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45322/0-1701401155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45322/0-17014011557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45322/0-17014011557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 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 一直向东B. 先东南再东北
C. 一直向西D. 先东北再东南
2. 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60°N,80°E)B. (60°S,100°W)
C. (30°S,100°E)D. (60°S, 80°W)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在地球表面,飞机飞行的最短航线要沿着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MN为北半球的同纬度的两点,则经过两点的大圆由于圆心在地心,弧度向高纬度弯曲;图中两点的经度向东增大,因此同为东经度;因此从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 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先东北再东南,D对,ABC不对。
【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M点的坐标为(60°N,80°E);则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特点是纬度南北相反,经度和为180°,则判断为(60°S,100°W);故答案为B,ACD不对。
【点睛】最短航向的确定:①两地同位于赤道上航向为正东或正西。
②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航向为正南或正北方向。
③地球上任意两点和地球球心必然确定一个大圆,一定存在一个纬线圈和这个大圆相切,切点即为这个大圆的纬度最高点,若大圆航线经过切点,则发生转向,转向点为切点;若大圆航线不经过切点,则不发生转向。
大圆航线如果经过北半球的纬度最高点:则为先向东北,再向东,然后向东南或者先向西北,再向西,然后向西南。
大圆航线如果经过南半球的纬度最高点:则先向东南,再向东,然后向东北或者先向西南,再向西,然后向西北。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M-N一线( )
A. 高差最大达300mB. 海拔最低处为30m
C. 丙处为谷地D. 经过两个鞍部
4. 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 )
A. 甲处能看到乙处B. 乙处能看到丙处
C. 丁处能看到丙处D. 甲处能看到丁处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M一N一线,乙附近为最高海拔:270m<最高海拔<300m,丙附近为最低海拔: 0m<最低海拔<30m,计算可知,240m<高差<300m,高差最大没有达到300m,A错误,0m<最低海拔<30m,因此最低海拔不是30m,B错误;自M向N方向,依次经过甲沟谷一乙山地一丙谷地一丙丁间鞍部,因此只经过一个鞍部,D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丙处海拔比两侧低,因此丙地是谷地,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乙处位于山脊右侧,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所以从甲处看不到乙处,A错误;乙处海拔为270m,向东到丙处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二者之间为凹坡,因此乙处可以看见丙处,B正确;从丁处看丙处,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先缓坡后陡坡,故从丁处看不到丙处,C错误;甲处位于山谷中,与丁处之间有乙处所在的山脊阻挡,因此甲处看不到丁处,D错误。故选B。
【点睛】两地之间若无山地或者山脊,则可以通视。要特别注意,凹形坡一般可通视,凸形坡则容易挡住视线。有时仅看两地凹凸坡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这种情况下,凹形坡也不能通视。
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碳排放国,太阳能开发起步晚、潜力大,政策支持力度大。莫德赫拉成为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多余的电可以并网向外输送赚取利润。下图示意印度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分布④大气环流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6. 莫德赫拉通过向外输电赚取的利润有限,主要受制于( )
A. 太阳能资源禀赋B. 自身产能量C. 自身电能需求量D. 设施管理水平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印度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呈现沿着纬度和海陆分布变化的格局。在德干高原(西南季风背风坡)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印度西北部西南季风影响较弱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因此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分布和大气环流,③④正确,D正确,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莫德赫拉成为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多余的电可以并网向外输送赚取利润”可知,莫德赫拉为村镇,太阳能发电起步晚,发电量有限,B正确;当地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排除A;自身为村镇,用电需求有限,排除C;太阳能发电有较好的政策支持,设施管理水平较高,排除D。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形(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天气(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较弱,大气透明度较高,太阳辐射越强)、昼长时间(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众所周知,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如图)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已灭绝,在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河南安阳发掘出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
A. 寒武纪B. 白垩纪C. 古近纪D. 第四纪
8. 关于圣水牛生活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温暖湿润,草原广布B. 温暖湿润,风沙肆虐
C. 温暖湿润,湖沼遍布D. 温暖湿润,植被稀疏
9. 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 气候转冷、人类过度捕猎B. 外来天敌、生态系统失衡
C. 地动山摇、火山地震爆发D. 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在人类遗址中发现含有圣水牛骨骼,因此人类与圣水牛同时出现,而人类出现在第四纪,因此该地层应第四纪,D正确;寒武纪、白垩纪、古近纪(早第三纪)地层中没有人类遗址,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可知,圣水牛生存环境为暖湿的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耍、生存,C正确;黄河流域温暖湿润,当地应是森林,而不是草原,且植被茂密,同时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较少,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圣水牛的灭绝,一方面可能是人类的过度捕杀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年至前850年)的到来,变冷的气候改变了环境,圣水牛因此失去了昔日家园,A正确;外来天敌,火山地震爆发,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并没有材料支持,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古代----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中生代----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人类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同时能够利用地震波进行油气资源的探测,以及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约12秒后建筑物开始坍塌的特点,进行逃生和救援,也就是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下图为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最可能有石油分布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1. “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传播介质差异B. 不同人的反应能力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若有石油分布,则横波会消失,只有甲图横波消失的现象,因此最有可能有石油分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先到达,横波慢,通常间隔12秒后到达,故人们可以利用这12秒的时间差进行逃生和救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每年有58天的极夜期。为保护南极环境,中山站采用固定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下图),所发电力直接并入站区电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建筑物位于光伏阵列的( )
A. 东北方B. 西北方C. 西南方D. 东南方
13. 极夜期过后,光伏组件开始工作。图示光伏阵列为站区供电大致始于每年( )
A. 4 月25日B. 5 月25日C. 7 月22日D. 8 月20日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位于南半球,固定式太阳能光伏的光伏板朝向应该是正北方,依据面北背南,左西右东进行定向,故图示建筑物位于光伏阵列的东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据材料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每年有58天的极夜期,其极夜大致开始于6月22日之前的5月23日,结束于6月22日之后的7月21日,故极夜期过后,光伏组件开始工作。图示光伏阵列为站区供电大致始于每年7月22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东北地区农谚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下列关于文中提到的几个节气叙述正确的是( )
A. 立春阳气转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春分地皮干是由于北方受副高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加快、地面变干燥
C. 清明忙种麦是指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主要在春季种植
D. 谷雨种大田是指谷雨节气后气温将迅速回升,降雨增多,谷类作物茁壮成长。
15. 在下列各组节气中,两个节气南平市的昼长时间基本相等的是( )
A. 立春、立夏B. 芒种、小暑C. 立冬、立秋D. 霜降、处暑
16.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寒霜多出现于秋季晴朗夜间的原因( )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 空气中粉尘多,水汽易凝结
【答案】14. D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立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A错误;春分时,北方受亚洲高压控制,并不受副高控制,B错误;东北平原主要种春小麦,不是冬小麦,C错误;谷雨种大田是指谷雨节气后气温将迅速回升,降雨增多,谷类作物茁壮成长,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两个节气岳阳市的昼长时间相等的条件是直射点的位置相同。其应该关于夏至日对称分布,只有芒种、小暑两个节气直射点的位置相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A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地表降温快,B错误;秋季夜晚地面辐射损失能量,晴朗的夜晚云层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形成霜降,C正确;空气中粉尘多,水汽凝结,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D错误。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2分
17. 下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情况。
(1)图中M、N两条河流,更适合开展竞速漂流活动的是哪一条?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点。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________。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要分析1977~2007年该地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进行的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答案】(1)N河。
(2)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甲 ①位于海湾内,利于避风浪;②水深岸陡,利于船舶停靠和航行。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②河流含沙量变小。
【解析】
【分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详解】(1)图中M、N两条河流,N河等高线较密集,落差较大,水流速度较快,更适合开展竞速漂流活动的是N河。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该区域的西部等高线密集,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形多平原。区域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甲。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位于海湾内,利于船舶避风浪。根据等深线分布,甲地等深线密集,说明水深岸陡,利于船舶停靠和航行。
(4) 根据表格,1977~2007年,该地的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湖泊面积增加。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进行的调整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方面。这些调整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湖泊面积增大,调蓄径流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点睛】
18. 如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用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飞机从A地附近某机场飞往C地附近某机场,其最短的航线是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经度)_____________ (纬度)。
(3)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_ (该地区时)。
(4)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
(5)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_______(大、小)。
【答案】(1)沿ABC弧线飞行
(2) ①. 80°W ②. 17°N
(3) ①. 16 ②. 4时20分##4:20 (4)34° (5)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最短航线、地理坐标的确定、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日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该地可以观测到北极星,说明图示区位于北半球。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说明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从A地附近某机场飞往C地附近某机场,其最短的航线是过两点且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晨昏线刚好为过地心的大圆,所以最短航线即沿晨昏线的劣弧ABC弧线飞行。
【小问2详解】
在B地正南方2775 km的某地用肉眼观测北极星,说明B点以南是夜晚,B点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北极有极昼现象。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度,说明该地纬度是48°N,与B地间隔纬度是25°,所以B地的纬度是73°N,结合所学可知,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的纬线度数互余,故直射点纬度是17°N。图中B点经度是100°E,位于夜半球的中央,地方时为0:00,所以直射点经线是相对的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即80°W。故直射点的坐标为80°W,17°N。
【小问3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B点地方时为0:00,A与B间隔60°,相差4小时,所以A点此时为20:00,且刚好位于昏线上,即日落时间,根据(20-12)*2=16可以计算出昼长约16小时;再根据12-(20-12)=4,计算出日出时间是4时,40°E区时即45°E的地方时是4时20分。
【小问4详解】
根据B地纬度73°N以及直射点纬度17°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直射点与当地纬度差,可以计算出B地正午太阳高度是34°。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此时晨昏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B点平分ABC弧线,此时100°E是0点,今天的范围是从100°E向东到180°,所以属于东半球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从100°E向东到160°E经线共60个经度,旧的一天占120个经度,故东半球新一天范围比旧一天小。
19. 山东(116°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2年5月1日在校内开展了主题为太阳视运动和太阳高度的相关学习活动。小组成员测量并记录了当日某时段学校旗杆影子的朝向和长度(左图)其中(OA和OB影子长度相同)。右图示意学校教学楼和旗杆的相对位置。
(1)将当日太阳视动轨迹和旗杆影子移动轨迹在图中绘出。
(2)该地理兴趣小组想观测太阳位于地平线时,旗杆影子正好朝向教学楼方向。指出观测的日期、当地地方时和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
(3)列举该地理兴趣小组计算当地5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需要的数据。
【答案】(1)如下图:
(2)日期: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地方时:6点,北京时间6点16分。
教学楼位于旗杆的正西方向,当太阳正东日出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旗杆影子指向教学楼方向。太阳正东日出的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00,对应的北京时间为6:16。
(3)旗杆的长度和当日旗杆影子最短时的长度(影子朝向正北时的长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主题为太阳视运动和太阳高度的相关学习活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山东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故影子日出时朝向西南,日落时朝向东南,正午朝向正北,且影子最短。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太阳位于地平线上说明太阳正值日出或日落。从图中看,教学楼位于旗杆的正西方向,当太阳正东日出时,影子指向教学楼方向。山东太阳正东日出的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00,对应的北京时间为6:16。小组观测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6:16。
【小问3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该地理兴趣小组通过旗杆影子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应获得旗杆的长度和当日旗杆影子最短时的长度或影子朝向正北时的长度这两个数据,结合正切角计算公式即可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厚田沙漠仍在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