫之后,他与家人乃至整个社会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这个虚构故事反映了现代人自我与世界分裂、总体性丧失的生存状态。
    D. 《百年孤独》讲述“马孔多”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有着奇特的人物和离奇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语言也摇曳多姿。小说呈现了马尔克斯个人精神的漫游,而非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
    4. 材料二结尾画线部分“内在的矛盾和悖论”指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5. 很多同学对阅读文学经典不够重视,甚至会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阅读,为此语文课上将举行“为什么要阅读文学经典”主题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A 3. D
    4. 小说家追求对世界的整合把握;但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他们对世界的经验是支离破碎的。
    5. 经典文学反应特定时代的生活及其本质,能使读者感受到生活和现实世界波澜壮阔的图景;经典文学反抗现实中的庸俗观念与权威,能唤醒读者内心的力量;经典文学传达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境,表现人类经验的内外图景,能使读者加深对个体与人类的认识;经典文学展现文学家的艺术创造力,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体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分析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如“与19世纪以前的自然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比可以发现20世纪小说观的根本性改变”,但并未说“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它无法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质”曲解文意,材料二是“小说不再是对生活、现实和历史某种本质的反映,它只是小说家的想象和虚构”,“不再是对生活、现实和历史某种本质的反映”不等于“无法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质”。
    C.“他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错,材料二“我愿把这种弄虚作假称作文学”,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弄虚作假和对语言弄虚作假”,“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功能’,而他给现代主义下的定义就是‘语言的乌托邦’”可见他不是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
    D.“相比现代主义小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具有通约性,作家的个人风格不明显”错,材料二是“20世纪现代小说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人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小说创作彼此之间越来越缺少通约性,小说越来越成为小说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冒险”,这是对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特点的表述,不能由此推出“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具有通约性,作家的个人风格不明显”。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小说呈现了马尔克斯个人精神的漫游,而非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错,《百年孤独》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属于20世纪之前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尽管采取的手法是魔幻的,但仍然属于现实主义作品,能够展现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内在的矛盾和悖论”在材料二结尾段,联系语境分析其含义。
    由“一方面,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中心离散的、经验破碎的世界”“现代小说家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正是支离破碎的经验世界本身,一个只有漂泊没有归宿的世界”可知,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他们对世界的经验是支离破碎的;“而另一方面,小说家又总是在幻想小说能够呈现出某种整体的世界图式,追求某种深度模式和对世界的整合把握”,小说家追求对世界的整合把握。
    由此概括出:小说家追求对世界的整合把握;但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他们对世界的经验是支离破碎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二第二段“人们把19世纪以前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观称为反映论,这种反映论认为小说可以如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甚至反映本质真实。读者在小说中最终看到的正是生活和现实世界本身的所谓波澜壮阔的图景”可知,经典文学反应特定时代的生活及其本质,能使读者感受到生活和现实世界波澜壮阔的图景;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可知,经典文学反抗现实中的庸俗观念与权威,能唤醒读者内心的力量;
    由材料二第一段“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也正是日渐复杂的现代小说才真正传达了20世纪的困境,传达了这个世纪人类经验的内在与外在图景”可知,经典文学传达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境,表现人类经验的内外图景,能使读者加深对个体与人类的认识;
    由材料一最后一句“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可知,经典文学展现文学家的艺术创造力,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雏
    林斤澜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树立一天等于20年,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典型,很招人参观。春天,来了十来个大学生,一个老师带着。这老师是刚毕业的留校学生,顶多是个助教吧。但农民分不清大学里的职称。反正助教也是老师,便戳着脊梁嘀咕道:怎么有这么个老师?还是大学老师?
    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可是按农民说,①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
    一天早上,我那房东在院子里浇水,巴掌大一块地上,正有新绿钻出来,不到两寸高,几个学生有的说是葱,有说是蒜苗,有的要打赌。房东觉着好玩,说:“想必大学里也修行,忌吃五辣,不知道葱叶儿是圆的,蒜叶儿是扁的。”没想到那位老师正经摸出小本子,往上写字,嘴里咕咕着:“葱,圆的。蒜,扁的。”
    房东撑不住笑起来,那几个学生因为老师的“迂腐”感觉不好意思,转头跑了。老师只管写着,全不知觉。我探过头去瞅瞅,不懂,看样子是英文。
    我可怜这个知识分子,小声跟房东说,人家会英语。②可是房东不清楚英语是什么,更加笑开了,说:“还划洋码呀。”
    过了两天,房东家里发鸡瘟,十来只鸡死了一多半。房东心疼得吃不下饭,那位老师走来问病鸡和好鸡,怎么认?
    房东蹲在那里没好气,说:“认屎呗。”
    老师不懂眼色,追问好鸡的屎什么样?房东没奈何,又说:“溏屎。”“溏?屎?”
    老师傻着眼,可又摸出小本子来了。房东扭过脸去,六岁的小儿子咧着嘴,唱儿歌一般说道:“一堆儿,一堆儿。带尖儿,带尖儿。下边黑黄黑黄,是红溏,尖儿白花白花,是白溏。”
    老师往本上写,房东站起来往屋里走,嘀咕道:“一个鸡屎,也划洋码。”他觉着晦气。
    老师却一边写,一边往地上张望,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这就是,尝尝不?”
    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不尝,不尝。”
    小儿子大笑。屋里他娘叫了声“哎哟”,一会儿,打发小儿子到红医站给拿膏药,说是笑岔了气。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收入论千,从不死鸡,鸡瘟进不了他家的门儿。我顺便去看看,就是那房东家,不过老房东两口子都去世了。当年的小儿子现是当家人,当年种葱蒜的那块地,现在拉上篱笆,养着上百的来亨鸡,血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一个个神气活现。正想说几句什么,听见脚步响,那青年当家人扔下我,奔向院门口,迎着一位中年胖子。细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师吗?他见老了,眼泡鼓鼓的,腮帮耷拉耷拉的。他不往院里走,定定地望着院外的杏树。正是早春,杏花灰白灰白好像烟雾,青年当家人说:“怕是大年哩,杏花要‘旧’,桃花要‘喧’。”
    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来。我心里一动,走过来提起20年前,他望望我,想不起来,我又说起他带的学生,好像想起来了。为什么说是“好像”,因为没有这种时候常有的欢叫,只是嘴里咕咕地:“哦,哦……”③不光是“木”了,还透着“僵”来。我还要叙旧,但当家人打断我的话,直跟老师解释,什么“旧”呀“喧”呀,都是方言土语,不知道科学不科学。琢磨着怕跟风啦雨啦有联系,杏花开得早,是起风的时候,桃花在清明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只怕解释不细、不全、不当,不留点空子让我说话。我只好探过头去,看看老师写什么,写的汉字不像汉字。这回,我断定是日文。
    老师写着写着,挪步往杏树那边走了。当家人回过头来,只管去轰他的鸡。我只好跟过去,想想问道:“这老师,现在,是个干什么的?”青年当家人头也不回,说:“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
    我噎了一下。不过这些年也添了些涵养了,不动声色地还问道:“什么专家呢?”
    “化学。”
    “化学……”
    我知道化学里边还分好些专业呢,可又一时使不上嘴。那当家人说:“我这儿没死过鸡,仗着‘长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④“我当他……他……他老了呢,都张着嘴流口水……”
    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让造反学生扇的。”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简单几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大学老师在农村的生活故事的展开作铺垫。
    B. 老师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认真记录着葱和蒜的区别、病鸡和好鸡如何辨认等,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了人物的形象。
    C. 作者将老师在生活细节上的无知与专业知识上的精钻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师既迂腐可笑又让人敬重和爱戴的形象。
    D. 小说的结尾突转,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样写让人体会到文中笼罩的痛楚和伤痕,时代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尤使人感慨。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解释了“木”和“雏”的含义,既照应了标题,又形象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特点。
    B. 句子②中“还划洋码呀”一句,人物语言中透露出文中的老师与农村的老百姓之间有点格格不入。
    C. 句子③中的“僵”字,传神地刻画出二十年不见老师的“我”再见他时,老师的变化之大带给“我”的震动。
    D. 句子④中三处省略号的含义相同,都是表明语意未尽,目的是要照应上文“我”这些年增添的“涵养”。
    8. 有评论指出,林斤澜的小说在叙事上常给读者以“奇崛”的审美情趣。试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执着·怪异·时代;乙组提出了一个关键词:伤痛。请任选其中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的思路。
    【答案】6. C 7. D
    8. 参考答案:①“奇崛”在叙事视角上,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本文通过“我”来讲述故事,通过“我”的见证,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和伤楚。
    ②“奇崛”在叙事方式上,回忆与现实相结合。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的回忆,回忆了20年前在村里“蹲点”所见所闻;文章后半部分写现实,写自己再见故人时的疑惑和震惊。
    ③“奇崛”在情节叙述安排上,巧设突转。结尾写“我”从房东儿子口中得知真相,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了上文的背景介绍和再见时一系列的奇怪表现。
    9 参考答案一,加入甲组:
    ①“怪异”: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村人称为“木雏”的知识分子,他在当地人眼里幼稚且不活泛。文中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种种“怪异”的行为。
    ②“执着”:文中的老师当年被村民嘲笑,在特殊的时代遭到了粗暴对待,但他却扎根农村,致力于学,用自己勤学善问、心无旁骛、为民服务的执着获得了敬重与爱戴。
    ③“时代”:怪异和执着的反差,指向了关于时代的主题,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的痛楚与伤痕。
    参考答案二,加入乙组:
    ①村民的“伤痛”:他们当时的无知,对于满腹才华,扎根农村,致力于学的知识分子不懂得尊重,反而嘲笑他。
    ②知识分子的“伤痛”:他们在当时特殊背景下不被理解、不受尊重,知识无用武之地,甚至遭到粗暴对待。
    ③时代的“伤痛”:国家对于潜心研究为民服务,身体力行为人民做贡献的知识分子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对待,这期间的错误决定让国家损失太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将老师在生活细节上的无知与专业知识上的精钻进行对比”错,文中只是客观呈现老师的形象特点,没有对比。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D.“含义相同”错误,三处的含义不尽相同,前两处是说话断断续续,后者表示语犹未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
    ①从叙事视角上看,“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圆湖村……我可怜这个知识分子,小声跟房东说,人家会英语……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让造反学生扇的’”,可见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通过“我”来讲述故事,通过“我”的见证,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和伤楚。此处体现叙事视角“奇崛”;
    ②从叙事方式上看,“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 这是二十多年前事了”,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的回忆,回忆了20年前在村里“蹲点”所见所闻;“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迎着一位中年胖子。细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师吗……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来。我心里一动”,文章后半部分写现实,写自己再见故人时的疑惑和震惊。文章回忆与现实相结合,叙事“奇崛”;
    ③从情节叙述安排上看,前文提到老师的“木”和“雏”,被农民嘲笑,被自己的学生小瞧;结尾老师“傻”了,“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只是嘴里咕咕地:‘哦,哦……”。“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让造反学生扇的’”,文章最后才写“我”从房东儿子口中得知真相,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了上文的背景介绍和再见时老师一系列的奇怪表现。情节“奇崛”,巧设突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短评的能力。
    甲组。①“怪异”:“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村人称为“木雏”的知识分子,他在当地人眼里幼稚且不活泛。文中通过“老师正经摸出小本子,往上写字,嘴里咕咕着:‘葱,圆的。蒜,扁的’”“老师不懂眼色,追问好鸡的屎什么样”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种种“怪异”的行为。
    ②“执着”:“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这就是,尝尝不?”“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不尝,不尝。’”“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我这儿没死过鸡,仗着‘长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文中的老师当年被村民嘲笑,被自己的学生轻视,在特殊的时代遭到了粗暴对待,但他却扎根农村,前后二十多年致力于学,看到鸡瘟最终研究出治疗的配方,用自己勤学善问、心无旁骛、为民服务的执着获得了敬重与爱戴。
    ③“时代”:一些心无旁骛、内心执着的知识分子可能有些行为显得怪异,但最终却能做出常人做不出的贡献,但他们的怪异却不能被当时的社会理解和接受,最终受到巨大伤害,怪异和执着的反差,指向了关于时代的主题,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的痛楚与伤痕。
    乙组。①村民的“伤痛”:“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这就是,尝尝不?’”“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不尝,不尝。’”“小儿子大笑。屋里他娘叫了声‘哎哟’,一会儿,打发小儿子到红医站给拿膏药,说是笑岔了气”,体现了他们当时的无知,对于满腹才华,扎根农村,致力于学的知识分子不懂得尊重,反而嘲笑他。
    ②知识分子的“伤痛”:“房东撑不住笑起来,那几个学生因为老师的‘迂腐’感觉不好意思,转头跑了”“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让造反学生扇的。’”可见他们在当时特殊背景下不被理解、不受尊重,知识无用武之地,甚至遭到粗暴对待。
    ③时代的“伤痛”:老师作为助教来到农村,关注各种农业现象,认真学习,执着研究,后来却被学生打傻……这说明国家对于潜心研究为民服务,身体力行为人民做贡献的知识分子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对待,更没有基本的保护,这期间的错误决定让国家损失太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鱼①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脩武以助之取,吾脩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节选自《孔丛子·独治》)
    材料二: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②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子鱼:孔鲋(前264年?一前208年),字子鱼,鲁国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②绵蕞: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群臣 A饮酒B争功C醉D或妄呼E拔剑F击柱G高帝H患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指以……为乐,“渔人甚异之”的“异”表示以……为异,两者用法相同。
    B. 易,指容易,与《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易”词义不同。
    C. 进取,文中指进攻、夺取,与现在所说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意思不一样。
    D. 左右,指皇帝的侍从,他们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在郊外协同进行了新礼仪的演练。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则认为子鱼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对自己、对百姓都无益,子鱼却认为天下最终会趋于安定,自己修习文事可以稳固前人所取得的功业。
    B. 叔孙通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弟子,却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这让他的弟子很不满,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
    C. 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朝廷上群臣的放诞无礼,准备帮助皇帝制定朝廷上的一些礼仪,但部分儒生认为叔孙通办事方式不合古法。
    D. 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参加十月大典时,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汉高帝对此很满意,赏赐了叔孙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14. 叔孙通哪些方面体现了孔丛子对他“能见时变”的评价?
    【答案】10. CEG 11. B 12. B
    13. (1)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2)汉王正在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推荐能斩将夺旗的勇士。
    14. ①放弃儒家之学,选择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
    ②汉王争夺天下时,选择推荐勇士帮助汉王平定天下。
    ③汉高帝统一全国后,糅合古法与秦法,带领儒士制定适合汉的礼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坎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
    “群臣饮酒争功”是主谓结构,“饮酒争功”是并列短语作谓语,应在“功”后断开,因此选C;
    “醉或妄呼”是连动结构,“醉”“呼”都是动词,应在“呼”后断开,所以选E;
    “拔剑击柱”是并列短语,“拔剑”“击柱”都是动宾结构,应在“柱”后断开;“高帝患之”是主谓宾结构,“高帝”是主语,应在“高帝”前断开,所以选G。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正确。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句意:喜欢先王之道。/渔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
    B.“词义不同”错。易,都是“容易”。句意: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C. 正确。进取,进攻、夺取/努力上进。句意: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
    D. 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错误,根据“叔孙通闻之,乃谓曰……”可知,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指”,同“旨”,意旨;“类”,事物;“迩”,近。
    (2)“蒙”,冒着;“宁”,表反问语气,难道。“搴”,夺取。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叙述在子鱼劝说之后,叔孙通清醒认识到儒家之学在当时是无用之学,于是选择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这件事体现了他“能见时变”的特点。由此得出“放弃儒家之学,选择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
    材料二中主要叙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叔孙通在汉王尚未统一天下时,他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士,反而推荐勇士,因为后者更有利于帮助汉王夺取天下,由此得出“汉王争夺天下时,选择推荐勇士帮助汉王平定天下”;
    第二件事是汉王统一天下后深为群臣无视礼法所扰,叔孙通提出重新制定朝廷礼法,并根据汉王要求在儒家礼法的基础上作了简化。这两件事也都能很好地体现他“能见时变”的特点,由此得出“汉高帝统一全国后,糅合古法与秦法,带领儒士制定适合汉的礼仪”。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鱼出生在战国时代,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长大,但是却唯独喜欢先王之道,研讨学习不知疲倦。季则对子鱼说:“大丈夫不生则已,既然生活在世间就要有所作为。现在先生淡泊于世俗名利,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你这辈子也不会蒙受它带来的荣耀,百姓也不会获得它带来的利益,我私下以为先生这样做不可取。”子鱼说:“不像你说的那样。武者可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文者可以固守前人取得的功业。方今天下纷乱,最终必然会趋于安定。你修习武事去帮助他们夺取天下。我修习文事来帮助他们稳固长久,不也是可以的吗?”
    秦始皇向东吞并六国,子鱼对他的弟子叔孙通说:“你的学问已经足够了,为什么不去做官呢?”叔孙通回答说:“我从先生这里获得的学问,在今天用不上,无法做官。”子鱼说:“你有随机应变的才能,现在从事这些无用之学,恐怕不是你的本意。”叔孙通于是向先生告辞离去,凭借法家之学到秦国做官。
    材料二:
    当初,叔孙通投降汉王时,跟随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可是叔孙通从来不说推荐他们的话,而专门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儒生弟子们都暗地骂他道:“奉事先生几年,幸好能跟他投降汉王,如今不能推荐我们,却专门称道特别奸狡的人,为什么?”叔孙通听到骂他的话,就对儒生们说:“汉王正在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推荐能斩将夺旗的勇士。各位姑且等等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汉王任命叔孙通做博士。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五帝有不同的乐礼,三王有不同礼节。礼,就是按照当时的世事人情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十月大典。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五百斤黄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头,不屈而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一片孤忠无处可诉,只好凭借天地来明鉴。
    B. 颔联运用苏武牧羊张巡捐躯的典故,抒写自己的愤恨之情,含蓄深刻耐嚼。
    C. 颈联中的景物描写,详尽且形象,语言朴素,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极其丰富。
    D. 本诗采用了起承转合之法,自然流畅,寓情于景,艺术特色鲜明。
    16. “愤”是陆游诗中常见的情感。本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愤”有何相同内容?请结合两诗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①国土分裂,世事艰难;
    ②年华已老,徒慕英豪;
    ③收复难期,壮志难酬。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详尽且形象”错。颈联“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用六种名词意象“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加以组合,运用白描手法,可看出景物描写不是“详尽且形象”。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愤”的相同内容:
    ①国土分裂,世事艰难:本诗写“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意思是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体现出家国的破败;《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意思是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
    ②年华已老,徒慕英豪:本诗写“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意思是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体现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③收复难期,壮志难酬:本诗写“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意思是我这白发稀疏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意思是说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体现出诗人感到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郁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强调既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指汉武帝刘彻。唐代诗歌中常有以“汉”代“唐”的委婉避讳方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⑤. 汉家烟尘在东北 ⑥. 汉将辞家破残贼(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贤、省、庶、壹、尘、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门喂宠、上门代厨、上门理发、上门美容、上门按摩等服务模式日渐流行,“上门经济” 甲 。“上门经济”在提供便利的同时, A 。除了标准化服务品类,有许多都是非标服务品类,存在标准制定难、监管难、维权难等诸多“成长的烦恼”。要推动“上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 B 。
    首先是安全门槛。“上门服务后,家里丢了财物”“对服务不满意也不敢说,担心被报复”……社交平台上的负面评价,让不少想尝试的消费者 乙 ,从业者同样心存忐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客户。服务平台应该在此环节建立安全准入门槛。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核上门人员资质,对信息真伪进行审核认证;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让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开展互评。此外,平台需有足够醒目的入户风险提示, C 。
    其次是质量门槛。服务品质缺乏保障是目前上门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主要矛盾。一些服务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关资质,业务能力 丙 。对此,相关部门要积极介入,制定更为明确的法规和标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8. 请在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8. ①. 甲:蔚然成风 ②. 乙:望而生畏 ③. 丙:参差不齐
    19. A.也存在不少问题 B.设立相应门槛 C.引导双方提高安全意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形容“上门经济”已经盛极一时了,故填“蔚然成风”。蔚然成风:意思是指一个状态变得很普遍或流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形容社交平台上的负面评价,让不少想尝试的消费者产生了畏惧心理,故填“望而生畏”。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
    形容一些服务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关资质,业务能力高低不一,故填“参差不齐”。参差不齐:形容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水平不一。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下文提到“上门经济”诸多的“成长的烦恼”,此处强调“上门经济”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好的方面,故填写“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二空,下文提到安全门槛和质量门槛,此处强调要推动“上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有门槛,故填写“设立相应门槛”;
    第三空,此处强调平台需有足够醒目的入户风险提示的目的,故填写“引导双方提高安全意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①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②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③深受广大观众所好评。 ④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⑤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⑥即深挖“新”与“常”,⑦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⑧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8月16日,有删改)
    20. 下列各项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不相同的是( )
    A.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1.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从“‘字’从遇见你”“大运河之歌”“鲜生史”三个片名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0. C 21. ③可改为: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④可改为: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
    22. ①“‘字’从遇见你”,通过谐音,在人们熟悉的句子中嵌入纪录片关键词一一“字”,引发人们对汉字起源、演变的兴趣和对汉字背后故事的联想;
    ②“大运河之歌”,用比喻手法,表明看此纪录片,就是聆听大运河的传奇故事,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如同一首韵味悠长的歌,突出纪录片主题;
    ③“鲜生史”,谐音双关,新巧别致,纪录的是鲜美食物的故事,也是文化大家(先生)们的趣味历史故事,表明此节目是通过美食家们的经典“文人菜”展现悠久的饮食文化,视角独到。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今日运河”比作“活的历史”。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做成镜子。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C.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堆积在枝头的雪花比喻成了满树绽开的梨花。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深受广大观众所好评”是“深受”和“为……所”的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④“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主语一致,都是“这些优秀纪录片”,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改为: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字’从遇见你”,“字”谐音“自”,通过谐音,在人们熟悉的句子中嵌入纪录片关键词——“字”,可以让人理解句意为:自从遇见“字”、你遇见了“字”等内容,从而引发人们对汉字起源、演变的兴趣和对汉字背后故事的联想;
    ②“大运河之歌”,用比喻手法,把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比喻为一首歌,从而生动表明看此纪录片,就是聆听大运河的传奇故事,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如同一首韵味悠长的歌,突出纪录片主题;
    ③“鲜生史”,谐音双关,新巧别致,“鲜生”既指鲜美食材,又指那些和美食相关的“先生”们,“史”是历史,从而告诉观众,纪录片纪录的是鲜美食物的故事,也是文化大家(先生)们的趣味历史故事,二者结合,就是通过美食家们的经典“文人菜”展现悠久的饮食文化,视角独到。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你有何想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争是智勇,不争是淡泊
    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千年后,鲁迅先生有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争与适时的不争,方为当下迅猛发展时代洪流中应有的砥砺自身、打磨心志之道。
    鸡毛蒜皮冗杂事,争还是不争?多数人总高估了自己的德行素养,以为“凡我所争无小事”。远溯至惠子怕庄子夺相的谨慎,近至当下挤公交挤地铁时的争抢现状,都是小事,但都争得不亦乐乎。早有人一语点破:最无奈的是挤高铁挤火车,分明个个都有座,何必要争?从学生时代争分数、斗排名的“好胜心”到参加工作后比房、比车、比爹妈的荒诞,无一不是小事。小事过分地争,展现的并不是体面与尊严,而是人们残缺的德行与病态的心理。冗杂之事当然是不必争的,也不该争,积极好胜不是理由,心急烦躁也不是借口。缓慢一些,大度一些,会让自己沉淀更多,收获更多。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小事不争的不屑理应人皆有之。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应该要争呢?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端午节习俗的归属,这些涉及领土归属、国家主权、民族大义的问题,中国政府从来都是态度强硬,斗争到底,坚决不让。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有言:“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中国风采、民族气节,我们争得这些东西可能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物质利益。坚毅做骨,赤诚做魂。10多亿中华子孙争的重大意义,非语言可以描绘,在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古今英雄的故事中可以寻觅到答案。
    要适时地争,又要适时地不争。少年时意气风发,为了美好的理想而争,为能将梦想化作现实而争,难免年少轻狂、冲动鲁莽。与小人言行不可争,与不平不公不要争,因为当你身心俱健、足够强大时就能懂得,有时不争方为大义。穷且益坚,怯时更勇,与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要争,因为最有资格安排人生的只有你自己;聚少离多,风烛残年,与生老病死、相逢别离不可争,这是世间生灵必然要面对的过程,就像花开花寂又落地成泥,是不可逆转的。
    争,是一种智勇,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不争,是一种淡泊,是静水流深,是天高海阔无为的境界。愿你我都能成为智慧的竞争者,在岁月长河间恬然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考生需要首先正确理解题干中所给《老子》三句话的涵义,这三句话的译文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自然大道,有着自己根本的运化规律,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读懂了所给三句话,考生就会明白,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目的。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此,在老子看来,所谓“不争”,绝非退出竞争,而是在竞争和进取的过程中处于谦卑的位置,不能只顾一己之私利而强争,而是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最终取得胜利。明白了这些,考生就知道了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然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只有“不争之德”,才能助不争而胜。
    因此,对于“竞争”与“不争”这一思辨性话题,考生写作时首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若强调竞争,可说“竞争”本身是没有错的,在竞争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对竞争的结果就可以坦然相对就是最好的做法。对此,也可以举例《泛滥的竞争》中出现的种种因“竞争”导致的问题,实际上并非“竞争”本身的错,而是人们忽略了竞争的过程,只试图得到竞争的结果,是人们对竞争认识错误,价值观错误,不能责怪竞争本身。借此补充说明自己对竞争的看法,以及完善自己应该如何去竞争,从而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若要认同“不争”,则可从反面入手,通过揭露传统“竞争”观念,与如今“竞争”带来的一些弊端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若选择结合二者思辨讨论,则可围绕争什么不争什么等角度进行阐述。写作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结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特色加以分析,阐明今日这个时代,“争”或“不争”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立意:
    1.竞争让人更快进步。
    2.不争才能惯看秋月春风。
    3.不追名逐利,不争一种态度。
    4.互助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
    相关试卷

    2024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盐城阜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盐城阜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盐城盐城一中、大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盐城盐城一中、大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盐城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