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说明:请把1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11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D. 丙地最稳定
2.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D. 东南丘陵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选D。
【2题详解】
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正午前后”,与题图对应的“8时气温状况”,有一个时间差(4小时),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小时”,读图发现,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经过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8时气温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80千米。8时甲处对流最旺盛,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选B。
【3题详解】
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为1000~1500米)海拔都高于5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生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30°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北半球中纬”。选D。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 云量B. 海拔
C. 下垫面D. 正午太阳高度
5.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 53﹪B. 62﹪
C. 70﹪D. 78﹪
【答案】4. A 5.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4题详解】
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5题详解】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题
6.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3月12日晴朗B. 6月5日晴朗
C. 3月22日多云D. 6月20日多云
7 该地可能位于
A. 祁连山地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D. 帕米尔高原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若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13时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选D项。
【7题详解】
根据当地昼长将近15时,推出当地日出时间为12-15/2=4:30左右,后根据时差1.5小时推出其经度约为97.5°E,祁连山地位于此经度附近。A正确。大兴安岭、南沙群岛位于120°E附近,帕米尔高原位于80°E附近,BCD错误。选A项。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9.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8. A 9. C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8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9题详解】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B. ④至⑤C. ⑥至⑦D. ⑨至⑩
11.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
A. 吹西北风B. 吹西南风C. 吹东南风D. 吹东北风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可知,相邻两点所间隔的时间相同,因此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越长,表明风速越快,即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探空气球从③运动至④所经过的距离最远,A正确。
【11题详解】
读图甲,图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要判断近地面的风向,即是判断⑦相对于⑧的方位,读乙图,东经度数增大的方向(或者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此可知地球自转呈顺时针,因此中心点为南极点。⑦的纬度较高,就南北方向而言,⑦位于⑧的南方,在图中绘制出顺时针的方向可知,就东西方向相对而言,⑦位于⑧的西方,综上所述,⑦位于⑧的西南方,因此近地面吹西南风,B正确。
【点睛】通过经纬度判断两地的相对方向:先判断南北方向(纬度越靠近北极,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方;纬度越靠近南极,其南北方向越靠近南方);后判断东西方向(①若两地均为东经,则度数大的在东方;②若两地均为西经,则度数小的在东方;③若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将两地经度数值相加:若度数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数所在地在东方,西经度数所在地在西方;若度数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数所在地在西方,西经度数所在地在东方)。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 偏南风B. 偏东风C. 偏北风D. 偏西风
13. 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 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 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 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 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12. C 13. D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
13题详解】
“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14.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主要因素
A. 降雪量B. 温度C. 光照D. 地形
15.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 农田B. 林地C. 城区D. 乡村
16.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 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积雪稍厚。因云量分布差异不大,故排除A、C;该区域在长江三角洲,主要为偏东风,故排除D;该区东部比西部更近海,受海洋影响,冬季东部比西部温度高,故选B。
【15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M地位置,M地为上海主城区,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C项符合。
【16题详解】
GPS技术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功能,D项正确;A项为遥感的功能,B和C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考点:读图分析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积雪深度分布;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中的应用。
当强冷空气经过渤海上空时,受海水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形成“冷流云”,继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冷流雪”,12月是冷流雪量最多的月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山东半岛南部冷流雪量远少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较远B. 地形阻挡C. 气温较高D. 地势低平
18. 冷空气南下时,山东半岛北部12月比2月更易产生冷流雪的原因主要是
A. 海陆气温差异较大B. 南下冷空气较频繁
C. 渤海表层水温较高D. 半岛上空尘埃较多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山东半岛的冷流雪量是气流经渤海加热加湿后遇地形阻挡而成的,北部处于冷流雪量的迎风坡,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量要少于南部,选B。
【18题详解】
冷流雪量的多少取决于渤海的加湿加热能力,12月与2月相比,渤海的12月比2月表层水温较高,温差更大,强冷空气更易凝华成冷流雪,选C。
【点睛】本题组的重点是读懂材料,明白冷流雪是指当强冷空气经过水域上空时,受水体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再遇地形抬升导致形成的特殊降水现象。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图Ⅰ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图Ⅱ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9. 洞里萨湖( )
A. 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 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 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 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20. 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 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 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 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21. 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 洪泛区面积扩大D. 泥沙淤积总量减少
【答案】19. D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洞里萨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读图可知雨季主湖区含沙量小;洪泛区面积最大在雨季;旱季主湖区含沙量少,输沙量小。故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4月为热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区面积小,湖泊水位低,湖滩裸露面积大,风大扰动,含沙量大,A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泥沙首先在库区沉积,因此河流带入洞里萨湖的泥沙减少,泥沙沉积总量减少,D正确。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温年际变化没有影响;水库调节河流径流,洪泛区面积减小。A、B、C错误。故选D。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B. 减少河水含沙量C. 增加降水量D. 加大河流径流量
23.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4.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B. 沟谷C. 裸露坡面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22. B 23. B 24. D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2题详解】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23题详解】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24题详解】
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凇、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Ⅱ卷(综合题,52分)
二、综合题,本卷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H岛(下图)为著名旅游胜地。岛上分布着众多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通道,有多个自然保护区。
(1)推测H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2)季节性河流大多发育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湿润地区的H岛却多为季节性河流。从地形角度分析H岛多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H岛修建水库解决当地用水问题,你是否赞成?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空间分布特征;北多南少。
理由:该岛地势中部较高,南北地形差异不大,河流北多南少。(或该岛盛行东北信风,北部位于迎风地带,南部位于背风地带。)
时间分布特征:季节分配不均。(或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理由:地处热带,蒸发量季节差异小;多季节性河流。(或东北信风强弱存在季节差异。)
(2)H岛面积较小,以山地为主,中部多高山,河流流程较短,汇水面积较小,流速较快。岛上熔岩流通道发育的沟谷众多。
(3)赞成。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降水较丰富,季节分配不均;随着旅游业发展,用水需求日益增大。
不赞成。河流水量小,无法达到蓄水条件;多火山,地质条件复杂;当地开发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
【解析】
【分析】时空分布特征,要注意分为时间和空间分布来回答,不要漏答。该岛缺水的原因跟海南岛有点类似,都是流程太短,很快注入海洋。
【详解】(1)H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空间分布特征;北部多南部少。理由:该岛地势中部较高,南北地形差异不大,河流北多南少。该岛地处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北部位于迎风地带降水多,南部位于背风地带降水少。时间分布特征:季节分配不均,或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理由: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蒸发强烈;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季节性河流;东北信风强弱存在季节差异,冬季强夏季弱。
(2)H岛多季节性河流的原因是:H岛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部多高山,河流流程较短,流域面积小,流速较快,很快注入海洋,河流很多形成季节性河流。而且岛上熔岩流通道发育的沟谷众多,地表水常常流入通道,保存难。
(3)缺水分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该岛属于工程性缺水。仅仅需要选择一种态度回答。赞成。由于面积狭小,流程短,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季风强弱季风变化大,降水虽然较丰富,但是季节分配不均;随着该岛旅游业的发展,用水需求日益增大,修建水库有利于缓解用水困难,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赞成。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无法达到水库蓄水条件;多火山,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当地开发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不进行大量破坏性的开发。
【点睛】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1示意我国某地传统村落的梳式布局方式,图2示意该村落的剖面。某校师生暑期研学时,发现该地天气炎热,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能够较好地通风散热。在图1中画出夏季最大风频的风向,在图2中画出夏季晴天午后微风环境下的局地环流,并分别说明绘制理由。
【答案】绘图如下:池塘对热风具有冷却作用。为了通风散热,池塘应位于宅院上风向,且风向应与巷道平行。夏季晴天午后宅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池塘、林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分别与宅院形成热力环流。
【解析】
【详解】该题考察热力环流。夏季池塘(比热容大)升温较慢,为高气压区,风由池塘吹向宅院。如图1黑色箭头所示。宅院的巷道走向与风向平行,即可通风散热。图2的原理类似于城市风,宅院在夏季的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在近地面气压比池塘及树木区(气温较低)低,风由池塘、林地吹向宅院。分别构成热力环流。如图2所示。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48,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48,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