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现代文阅读Ⅰ试题《后真相时代》讲评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现代文阅读Ⅰ试题《后真相时代》讲评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思路导图,藜麦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论证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B. “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C.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D. 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第1题属于内容理解分析类选择题P303,考查理解和分析原文内容、观点,筛选并整合原文信息的能力。
1. A. 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A.项是对第一段段首3句话内容的整合。符合原文,表述√。
⑴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fū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1. B. “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B.项来源第二段,与第一段也有关联。“此”指“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指代第一段的“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符合原文,表述√。
⑴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1. C.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C.项来源第二、三段。当地人对藜麦没有歧视,有歧视的是“秘鲁城里人”;同时,被歧视的也并非是藜麦,而是“食用藜麦”,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 ⑶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
1. D. 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原文“出于高尚的理由”是说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高尚的。√商榷:商讨“不过”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他们无法预料他们的新闻报道(“这些真相”)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怎样不同的解读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
⑷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B. “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C. “每个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有些“沟通者”会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而这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 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第2题属于文内信息推断类选择题P308,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2. A. 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是指根据媒体报道。“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是针对文中“不安”“良心危机”“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等,说明人们会受到媒体的引导,产生主观判断,形成某种看法。符合原文,表述√。
2.B. “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B.项依据第三段,是对文中经济学家的结论进行因果推理。经济学家的结论是“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由第三段可知“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是价格下降的原因,表述√。
⑶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2.B. “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B.项依据第三段,是对文中经济学家的结论进行因果推理。由第二段可知需求量也是价格低的原因,为避免绝对,选项表述为“可能是因为”留出了弹性空间,表述√。
⑵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⑶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2.C. “每个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有些“沟通者”会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而这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C.项依据第四段。对沟通者选择和利用真相推进个人意图的做法进行解说。符合原文,表述√。
2.D. 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D.项依据全文,是对藜麦事件进行总结。选项将“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概括为“藜麦事件”,将“谎言”所指具体化,表述为“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符合原文,表述√。原文使用预测性的词语“可能”,时态上使用“会”指向未来,表达严谨,留有余地。选项删了“可能”“会”,属于以偏概全、混淆时态。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B. 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C. 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D. 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第3题属于文外信息印证类选择题P310,考查理解文中观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3. A. “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先明确第二段的观点。第二段:藜麦贸易使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农民变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有能力购买藜麦以外的其他食物了。A项作为论据能支撑第二段的观点,表述√。
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3. B. 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先明确第二段的观点。第二段:藜麦贸易使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农民变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有能力购买藜麦以外的其他食物了。B项意思是北美人大量购买或消费藜麦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一段的观点更为契合,不适合第二段观点。
3. C. 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先明确第二段的观点。第二段:藜麦贸易使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农民变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有能力购买藜麦以外的其他食物了。C项意思是国外消费藜麦对当地农民不会造成伤害,反而对他们有利,因此媒体评论者不必反对食用藜麦,与第三段的内容密切相关,最适合支撑第三段观点。
3. D. 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D项引用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的话,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不可以说谎,因为如果想“欺骗”听众,除了谎言,还有许多其他更有效的方式。这个观点与文中第四段的内容关联更加紧密,比如“完成有效欺骗”的方式可以是“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等等,因此D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四段观点。
通过三道选择题梳理文本内容 据相关资料,“后真相”在2016年被《牛津英语词典》选为年度词汇,2019年因麦克唐纳所著《后真相时代》推出中译本而引来媒体行业及大众热议。《后真相时代》说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往往事情还在发酵,片面的、主观的信息就已遍布网络且被部分网友当作“真相”接受,并据此表达观点甚至宣泄情绪,这可能导致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了舆论。 节选文本以藜麦事件为例说明新闻报道中客观与平衡的重要性,媒体应呈现更为平衡、更为全面的事实真相。文中“竞争性真相”可以借助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的话理解:“真相是一种平衡,它的反面不一定是谎言,而可能是不均衡的表述。”
学会分层,概括关键内容——中心句
⑴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fū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第一段写藜麦爱好者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第一层写藜麦营养均衡,是理想食物;理论证据:藜麦的成分事实证据:美宇航食物事实证据:印加人重视第二层写多家报纸对食用藜麦的相关报道;《独立报》:藜麦消费量下降《纽约时报》:种植区儿童营养不良《卫报》:改食进口食品《独立报》:藜麦对玻利维亚人有害第三层写这些报道引发的巨大反响——引发良心危机。
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第二段写作者对新闻报道进行求证。第一层写经济学家的调查及结论:他们并不认同媒体所说的藜麦对玻利维亚人有害的说法。第二层作者基于事实,对媒体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又是怎么回事呢?”承上启下,针对媒体说法作出解释:①消费量下降与价格激增关系不大。②秘鲁人与玻利维亚人想吃点别的。
第三段写作者亲身去藜麦种植区考察,询问当地人藜麦贸易是否带来危害。第一层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第二层藜麦的种植的好处:①国外需求;②欧美人重视。第三层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开发的旅游等项目。第四层玻利维亚人抱怨:价格被拉低第五层西方人的购买并没有影响当地人食用藜麦。
⑶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⑷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第四段写这起藜麦事件带来的启示。第一层:错误解读的真相会影响影响。①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造成伤害②藜麦报导引导人们远离藜麦:害怕藜麦贸易会危及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一藜麦种植区贫困群体的利益。
第四段写这起藜麦事件带来的启示。第二层:“竞争性真相”的意义。①以新手辩论者和犯错的小学生与新闻媒体进行类比,说明在描述事件时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真相,而听者对于被描述的真相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理解。②“竞争性真相”,即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因描述方式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真实,这些真实虽是平等的,但沟通者是否相信,相信谁,相信程度如何,又构成了“真相”之间的竞争。
西方媒体在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了误会,甚至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本篇新闻报道通过这一事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
藜麦引发一场“良心危机”
我了解的藜麦种植与消费情况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说明]首先要理解何为“竞争性真相”。首先,依据文本最后一段,“竞争性真相”大致具有以下特征: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有利于实现个人意图,灵活性大,具有真实性。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解题说明]其次找到西方媒体,考生可将各家媒体作为答题线索,借助其报道的内容提取“竞争性真相”。
⑴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fū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官方标答:①藜麦价格上涨;②藜麦消费量下降;③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上升;④玻利维亚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官方标答:①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②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③藜麦种植区域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④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便宜的进口食物。※各媒体报道的内容中有的是“真相”,有的却是“非真相”,考生答题时须加以分辨,挑选出事实性“真相”,摒弃主观化“非真相”,不能一味照抄原文。简要说明:即列出要点即可,不必详尽作答,也无须分析阐释。哪些:暗示答案不止一点,提示考生要根据分值,尽可能找全信息,分点、多角度作答。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命题立意]本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用来证明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的方法,即考查考生概括驳论方法的能力。[备考知识点]论证方法P316[解题说明]首先要理解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的“误”表现在哪里,集中在第⑴段。
⑴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命题立意]本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用来证明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的方法,即考查考生概括驳论方法的能力。[备考知识点]论证方法P316[解题说明]首先要理解新闻报道结论有误的“误”表现在哪里,集中在第⑴段。其次,是针对错误结论,作者是如何证明其错误的,运用了哪些方法?根据文本内容,准确概括出方法。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答题模型]驳论方法+文本内容。官方标答: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③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人的意见。※文中运用的证明方法有引用论证、事实论证、做出解释、分析推断、因果分析、指出真相、到现场了解、征询当地人意见等等,只要来自文本,依据文本,言之成理都可以。
组织答案:⑴借助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⑵根据事实合理解释媒体所说的藜麦消费量下降34%的原因,否定了新闻报道中错误的说法;⑶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通过实地考察,亲自去了秘鲁和玻利维亚,借助自己的亲眼所见以及当地导游的话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实例论证观点。如:必修五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1至5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论证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第1、2段列举《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5段列举贾岛“推敲”的故事,表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答题术语:通……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充分的论证论点。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即先假设对方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特点是“以错攻错”。效果:增强逻辑性,有幽默感,后发制人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常理与哲理,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论证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如:必修下册《说“木叶”》第2段作者通过引用含有“树”的诗句,说明中国古典诗歌里“树”很常见。位置不同效果不同:开头是为了引出观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是为了论证分论点,加强论证力度;结尾是为了深化主旨、强化观点、总结观点。内容不同作用不同:引用诗文是为了增强诗意美,丰富文化内涵;引用名言警句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增加文采;引用数字等表述是为了让观点更加科学、严谨。
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答题术语: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鲜明地突出观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阐释道理或说明事理、论证观点的方法。必修上册P96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答题术语: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论证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变抽象为具象,容易被人接受,形象地论证论点。
类比论证:把已知的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因果论证: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揭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包括假设、条件、因果等论证方法。如:必修上册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小段分别指出:“闭门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都对洋货发生恐怖。第7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显得文章逻辑缜密,逻辑性强,无可辩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我为“00后”代言作文讲评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步审题解读材料,第一部分,要点提炼,客观存在外界,给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情境要求,“00后”的青年,第二步立意,被质疑现象,立意参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给儿子》讲评课件,共33页。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卷讲评 课件,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