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
展开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河北保定重点中学联考]荒漠化治理是关乎国土生态安全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片圈面”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是从片→圈→面,依次种植农田防护林网→大型基干防风防沙林带→封沙育林育草带,构成带、片、网,防、经、用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片圈面”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片圈面”防护林体系荒漠化治理模式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土地产出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B.立体种养结合,水资源消耗量少
C.片圈面划分明确,防护林种类多
D.植被覆盖率高,防风固沙效果好
2.构成“片圈面”防护林体系的植被都具有的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耐旱
C.枝叶茂盛
D.速生
3.“片圈面”防护林体系发挥的效益主要有( )
①社会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品牌效益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23辽宁丹东联考]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科尔沁沙地的优势种是( )
A.灌丛B.高寒草甸
C.一年生植物D.多年生植物
5.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
B.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灌丛热量需求小
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6.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放牧畜种B.地下水水位
C.物种根系D.土壤肥力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水平梯田示意图,完成7~8题。
7.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8.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合理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9.[2023湖北宜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伴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形成了沙漠与盐湖共存的独特景观。
材料二 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电等。为了改善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治沙试验与示范。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试验的成功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分析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尘来源。
(2)解释在乌兰布和地区推广种植的巨菌草在防治风沙方面优于传统草方格的原因。
(3)简述巨菌草种植的推广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开发的综合效益。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湖南长沙质量检测]沙米为固沙先锋植物,沙米的空间分布与其生物学特征及沙地环境(地形、土壤水分和降水等)密切相关,沙米的地上种群密度与土壤种子库(存在于土壤表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密度呈正相关。下图示意奈曼和民勤两地不同沙丘固定程度对应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布。据此完10~12题。
10.根据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分布特征,推断沙米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等)是( )
A.耐旱B.耐贫瘠
C.喜光D.厌光
11.导致固定沙丘的种子库密度最低的原因是( )
A.沙米的生物学特征
B.降水增加
C.土壤水分减少
D.土壤水分增加
12.关于奈曼和民勤两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奈曼位于半干旱地区,民勤位于干旱地区 ②民勤植被覆盖率高于奈曼 ③民勤的流动沙丘比例大 ④奈曼的固定沙丘比例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读图,完成13~15题。
13.淤地坝的作用是( )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
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呈“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
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14.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15.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
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2023湖南益阳调研]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17.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
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18.[2023福建泉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地貌是按独特演化模式形成的复杂多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西南部为高原沟壑区,全年总降水量408.2毫米,年平均气温10.2℃。合水县区域内塬、墚、峁地貌发育完整,下覆基岩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高原内部间歇性的整体抬升和周围凹陷区域的不断沉降。黄土地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此当地于2015年启动了“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减缓了黄土塬的演化过程。下图为合水县黄土大塬的演化模式图。
(1)请描述黄土大塬的演化过程。
(2)说明黄土塬的演化对当地居民区、农田和林地分布的影响。
(3)采用“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能减缓黄土塬的演化过程,试分析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但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图1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鄂尔多斯1961—2012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图3为鄂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
图2
图3
(1)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我国三个自然大区中的 。
(2)简析鄂尔多斯土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3)分析鄂尔多斯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
1.D 2.B 3.B 解析 第1题,土地产出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不是该模式治理荒漠化效果显著的原因,A错误;该治理模式未采用立体种养结合的模式,B错误;防护林种类多并不能体现治理效果,C错误;“片圈面”防护林体系通过种植大量的防护林,该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防风固沙效果好,治理效果显著,D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构成防护林体系的植被都具有耐旱的特征,B正确。第3题,“片圈面”防护林体系不仅在荒漠化治理上效果显著,还可以收获农产品,因此可同时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②③对。B正确。
4.C 5.A 6.C 解析 第4题,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降水少,适宜草类生长;由图可知,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壤,说明该地植物根系浅、需水少、易存活,优势种应为一年生植物。C正确。第5题,该区域的优势种为一年生植物,且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只要有降水便能快速萌发、生根,受放牧强度影响不大,故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A正确。第6题,该地多为一年生植物,根系较浅,放牧强度越大,对其根系破坏越大,而土壤深层则多为多年生植物的根系,不同放牧强度对深层根系的影响小,故地下生物量变化小,C正确。
7.B 8.D 解析 第7题,在缓坡上修筑梯田,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B正确。第8题,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易导致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合理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等有利于水土保持,D正确。
9.答案 (1)地势较低,河流从周围高地带来的泥沙淤积;古湖解体干涸后湖底盐粒等沉积物;冬季风从我国西北地区带来的地表沙尘物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冬冷夏热,岩层土壤易受风化作用形成沙质物。
(2)高大柔韧的植株可有效降低风速,控制地表风蚀;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壤,固定根部沙土;植株的固氮作用和巨菌草的落叶等残体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变沙为土。
(3)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次;调节局地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保障牧草供给,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在菌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从当地起沙(湖泊的变化,湖滩裸露)、风力带来(冬季风从西北内陆吹来)及河流冲积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巨菌草特征方面分析,如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可以快速固定根部沙土,说明治沙效率高,固沙能力更强;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其残体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变沙为土,治沙效果好。第(3)题,巨菌草种植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生态效益(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等)以及社会效益(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三个方面作答。
10.D 11.A 12.B 解析 第10题,沙丘的流动性会将种子掩埋,形成阴暗环境,随着沙丘的固定程度增加,种子被掩埋的概率降低,种子不能萌芽,导致种子库密度也降低,故推断沙米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等)是厌光,D正确,C错误;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水分条件,同等条件下,土壤越肥沃,水分越充足,种群密度会越大,A、B错误。第11题,由于固定沙丘缺乏种子的萌芽条件,故种群密度低,因此,固定沙丘的种子库密度最低的原因是沙米的生物学特征;降水、土壤水分不是影响因素,A正确。第12题,民勤的沙米种子库密度高于奈曼,即民勤的沙米种群密度高于奈曼,因为流动沙丘更易形成厌光的种子萌芽条件,说明民勤比奈曼地区的流动沙丘比例大,气候更加干旱,植被覆盖率应低于奈曼,但不能推断出奈曼的固定沙丘比例大,①③对,②④错。B正确。
13.B 14.A 15.B 解析 第13题,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拦截的水经泄水涵洞排出,不是截流蓄水,且图中未显示沿等高线修建,A错误;淤地坝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后期淤泥处可变成耕地,还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泥沙量,减轻洪涝灾害,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淤地坝呈“品”字形排列,C错误;淤地坝不属于坡面措施,D错误。第14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到下游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所以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了水土保持有利于调节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泥沙的淤积,不能说明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A正确,C错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B错误;黄河含沙量大小不是影响水量大小的因素,D错误。第15题,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有利于缓解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也使得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量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B正确,D错误;淤地坝对水库发电能力影响不大,A错误;淤地坝不会使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
16.C 17.B 解析 第16题,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第17题,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一次降雨过后,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原始黄土坡、大鱼鳞坑、隔坡梯田的土壤含水率都低于大台田。B正确。
18.答案 (1)起初黄土塬塬面宽阔平整,在边缘有少量流水侵蚀;接下来,受到内力作用影响,形成了大型构造地貌,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并逐渐增大切穿塬面,大源分割为多个小塬;流水侵蚀进一步加剧并成为主导作用力,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
(2)当塬面宽阔完整时,居民区、农田和林地均匀分布;随着沟谷不断侵入塬面,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内部聚集,人类可支配面积减小;最后大塬演化为残塬,居民区和农田、林地再次分散,可支配面积进一步减小,生产生活联系受阻明显。
(3)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和沟道水沙集蓄能减少下游水量,降低沟谷径流流速,降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坡面植被恢复能增加下渗,提高坡面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进而减缓黄土塬的演化过程。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黄土大塬的演化经历了大塬—中间过程—残塬三个阶段。从大塬到中间过程的演化先是内力作用导致高原内部间歇性的整体抬升和周围凹陷区域的不断沉降,形成了大型构造地貌,使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再加上流水侵蚀,逐渐变成残塬。第(2)题,可从面积变化和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固沟保塬工程包括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等几个环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调节地表径流的水量与流速,从而达到减轻流水侵蚀的作用,减缓大塬到残塬的演化。
19.答案 (1)西北干旱区
(2)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侵蚀能力强;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表土层裸露易遭受大风侵蚀;位于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多变,生态环境脆弱。
(3)鄂尔多斯降水年际变化大,影响农业耕作的面积和牧业的规模;影响作物的种类;影响收成的稳定性;影响畜产品的品质。
解析 第(1)题,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我国三个自然大区中的西北干旱区。第(2)题,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对地表侵蚀作用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处于农牧区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脆弱;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天气,地表解冻,表土裸露,易受侵蚀。第(3)题,降水量的多少影响农业耕作的面积和牧业的规模;影响畜产品的品质;降水的变化会影响作物的种类;降水的多少影响作物收成的稳定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测评,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