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及其生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各种物质都能相互交换
B.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D.毛细血管损伤,血浆蛋白的外溢可引起组织水肿
2、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甲中的B
B.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
D.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
3、图 1 表示向清水中分别滴加 HCl 、NaOH后, 清水 pH的变化;图 2 表示向血浆中分别滴加 HCl、NaOH后,血浆 pH的变化(图中 HCl 、NaOH的浓度均为 0 .1ml/L)。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 HCl 、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 pH的变化
C.在实验过程中,清水组随着滴加 HCl量的增加,pH 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
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 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4、.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 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
B.条件反射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7、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处膜两侧的电位属于静息电位
B.兴奋在膜内的传导方向为a→c→b
C.a部位接受刺激,神经纤维膜上K+通道的通透性增大
D.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与突触传递兴奋的速度相同
8、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 b 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 c 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9、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存在突触前膜神经元中
B.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D.神经递质储存在②中,经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④持续作用
10、在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相关的科学史以后,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1、下列关于渗透压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渗透压调节包括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
B.渗透压感受器和形成渴觉的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当细胞外液量减少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12、如图是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
C.若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
D.图中的分泌细胞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
13、如图是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来实现其功能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14、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B.当人体处于 39℃高温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
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少于在炎热环境中
15、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 A→C→D→E 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16、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D.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17、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 James P.Allisn 以及日本的Tasuku Hnj,以表彰他们在免疫抗癌方面作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B.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艾滋病病人更易患癌症
C.正常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免疫力,远离癌症
18、2011年3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賽诺革菲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细胞因子
C.②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19、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是一种植物激素
20、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21、农业生产中常运用一些生物学原理,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的无子果实,果实细胞中染色体细胞数目加倍
B.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ɑ-淀粉酶
D.利用较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22、有关“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
23、兴趣小组同学切取某禾本科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丙图所示),培养相同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引起的α角为 0︒
B.丙图中α角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中生长素分布不均所引起
C.丙图中,随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增加,α角一直变大
D.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应该是左侧<右侧
2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植物来说,光既是能量来源,也是一种信号
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D.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
B.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结构仅通过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6、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入侵野兔的情况,工作人员对该野兔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几年内,该野兔种群数量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最初几年内野兔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0.033
B.数年之后,当野兔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错过了防治野兔泛滥的最佳时期
C.研究者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预测该地区野兔未来几年种群数量
D.推测最初几年内野兔的生存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裕、天敌少等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出现快速增长
27、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同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
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D.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
28、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9、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很多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B.林下光照较弱不会导致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C.气温骤降对某些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与各自的种群密度无关
D.非生物因素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风景区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C.农田中玉米植株高低不一,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可以充分利用光能
D.森林中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二、读图填空题
31、下图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不同的调节方式,A~G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C属于反射弧结构组成中的______________。A、B两种细胞中,______________细胞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若碘在F中参与了某激素的合成,则D合成的相关激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D通过E控制F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_调节。④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
(3)某人由于持续寒冷刺激而出现发高烧症状,在体温上升期人体的F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在接下来的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新冠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应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③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图中细胞__________(填细胞序号)发挥强烈的二次免疫。
(3)机体抵御病毒的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毒的消灭,但是如果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对自身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从而引发疾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
33、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
(2)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表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 ______________特性进行诱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________法。
(4)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____,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种群密度在4~10年,调查结果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相似。
(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期间,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 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2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第3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老鼠,则该草原上鼠的K值 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对酵母菌的培养液稀释100倍后进行计数,(使用25×16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如果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计数 5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总数为45个,请你计算该酵母菌培养液原液的种群密度(单位:个/ml) 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5、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 相似。
(2)本实验 ______________ (能/不能) 证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3)若利用本实验数据进一步测定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配制浓度在 ______________ 范围内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5组;
第二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芹菜幼苗,随机均分为5组,并用以上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5组芹菜幼苗在 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测量并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油菜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进入组织液,A错误;
B、毛细血管内流动的是血浆,外面是组织液,所以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正确;
C、人体大多数细胞是组织细胞,其内环境是组织液,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毛细血管损伤,血浆蛋白的外溢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图甲中的B 为血浆、C是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
C、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C错误;
D、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实验中所用HCI、NaOH的浓度沟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A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B正确;由图1可知,随着滴加HCI量的增加,清水组的 pH逐渐减小,C错误;对比图1和图2可知,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
4、答案:B
解析:A、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A正确;
B、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正确;
D、“醉氧”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导致内环境稳态被打破,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还要依靠相应的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A正确;条件反射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会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或减弱,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正确。
6、答案:A
解析:A. 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
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B错误;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错误;
D.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A. 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B. 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
C. 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
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①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①错误;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A、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完成的,A正确;
B、通过抗利尿激素的水平衡调节过程为:比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此过程在下丘脑中存在反射弧,B正确;
C、通过下丘脑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中反射弧并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D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A正确;
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高血糖素,B错误;
C、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该激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
D、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图中的分泌细胞不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完成的,A正确;
B、通过抗利尿激素的水平衡调节过程为:比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此过程在下丘脑中存在反射弧,B正确;
C、通过下丘脑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中反射弧并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A正确;
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高血糖素,B错误;
C、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该激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
D、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图中的分泌细胞不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D
解析:A、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是体温调节中枢、②是骨骼肌、③是肾上腺、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正确;
B、当人体处于39°C高温环境(高于人体正常体温)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B正确;
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C正确: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体温仍能保持相对平衡,D错误。
故选 D
15、答案:D
解析:D项,参与体温调节的内分泌腺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胸腺不参与体温调节,即D项表述错误,故选择D项。
A项,饮水少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此信号一方面传递给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同时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的作用增强,减少尿液排出,即A项表述正确,故不选择A项。
B项,人体内血糖过低时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调节血糖,血糖平衡调节中aC>de为体液调节,即B项表述正确,故不选择B项。
C项,人的手被针扎的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兴奋是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即C项表述正确,故不选择C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C
解析:A、消化道有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唾液中不含吞噬细胞,B错误;
C、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是机体在个体发育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进行分裂,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A、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错误;B、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艾滋病病人更易患癌症
疾病,B正确;
C.正常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与其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正确;
D、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加容易引发癌症,而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免疫力,远离癌症,D正确。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A、细胞2表示辅助性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A正确;
B、图示细胞中均含有合成物质a(抗体)的基因,只是细胞4中的合成物质a的基因表达了,B错误;
C、②表示抗原呈递过程,该过程依赖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
B、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的,B正确;
C、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
D、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A
解析:A、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
B、图I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
C、图I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
D、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
22、答案:A
解析: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得到无子果实,这是利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因此果实细胞中染色体细胞数目不变,A错误;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B正确;
C、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在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
D、由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23、答案:B
解析:
24、答案:A
解析:A、对于植物来说,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同时,植物体内有光敏色素,可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A正确;
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同时也受环境影响,B错误;
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激素类似,但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C错误;
D、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故选:A。
25、答案:C
解析: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
26、答案:B
解析:A、λ是指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所以如果该野兔种群数量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3%,则λ=1+3.3%=1.033,A错误;
B、数年之后,当兔子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B正确;
C、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记重捕法测定其种群密度,但不能预估种群数量,C错误;
D、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
27、答案:D
解析:A、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样方法,多采用标记重捕法,但蚜虫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偏离实际值,B错误;
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
D、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D正确。
28、答案:D
解析:A、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减少,此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
B、b点时,种群的数量最大,故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B正确;
C、a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C正确;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b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O,种群的数量最大,D错误。
故选:D。
29、答案:D
解析: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A正确;
B、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下生长,林下光照较弱,不会导致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
C、温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骤降对某些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C正确;
D、非生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迁入率、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D。
30、答案:C
解析:A、某风景区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群落的空间结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B正确;
C.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
D、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D正确。
故选C。
31、答案:(1)感受器;B;细胞膜上存在能识别并结合该激素分子的特异性受体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级;反馈
(3)神经—体液调节;等于
解析:(I)据图结构C能接受寒冷刺激,并且产生兴奋,为感受器;A、B两种细胞中只有B上存在与G分泌的激素结合的受体,所以A、B两种细胞中,B细胞是G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2) 若碘在F中参与激素的合成,其参与合成的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F为甲状腺,E为垂体,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D为下丘脑,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通过E控制的分泌活动,体现了分级调节。
(3)体温的调节为神经一体液调节;温度持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温度升高,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反之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32、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或APC细胞);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
(2)VI和Ⅳ
(3)免疫防御;自身免疫病
解析:
33、(1)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捕食;被捕食者;A的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且多于B
(3)取样器取样;趋暗趋湿避高温;样方
(4)年龄结构
解析:
34、答案:(1)C
(2)偏大;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3)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利用捕鼠器械捕杀或天敌控制或通过药物影响出生率
(4)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5)2.25×108个/ml
解析:
35、答案:(1)生长素;赤霉素
(2)不能
(3)第一步:0.20-0.40mg/L
第三步:相同且适宜
第四步:每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解析:(1)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可推测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相似.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因变量是油菜的生长情况,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3)由于雌性激素为动物激素,不能对植物细胞起作用,所以该报道不科学.
(4)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0.3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0.3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0.2至浓度0.4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0
0.10
0.20
0.30
0.40
0.50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