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历城村(图1)是冀南平原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落。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图2),成功实现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一阶段,该村种植的作物最可能是( )
A. 春小麦甜菜B. 冬小麦甜菜
C. 春小麦棉花D. 冬小麦棉花
2. 第二阶段,影响部分村民职住分离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活成本②通勤成本③环境质量④基础设施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3. 改革开放后,在历城村发展过程中( )
A. 自然条件的影响不断增强
B. 土地产值及集约度不断提高
C. 村庄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
D. 镇—村间联系不断趋于弱化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历城村位于冀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带为暖温带,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经济作物为棉花,D正确。在我国春小麦的分布主要位于东北地区,从热量带角度来看,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热不适合甜菜的生长,不是甜菜的主要分布区,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村民在镇上兼业,农闲季节在镇上务工,农忙季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在村里一方面能够获取粮食、蔬菜等生活产品,节省租房成本,从而降低生活成本,①正确;另一方面,村庄距离镇上较近,通勤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②正确;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村民居住地点的主导因素,③错误;镇上的基础设施要优于农村,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3题详解】
改革开放后,历城村由农业阶段逐渐发展到工业阶段,自然条件的影响不断削弱,A错误;职住分离,使镇一村间联系得到强化,D错误;第三阶段职住分离和村落建设用地受到严格控制都说明空心化不明显,C错误;村落建设用地受到严格控制,使土地产值和土地集约度不断提高,B正确。故选B。
【点睛】我们根据小麦的种植地区和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一般而言,冬小麦一般种植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也就是冬季并不十分寒冷的地区。从热量带角度来看,冬小麦一般种植在暖温带、亚热带以及部分热带地区,在我国最典型的冬小麦种植区域就是华北地区,热量带属于暖温带。冬小麦一般前一年的秋季播种,到了冬季小麦开始越冬,基本停止生长,到了第二年春季返青生长,而到了初夏时节,就可以成熟收割。春小麦一般种植在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也就是冬季十分寒冷的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小麦无法在地下越冬,所以只能等到第二年的开春进行种植,也就是春种,到了夏季生长,到了秋季就可以成熟收割。在我国春小麦的分布主要位于东北地区,从热量带角度来看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C2M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物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又被称为“短路经济”。下图为C2M模式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该模式可节省( )
A. 设计成本B. 销售成本C. 库存成本D. 制造成本
5. 该模式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 )
A. 降低工业产品的附加值B. 提高工业生产集聚效益
C. 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D. 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 该模式下制造商需根据客户要求改造生产线,进行相应的设计,进行柔性生产,故相比传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该模式设计次数较多,设计成本增加,A错误。销售成本包括支付给营销员的佣金,业务部门的办公费以及其他与销售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等。该模式虽是下单模式,但是也需要设立一个前端部门进行订单处理,销售成本不一定下降,B错误。该模式为订单模式,制造商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生产而后进行发货,可减少传统制造业大批量生产却因销售不出去而产生的大量库存导致的库存成本上升,C正确。该模式下生产前需根据客户的需求改造生产线,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才能进行生产制造,故制造成本将上升,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模式下产品的生产需先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和设计,环节增加,延长了产业链,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增加,A错误。该模式下企业生产一改传统制造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转为小批量、定制式生产,生产和区域分布趋于灵活,降低了工业生产集聚效益,B错误。该模式为订单模式下的生产,降低了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C错误。该模式为订单模式下的生产,制造商需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线改造和设计,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D正确。故选D。
【点睛】C2M是英文Custmer-t-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又被称为"短路经济"。是指现代制造业中由用户驱动生产的反向生产模式。C2M模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定制化、节能化、柔性化 ,运用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随时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个性化产品的工业化定制模式。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考察区域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下左图),并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下右图中丁地测得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为8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丁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24.5°N100°EB. 22.5°N120°E
C. 24.5°N110°ED. 22.5°N100°E
7.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上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埋藏深度(单位:米),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
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向斜山
8. 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 利用水资源丰富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憩业
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答案】6. A 7. C 8.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丁地测得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全年没有直射现象,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换算规律可推导出丁地纬度为24.5°N。其次,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地方时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13:20,因此该地比东八区时间晚1小时20分,则丁地位于100°E。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剖面上等高线数值可知为谷地,A、D错;再根据图5中各观测点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岩层的海拔高度,丁点为1300米,向右依次为1600~1700米、1600~1700米、1400米、1300米,戊点为1280米,画出图形可知该剖面上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如下图) 。综上所述,丁—戊剖面线为背斜谷。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破碎,易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甚至石漠化,因此最适宜保护性开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旅游、疗养为主的休憩业,C对;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适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A错;当地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B错;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利于保护环境,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故选C。
【点睛】向斜:指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方法是确定内部的新岩层和外部的老岩层。在水平面上,新岩层在中间,老岩层在两侧,形成一个河谷,即向斜河谷。背斜:指岩层向上弯曲,主要方法是确定新的内部,在水平面上,中间为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形成背斜山,即背斜山。向斜河谷岩层较坚固,不易被侵蚀,所以有泥沙在河谷中堆积,四周逐渐高起来,成山,称为向斜山脉;背斜山体上部松散,易受侵蚀,逐渐形成河谷,即背斜河谷。
矿区未做防护的边坡常因失稳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某矿区采用智能化边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提前加固边坡,保障了生产安全。下图为该矿区一个矿坑的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系统利用布设在边坡的传感器的位移量监测边坡风险,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5G技术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10. 为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传感器的布设应符合( )
①避开断层和破碎带②尽量在一条直线或平面上③尽量远离开采区④尽量集中放置
A. ①③B. ②③
C. ②④D. ①④
11. 传感器数量精简化和适宜的排列方式是地面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该地边坡形态,最适宜的传感器布设形式是( )
A. B.
C. D.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遥感技术是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对于监测边坡位移作用不大,①错误;计算边坡传感器位移量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②正确;据材料可知,监测边坡需要布设传感器,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③正确;5G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④错误。B项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该系统是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断层和破碎带会影响传感器监测,故要避开,①正确;边坡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坡面,故传感器应立体状放置方能很好地监测位移,②错误;开采区的震动会影响监测,故要远离开采区,③正确;据图可知,传感器均匀分散放置比较合理,④错误。A项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边坡形态为环形,故选择环型布设形式以达到精简化目的,其他形式均不适宜该边坡形态。C项正确。故选C。
【点睛】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12. 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Ⅰ、ⅡD. Ⅲ、Ⅱ、Ⅰ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的位置是在甲山以南,排除③和④,CD错误;①和②高程虽然都介于100米和200米之间,但②地位于向斜两翼中的东翼,B符合题意,A错误,因此B项正确。
【13题详解】
经过读图和所学知识判断:Ⅲ覆盖在Ⅰ和Ⅱ之上,岩层年龄最新。再结合观测点在向斜的东翼,向斜岩层具有中心新两翼老的特征,与Ⅱ相比,Ⅰ更靠近中心岩层,年龄较新。因此岩层新老关系是Ⅱ、Ⅰ、Ⅲ,B正确;ACD错误;综上所述,B项符合。
【点睛】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老翼新,向斜是中新翼老。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该地林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B. 风向C. 光照D. 水分
15. 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
A. 横断山区
B. 塔里木盆地
C. 黄土高原
D. 呼伦贝尔大草原
16. 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
A. 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
B. 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
C. 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
D. 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答案】14. D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且该地林地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D对,排除ABC。故选D。
【15题详解】
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而河流发生裁弯取直是在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的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根据已学知识,地形平坦的区域河流侧蚀作用强,更易发育曲流,从而形成牛轭湖。图为“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而横断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河流落差大,曲流少,不易形成牛轭湖,AC错;塔里木盆地虽然平坦,但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流量较小,不易形成牛轭湖,B错;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地势平坦,东部河流发源于湿润半湿润区,水量较充足,河流两岸易被侵蚀,曲流发育,易形成牛轭湖,D对。故选D 。
【16题详解】
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周边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点睛】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1、首先考虑河道是否弯曲,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为贺兰山东麓地貌景观及P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图2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图3为P处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四、宁夏贺兰山东麓枸杞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年产值达数十亿元,已形成枸杞产业带。枸杞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
(1)根据材料二从地质作用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描述P处地貌特征。
(3)简析贺兰山东麓利于种植枸杞的光照条件。
【答案】(1)岩层受内力水平挤压超过岩石承受限度发生一组断裂;岩块沿断裂面相对垂直运动;宁夏平原两侧岩块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宁夏平原所在岩块断裂下陷,形成低地(或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黄河带来泥沙沉积,形成宁夏平原。
(2)以河流出山口为顶点,呈扇形沉积;扇顶到边缘沉积物从厚到薄(或地势从扇顶到边缘从高到低);地形平坦;扇顶到边缘沉积物颗粒从粗到细;以河流(或图中剖面线或扇形沉积中轴线)向两侧地势降低。(后三点任答对一点即可)
(3)生长期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枸杞子质量好:夏季(生长季)昼长,日照时间长;秋季晴天多,利于枸杞子收获和晾晒。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及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流水堆积地貌,农业区位因素等的判断,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岩层受内力水平挤压超过岩石承受限度发生一组断裂;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及周边河流带来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宁夏平原。
【小问2详解】
该地区地貌为冲积扇,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的一种扇形地貌。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扇顶到边缘沉积物从厚到薄(或地势从扇顶到边缘从高到低);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中部有河流流经,以河流(或图中剖面线或扇形沉积中轴线)向两侧地势降低。
【小问3详解】
光照条件是指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照质量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产生影响。该地区夏季降水少,生长期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此外该地区纬度较高,夏季夏季(生长季)昼长,日照时间长;该地区秋季晴天多,降雨量少,蒸发强烈,利于枸杞子收获和晾晒。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投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指出贵州土地贫瘠的表现。
(2)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3)简述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的成本优势。
【答案】(1)土层薄;养分少(腐殖质少,或肥力低)。
(2)有利条件:贵州蕴藏有丰富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为高原地形,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等。(后两点任答对一点即可)
不利条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等。(任答对一点即可)
(3)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共享大数据信息(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协作)。(任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贵州为背景材料,考查贵州自然环境、农业、工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贵州土地贫瘠,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薄;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土地养分少(腐殖质少,或肥力低)。
【小问2详解】
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科技中心的条件,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回答,有利条件可以从能源、气候等方面回答,不利条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回答。贵州蕴藏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降低能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同时贵州省工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
【小问3详解】
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共享大数据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下右图分别为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
(1)分析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工程量大?分析原因。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需水量大;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量大。
理由:美国北水南调输水路线位于山间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或答调水线地形相对平坦);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输水路线穿过山脉,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原因:灌溉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导致次生盐碱化。
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任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美国为材料,涉及澳大利亚水资源、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调水工程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缺水的原因,缺水分为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即时由于严重水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资源型缺水是由于水资源本身频发导致的缺水;结合所学知识,墨累达令盆地,本身地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本区域缺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由图可知,美国北水南调输水路线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线路位于山间盆地,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不需要跨越高山,因此工程难度较小;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需要跨越大分水岭,需开凿隧道,工程量较大,难度较大。
【小问3详解】
原因:本题考查调水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于调入区达令盆地,由于本区域气候干旱,调水后不合理的灌溉提高了区域地下水的水位,增加了盐碱化;
措施:对于土壤盐碱化问题,治理措施在于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修建工程措施,有排有灌,控制地下水水位;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作物等。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最可能位于,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抑制二次坍塌的主要因素是,旱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戊处等压线的数值最可能是,东海最易出现黑潮锋的月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