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了解判断一个变法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知识链接】
立木为信 舌战群儒
【基础感知】
1.背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__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_____改革。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_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______年,______任用______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作用:使________的实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一跃成为最________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________奠定了基础。
【合作学习】
1.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依据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变法内容。
(3)阅读材料二,旧贵族的既得利益为什么会受到损害?请从材料一找出相关的句子。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小明同学和小芳同学产生了分歧(如图2所示),两位同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小明同学着眼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小芳同学着眼于变法者的个人命运。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着眼于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当堂训练】
2.(2016•内江)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3. (2017·宿迁)改变常常便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 铁制家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 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课下作业】
政治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经济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军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2018)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5384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2018)导学案及答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基础感知,合作学习,当堂训练,总结归纳,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基础感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总结归纳,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感知,合作学习,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