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2分一个,共50分)
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有关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可以进入A、C、D
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 图中O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
D.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据图分析,②是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壁、C细胞膜、毛细淋巴管壁,故A正确。
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释放到③细胞内液,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细胞内,故B错。
C、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故在③细胞内液浓度最低,故C正确。
D、③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②组织液、①血浆、④淋巴组成了体液,其中②组织液、①血浆、④淋巴组成了内环境,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B. ③④
C. ①②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①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正确;
②血红蛋白存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在内环境中均存在,均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
④突触小泡位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④错误。
故选A。
3.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或者是①→③→⑤
D. ②→①→④,或者是②→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当人饮水不足或吃了过咸的食物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调节水的摄入,即①→②→④;另一方面刺激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即①→③→⑤。
故选C。
4. 在校运会的长跑比赛中,当运动员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 能加速冲刺。该过程调节的主要方式和供能的主要方式分别是
A. 神经调节、有氧呼吸B. 神经调节、无氧呼吸
C. 激素调节、有氧呼吸D. 激素调节、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听到声音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应该会增多,使神经系统变的更兴奋,运动员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下列关于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B. 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雌激素的分泌增加
C. 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D. 在体内大量积累后才会改变生理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的作用: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双酚A是一种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也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确;
B、由题意“双酚A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可知,双酚A进入机体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进而导致雌激素的分泌减少,B错误;
C、由题意“双酚A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可知,双酚A能与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错误;
D、激素的含量极微,但其作用显著,双酚A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的含量极微,但作用显著,D错误。
故选A。
6.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的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
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
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
故选B。
7.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 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 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 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2、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但不是绝对的恒定,A错误;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供能不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供能,B错误;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血糖进行补充,C错误;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肾上腺素增多,促进血糖升高,D正确。
故选D。
8. 切除法是研究内分泌腺生理功能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切除某动物垂体后,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
B. 切除某动物垂体后,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 切除子宫的妇女,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D. 切除子宫的妇女,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垂体分泌多种促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促进排卵,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详解】A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某动物垂体后,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也会减少,AB错误;
CD、切除子宫的妇女,其产生卵细胞的卵巢还存在且正常,所以卵巢能够正常排卵和产生雌激素,雌激素激发和维持个体的第二性征,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 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 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血糖浓度升高时的三条调节途径,第一条是体液调节,后两条都是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A、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
B、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A 项生理活动在消化道内和细胞内完成;B 项是在细胞内完成;C 项是在线粒体内完成。
11. 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
A. ①②③B. ①③③C. ③①②D. ①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增加产热,用①表示;低温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用①表示;因为小鼠为恒温动物,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内温度基本不变,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用②表示。
故选D。
12.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 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只是图中的内分泌腺
C.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D. 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⑤和⑦两个过程控制。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
【详解】下丘脑通过⑦过程控制内分泌腺活动,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可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图中的内分泌腺共同组成,B错误;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存在分级调级,故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正确;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13. 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激素③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B. C表示肾上腺髓质,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C. 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增多,激素④⑦分泌也增加
D. 寒冷刺激通过下丘脑促使C分泌④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B、C、D、E 分别指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垂体、肾脏;①~⑦分别是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详解】A、激素③为胰高血糖素,激素④为肾上腺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激素③④都能升高血糖浓度,激素④⑦都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③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
B、C可分泌肾上腺素,表示肾上腺髓质,而D可分泌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表示垂体,E能够产生尿液,表示肾脏,B正确;
C、激素④为肾上腺素,激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⑥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寒冷情况下这四种激素分泌都增加,C正确;
D、C是肾上腺,寒冷刺激通过下丘脑促使肾上腺分泌④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不涉及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是大脑皮层
B. 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由于散热量多于产热量,因此感觉到冷
C. 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体温的调节
D. 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产生,再由神经和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在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的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该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控制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就这样,最终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体温恢复正常。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A错误;
B、在寒冷环境中,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也参与调节,C错误;
D、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产生,再由神经和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过程,如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炎热环境中,减少产热量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方式
B. 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 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炎热环境中,增加散热量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方式,A错误;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B错误;
C、寒冷环境中,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C错误;
D、根据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可知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D正确。
故选D。
16. 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化合物,④~⑨代表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
B. ⑤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C. 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 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中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细胞因子,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⑤表示B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
【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因此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A正确;
B、⑤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直接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并与之结合的两个信号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⑥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分裂,因此不存在细胞周期,C错误;
D、⑧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受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17. 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 阻断了部分Na+通道B.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此时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药物处理后静息电位没有变化,而动作电位变小,可能是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少引起的,说明药物阻断了部分钠离子通道,A正确。
故选A。
点睛】
18. 如图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轴突膜处于 bc 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 ATP
B. 轴突膜处于 ce 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 ATP
C. 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 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A处合成的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释放,D错误。
故选B。
【点睛】
19.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
【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产生大量的ATP,A正确;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要消耗ATP,但释放之后,穿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故选B。
20.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 促胰液素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
C. 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据此答题。
【详解】A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AD正确;
B、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促进食物的消化,B错误;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分泌通过体液运输,不需要导管的输送,C正确。
故选B。
21.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B. 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器官
C. 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D. 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示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器官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C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B、器官C分泌的激素对器官A有促进作用,B错误;
C、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对器官A和C有抑制作用,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A垂体分泌的,D错误。
故选C。
22.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使多巴胺长时间发挥作用,最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从而使人上瘾,且极难戒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 可卡因作为神经递质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突触前膜上可能含有能与可卡因结合的多巴胺运载体
D. 突触后膜结构的改变是导致毒瘾极难戒治的原因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可卡因使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从而导致持续兴奋。
【详解】A、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A正确;
B、可卡因属于毒品,不是神经递质,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功能,使多巴胺长时间发挥作用”,说明突触前膜可能存在多巴胺运载体,由于可卡因的作用,导致这些载体蛋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最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从而使人上瘾,且极难戒治”,说明可卡因导致突触后膜结构改变(多巴胺受体减少),是导致毒瘾极难戒治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 是在神经、体液与免疫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 内环境的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 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B正确。
故选B。
24.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 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 细胞毒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 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故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该病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
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与胰岛B细胞直接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
D、抑制T细胞增殖可减少细胞毒性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减少胰岛B细胞死亡,从而使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加,故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治疗该病,D错误。
故选A。
25.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一次
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据此答题。
【详解】A、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所以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都不偏转,A2分别偏转两次和一次,A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已知,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一次,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已知,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C错误;
D、根据A选项分析已知,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一次,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历程,离不开无数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试图直接通过研磨胰腺提取胰岛素,但总是失败。后来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将狗通往十二指肠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该胰腺萎缩,经显微观察,该萎缩的胰腺已没有分泌消化酶的正常胰腺腺泡细胞。从该萎缩的胰腺中才成功提取到胰岛素。
资料二:胰岛素原是一条很长的多肽链,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1分子胰岛素和1分子C肽。C肽和胰岛素同时释放到血液中,二者在血清中的含量相等,且很稳定,因此C肽的测量结果是糖尿病分型的重要依据。
(1)根据资料一分析,从正常的胰腺直接提取胰岛素为什么失败?_____。根据资料二分析,胰岛素原被相关酶水解时断裂_____键,C肽的分泌体现了生物膜_____的结构特点。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调节。基因突变导致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表面产生_____,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从而出现高血糖症状,该病属于_____病。
【答案】26. ①. 研磨胰腺时释放的胰蛋白酶可以破坏胰岛素 ②. 肽 ③.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7. ①. 神经-体液 ②. 抗原 ③.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胰岛素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促进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胰腺中的胰液含有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
【小问1详解】
根据资料一的信息,当分泌消化酶的正常胰腺腺泡细胞已萎缩,才从中提取到胰岛素。说明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直接提取,胰蛋白酶会水解胰岛素,导致提取失败。根据资料二分析,胰岛素原被相关酶水解时断裂肽键,C肽分泌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2详解】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涉及神经调节,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使血糖浓度下降属于体液调节,故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基因突变导致Ⅰ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说明其胰岛B细胞表面产生抗原,从而出现高血糖症状,该病是自身产生抗体引起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
27.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作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是 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时 ,机体将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 。
【答案】27 ①. 下丘脑和脊髓 ②. 神经冲动 ③. 突触
28. 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负)反馈调节
29. ①. 浆细胞 ②. 凋亡
【解析】
【分析】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在突触处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小问1详解】
体温调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而四肢的骨骼肌产生战栗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突触(神经元之间的结构)处完成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故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激素A、垂体分泌激素B,该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浆细胞可以产生并分泌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有积极意义。
28. 跑步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跑步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跑步时下丘脑细胞会分泌__________激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__________,增加产热。长时间跑步后,____________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
(2)跑步时血液中CO2浓度增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加快,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面色发红、大量排汗等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增加散热。
(3)机体大量排汗后尿量会减少,其调节机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②. 细胞代谢速率 ③. 血糖浓度下降 ④.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⑤. 神经-体液 ⑥.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⑦. 大量排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血糖调节过程:
【详解】(1)甲状腺分泌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进而使机体产热增加。比赛中运动员大量消耗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机体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
(2)CO2属于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皮肤面色发红是毛细血管舒张的表现。
(3)机体大量排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
【点睛】本题以跑步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9. 下图甲是某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d是_______;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_____(填相关字母)有关;机体消灭该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A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3)IgM和IgG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 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示未检出相应抗体; “+”表示检出相应抗体)。
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_________,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答案】(1) ①. 细胞因子 ②. D、G ③. 免疫防御
(2) ①. 抗原 ②. 摄取(或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3) ①. 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 ②. 丙 ③. 感染时间可能较短,机体没有产生相应抗体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A为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为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为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T细胞。
【小问1详解】
d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加速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题图甲中的细胞D(记忆B细胞)和细胞G(记忆T细胞)有关。机体消灭该病毒的免疫过程是对外来的病原体进行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小问2详解】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是摄取(或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当人体被某种冠状病毒感染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和IgG抗体,由表可知,乙、丙、丁体内均检测到抗体,可推测乙、丙、丁均已被感染,其中丙密切接触者没有检测到早期的IgM抗体,而检测到了较晚出现的IgG抗体,说明其很可能是最先受到感染。甲虽然没有检测到抗体,但不能排除其没有感染的可能,可能是感染时间较短,机体没有产生相应抗体,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核酸进行检测。
30. 为探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家兔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后测定培养液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1)上述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用以说明_______________,D瓶中甲状腺激素能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结合,能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2)为进一步探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①挑取生长期、大小、性别一致的实验家兔各5只随机分成两组;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开始,一组正常饲养;另一组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1) ①. 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 ②. 受体 ③.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 ①. 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 ②. 家兔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家兔饲喂含有等量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③. 甲状腺激素含量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都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④.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说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析】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量增多,则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小问1详解】
在上述该实验中设置A瓶,目的是作为对照,排除培养基及培养过程的影响,该培养基中检查不到TSH,说明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
D瓶中甲状腺激素能与靶细胞(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能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小问2详解】
在活体实验条件下,验证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可对大白鼠进行是否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对照实验,然后测定体内TSH的浓度。
②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测实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的起始量,以便后续进行对比。
③第二步中,一组可正常饲养,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或者饲喂含有等量甲状腺激素的食物;一段时间后,分别抽取两组动物的血液,检测TSH的含量,并记录;
Ⅱ①若甲状腺激素含量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都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密切接触者
IgM
IgG
甲
-
-
乙
+
+
丙
-
+
丁
+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25x2=50分),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