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 km/h
B.一本八年级物理书长0.26m
C.老师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D.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满分时间为8min
2.如图甲是小车和卡车在某时刻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车的位置变成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C.以卡车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D.以路牌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3.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B.
C.D.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加湿器给居室加湿
6.下面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B.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C.严冬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
7.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B.37.5℃C.38.0℃D.3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如图,铅笔长 cm,停表的读数为 s,温度计的示数为 ℃.
9.如图为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在0~15 s内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乙车的速度, (选填“甲”或“乙”)车先到达100 m处,经过 s两车相遇.
10.“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是 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 的;以撑船人为参照物,竹排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1.两个女高音歌唱家在音乐节上深情演绎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影院的墙壁造得很粗糙,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孔,这属于 ;校园周围的路上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属于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属于 (均选填“隔声”“吸声”或“消声”)
13.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露的形成是 现象;霜的形成是 现象;雪的形成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作图题:本题6分.
15.
(1)已知某一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2)某同学对碎冰加热使其熔化,下表中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上画出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6分,第17、18小题各7分,共20分.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4)如果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那么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力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一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 和声音的音调.小明接着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1cm、2cm、3cm,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的关系.
(3)如图丙,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有效地向外抽出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甲中组装实验器材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由实验可知,物质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温度到达 ;②继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6分,共13分.
19.一辆轿车从A地往B地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某段路时,看到如图1所示的标志牌.
(1)标志牌_上的“60”和“45 km”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轿车行驶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通过计算说明此时轿车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轿车最快多少小时能到达B地?
20.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540 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6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
(1)司机从鸣笛开始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2)汽车的行驶速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7分,第22、23小题各6分,共19分.
21.如图甲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应为图甲中的视线 (选填“A”“B”或“C").
(2)实验中待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乙中的 (选填“a”或“b")现象,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22.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如图甲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振动快,C区的较厚、较长,振动慢.
(1)在口琴的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口琴的高音区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区,口琴的低音区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辨别的.
(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个活塞,如图乙所示.吹哨子时,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吹哨子时,上下推拉活塞,音调最高的是图乙中的 。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入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 ℃~15 ℃.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1)某时刻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表显示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km/h.小明了解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约为1.2s,如图乙所示,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若以速度表所显示的速度,酒驾时所通过的反应距离为 m(保留一位小数).
(2)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丙是一辆小汽车即将进人测速路段时看到的标志牌,根据该路段限速75km/h的规定,该车在前方测速路段至少需要行驶 h.
(3)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4)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填字母).
A.30%B.40%C.60%D.9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 km/h 左右,故A错误
B. 一本八年级物理书长26cm ,符合实际,故B正确
C. 老师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60—70dB ,故C错误
D. 根据国家规定,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满分时间为3min—4min之间 ,故D错误
故选择B
【分析】估测的题目一般涉及到的是长度、速度、时间、质量、重力、电压、电流等常用的生活的物理现象,日常要多积累,灵活运用即可,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
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移动了位置,小车是运动的 ,故A错误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没有改变位置,卡车是静止的 ,故B错误
C. 以卡车为参照物,小车改变了位置,小车是运动的 ,故C错误
D. 以路牌为参照物,小车改变了位置,小车是运动的 ,故D正确
故选择D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情况时,一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参照物确定以后,再观察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的是运动,没有改变的是静止。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时,很难直接确定直径的位置,故A、B错误;
C.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将硬币夹住,它们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下面的刻度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等于硬币的直径,故C正确;
D.夹住硬币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对其,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所以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故A是错误的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都有关 ,故C错误
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D错误
故选择B
【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状态、温度影响,人耳能听到声音是有条件限制的,一是听觉的范围20Hz—20000Hz,二是要有足够的响度
5.【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是通过振动去除污渍,属于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利用分析回声的信息不同来区分伤情,属于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是通过振动去除污渍,属于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超声波加湿器给居室加湿 ,是通过振动使水雾化,属于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分析】利用超声波主要有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区别在于传递能量是发生的物理变化,比如去除污渍,雾化水汽,传递信息是利用回声的信息不同分析数据的,例如B超就是根据回声的信息不同来判断正常部位和异常部位的
6.【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了 ,故A错误B.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故B错误C:严冬清晨,由于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降温时水凝固放热的原理,故D错误【分析】A. 衣柜里的樟脑丸 是固态直接变成气体消失,属于升华
B.撒盐是为了加快冰雪的熔化,外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熔点能够快速熔化,因为熔点变低
C.严冬清晨,由于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窗户凝华成冰花,所以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突然降温时防止白菜受冻,是利用了水遇冷凝固放热的原理
7.【答案】D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现在示数是38.5℃ ,测量体温时人的体温只有大于这个温度,示数才会发生改变,所以是大于38.5℃的温度,只有39 ℃
故选择D
【分析】体温计的特点是只升不降,要降温只能通过力的作用,如果用不甩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最终只显示最高的温度
8.【答案】4.80;337.5;32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铅笔的长度6.80cm-2.00cm=4.80cm
(2).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单位换算是337.5s
(3)温度计的示数在零上,读作32 ℃
【分析】当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测量结果去掉物体左端对齐的刻度值即可,停表读数时要先读小表盘的分钟,再读取大表盘的秒,二者相加;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后在正确读取
9.【答案】大于;乙;20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甲车的速度v=50m10s=5m/s,乙车的速度v=50m15s=3.3m/s,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2).根据图像甲车到达100m出用时20s,乙车用时15s,乙车先到达
(3).两车在20s出相遇在一起
【分析】(1)根据甲乙的路程和是时间的图像找到对应的值,直接计算甲乙的速度,注意乙车提前甲车50m的路程,
(2)分别从甲车和乙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中找到10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即可
(3)甲乙两车在图像上相交的时刻就是所需要的时间
10.【答案】运动;静止;静止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根据诗句的内容,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是运动的, 青山以树木为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以撑船人为参照物,竹排先对于撑船的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情况时,一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参照物确定以后,再观察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的是运动,没有改变的是静止。
11.【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在音乐上高音歌唱家的高是指音调高,耳朵听到歌声的强弱程度是声音的响度,根据不同的音色可分辨不同的歌手
【分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有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即音调,振动幅度有大小,即声音的响度,不同的物体振动的形式不同,即是音色,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判断
12.【答案】吸声;消声;隔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影院的墙壁造得很粗糙,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孔 ,是防止回声,起到吸声的作用;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出减小噪声,属于消声;学校周围植树,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属于隔声
【分析】噪音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减弱噪音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出、传播中、人耳处减弱,对应着可以理解为消声、隔声,吸声是指为了减少声音的回声过程。
13.【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迅速升华气体,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空气里的水蒸气凝华小冰晶,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成水滴
【分析】物质有三态,三态直接都可以互相转化,共有六种物态变化,分析物态变化要熟记物态变化的名称及过程,清楚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要知道常说的一些物质状态,例如“白气”是小水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霜”固态的小冰晶等
14.【答案】液化;凝华;放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1)露是夏秋季节夜晚温度下降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2)霜是秋冬季节夜晚温度骤降,水蒸气凝华
(3)雪是冬季气温低,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分析】物质有三态,三态直接都可以互相转化,共有六种物态变化,分析物态变化要熟记物态变化的名称及过程,清楚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要知道常说的一些物质状态,例如“白气”是小水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霜”固态的小冰晶等
15.【答案】(1)
(2)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关系计算速度v=30m6s=5m/s,在图乙表示速度的纵轴上找到5的点,平行于时间轴画一条直线
(2)根据表格确定三个时间段,1-3s,3-6s,6-9s,在把每个时间段的温度标在坐标轴上,最后按照温度变化连线
【分析】(1)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根据图甲可知物体做的匀速直线运动,主要任意找到路程是时间的对应的就可以计算速度值,最后清楚要求在乙图做的是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的大小不变,平行于时间轴
(2)要先清楚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一是固态阶段升温,二是固液共存温度不变,三是熔化结束升温。从记录的数据中找出图像中对应的点后连线即可
16.【答案】(1)v=st
(2)小;减小
(3)大
(4)0.2;变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就是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斜坡角度小,小车速度慢,便于计时,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小车过A点后计时,少记了通行时间,所测的速度会偏大
(4) S2的路程 60cm,小车到B点用时3s,速度是0.2m/s,下半程的速度是0.3m/s,速度变大
【分析】(1)实验原理就是要进行实验的依据和思路,平均速度不能直接测量,所以依据是计算速度的公式
(2)斜面的坡度决定小车下滑的速度,速度大用时短,不易准确计时,所以坡度尽量小,这样测量时间的误差也小
(3)平均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二者是对应关系,即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开始运动后才计时,相当于少记时间,速度变大
(4)根据速度公式直接计算,通过比较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不同也可以判断小车下滑速度的变化情况,
17.【答案】(1)振动;空气;转换法
(2)没有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频率;振幅
(3)变小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递声音,把发声的物体转换成物体的振动
(2)图乙实验时要求尺紧压在桌面上 ,改变伸出桌子钢尺长度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改变了音调,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1cm、2cm、3cm 时,改变的是振幅,振幅决定响度
(3)图丙实验现象是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变小,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验证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决定音调的原因和决定响度的原因,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一定熟悉知识点的内容,才能够用实验现象验证我们以掌握的知识
18.【答案】(1)自下而上;A
(2)晶体;不变;固液共存
(3)熔点;吸收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因为涉及到酒精灯加热,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的顺序,图甲中组装实验器材正确的是A,B试管受热不均,C温度计放置错误
(2)根据该物质从10min到25min的时候,温度在80℃ 的时候虽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在第15min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分析】(1)使用铁架台时涉及到加热的时候要考虑酒精灯的高度,所以要从下向上组装。给试管里的冰加热要注意受热均匀即可,温度计要正确使用
(2)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主要看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温度一直在升高
(3)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是先达到熔点,再继续吸热才可以完成熔化过程,要知道常见的晶体,冰、各种金属、冰糖等,玻璃、石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19.【答案】(1)解: 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数字“45 km”表示从该标志牌到B地还有45 km.
(2)解:由图2可知,此时轿车的速度.v=st=90m3s= 30 m/s= 108 km/h>60 km/h .
所以此时轿车已超速,违反了交通规则
(3)解: 由v=st可得,
从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B地最快需要的时间.t=sv=45km60km/ℎ=0.75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分析】(1)会看交通标识牌的含义,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多看多问多思,数字“60”是限速,表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数字“45 km”表示从该标志牌到B地还有45 km,这种标识全国通用的
(2)轿车匀速行驶,据图2可知速度是30m/s,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换算 30 m/s= 108 km/h ,速度大于限速,已经违反了交通规则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是指轿车以最高60 km/h的速度行驶到B地 ,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20.【答案】(1)解: 已知鸣笛处距离山崖s=540 m,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的距离s1=60 m,
根据题意可知,笛声传播的距离s2=2s-s1=2×540 m-60 m=1 020 m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2=340m/s,
由v=st可知,司机从鸣笛开始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s2v2=1020m340m/s=3 s
(2)解: 由于汽车行驶60m的时间为司机从鸣笛开始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即汽车的行驶速度v1=s1t=60m3s =20 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解决回声问题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知道回声经过的路程从是声音从发出遇到障碍后返回的路程,二是车是运动的,确定声音的路程是关键,假设车不动,声音的路程是2× 540 m=1080m,汽车鸣笛以后向前行驶60m,所以当听到回声时,声音的路程是1080m-60m=1020m,声速已知,直接计算即可
(2)计算汽车行驶的速度,要清楚汽车行驶这60m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鸣笛到听到回声的时间相等,关键是会找这样的隐含条件
21.【答案】(1)热胀冷缩;B
(2)98;小于;a;液化
(3)减少加入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数时视线和刻度线相平
(2)从实验数据发现水的温度到达98 ℃,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在升高,确定水的沸点是98 ℃,在一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以后液面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a图是沸腾的,“白气”是烧瓶口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根据热量计算公式分析,要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者减小水的质量,最好是提高水的初温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温度计中的液体充分和被测物体接触后,温度相等,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数据温度保持不变的值就是沸点,因为液体沸腾以后温度不在升高,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物态变化所说的“白气”不是气体,是小水滴。是液化形成的
(3)通过提高水的初始温度,或者减小水的质量都可以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根据Q=cm△t分析
22.【答案】(1)响度
(2)A;C
(3)音色
(4)空气柱;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不同力度吹口琴,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2)高音指的音调高,物体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高音是A区,C区是低音
(3)不同的乐器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的因色不同
(4)吹哨子时振动的是空气,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所以是图乙中的A图
【分析】口琴是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振动的频率快,音调高,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因色不同,乐音的三要素一定要分清楚,做题的时候要清楚发声体是什么才能正确解决,比如口琴是金属簧片,哨子是里面的空气柱,二胡是琴弦等等
23.【答案】(1)80;26.7
(2)0.2
(3)先降低后升高
(4)B
【知识点】比热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从仪表盘直接读出80km/h,酒后驾车应急反应的时间约为1.2s,这个时间行驶的距离是反应距离,80km/h=803.6m/s,803.6m/s×1.2=26.7m
(2)该标识指从此地到区间测速距离是15km,以 75km/h ,计算时间=15km75km/ℎ=0.2h
(3)分析发现,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
(4)考虑到安全系数应该选择凝固点是-28 ℃ 的,为了降低费用应该选择40% 的
【分析】(1)读取带有刻度线的工具时的方法基本是一样的,首先分清分度值和单位,指针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要读的数据,酒后驾驶人反应比不喝酒慢,反应慢的这段时间行驶的距离就是反应距离,反应以后才开始制动,这样增加了危险性,所以严禁酒后驾驶
(2)熟悉各种交通标志,该标志的提示的据前方区间测速点还有15km,安限速最高速度行驶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时间
(3)从数据中直接分析即可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液的凝固点要低于当地最低温度,根据实际温度的波动应该选择比当地最低温度低10℃左右的混合液体,如果选择凝固点-28℃的有两种选择,我们要选防冻液含量低的,这样是为了节约成本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4
-2
0
0
0
0
1
2
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2
-49
-48
-46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试卷pdf、八年级物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九年级物理试卷pdf、九年级物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