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度加快,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 当食用了过咸食物的时候,机体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
    C.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都是下丘脑神经调节的结果
    D. 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攻击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2、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比如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抗体。
    【详解】A、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体温仍保持稳定,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B、 醛固酮作用是促进机体吸收钠、排出钾,当食用了过咸食物的时候,机体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减少,B错误;
    C、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C错误;
    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抗体攻击抗原具有特异性,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2. 科学家发现牙齿上的冷感由成牙质细胞介导,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感觉到疼痛。某研究小组锁定TRCP5蛋白作为寒冷疼痛的中介,在对寒冷的反应中,TRCP5蛋白打开成牙质细胞膜的通道使其他分子(如钙)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如果牙齿的牙髓因深洞发炎,TRCP5就会过多,导致神经发出的电信号增加,大脑皮层就会感知到疼痛。通过研究“敲除”TRCP5基因的转基因老鼠发现,牙齿受伤的老鼠表现得像没有受伤的老鼠一样。临床上,丁香油一直被用来治疗牙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牙质细胞膜感知寒冷刺激经牙根神经传至大脑产生痛感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 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可能是人体保护受损牙齿免受额外伤害的一种方式
    C. TRCP5可能是温度传感器,通过成牙质细胞传播寒冷并触发神经对疼痛和寒冷敏感
    D. 丁香油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丁香油中的活性物质阻断了TRCP5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成牙质细胞膜感知寒冷刺激经牙根神经传至大脑产生痛感的过程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可以使人减少吃冷食,可能是人体保护受损牙齿免受额外伤害的一种方式,B正确;
    C、在对寒冷的反应中,TRCP5蛋白打开成牙质细胞膜的通道使其他分子(如钙)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TRCP5可能是温度传感器,通过成牙质细胞传播寒冷并触发神经对疼痛和寒冷敏感,C正确;
    D、在对寒冷的反应中,TRCP5蛋白打开成牙质细胞膜的通道使其他分子(如钙)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丁香油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丁香油中的活性物质阻断了TRCP5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3.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详解】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A选项错;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抗原,B选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呈递给T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选项错;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选项错。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4. 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其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其调节过程也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D.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详解】A、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其中,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A正确;
    BC、体温调节属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其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B正确,C错误;
    D、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D正确。
    故选C。
    5. 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 )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
    ②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的运输
    ③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④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
    ⑤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
    A. ②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单侧光、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还可以横向运输。但是其运输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体内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详解】①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①错误;
    ②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运输是双向的,②正确;
    ③在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③错误;
    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④正确;
    ⑤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可使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因此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是双向的,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具有双向性的有②④⑤。
    故选A。
    6. 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错误的是( )
    A. 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
    B. 探索扦插枝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组
    C. 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溶液
    D. 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
    【答案】A
    【解析】
    【分析】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必须是对尖端进行遮光和不遮光处理。切去尖端,可能会导致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在做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设定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其目的是对照,B正确;
    C、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应加入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C正确;
    D、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现象,是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D正确。
    故选A。
    7. 下列与植物激素的相关的曲线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长素对植物的器官表现出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A正确;
    B、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故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
    C、赤霉素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C正确;
    D、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故幼果期生长素含量高,成熟期乙烯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8.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船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下图1所示;下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下图3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作用情况。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背光生长
    B. 若图1中茎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是m<p<2m
    C. 图3中2可表示的是顶芽,且a-d对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 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0<r<m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株正在生长的水平放置的植物,在太空飞行,失去了重力作用,但植物生长可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茎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A、图1所示植物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错误;
    B、图1中若此时茎的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且生长慢于背光侧,结合图2,茎的背光侧浓度范围应该大于m,小于2m,即m<p<2m,B正确;
    C、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茎敏感性<芽敏感性<根敏感性,故图3中②可表示的是顶芽,a-d对芽都是促进,没有抑制,则不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同时去掉光源,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r是大于m小于2m,D错误。
    故选B。
    9. 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利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B. 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受粉,可通过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防止减产
    C. 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D. 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A、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
    B、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受粉,但向日葵的产量构成是种子,即只有授粉完成才能有种子产生,而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依然无法促进种子的产生,因而不能起到防止减产的作用,B错误;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
    D、荔枝经处理后,实验浓度内,雌花比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抽穗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降低,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①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有关
    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一定不相同
    ③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来调节植物生长
    ④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使植物弯曲生长
    ⑤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决定细胞的分化
    ⑥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植物正常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
    ⑦光敏色素是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受到光照射时,其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①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①错误;
    ②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位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可能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②错误;
    ③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③错误;
    ④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使植物弯曲生长,④正确;
    ⑤油菜素内酯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赤霉素促进种子的萌发、促进细胞的伸长,⑤错误;
    ⑥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植物正常生命活动处理通过激素调节实现,还受到基因的控制和环境的影响,⑥错误;
    ⑦光敏色素是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受到光照射时,其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⑦正确。
    ④⑦共两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某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某种未受粉番茄的子房,每组所得无子番茄果实的平均重量及使用的2,4-D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进行第9组实验,则该组所用的2,4-D浓度应为40mg·L-1
    B. 第1组为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的生长需要多种激素的调节
    C. 2,4-D促进无子番茄果实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1
    D. 用此方法培育出的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的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等。
    【详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各实验组所用的2,4-D浓度梯度为5mg·L-1,因此第9组的2,4-D浓度应为40mg·L-1,A正确;
    B、该实验未涉及多种植物激素,不能得出番茄果实的生长需要多种激素调节的结论,B错误;
    C、据图可知,2,4-D浓度为20mg·和25mg·L-1的作用效果最大且相同,故2,4-D促进无子番茄果实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1,C正确;
    D、用2,4-D溶液处理植物,该无子番茄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无子性状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诸多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番茄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B. 萌发需要光的种子一般较小、储存营养物质少,需要光照为萌发提供能量
    C. 植物都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以避免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无法正常结果
    D. 树木的年轮和植物的春化作用均体现了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烟草、莴苣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但光会抑制洋葱、番茄的种子萌发,A错误;
    B、萌发需要光照的种子一般较小,储存营养物质少,这是对环境的适应,萌发后能立即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萌发过程中能量是由种子内有机物提供的,B错误;
    C、某些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发育,即引起花芽分化,否则不能开花,这个低温期就叫做春化作用,C错误;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树木的年轮和植物的春化作用均体现了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D正确。
    故选D。
    13. 重庆黔江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体内激素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
    B. 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 猕猴桃采摘后生长素释放增加,果实内物质转化速度加快使果实成熟
    D. 环境可通过影响激素的产生共同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详解】A、据图可知,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如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A正确;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据图可知,开花初期,脱落酸含量明显降低的同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却快速升高,开花一个月后,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依次出现高峰,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果实的发育和成熟,B正确;
    C、生长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从而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
    D、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的调控,除了激素调节外,还受光照、温度的影响,即环境可通过影响激素的产生共同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D正确。
    故选C。
    14. 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所对应的系统层次,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种群B. 生态系统、不是群落也不是种群
    C. 群落、不是群落也不是种群D. 群落、种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不止一种,不是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只是其中的部分生物,也不能构成群落,即C正确。
    故选C。
    15. 如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B. 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竞争与捕食的只有鹰与鼬
    C. 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D. 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解,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①植物→兔→鹰;②植物→鼠→鼬→鹰;③植物→鼠→鹰;④植物→兔→鼬→鹰;由植物到人的食物链共有2条,分别是①植物→兔→人;②植物→人;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食物链有6条,A正确;鹰以鼬为食,同时两者均以鼠为食,所以鹰与鼬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人以兔为食,同时人和兔都以植物为食,所以人和兔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错误;C正确;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
    16.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未来变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2、分析题图:乙已使种群密度降低,乙己是死亡率和迁出率;甲戊使种群密度上升,甲戊是出生率和迁入率;丙通过影响甲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甲使种群数量增多,则丙是性别比例,甲为出生率,戊为迁入率;丁通过影响甲乙使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则丁是年龄结构,乙是死亡率,己迁出率。
    【详解】A、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有些种群没有性别之分,A错误;
    B、丙通过影响甲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甲使种群数量增多,则丙是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丁通过影响甲乙使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则丁是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少,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多,但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不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能反映种群未来变化趋势,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B。
    17. 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点种群数量为K/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1可以判断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
    B. 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C. 图2中曲线X的K值大于曲线Y的K值
    D. 渔业捕捞时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应在图2中的B点进行捕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1中,λ>1,种群数量增长;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减少;图1中λ前10年大于1,后十年均小于1,所以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图2中,两条曲线,J型(形)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后一年数量始终是前一年的λ(λ为一定值)倍数。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的存在,自然种群增长一般符合S型(形)曲线。
    【详解】A、λ>1,种群数量增长;λ<1种群数量减少;图1中λ前10年大于1,后十年小于1,所以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
    B、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每年以固定倍数增加,符合J型(形)曲线模型,所以可以用图2中曲线X表示,B正确;
    C、图2中曲线X为J型(形)曲线,没有K值,C错误;
    D、图2中的B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时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一般都在B点后捕捞,使其捕捞后处于最大增长速率,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B. 若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出生率可能大于死亡率
    C. 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他们之间为捕食关系
    D. 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动物的分层导致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为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其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分析乙图: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
    分析图丙:大小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
    分析图丁:表示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条件有关。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种群的密度越大,种群增长速率一般越小,A错误;
    B、据分析可知:甲图所示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可能大于死亡率,B正确;
    C、据分析可知:图丙所示大小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光照条件导致的,动物群落垂直结构是由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决定的,D错误。
    故选B。
    19. 图为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相对湿度
    B. 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C. 由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D. 湿度为90%左右,温度为32.5℃,该种群数量的K值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详解】A、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等外源性因素与种群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相对湿度,A正确;
    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30℃-32.5℃-35℃),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84%-89%-95%),B正确;
    C、由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种群数量最大,C正确;
    D、湿度为90%左右,温度为32.5℃,该种群数量最大,但是K值是在环境中长期稳定的值,K值未知,D错误。
    故选D。
    20. 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图甲、乙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理想条件下,增长型种群的增长率可以用曲线甲表示
    B. 若曲线甲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 0 时,该种群可能达到 K值
    C. 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若曲线甲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第 6 年时增长速率可能小于 0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
    【详解】A、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理想条件下,增长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率大于1,且不变,故不能用曲线甲表示,A错误;
    B、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当增长速率为0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B正确;
    C、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尽管前6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6年以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将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C错误;
    D、由图示分析可知,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第 6 年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可能等于 0,D错误。
    故选B。
    21. 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林冠层的郁闭度增加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蝗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C. 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
    【详解】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影响某些植物的生存,但对于阴生植物来说影响不大,A错误;
    B、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气候干旱蝗虫卵的孵化率提高,容易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B正确;
    C、食物会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而火灾、干旱、地震等自然条件对种群的作用与种群密度大小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而并非一定环境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D错误。
    故选B。
    22.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中翠鸟的生态位即它所生存的空间
    B. 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C. 湿地公园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
    D. 群落演替一般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因此翠鸟的生态位不仅仅是指它所生存的空间,A错误;
    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此可知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正确;
    C、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可能发生变化,只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23. 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 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
    D.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②、③为三种种间关系,其中①表示捕食,②表示竞争,③表示互利共生。
    【详解】A、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是原始合作,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故海葵和寄居蟹分开以后各自还能独立生活,两者的关系是③互利共生,A正确;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体现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B正确;
    C、图中②为竞争关系,一方死亡,则对另一方有益,C正确;
    D、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但可能有共同的空间等资源,因此,二者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D。
    24. 关于群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C. 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D.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
    2、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
    B、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不都是不良的,有些活动促进了群落的演替,B错误;
    C、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且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C正确;
    D、弃耕的农田能否演替成森林,除了时间因素外还要看环境条件,D错误。
    关系C。
    25. 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桉树-菠萝农林生态系统就是立体农业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桉树、菠萝因生态位差异较大所以种间竞争较弱
    B. 桉树、菠萝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内的水和无机盐
    C. 该农田中不同地段的菠萝数量不同,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 在该农田环境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详解】A、桉树、菠萝生态位差异较大说明生态位重叠较少,因而种间竞争较弱,A正确;
    B、桉树、菠萝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内的水和无机盐,这属于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体现,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和空间的能力,B正确;
    C、该农林中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同地段的菠萝数量不同,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
    D、在该农林中,不同种群受到天敌、疾病等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D正确。
    故选C。
    26.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一定要随机取样
    B. 为调查某种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调查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两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2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估算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约为56只/公顷
    C. 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此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 K 值小于实际的 K 值
    D.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统计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的种群采用样方法,并遵循随机取样的取样规则;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种群采用标记重捕法,需要主要所做标记应不易脱落且不影响该物种个体的生存。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个体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对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的个体按照预先估计的多度等级来估计种群数量。
    【详解】A、跳蝻是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M为初次捕获的个体数,N表示个体总数,m表示再次捕获时带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再次捕获个体数,带入公式,N=112,两公顷中个体数为112只,则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约为56只/公顷,B正确;
    C、若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则第二次捕获时种群数量大大超过第一次,会导致再次捕获的总个体数偏大,根据公式,n偏大,则计算得出的N偏大,由此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K值大于实际的K值,C错误;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对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个体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的数目,该方法属于记名计算法,D正确。
    故选C。
    27. 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子变为细长的刺的植物,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生活
    B. 善于攀缘动物更适应草原生活
    C. 三七、人参等植物,不适应在森林中生活
    D. 由于草本植物与乔木竞争占有劣势,所以森林生物群落中没有草本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A、叶子变为细长的刺的植物,能减少蒸腾作用,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生活,A正确;
    B、善于攀缘动物更适应树木较多的森林生活,B错误;
    C、三七、人参等植物,适应弱光条件下生成,故适应在森林中生活,C错误;
    D、森林生物群落中,乔木是优势种,但是也有草本植物,只是草本植物在数量上不占优势,D错误。
    故选A。
    28. 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 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 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可直接在计数板上对培养液进行稀释
    D. 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培养液中的溶二氧化碳量。操作过程中,应先盖上盖玻片,将藻液滴加到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详解】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中,增大培养液中的溶二氧化碳量,A错误;
    B、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取等量藻液滴加到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稍待片刻后再计数,B错误;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不能直接在计数板上对培养液进行稀释,C错误;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D正确。
    故选D
    29.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 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 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 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详解】A、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III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500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错误;
    C、甲地阳坡各径级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乙地阳坡的老年期个体数>中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属于衰退型,C正确;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有幼年时期个体数多(增长快)、老年期数量趋于稳定的特点,故二者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D正确。
    故选B。
    30. 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气候干燥、草地严重退化,其根系周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短花针茅提供氮、磷等无机物,实验探究针茅根部分泌物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如图(优势度与丰富度相反;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
    B. 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 针茅与其根系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
    D. 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降低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1、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详解】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草地严重退化,所以其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A正确;
    B、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
    C、微生物为针茅提供无机物,图中可表明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微生物丰富度,所以二者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C正确;
    D、与对照组相比,根部分泌物会降低优势度指数,所以会降低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D正确。
    故选B。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 人体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是其中重要的调节物质。如图是GH和IGF-1参与调节的具体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释放的GH可以直接作用的靶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
    (2)GH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具体促进了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据此可以推测,GH可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依据上述结论可推测,人体中与GH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3)研究发现,IGF-1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与GH相反,据此推测,IGF-1在与骨骼肌细胞结合后,可能对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人体对IGF-1与GH分泌量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中老年人会变得肥胖,据题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
    (2) ①. ③④ ②.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3)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或促进骨骼肌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
    (4) ①.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②. 中老年人GH分泌变少,导致脂肪分解减少,积累增多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生长激素(GH)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影响脂肪分解等生理功能。人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会刺激肝细胞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进而降低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其生物学意义是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而GH可作用于骨骼肌和脂肪细胞,IGF-1也可以作用于骨骼肌,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脂肪细胞。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GH可以直接作用的细胞有三种,分别是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
    【小问2详解】
    GH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因此促进了甘油三酯分解和脂肪酸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GH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GH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小问3详解】
    IGF-1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与GH相反,因此,IGF-1的作用是降血糖,降血糖的途径包括①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促进葡萄糖转化成非糖物质,在骨骼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前两个途径。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人体对IGF-1与GH分泌量的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中老年人会变得肥胖,据题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中老年人GH分泌变少,导致脂肪分解减少,积累增多(或中老年人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导致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累增多,中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开始下降,机体对糖的消耗速率开始变慢)。
    【点睛】本题借助于生长激素的调节的实验,考查反馈调节、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形成通过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正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32.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图1是HIV的结构,图2为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是逆转录病毒,包含_____条相同的RNA链。HIV的病毒包膜为脂类双层膜,其病毒包膜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感染九年后HIV浓度达到峰值,与感染前相比,患者_____免疫丧失,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都是_____。
    (4)艾滋病目前尚无可临床使用的疫苗,为预防艾滋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答出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2 ②. 病毒所在的宿主细胞膜
    (2) ①. HIV在宿主细胞内能大量增殖 ②. 人体免疫系统可将大多数HIV消灭、清除(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3) ①. 特异性免疫(或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②. 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
    (4)如: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接受输血治疗时,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血液,不安全的性行为,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不纹身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分析图2,图示是人体感染HIV后,人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血液中HIV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增强;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不断减少,血液中的HIV浓度增加,对HIV的免疫反应减弱。
    【小问1详解】
    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图可知HIV包含2条相同的RNA链,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HIV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遗传物质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能依赖活细胞生存,而HIV的病毒包膜为脂类双层膜,故病毒包膜来源于其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小问2详解】
    曲线AB段为感染初期,HIV病毒可侵入宿主细胞,在其内大量繁殖,从而HIV浓度上升。曲线BC段时,机体经过细胞免疫将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处理清除,故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问3详解】
    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其死亡,而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故感染九年后HIV浓度达到峰值,与感染前相比,患者的特异性免疫会丧失。免疫功能瘫痪使得HIV患者常死于其他并发症。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都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以此减弱HIV对辅助性T细胞的伤害,缓解患者免疫能力的减弱。
    【小问4详解】
    为预防艾滋病,我们应该做到: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接受输血治疗时,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血液,不安全的性行为,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不纹身等
    33.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被称为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人们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激素“五兄弟”中__________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
    (2)研究表明,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
    (3)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激素的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光作为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4)水稻属于短日照植物,为了证明光周期诱导水稻产生开花激素,引起了水稻开花,某同学借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稻经短日照处理后,切取一小段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取长日照处理的水稻植株若干,在顶端下方切一小口,随机分成A、B两组。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水稻是否开花。
    ①第一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处理过的A、B两组水稻均应置于__________日照条件下培养,温度、水分等条件均应保持一致。
    ③B组实验是_________实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是:A组水稻开花,B组水稻不开花。
    【答案】33. ①.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 生长素、赤霉素
    34. 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35. 信号 36. ①. 将经第一步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A组切口上,将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放在B组植株切口上 ②. 得到含有短日照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的琼脂块 ③. 长 ④. 空白对照 ⑤. 排除琼脂块本身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并能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有机物。微量的植物激素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作用。
    【小问1详解】
    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生长素、赤霉素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
    【小问2详解】
    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说明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小问3详解】
    近年来研究发现,光敏色素捕捉的是一种信号,因而光能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小问4详解】
    处理过的琼脂块有植物激素,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没有植物激素,将经第一步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A组切口上,将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放在B组植株切口上,两组对照。
    ①第一步中将水稻经短日照处理后,切取一小段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以得到含有短日照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的琼脂块。
    ②处理过的A、B两组水稻应置于温度、水分等条件一致,且长日照的条件下培养,以证明光周期诱导水稻产生开花激素。
    ③B组实验放置的是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是空白对照实验,其目的是排除琼脂块本身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34. 某学校生物社团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设置了5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检测并计数统计,连续观察7天。
    (1)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b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形,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20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2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_______。
    (3)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25×16)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点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_个/mL
    (4)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条件是___________。
    【答案】34. ①. S ②. b/2
    35. ①. 增大 ②. 不变 ③.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36. 6×107 37.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温度适宜等条件
    【解析】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小问1详解】
    该种菌的总数达到b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其K值为b,故种群数量为b/2时,种群增长最快。
    【小问2详解】
    若将该种菌接种在20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与10mL培养基相比,环境资源增多,则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若在20m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由于环境未发生改变,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
    【小问3详解】
    计数时应该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夹角中的酵母菌数量,图中中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为24个,采用该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小方格×25中方格)计数,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密度是24×25÷0.1×10×1000=6×107个/mL。
    【小问4详解】
    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温度适宜等条件。
    35.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不是孤立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群落。请回答下列与群落有关的问题:
    (1)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_________(至少写出3点)等。
    (2)草方格沙障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提高治理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
    (3)若要研究某森林中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在该森林中的_______(填序号)等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①栖息地 ②食物 ③天敌 ④出现频率 ⑤种群密度 ⑥植株高度
    (4)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捕食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视捕食者为泛化种(可吃多种类型的食物)还是特化种(仅摄取一种类型的食物)而不同。对于泛化种来说,捕食通常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5. 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演替
    36.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7. ④⑤⑥ 38. 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的需求接近
    39.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解析】
    【分析】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小问2详解】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小问3详解】
    生态位的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要研究某森林中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在该森林中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故选④⑤⑥。
    【小问4详解】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原因是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的需求接近。
    【小问5详解】浓度l(mgL1)
    对照
    500
    1000
    2000
    3000
    花穗长度/am
    22.02
    19.4
    16.59
    15.85
    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
    1238
    1079
    1023
    630
    317
    雌花比率%
    10.06
    11.74
    11.79
    30.14
    46.42
    抽穗率%
    93.73
    91.46
    86.87
    54.97
    53.71
    相关试卷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