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不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K+、神经递质和尿素
    B.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C. O2、呼吸酶和糖原
    D. 生长激素、H2O和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内环境中,有CO2、水、各种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尿素以及运输的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但细胞内特有的成分,如呼吸酶、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次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K+、神经递质和尿素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CO2和胰岛素属于内环境运输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O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糖原和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特有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C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属于内环境运输的激素类物质,H2O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即进入内环境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C. 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D.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营养物质和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即消化系统,A错误;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1/3)含量小于细胞内液(2/3),B错误;
    C、并非所有生物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如单细胞生物,C错误;
    D、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是养料和氧气,⑤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3. 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当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 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
    C. 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
    D. 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进而从血浆转移至淋巴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由题意“酮体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可知,当脑组织利用葡萄糖(供能)出现障碍时,酮体可被转移至脑组织氧化供能,即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
    【详解】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以上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
    B、由题意“酮体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可知,当脑组织利用葡萄糖(供能)出现障碍时,酮体可被转移至脑组织氧化供能,即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B正确;
    C、糖尿病患者糖氧化分解供能受阻,患者肝脏中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导致其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加而出现酸中毒,故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C正确;
    D、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也可以从组织液转移到淋巴再转移到血浆中,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 外周神经系统是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C.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入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其中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B正确;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出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错误。
    故选B。
    5. 取蛙的两个心脏(A和B,保持相同的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结果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和B两个心脏的活性属于无关变量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
    C. 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D. 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两个蛙的心脏是否有神经支配,心脏的大小、活性等属于无关变量,应尽量保持相同,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C错误;
    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化学物质,故在该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下B心脏跳动也减慢,从而证明了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脏跳动变慢是副交感神经释放的某种化学物质是作用导致的,D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 两点分别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刺激 a 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
    B. 刺激 c 点,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C. 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d、e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有三个神经元,两个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且在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详解】A、刺激a点,由于a点是电表①两电极的中点,因此兴奋同时传到两个电极,电表不会发生偏转,A正确;
    B、刺激c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左边的神经元传到中间的神经元),兴奋不能传到电表①所在的神经元,故电表①不偏转,而兴奋能先后到达电表②的左右两电极处,故电表②偏转两次,B正确;
    C、兴奋由c传导到e时,中间经过了突触结构,故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刺激c点,若检测到d、e点都有电位变化,表明兴奋能传向d,说明在图中兴奋可以从中间的神经元传到右边的神经元,但不能说明兴奋能否从右边神经元传向中间的神经元,从而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错误。
    故选D。
    7. 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内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 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kr2神经元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某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单向的,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进而导致针灸过程中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肾上腺的作用减弱,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因而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抗炎功能降低,表现为抗炎疗效甚微,C正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Prkr2神经元,缺乏感受器无法产生反射,D正确。
    故选A。
    8. 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
    C. 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
    D. 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缩小,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扩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故排尿受意识支配,A错误;
    B、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因此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B正确;
    C、肌肉收缩等运动的调节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D错误。
    故选B。
    9. 科研人员对果蝇进行训练,训练的方法是接触某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多次重复一段时间后果蝇能记住并避开这种气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在首次接触该气味时,可能会产生短时记忆
    B. 一段时间后果蝇能记住这种气味可能与大脑中形成新突触有关
    C. 若以后不再对果蝇进行电击,果蝇仍会一直对该气味进行躲避
    D. 果蝇对该气味产生记忆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时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果蝇在首次接触该气味时,可能会产生短时记忆,A正确;
    B、一段时间后果蝇产生了长时记忆能记住这种气味,可能是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突触,B正确;
    C、若以后不再对果蝇进行电击,果蝇可能会对该气味产生遗忘,而不再躲避该气味,C错误;
    D、学习和记忆涉及到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神经递质的受体)的合成,因此果蝇对该气味产生记忆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有关课本中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手术摘除公鸡的睾丸,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B. 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其中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无关刺激
    C. 沃泰默发现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D. 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不显著,原因是胰蛋白酶破坏了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通过该实验现象的改变证明了睾丸与性激素有关,A正确;
    B、每次给狗喂食时打铃,这样通过反复的条件刺激(铃声)和食物(非条件刺激)相结合,一段时间后,即使不提供食物,狗只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说明建立起了条件反射,此时铃声是条件刺激,B错误;
    C、稀盐酸不能直接引起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胰蛋白酶,蛋白酶会催化胰岛素水解,因此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不显著,原因是胰蛋白酶破坏了胰岛素,D正确。
    故选B。
    11. 正常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离不开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对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胚胎期或者婴幼儿阶段,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B.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口服胰岛素
    C. 人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D.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后,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胚胎期或者婴幼儿阶段,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A正确。
    B、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因为胰岛素制剂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没有了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错误;
    C、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C正确。
    D、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故选B。
    12.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节方面。肥胖症患者注射瘦素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如图是瘦素调节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到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相结合并发挥作用
    B. 图中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
    C. 注射瘦素可以治疗由于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出现问题所引起的肥胖症
    D. 与瘦素的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候,下丘脑的另一项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是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由题图可知:瘦素被分泌到内环境后,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A正确;
    B、由题图可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能促进糖原分解加强,故图中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B正确;
    C、瘦素与其受体的识别出现问题,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C错误;
    D、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是具膜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13. 图是人体某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及其调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作用于丙,丙再作用于甲的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
    B. 激素b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定向作用于甲
    C. 图中甲可表示下丘脑,乙可表示垂体
    D. 若甲代表肾上腺皮质,则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甲可以是甲状腺,乙是下丘脑,丙是垂体,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A、乙可以是下丘脑,丙是垂体,甲是相关内分泌腺,乙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丙(垂体),丙(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相关内分泌腺),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
    B、激素由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至全身,但由于只有甲含有该激素的受体,所以激素b只能定向作用于甲,B正确;
    C、甲产生的激素能反馈作用于乙和丙,而乙产生的激素能作用于丙,故乙为下丘脑,丙为垂体,甲为相关内分泌腺,C错误;
    D、甲产生的激素能反馈作用于乙和丙,而乙产生的激素能作用于丙,故乙为下丘脑,丙为垂体,若甲代表肾上腺皮质,则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C。
    14. 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 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 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D. 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得, a为胰岛B细胞, b为胰岛A细胞, 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又能分泌各种释放激素参与激素调节,故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A正确;
    B、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激素②胰岛素降低血糖、④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两则之间为拮抗作用,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产热,维持体温,两则之间为协同作用,B错误;
    C、c分泌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且能维持体温,该激素为肾上腺素,故c为肾上腺细胞,d表示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e表示肾脏中肾小管和集合管,能重吸收水分,C错误;
    D、寒冷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逐渐增加,提高代谢,增加产热,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尿量增加,①抗利尿激素减少。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⑥(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多,从而可促进⑦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D错误。
    故选A。
    15. 小鼠胃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Ghrelin 可与下丘脑的 GHSR-la受体结合,形成 Ghrelin—下丘脑 GHSR 信号通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进而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糖脂代谢引起血糖升高。当小鼠血糖升高时,Ghrelin合成减少,会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GHSR-1a受体所在的细胞为 Ghrelin—下丘脑 GHSR 信号通路的感受器的一部分
    B. 进食后,通过Ghrelin-下丘脑 GHSR 信号通路的调节,血清中 Ghrelin 含量开始增加
    C. 在食物刺激下,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经垂体促进胰岛素的产生,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
    D. 通过Ghrelin—下丘脑 GHSR 信号通路的调节,使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都直接受垂体的控制,而胰岛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详解】A、Ghrelin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GHSR-1α所在的细胞有Ghrelin的受体,则GHSR-1α受体所在的细胞为Ghrelin的靶细胞,A错误;
    B、进食后,通过Ghrelin-下丘脑 GHSR 信号通路的调节,血清中 Ghrelin 含量开始下降,会限制血糖的上升,B错误;
    C、胰岛是直接受下丘脑控制的,不用经过垂体,C错误;
    D、血糖浓度低时,机体通过增大Ghrelin含量,形成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进而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糖脂代谢引起血糖升高;血糖浓度高时,机体通过降低Ghrelin含量,降低饥饿感、减少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使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环相联系
    B.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C. 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
    D. 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但是二者成熟场所不同。
    【详解】A、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联系,A错误;
    B、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C、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C正确;
    D、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故选C。
    1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 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 颗粒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 NK 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 NK 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这道防线是统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详解】A、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其功能属于免疫监视,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
    C.、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
    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了淋巴细胞,所以入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故选C。
    18. 茯苓多糖能调控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 图中的细胞A、B、C分别表示浆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
    C. 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
    D. 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辅助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B细胞在辅助性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被吞噬细胞进一步吞噬消化;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
    【详解】A、根据图片信息,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A正确;
    B、细胞A分泌抗体是浆细胞,细胞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B细胞,C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是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正确;
    D、根据图片信息只能推测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D。
    19. 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B. 图中①~⑧都能识别抗原
    C. 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
    D. 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图中细胞④能分泌出b抗体,可知④为浆细胞,则⑤为记忆B细胞,③为B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⑥为细胞毒性T细胞,⑦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⑧为记忆T细胞。a为细胞因子。
    【详解】A、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A错误;
    B、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同时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
    D、⑦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一种或一类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错误。
    故选C。
    20. 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细胞
    B. 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正常情况下,细胞3分泌的抗体全部分布在血清中
    D.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并不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分析题图:图示为过敏反应的过程,ADC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M为相同的过敏原。
    【详解】A、由图可知,ADC是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
    B、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C错误;
    D、组织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不是激素,故不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D。
    21. 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A属于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 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
    C. 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 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从而引起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的现象,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树突状细胞将自身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
    C、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导致T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胞,C错误;
    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面,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正确。
    故选D。
    2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和排便频率改变等。皮质酮(CORT,一种激素)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IBS发病的主要原因,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表示皮质酮。
    A. 长期应激导致CORT增加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C. CRH、乙酰胆碱等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D. IBS的发生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题图下丘脑调控垂体,垂体调控肾上腺皮质,属于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下丘脑则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
    【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长期应激作为一种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CRH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RH作用于垂体促进ACTH的合成及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CORT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长期应激导致CORT增加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巨噬细胞能促进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副交感神经则释放乙酰胆碱,抑制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B错误;
    C、CRH属于激素、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两者均为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调节作用,C正确;
    D、IBS是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的一种胃肠道疾病,IBS的发生过程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D正确。
    故选B。
    23. 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降低过度免疫应答损伤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
    B. 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 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可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 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详解】A、图中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释放后,可促进有关神经递质的作用,说明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同时也能说明上述机体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
    B、图中显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过度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
    C、过度炎症反应会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会使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
    D、图中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促进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24.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 I~Ⅲ上标记点 d1~d5,如图 1 所示。对神经Ⅰ 和Ⅱ的同一点 P 以及神经Ⅲ的点 Q(P 和 Q 各为 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 4ms 后测得神经 I~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 I 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 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 3V 和 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 1 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a、b、c表示不同的膜电位数值,?表示膜电位未检测。
    A. 点Р对应点 d2,点 Q 对应点 d4
    B. 刺激后神经 I 的点 d1的膜电位不变
    C. 刺激 4ms 后,神经Ⅱ的点 d3的膜电位是-80mV
    D. 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 2cm/ms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突触上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详解】A、神经Ⅱ兴奋传导速度为3V ,兴奋在神经Ⅰ的传导速度为2V,对神经Ⅰ和Ⅱ的同一点P以及神经Ⅲ的点Q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点的膜电位变化相同,由表可知,神经Ⅰ和Ⅱ的d2以及神经Ⅲ的d4点膜电位均为a,所以P对应d2,故Q对应d4,A正确;
    B、因为刺激的是d2,那么对于神经Ⅰ而言,d1与d2之间存在突触,那么从d2到d1需要从突触后膜到突触前膜,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到突触前膜,d1的膜电位没有变化,B正确;
    CD、神经Ⅲd2为-80mV,由图2可知-80mV是刺激作用3ms后的电位,这是由于d4是刺激点,d2对应兴奋后3ms时的电位。说明从d4到d2经过了1ms,传导距离为2cm。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3V和6V,故神经Ⅱ上兴奋从d2到d3经过了1ms,传到距离为1cm,各神经元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相同,神经Ⅱ的点d3的膜电位是-80mV,且神经元上传导速度为1cm/ms,C正确,D错误。
    故选D。
    25. 一般情况下,病毒侵染机体后,机体吞噬细胞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EP),致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激素甲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垂体,垂体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B. 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 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减少散热
    D. 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在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详解】A、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垂体的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A正确;
    BC、体温上升期,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人体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使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上升期既有神经系统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因此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错误;
    D、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共 5 题,每题 10 分)
    26.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a、d、f 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
    (2)细胞有氧呼吸需要 O2,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利用至少共穿过___________层膜结构,f 和 d 相比,CO2 浓度较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__________ (填字母)。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 图中增多的液体是___________(填字母),将导致___________。
    【答案】(1)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2) ①. 6 ②. f
    (3) ①. f ②. 组织水肿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为毛细淋巴管中流动的液体淋巴液;b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为血浆;e为血细胞;f表示组织液;g表示组织细胞。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分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小问1详解】
    图中a为毛细淋巴管中流动的液体淋巴液;b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为血浆,e为红细胞,f表示组织液,g表示组织细胞。
    【小问2详解】
    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④,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O2结合于血红蛋白上,因此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线粒体内膜,其中要穿过一层红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和两层线粒体,所以至少共穿过6层膜结构;C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组织细胞产生的CO2排出细胞进入f组织液,再进入到d血浆,故f和d相比,CO2浓度较高的部位为图中的f组织液。
    【小问3详解】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过多地滞留于f组织液中,导致f组织液增多,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7. 突触是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如下图)。请回答
    下列问题:

    (1)突触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化学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电突触直接传递电信号,因此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___________(填“快”或“慢”)。
    (3)科学家利用下图所示的结构探究有关结构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图示位置的细胞膜外侧,分别刺激图中A、B、C三点观察电位计偏转情况和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__________。
    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2) 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 慢
    (3) ①. 化学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电突触传递方向是双向的,神经纤维上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②.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小问2详解】
    化学突触传递信号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其中化学信号需要通过扩散穿过突触间隙,耗时长,因此与电突触相比,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慢。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刺激A点时,电表偏转两次,而刺激B点时,电表偏转一次,说明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从左到右);刺激B点时,电表偏转1次,肌肉发生收缩,而刺激C点时,电表偏转1次,肌肉发生收缩,说明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同时说明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8. 下图是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是_____。
    (2)血液中 A 分泌的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_____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此过程称为_____调节。
    (3)饥饿时血糖调节中主要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
    (4)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骨骼肌战栗,同时,依赖_____ 两种激素共同来协调体温的相对稳定。
    【答案】(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②. (负)反馈
    (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解析】
    【分析】1、调节血糖含量的激素主要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小问1详解】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小问2详解】
    血液中 A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该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血糖调节中主要相关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
    【小问4详解】
    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因此机体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共同来协调体温的升高。
    29.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 1 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 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c 是_____ 。已知该患者有一种器官功能异常,若给患者注射激素 d 后症状未明显好转,但是注射激素 e 后症状暂时消失,说明该患者最可能是_____ (填器官名称)功能障碍。
    (2)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和抗利尿激素均参与了尿量的调节,如刺激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如图 2 所示。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_____使其兴奋。ADH 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 ADH受体结合后,通过 M 蛋白(一种酶)促进_____ ,从而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参与大鼠尿量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有 _____(至少填两个)。
    【答案】(1) ①. 肾上腺素 ②. 垂体
    (2) ①.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 ①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②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3)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cAMP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腺,激素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分泌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2、分析图2可知,图示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
    【小问1详解】
    图1中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代谢水平,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某患者出现了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等症状,说明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已知该患者有一种器官功能异常,若给患者注射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症状未明显好转,但是注射激素e促甲状腺激素后症状暂时消失,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说明该患者最可能是垂体器官功能障碍。
    【小问2详解】
    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ADH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ADH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小问3详解】
    刺激大鼠的迷走神经后,发现其尿量明显增知,说明该过程存在神经调节,因此信息分子还有神经递质,因此参与大鼠尿量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2)中涉及的抗利尿激素。
    30. 禁食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并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为 _____。
    (2)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皮质醇、皮质酮等多种。皮质醇(属于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以及_____(至少填 2 种激素)等激素,可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在日常生活中,糖皮质激素可被用于缓解过敏反应症状,结合所学知识和本题信息,推测其原因为_____。在此过程中,部分糖皮质激素是通过可诱导各种免疫细胞重新进入其发生的场所_____ 来实现的。
    (3)禁食导致的饥饿直接激活下丘脑中 AgRP 神经元,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神经肽 Y(NPY)。向禁食小鼠的下丘脑区域注射 NPY 受体拮抗剂后,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升高;但在单独注射 GABA 受体阻断剂后,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并不升高。该实验结果表明 AgRP 神经元通过释放_____(填“GABA”或“NPY”),激活 HPA 轴。
    【答案】(1)分级调节
    (2) ①.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②.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或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③. 骨髓
    (3)GAB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禁食刺激下丘脑分泌的CRH可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可维持血糖平衡、使免疫功能下降等。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禁食刺激下丘脑分泌的CRH可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体现了分级调节机制。
    【小问2详解】
    体内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根据题意,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免疫力,而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强,所以可以用于缓解过敏反应症状;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为骨髓。
    【小问3详解】神经
    4m后的膜电位(mV)
    d1
    d2
    d3
    d4
    d5
    I
    -70
    a

    b

    II
    c
    a

    c
    b

    c
    -80

    a

    组别
    刺激位点
    电表偏转次数
    肌肉是否收缩
    1
    A
    2
    收缩
    2
    B
    1
    收缩
    3
    C
    1
    收缩

    相关试卷

    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中、万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中、万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斯他林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