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范围:全部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45分,每小题3分,共15小题)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
A. 陆风转湖风提前B. 湖风转陆风提前C. 湖陆风转换均提前D. 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2. 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B. 湖口站纬度较高C. 湖口站海拔较高D. 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的升温比湖水的升温快,形成的是湖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的是陆风,南部的进贤站陆风为南风。观察材料图,进贤站,由湖风(北风)转为陆风(南风)的时间为13:00左右,比湖口站晚;由陆风(南风)转为湖风(北风)的时间是21:00左右,比湖口站晚,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题详解】
影响风速的最大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读图可知,湖口距离湖的距离更近,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显著,则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风速较大,A正确;纬度位置、海拔不是影响风速的主要要素,BC错误;无法判断两地地表裸露情况,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湖陆风的形成相当于海陆风,白天湖泊和陆地都接受太阳辐射升温,因两者的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湖泊气温偏低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陆地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形成湖风;而晚上则陆地降温快,湖泊降温慢,湖陆之间的高低压转换,陆面则形成高压,湖面则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的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所以会形成陆风。
山东某镇在“土特产”上下功夫,以特色猕猴桃产业推动“一镇一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众多小园建成高标准猕猴桃园区进行统一管理,降本增效,成为集产业生态、景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当地发展“一镇一业”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 便利的交通条件B. 丰富的劳动力C. 优质的土特产D. 雄厚的资金
4. 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生产成本B. 增加就业机会C. 增加产品种类D. 扩大种植面积
5. 该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最适宜措施是( )
A. 扩大猕猴桃的种植面积B.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C. 依赖科技提高猕猴桃单产D. 加大猕猴桃加工业发展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是乡村最大的资源优势。当地以特色猕猴桃产业推动“一镇一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故其前提条件是有优质的猕猴桃,C正确;交通、劳动力和资金与一镇一业没有必然联系,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众多小园建成高标准猕猴桃园区进行统一管理,降本增效。”所以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A正确;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种植面积不是主要目的,BD错误;产品种类并未增加,C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高标准猕猴桃园区成为集产业生态、景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该地实现乡村振兴是从发展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提高猕猴桃附加值,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B正确;相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猕猴桃加工业都过于片面,A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条件包括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水源、政策、科技等。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夜晚也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使热气流上升)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7.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 晴朗无风的夜晚B. 晴朗无风的白天
C. 阴雨多风的白天D. 阴雨多风的夜晚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除霾塔由空气导流塔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下部的玻璃集热棚利于阳光摄入,地面铺设大量鹅卵石,在白天可以起到快速吸热的作用,使得集热棚内部温度上升,集热棚内气流延空气导流塔呈上升运动,A、C错误;由于集热棚鹅卵石温度高,使得气流上升,集热棚内部形成低压,集热棚两侧气流向中心运动,B正确,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除霾塔除霾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相关原理,主要是集热棚受热使气流上升,近地面空气向集热棚运动,在棚内设置过滤网将尘埃过滤。晴天太阳辐射强,集热棚吸热效果比阴天吸热效果更好,产生上升气流更强,C、D错误;处于塔基周围的集热棚表面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并在底部铺设鹅卵石来起到白天收集热量及反射部分太阳光,夜间主动散热的作用加热空气,而受热的空气通过导流墙进入到导流塔内形成气流流动,此时,气流中的气态污染物首先通过过滤装置滤除颗粒物,最后通过塔顶端进入空气中,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夜间集热塔内部热源与周边温差更明显,气流运动更突出,故除霾效果晴朗夜间更好,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加热;暖气片、电热油灯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升高房间温度。
“金钉子”是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界线的唯一标志。2011年,我国第十枚“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经过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正式在浙江省江山市确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化石常与珊瑚等动物共生,因此能指示( )
A. 氧化环境B. 还原环境C. 浅海环境D. 滨海环境
9. 按“代”的序列,江山金钉子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时期( )
A. 恐龙销声匿迹B. 出现哺乳动物C. 爬行动物盛行D. 无脊椎动物盛行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化石与珊瑚等共生,珊瑚生活在温暖浅海中,因此该化石可以指示浅海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物种,恐龙等爬行动物是中生代盛行,AC错误。哺乳动物是新生代出现的,B错误。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江山金钉子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时期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盛行,D正确。故选D。
【点睛】三叶虫也是古生代的物种,爬行动物是中生代盛行、中生代末期灭绝。
蒙古扁桃为喜光树种,有耐旱、耐寒和耐瘠薄的特性,在水分及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结果及天然更新情况良好。但蒙古扁桃幼苗抗旱性差,在一些月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近些年祁连山蒙古扁桃适生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祁连山蒙古扁桃适生区的位置及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南部及东南部昼夜温差大B. 南部及东南部水分条件好
C. 北部及西北部土壤条件好D. 北部及西北部光照更充足
11. 祁连山蒙古扁桃适生区的主要迁移方向为( )
A. 向山间盆地处迁移B. 向低海拔地区迁移
C. 向东南部地区迁移D. 向高纬度地区迁移
12. 祁连山蒙古扁桃幼苗容易大量死亡的月份是( )
A. 1~2月B. 5~6月C. 7~8月D. 11~12月
【答案】10. B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题干信息关于蒙古扁桃的生长条件中没有关于昼夜温差大小对祁连山蒙古扁桃的影响,说明其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蒙古扁桃在水分较好的地区,生长、结果及天然更新情况良好,祁连山南部及东南部更加靠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相对较大,且地处迎风坡,因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水分条件较好,B正确;该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水分条件是影响蒙古扁桃最主要的条件,北部及西北部水分条件差,不是蒙古扁桃适生区,C错误;该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西部光照更充足,与水分相比,光照对蒙古扁桃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适生区指一定植物品种生长发育最适宜的范围,适生区的确定需要考虑气候、土壤、植物生长发育等因素。适生区迁移说明原有不适宜生长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而适宜植物生长,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全球变暖,较高纬度地区气候逐渐暖湿化,由于水热条件的改善使一些较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宜蒙古扁桃生长的区域,D正确;山间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山地阻挡水汽,水分条件差,不太可能成为新的适生区,A错误;低海拔和低纬度地区本来水热条件较好,原来就应该是蒙古扁桃的适生区,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蒙古扁桃幼苗抗旱性差,在一些月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分析,该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12月到来年2月气温低,不是蒙古扁桃的生长旺季,3-4月有积雪融水,7-8月高山冰川融水及山地降水较多,5-6月气温回升快,蒙古扁桃快速生长,但此时积雪融水补给期已过,雨季还没有来到,易出现旱情,导致祁连山蒙古扁桃幼苗容易大量死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蒙古扁桃是亚洲中部荒漠区特有种和古老残遗物种,是我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南蒙古中心”核心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建群种,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蒙古扁桃分布于蒙古国的东戈壁–阿尔泰、阿拉善戈壁,以及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的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质坡地及干河床,海拔1000-2400米。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B. 平原C. 谷地D. 丘陵
14. 黄河源地区的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 正午时刻,雷雨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5.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 锋面气旋多B. 下沉气流盛行C. 准静止锋强D. 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谷地地势较低,地形较为封闭,冬季时山坡上气温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堆积,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加剧辐射逆温,C正确;山峰、丘陵处气流不稳定,不易形成逆温,A、D错误;平原对逆温没有明显的加强功能,B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在进入夜晚之后,地面辐射源源不断地放出热量,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越接近地面降温越快。整个夜晚地面都在热量亏损,日出之前气温最低,辐射逆温最显著;晴朗时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无风或者微风有利于逆温层结构的维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5题详解】
由材料及常识可知,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冬季表现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青藏高原上锋面气旋较少,也无典型的准静止锋,A、C错误;对流强盛难以形成逆温现象,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黎明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增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辐射逆温层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三四百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有几度。辐射逆温在中高纬度地区大陆常发生,特别是经常出现在沙漠地区,冬季最强,逆温层也较厚,可达数百米,消失也较慢。夏季最弱,厚度也较薄,消失较快。在山谷和盆地,由于冷却的空气还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此常常会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多山近海,区位独特,县域森林覆盖率76.9%。泰顺药发木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浙江省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药发木偶制作工艺复杂且技艺要求高,主要原料为竹子和火药,制作的基本单位为“树”,它的一切活动是在一根长度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完成的。药发木偶的表演时间受天气限制,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它往往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活动中表演。如今,传统的药发木偶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的许多风俗已悄然隐退。近十几年来,药发木偶的演出市场一直在缩小。下图为药发木偶表演时的景观图。
(1)说明泰顺县制作药发木偶的优势区位条件。
(2)当地人说在晴朗的夜晚观看药发木偶表演的效果最佳,请说明理由。
(3)分析近十几年来,药发木偶的演出市场一直缩小的原因。
【答案】(1)泰顺县位于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高,适宜竹子生长,原料丰富;泰顺药发木偶是浙江省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民俗活动多,市场需求大;
(2)大气透明度高,火光观测清晰;夜晚光线较暗,药发木偶火光对比强烈;
(3)制作工艺要求高;产量下降;传统民俗活动逐渐废弛;现代烟花产品的冲击;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泰顺药发木偶为材料设置试题, 下设3个小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产业转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泰顺县制作药发木偶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当地位于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竹子生长,原料丰富;作为浙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当地民俗活动多,对药发木偶需求量较大。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晴朗的夜晚观看药发木偶表演的效果最佳的原因是晚上光线暗,药发木偶的火光在夜晚和环境的对比较为强烈;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较高,便于对药发木偶产生的火光的观看
【小问3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药发木偶的演出市场一直缩小的原因是现代烟花产品的冲击,药发木偶制作工艺要求高,生产效率低,产量小,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在城市畅通民族活动逐渐减少或消失,市场对药发木偶的需求量减少,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的影响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影响。
【答案】(1)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属于流水沉积作用,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黄河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潮顶托,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不断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陆地。
(2)一是黄河中上游兴修水库蓄水拦沙或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都使下游河水含沙量减少;二是黄河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携沙能力减弱,,两者都使得输往入海口的泥沙大大减少,进而造陆速度骤减。
(3)黄河改道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使原河口三角洲失去泥沙来源,面积逐渐萎缩,导致原河口附近海岸线向陆上退缩;新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多,导致新河口附近海岸线向海上推进。
【解析】
【分析】本题以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的发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在描述过程中需要注意描述其物质来源、泥沙的搬运过程和泥沙的沉积过程。黄河三角洲受流水沉积而形成,首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黄河携带泥沙向入海口附近搬运,随着黄河入海,河口水下坡度平缓,流速减缓,加之海水顶托作用较强,河流流速进一步减缓,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不断在河口前方堆积,三角洲向海洋一侧推进,新的陆地不断造就。
【小问2详解】
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黄河向入海口附近的输沙量减少,这与沙源减少以及河流的携沙能力减弱等均有关系。首先,随着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减少。其次,黄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大量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如水坝建设拦蓄泥沙,促进泥沙在库区淤积,也减少了黄河向入海口附近输送的泥沙总量。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大量引水,导致黄河下游地区的径流量减小,河流的携沙能力下降,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所以向河口一带的泥沙输送量减少,所以造陆速度骤减。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每一次河流改道,对于新的入海口地区而言,由于黄河携带泥沙在新的河口地区沉积,使得新的河口附近泥沙堆积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而对于原河口位置而言,由于河流改道从其他地方入海,原河口处缺少泥沙来源,加之受海水侵蚀的影响,原河口附近三角洲面积逐渐萎缩,原河口附近的海岸线向陆地一侧退缩。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左图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左图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右图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描述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分布不均;集中在东南部。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
(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泥石流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图中位置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年7月份多数日期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期间、21-25日期间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动力条件。
【小问2详解】
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断层F错断阶地的活动, 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7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该大桥建成有利于北港岛,图中信息显示,攀枝花市兴起的最有利条件是,2010~2016年,攀枝花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