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教师版).docx
    • 学生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3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03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文件包含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26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教师版docx、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26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卷信息:
    本套训练卷共30题,题型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涵盖了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所有类型!
    一.填空题(共7小题)
    1.(2023•峨边县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原点O及点A(0,2)、C(6,0)作矩形OABC,∠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D方向移动;同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 2或5或5 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分析】要使△PQB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只有∠PQB=90°或∠PBQ=90°,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分别分析得出PB2=(6﹣t)2+(2﹣t)2,QB2=(6﹣2t)2+22,PQ2=(2t﹣t)2+t2=2t2,再分别就∠PQB=90°和∠PBQ=90°讨论,求出符合题意的t值即可;
    【解答】解:作PG⊥OC于点G,在Rt△POG中,
    ∵∠POQ=45°,
    ∴∠OPG=45°,
    ∵OPt,
    ∴OG=PG=t,
    ∴点P(t,t),
    又∵Q(2t,0),B(6,2),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B2=(6﹣t)2+(2﹣t)2,QB2=(6﹣2t)2+22,PQ2=(2t﹣t)2+t2=2t2,
    ①若∠PQB=90°,则有PQ2+BQ2=PB2,
    即:2t2+[(6﹣2t)2+22]=(6﹣t)2+(2﹣t)2,
    整理得:4t2﹣8t=0,
    解得:t1=0(舍去),t2=2,
    ∴t=2,
    ②若∠PBQ=90°,则有PB2+QB2=PQ2,
    ∴[(6﹣t)2+(2﹣t)2]+[(6﹣2t)2+22]=2t2,
    整理得:t2﹣10t+20=0,
    解得:t=5±.
    ∴当t=2或t=5或t=5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2或5或5.
    2.(2023春•衢江区校级期末)如图,B是AC上一点,且BC=6cm,AB=4cm,射线BD⊥AC,垂足为B,动点M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着AC向C运动,同时动点N从B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射线BD向下运动,连接MN.当△BMN的面积为cm2,两动点运动了t(s),则t的值为 或或 .
    【分析】分0<t<2及2<t≤5两种情况考虑,当0<t<2时,BM=(4﹣2t)cm,BN=3tcm,根据△BMN的面积为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t值;当2<t≤5时,BM=(2t﹣4)cm,BN=3tcm,根据△BMN的面积为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当0<t<2时,BM=(4﹣2t)cm,BN=3tcm,
    ∴(4﹣2t)•3t,
    整理得:2t2﹣4t+1=0,
    解得:t1,t2;
    当2<t≤5时,BM=(2t﹣4)cm,BN=3tcm,
    ∴(2t﹣4)•3t,
    整理得:2t2﹣4t﹣1=0,
    解得:t3(不合题意,舍去),t4.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3.(2023•临清市一模)在Rt△ABC中,∠BAC=90°,AB=AC=16cm,AD为BC边上的高,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以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S1,矩形PDFE的面积为S2,运动时间为t秒,则t= 6 秒时,S1=2S2.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矩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1和S2,然后根据S1=2S2,即可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Rt△ABC中,∠BAC=90°,AB=AC=16cm,AD为BC边上的高,
    ∴AD=BD=CD=8cm,
    又∵APt,
    则S1AP•BD8t=8t,PD=8t,
    ∵PE∥BC,
    ∴∠AEP=∠C=45°,∠APE=∠ADC=90°,
    ∴∠PAE=∠PEA=45°
    ∴PE=APt,
    ∴S2=PD•PE=(8t)•t,
    ∵S1=2S2,
    ∴8t=2(8t)•t,
    解得:t=6或0(舍弃)
    故答案是:6.
    4.(2023•于洪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6cm,AB=8cm,BC=14cm.动点P、Q都从点C同时出发,点P沿C→B方向做匀速运动,点Q沿C→D→A方向做匀速运动,当P、Q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点P以1cm/s速度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运动,连接BQ、PQ.当时间t为 2 秒时,△BQP的面积为24cm2.
    【分析】由于点P在线段CB上运动,而点Q沿C→D→A方向做匀速运动,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Q在CD上;②点Q在DA上.针对每一种情况,都可以过Q点作QG⊥BC于G.由于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可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P、QG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根据面积为24cm2,列出方程,解方程并结合t的范围取舍.
    【解答】解:如图1,过D点作DH⊥BC,垂足为点H,
    则有DH=AB=8cm,BH=AD=6cm.
    ∴CH=BC﹣BH=14﹣6=8cm.
    在Rt△DCH中,∠DHC=90°,
    ∴CD8cm.
    当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则PC=t.
    ①如图1,当点Q在CD上时,过Q点作QG⊥BC,垂足为点G,则QC=2t.
    又∵DH=HC,DH⊥BC,
    ∴∠C=45°.
    ∴在Rt△QCG中,QG=QC•sin∠C=2t×sin45°=2t.
    又∵BP=BC﹣PC=14﹣t,
    ∴S△BPQBP×QG(14﹣t)×2t=14t﹣t2.
    当Q运动到D点时所需要的时间t4.
    ∴S=14t﹣t2(0<t≤4),
    当S=24时,14t﹣t2=24,
    解得:t1=2,t2=12(舍).
    ②如图2,当点Q在DA上时,过Q点作QG⊥BC,垂足为点G,
    则:QG=AB=8cm,BP=BC﹣PC=14﹣t,
    ∴S△BPQBP×QG(14﹣t)×8=56﹣4t.
    当Q运动到A点时所需要的时间t4.
    ∴S=56﹣4t(4<t≤4),
    当S=24时,56﹣4t=24,
    解得:t=8>4,舍去,
    综上,当t=2时,S=24,
    故答案为:2.
    5.(2023秋•惠来县月考)如图,已知AB⊥BC,AB=12cm,BC=8cm.一动点N从C点出发沿C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另一动点M由点A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也向B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B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当△MNB的面积为24cm2时运动的时间t为 2 秒.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CN=tcm,AM=2tcm,进而可得出BN=(8﹣t)cm,BM=(12﹣2t)cm,根据△MNB的面积为24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CN=tcm,AM=2tcm,
    ∴BN=(8﹣t)cm,BM=(12﹣2t)cm,
    ∵△MNB的面积为24cm2,
    ∴(12﹣2t)×(8﹣t)=24,
    整理得:t2﹣14t+24=0,
    解得:t1=2,t2=12(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2.
    6.(2023秋•兰山区期末)如图,在Rt△ACB中,∠C=90°,AC=30cm,BC=25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A方向运动,速度是2cm/s;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速度是1cm/s,则经过 10 s后,P,Q两点之间相距25cm.
    【分析】设x秒后P、Q两点相距25cm,用x表示出CP、CQ,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x秒后P、Q两点相距25cm,
    则CP=2xcm,CQ=(25﹣x)cm,
    由题意得,(2x)2+(25﹣x)2=252,
    解得,x1=10,x2=0(舍去),
    则10秒后P、Q两点相距25cm.
    故答案是:10.
    7.(2023秋•渭滨区期中)如图,A、B、C、D是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直到点B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时间为 s或s 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分析】设当t秒时PQ=10cm,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即可.
    【解答】解:设当时间为t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过点Q作ON⊥AB于点N,
    则QC=2tcm,PN=(16﹣5t)cm,
    故62+(16﹣5t)2=100,
    解得:t1,t2,
    即当时间为s或s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故答案为:s或s.
    二.解答题(共23小题)
    8.(2023秋•方城县期末)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cm,点P从点A出发,沿A→C→B的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B时,两点均停止运动.运动时间记为ts,请解决下列问题:
    (1)若点P在边AC上,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
    (2)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APQ的面积为cm2?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当点P在边AC上时,由题意知AP=2t,AQ=6﹣t,再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2)分点P在边AC上和点P在边AC上两种情况,表示出S△APQ,再根据△APQ的面积为cm2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
    【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CA=6,∠A=∠B=∠C=60°,
    当点P在边AC上时,由题意知,AP=2t,AQ=6﹣t,
    当∠APQ=90°时,APAQ,即2t(6﹣t),解得t=1.2,
    当∠AQP=90°时,AQAP,即6﹣t2t,解得t=3,
    所以,点P在边AC上,当t为1.2s或3s时,△APQ为直角三角形;
    (2)存在,
    ①当点P在边AC上时,此时0≤t≤3,
    过点P作PD⊥AB于点D,
    在Rt△APD中,∠A=60°,AP=2t,
    ∴sinA,即sin60°,
    ∴PD,S△APQAQ•PD(6﹣t)•,
    由(6﹣t)•得;
    ②当点P在边BC上时,此时3≤t≤6,
    如图,过点P作PF⊥AB于点F,
    在Rt△BPF中,∠B=60°,BP=12﹣2t,
    ∴sinB,即sin60°,
    ∴PF,S△APQAQ•PF(6﹣t)•,
    由(6﹣t)•得t1=4,t2=8(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当t的值是或4s时,△APQ的面积为cm2.
    9.(2023秋•泗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90°,AB=12cm,BC=2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边BC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BP= (12﹣2t) cm;BQ= 4t cm;(用t的代数式表示)
    (2)D是AC的中点,连接PD、QD,t为何值时△PDQ的面积为40cm2?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代数式即可;
    (2)如图,过点D作DH⊥BC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H的长度;然后根据题意和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AP=2tcm,BQ=4tcm,
    所以BP=(12﹣2t)cm,
    故答案是:(12﹣2t);4t;
    (2)如图,过点D作DH⊥BC于H,
    ∵∠B=90°,即AB⊥BC.
    ∴AB∥DH.
    又∵D是AC的中点,
    ∴BHBC=12cm,DH是△ABC的中位线.
    ∴DHAB=6cm.
    根据题意,得(12﹣2t)(24﹣4t)×62t×12=40,
    整理,得t2﹣6t+8=0.
    解得:t1=2,t2=4,
    即当t=2或4时,△PBQ的面积是40cm2.
    10.(2023春•淄川区期中)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D=90°,BC=16,CD=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当PB=PQ时,当PQ=BQ时,当BP=BQ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1,当PB=PQ时,作PE⊥BC于E,
    ∴EQBQ,
    ∵CQ=t,
    ∴BQ=16﹣t,
    ∴EQ=8t,
    ∴EC=8t+t=8t.
    ∴2t=8t.
    解得:t.
    如图2,当PQ=BQ时,作QE⊥AD于E,
    ∴∠PEQ=∠DEQ=90°,
    ∵∠C=∠D=90°,
    ∴∠C=∠D=∠DEQ=90°,
    ∴四边形DEQC是矩形,
    ∴DE=QC=t,
    ∴PE=t,QE=CD=12.
    在Rt△PEQ中,由勾股定理,得
    PQ.
    16﹣t,
    解得:t;
    如图3,当BP=BQ时,作PE⊥BC于E,
    ∵CQ=t,
    ∴BP=BQ=BC﹣CQ=16﹣t,
    ∵PD=2t,
    ∴CE=2t,
    ∴BE=16﹣2t,
    在Rt△BEP中,
    (16﹣2t)2+122=(16﹣t)2,
    3t2﹣32t+144=0,
    △=(﹣32)2﹣4×3×144=﹣704<0,
    故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t或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11.(2023•红谷滩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ABC中,∠B=90°,AB=6cm,BC=8cm.
    (1)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为cm?
    (2)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
    (3)若P点沿射线AB方向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射线CB方向从C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移动,P,Q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为1cm2?
    【分析】(1)设经过x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为cm,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
    (2)设经过y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并求解即可;
    (3)分三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①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射线CB上;②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射线CB上;点P在射线AB上,点Q在射线CB上.
    【解答】解:(1)设经过x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为cm,
    则AP=x(cm),QB=2x(cm),
    ∵AB=6cm,BC=8cm
    ∴PB=(6﹣x)(cm),
    ∵在△ABC中,∠B=90°
    ∴由勾股定理得:(6﹣x)2+(2x)2=6
    化简得:5x2﹣12x+30=0
    ∵△=(﹣12)2﹣4×5×30=144﹣600<0
    ∴点P,Q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cm.
    (2)设经过x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由题意得:
    (6﹣x)•2x=8
    解得:x1=2,x2=4
    检验发现x1,x2均符合题意
    ∴经过2秒或4秒,△PBQ的面积等于8cm2.
    (3)①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
    设经过m秒,0<m≤4,依题意有
    (6﹣m)(8﹣2m)=1
    ∴m2﹣10m+23=0
    解得;m1=5(舍),m2=5
    ∴m=5符合题意;
    ②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射线CB上
    设经过n秒,4<n≤6,依题意有
    (6﹣n)(2n﹣8)=1
    ∴n2﹣10n+25=0
    解得n1=n2=5
    ∴n=5符合题意;
    ③点P在射线AB上,点Q在射线CB上
    设经过k秒,k>6,依题意有
    (k﹣6)(2k﹣8)=1
    解得k1=5,k2=5(舍)
    ∴k=5符合题意;
    ∴经过(5)秒,5秒,(5)秒后,△PBQ的面积为1cm2.
    12.(2023秋•射阳县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4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向点D移动(点P到达点B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
    (1)试求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
    (2)P、Q两点出发多长时间,线段PQ的长度为5cm.
    【分析】(1)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P=PQ,由时间×速度=路程求得线段AP、PQ的长度,然后等量关系AP=PQ列出方程并解答;
    (2)过点P作PE⊥CD于点E,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t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答案.
    【解答】解:(1)∵四边形APQD为矩形,
    ∴AP=PQ,
    ∴2t=6﹣t,
    ∴3t=6,
    ∴t=2.
    (2)过点P作PE⊥CD于点E,
    ∵∠A=∠D=∠DEP=90°,
    ∴四边形APED是矩形.
    ∴AP=DE=2t,
    ∴EQ=CD﹣DE﹣CQ=6﹣3t,
    在Rt△PQE中,PE2+EQ2=PQ2,即(6﹣3t)2=9,
    解得t1=1,t2=3,
    答:当出发1s或3s时,线段PQ的长度为5cm.
    13.(2023春•铜山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问:
    (1)几秒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
    (2)几秒时△PDQ的面积等于28cm2;
    (3)几秒时PQ⊥DQ.
    【分析】(1)表示出PB,QB的长,利用△PBQ的面积等于8cm2列式求值即可;
    (2)设出发秒x时△DPQ的面积等于28平方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再解方程即可;
    (3)如果PQ⊥DQ,则∠DQP为直角,得出△BPQ∽△CQD,即可得出,再设AP=x,QB=2x,得出,求出x即可.
    【解答】解:
    (1)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则AP=x,QB=2x.
    ∴PB=6﹣x.
    ∴(6﹣x)2x=8,
    解得x1=2,x2=4,
    答:2秒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2)设出发秒x时△DPQ的面积等于28cm2.
    ∵S矩形ABCD﹣S△APD﹣S△BPQ﹣S△CDQ=S△DPQ
    ∴12×612x2x(6﹣x)6×(12﹣2x)=28,
    化简整理得 x2﹣6x+8=0,
    解得x1=2,x2=4,
    答:2秒或4秒后△PDQ的面积等于28cm2;
    (3)设x秒后PQ⊥DQ时,则∠DQP为直角,
    ∴△BPQ∽△CQD,
    ∴,
    设AP=x,QB=2x.
    ∴,
    ∴2x2﹣15x+18=0,
    解得:x或6,
    经检验x是原分式方程的根,x=6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当x=6时,P点到达B点、Q点到达C点,此时PQ⊥DQ.
    答:秒或6秒后PQ⊥DQ.
    14.(2023•宿迁三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C、CD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DA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中,只要有一点到达终点,则另一点运动立即停止).
    (1)运动停止后,哪一点先到终点?另一点离终点还有多远?
    (2)在运动过程中,△APQ的面积能否等于22cm2?若能,需运动多长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分别计算出两个点运动到终点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2)先判断,然后计算出相应的时间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1)点P从开始到运动停止用的时间为:(12+6)÷2=9s,
    点Q从开始到运动停止用的时间为:(6+12)÷1=18s,
    ∵9<18,只要有一点到达终点,则另一点运动立即停止,
    ∴点P先到终点,此时点Q离终点的距离是:(6+12)﹣1×9=9cm,
    答:点P先到终点,此时点Q离终点的距离是9cm;
    (2)在运动过程中,△APQ的面积能等于22cm2,
    当P从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设点P运动时间为as,
    ∵△APQ的面积能否等于22cm2,
    ∴12×622,
    解得,此方程无解;
    当点P从C到D的过程中,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b+6)s,
    ∵△APQ的面积能否等于22cm2,
    ∴12×622,
    解得,b1=1,b2=14(舍去),
    即需运动6+1=7s,△APQ的面积能等于22cm2.
    15.(2023春•嘉兴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每个角都是90°),AB=6cm,AD=2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终点B移动,点Q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移动,当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问:
    (1)当t=1秒时,四边形BCQP面积是多少?
    (2)当t为何值时,点P和点Q距离是3cm?
    (3)当t= ,,,. 以点P、Q、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1)如图1,当t=1时,就可以得出CQ=1cm,AP=2cm,就有PB=6﹣2=4cm,由梯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四边形BCQP的面积;
    (2)如图1,作QE⊥AB于E,在Rt△PEQ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2,作PE⊥CD于E,在Rt△PEQ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3)分情况讨论,如图3,当PQ=DQ时,如图4,当PD=PQ时,如图5,当PD=QD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6,AD=BC=2,∠A=∠B=∠C=∠D=90°.
    ∵CQ=1cm,AP=2cm,
    ∴AB=6﹣2=4cm.
    ∴S5cm2.
    答:四边形BCQP面积是5cm2;
    (2)如图1,作QE⊥AB于E,
    ∴∠PEQ=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QE=BC=2cm,BE=CQ=t.
    ∵AP=2t,
    ∴PE=6﹣2t﹣t=6﹣3t.
    在Rt△PQE中,由勾股定理,得
    (6﹣3t)2+4=9,
    解得:t.
    如图2,作PE⊥CD于E,
    ∴∠PEQ=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PE=BC=2cm,BP=CE=6﹣2t.
    ∵CQ=t,
    ∴QE=t﹣(6﹣2t)=3t﹣6
    在Rt△PEQ中,由勾股定理,得
    (3t﹣6)2+4=9,
    解得:t.
    综上所述:t或;
    (3)如图3,当PQ=DQ时,作QE⊥AB于E,
    ∴∠PEQ=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QE=BC=2cm,BE=CQ=t.
    ∵AP=2t,
    ∴PE=6﹣2t﹣t=6﹣3t.DQ=6﹣t.
    ∵PQ=DQ,
    ∴PQ=6﹣t.
    在Rt△PQE中,由勾股定理,得
    (6﹣3t)2+4=(6﹣t)2,
    解得:t.
    如图4,当PD=PQ时,
    作PE⊥DQ于E,
    ∴DE=QEDQ,∠PED=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PE=BC=2cm.
    ∵DQ=6﹣t,
    ∴DE.
    ∴2t,
    解得:t;
    如图5,当PD=QD时,
    ∵AP=2t,CQ=t,
    ∴DQ=6﹣t,
    ∴PD=6﹣t.
    在Rt△APD中,由勾股定理,得
    4+4t2=(6﹣t)2,
    解得t1,t2(舍去).
    综上所述:t,,,.
    故答案为:,,,.
    16.(2023秋•皇姑区校级月考)(1)求x2+6x+1的最小值;
    (2)求﹣2x2+6x+1的最大值;
    (3)如图,已知AB=8,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AB的同侧作菱形APCD和菱形PBFE,点P,C,E在一条直线上,∠DAP=60°,M,N分别是对角线AC,BE的中点,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设AP=x,直接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MN2,并直接写出MN2的最小值.
    【分析】(1)将代数式配方,由于二次项系数大于0,代数式有最小值,根据配方式可得最小值;
    (2)将代数式配方,由于二次项系数小于0,代数式有最大值,根据配方式可得最大值;
    (3)连接PM、PN.首先证明∠MPN=90°,设PA=x,则PB=8﹣x,PMx,PN(4x),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x2+6x+1=(x+3)2﹣8,
    当x=﹣3时,x2+6x+1有最小值,最小值是﹣8;
    (2)﹣2x2+6x+1=﹣2(x)2,
    当x时,﹣2x2+6x+1有最大值,最大值是;
    (3)连接PM、PN.
    ∵四边形APCD,四边形PBFE是菱形,∠DAP=60°,
    ∴∠APC=120°,∠EPB=60°,
    ∵M,N分别是对角线AC,BE的中点,
    ∴∠CPM∠APC=60°,∠EPN∠EPB=30°,
    ∴∠MPN=60°+30°=90°,
    设PA=x,则PB=8﹣x,PMx,PN(4x),
    MN2=(x)2+[(4x)]2=x2﹣12x+48=(x﹣6)2+12,
    ∴x=6时,MN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2,
    故答案为:12.
    17.(2023秋•宽城区校级月考)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8,AD=4.点P从点A出发,沿A→D→C→D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出发,点Q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Q、AC、CP、CQ.
    (1)点P到点C时,t= 6 ;当点Q到终点时,PC的长度为 4 ;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D的长;
    (3)当三角形CPQ的面积为9时,求t的值.
    【分析】(1)点P到点C时,所走路程为AD+CD,除以速度求出t的值,当点Q到终点时,P点回到CD中点,可直接求出PC;
    (2)分点P在A→D上时,D→C时,C→D时进行讨论;
    (3)同第2问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解:(1)在矩形ABCD中,AB=8,AD=4,
    ∴CD=AB=8点P到点C时,所走路程为AD+CD=12,
    ∴t6s
    当点Q到终点时,t=8s,P点回到CD中点,
    ∴CP=4;
    (2)当0≤t≤2时,PD=4﹣2t;
    当2<t<6时,PD=2t﹣4;
    当6≤t≤8时,PD=8﹣(2t﹣12)=20﹣2t;
    (3)当0≤t≤2时,AP=2t PD=4﹣2t AQ=t BQ=8﹣t
    S△CPQ=4×8t×2t(8﹣t)×4(4﹣2t )×8=﹣t2+10t=9,t1=1,t2=9(舍去)
    当2<t<6时,PC=12﹣2t
    S△CPQ(12﹣2t)×4=24﹣4t=9,t
    当6≤t≤8时,PC=2t﹣12
    S△CPQ(2t﹣12)×4=4t﹣24=9,t(舍弃),
    综上所述,当三角形CPQ的面积为9时t=1或t.
    18.(2023春•大庆期中)如图,菱形ABCD中,AC,BD交于O,AC=8cm,BD=6cm,动点M从A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2cm匀速直线运动到C,动点N从B出发沿BD方向以每秒1cm匀速直线运动到D,若M,N同时出发,问出发后几秒钟时,△MON的面积为菱形ABCD面积的?
    【分析】根据点M、N运动过程中与O点的位置关系,分当x<2时,点M在线段AO上,点N在线段BO上、当2<x<3时,点M在线段OC上,点N在线段BO上和当x>3时,点M在线段OC上,点N在线段OD上三种情况分别讨论.
    【解答】解:设出发后x秒时,.
    ∵,
    ∴,
    (1)当x<2时,点M在线段AO上,点N在线段BO上.
    由(4﹣2x)(3﹣x)=2;
    解得x1=1,x2=4(舍去)
    ∵x<2,∴x=1;
    (2)当2<x<3时,点M在线段OC上,点N在线段BO上,
    由(2x﹣4)(3﹣x)=2;化简为x2﹣5x+8=0,
    此时方程Δ<0,原方程无实数解;
    (3)当x>3时,点M在线段OC上,点N在线段OD上,
    由(2x﹣4)(x﹣3)=2;
    解得x1=1(舍去),x2=4
    ∵x>3,∴x=4,
    综上所述,出发后1s或4s时,.
    19.(2023秋•海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5cm,动点P以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设P、Q两点移动时间为ts(0<t<5).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Q的长度能否等于cm?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在正方形ABCD中求出对角线AC的长度,过点P作PH⊥BC于点H,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HQ、PH的长度,然后在Rt△PHQ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PH2+HQ2=PQ2,根据PQ的长度等于cm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5cm,
    ∴AC=5cm,
    ∵动点P以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设P、Q两点移动时间为ts(0<t<5),
    ∴APtcm,CQ=tcm,
    ∴PC=(5t)cm,BQ=(5﹣t)cm.
    过点P作PH⊥BC于点H,则PH=HC(5﹣t)cm,
    ∴HQ=|HC﹣CQ|=|5﹣2t|cm.
    在Rt△PHQ中,∵∠PHQ=90°,
    ∴PH2+HQ2=PQ2,
    ∵PQ的长度等于cm,
    ∴(5﹣t)2+(5﹣2t)2=()2,
    解得:t1=2,t2=4.
    故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Q的长度能等于cm,此时t的值为2或4.
    20.(2023•曹县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AD=1cm,AB=3cm,BC=5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的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CD方向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Q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s(t>0)
    (1)求线段CD的长;
    (2)t为何值时,线段PQ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
    【分析】(1)作DE⊥BC于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线段PQ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
    【解答】解:(1)如图1,作DE⊥BC于E,则四边形ADEB是矩形.
    ∴BE=AD=1,DE=AB=3,
    ∴EC=BC﹣BE=4,
    在Rt△DEC中,DE2+EC2=DC2,
    ∴DC5厘米;
    (2)∵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运动时间为t秒,
    ∴BP=t厘米,PC=(5﹣t)厘米,CQ=2t厘米,QD=(5﹣2t)厘米,
    且0<t≤2.5,
    作QH⊥BC于点H,
    ∴DE∥QH,
    ∴∠DEC=∠QHC,
    ∵∠C=∠C,
    ∴△DEC∽△QHC,
    ∴,即,
    ∴QHt,
    ∴S△PQCPC•QH(5﹣t)•tt2+3t,
    S四边形ABCD(AD+BC)•AB(1+5)×3=9,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S△PQC:S四边形ABCD=1:3时,
    t2+3t9,即t2﹣5t+5=0,
    解得t1,t2(舍去);
    ②S△PQC:S四边形ABCD=2:3时,
    t2+3t9,即t2﹣5t+10=0,
    ∵Δ<0,
    ∴方程无解,
    ∴当t为秒时,线段PQ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
    21.(2023秋•天宁区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求点Q的坐标;
    (2)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分析】(1)过点Q作QH⊥AO于H,如图所示,易证△AHQ∽△A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t的代数式表示出QH,进而表示出HO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1)中所求,从而得到△APQ的面积与t的关系,根据条件就可求出t的值.
    【解答】解:(1)过点Q作QH⊥AO于H,如图所示,
    则有∠AHQ=∠AOB=90°.
    又∵∠HAQ=∠OAB,∴△AHQ∽△AOB,
    ∴,
    ∴,
    ∴QH,
    设HO=x,则AH=6﹣x,
    ∵△AHQ∽△AOB,
    ∴,

    解得:xt,
    则Q(,t);
    (2)由(1)得:S△APQAP•QHt•.
    当S△APQ时,,
    解得:t1=2,t2=3.
    ∴当t为2秒或3秒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22.(2023秋•镇江期中)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几秒钟后△PQC的面积等于16cm2?
    【分析】设t秒钟后△PQC的面积等于16cm2.根据S△PQC=S△PBC﹣S△PBQ列出方程并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t秒钟后△PQC的面积等于16cm2.
    依题意得:6×(12﹣2t)(12﹣2t)×t=16,
    整理,得
    (t﹣10)(t﹣2)=0,
    解得t=10(舍去)或t=2.
    答:2秒钟后△PQC的面积等于16cm2.
    23.(2023秋•丹阳市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B=90°,AB=BC=10cm,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以1c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S△PCQS△ABC?
    【分析】分两种情况:P在线段AB上;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进行讨论即可求得P运动的时间.
    【解答】解:设当点P运动x秒时,S△PCQS△ABC,
    ①当P在线段AB上,此时CQ=2x,PB=10﹣x,
    S△PCQ•2x•(10﹣x)10×10,
    化简得 x2﹣10 x+24=0
    解得x=6或4;
    ②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此时CQ=2x,PB=x﹣10
    S△PCQ•2x•(x﹣10)10×10,
    化简得 x2﹣10 x﹣24=0
    解得x=12或﹣2,负根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当点P运动4秒、6秒或12秒时△PCQ的面积S△PCQS△ABC.
    24.(2023春•萧山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BCA=90°,AC=6cm,BC=8cm.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在射线BC方向移动,速度是2cm/s,在P点出发后2秒后另一个动点Q从A点出发,在射线AC方向移动,速度是1cm/s.若设P出发后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AQ、PC的长度,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2)连接AP、PQ,求使△APQ面积为3cm2时相应的t的值.
    (3)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t,使AP平分∠BAC或者∠BAC的外角?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PC的长度分两种情况讨论:0≤t≤4,t>4;AQ的长度分两种情况讨论:0≤t≤2,t>2;
    (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2<t≤4,②t>4;根据△APQ面积为3cm2,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3)①过P点作PD⊥AB于D,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PC=PD,在Rt△PBC中,可求BP的长,可求t的一个解;
    ②根据一个角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可求t的另外一个解.
    【解答】解:(1)PC,
    AQ;
    (2)①当2<t≤4时,(8﹣2t)(t﹣2)=3,化简为t2﹣6t+11=0,△=36﹣44=﹣8<0,故方程无解;
    ②当t>4时,(2t﹣8)(t﹣2)=3,化简为t2﹣6t+5=0,解得t1=1(不合题意舍去),t2=5.
    故使△APQ面积为3cm2时相应的t的值为5.
    (3)①过P点作PD⊥AB于D.
    在Rt△ABC中,AB10,
    ∵AP平分∠BAC,
    ∴PC=PD,AC=AD,
    ∴BD=10﹣6=4,
    在Rt△PBC中,BP2=42+(8﹣BP)2,解得BP=5,
    则t=5÷2=2.5s,
    ②∵一个角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3:6=6:(2t﹣8),
    解得t=10.
    故使AP平分∠BAC或者∠BAC的外角时t的值为2.5或10.
    25.(2023秋•营山县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几秒钟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
    【分析】设t秒钟后,S△PBQ=8,则AP=t,PB=AB﹣AP=6﹣t,QB=2t,而S△PBQPB×QB,由此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t秒钟后,S△PBQ=8,
    则2t(6﹣t)=8,
    t2﹣6t+8=0,
    ∴t1=2,t2=4,
    答:2s或4s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
    26.(2023秋•淮安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分析】表示出PB,QB的长,利用△PBQ的面积等于8列式求值即可.
    【解答】解: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则AP=x,QB=2x.
    ∴PB=6﹣x.
    ∴(6﹣x)2x=8,
    解得x1=2,x2=4,
    答:2秒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27.(2023秋•武侯区期末)如图,AB=200cm,O为AB的中点,OE⊥AB,P从A点以2cm/s的速度向B运动,点Q从O点以3cm/s的速度运动向E运动,当P、Q两点运动多少时间时,△POQ的面积为1800cm2?
    【分析】关键是用未知数x表示出△POQ的面积,AP=2x,OP=(100﹣2x),OQ=3x,△POQ的面积为OQ×OP,即再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答】解:当点P在AO上运动时,设P、Q两点运动x秒时,△POQ的面积为1800cm2,
    AP=2x,OP=(100﹣2x),OQ=3x
    3x(100﹣2x)=1800,x1=20,x2=30
    当P点在OB上时,3x(2x﹣100)=1800,x2﹣50x﹣600=0
    x1=60,x2=﹣10(舍去)
    答:设P、Q两点运动20、30、60秒时,△POQ的面积为1800cm2
    28.(2023春•永嘉县期中)附加题
    (1)试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探索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的条件是 b=0,且a,c异号 .
    (2)已知x、y为实数,,则 .
    (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度,BC=16,AD=21,DC=12,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设△BPQ的面积为S,求S和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两根之和等于0,可求出b=0;
    (2)先将原式变形为0,再根据二次根式与平方都是非负数,即可求得x,y=2,即可求得.
    (3)①作PM⊥BC,则PM=D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BM•PM即可求解.
    ②若以B、P、Q三顶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PQ=BQ;第二种:BP=BQ;第三种:若PB=PQ.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t或t,B、P、Q三点为顶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1)依题意可知:
    x1+x20,
    ∵a≠0
    ∴b=0.
    并且判别式Δ=b2﹣4ac≥0,则a,c异号.
    故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的条件是:b=0,且a,c异号.
    (2),
    即0,
    ∴3x﹣2=0,y﹣2=0,
    ∴x,y=2,
    ∴.
    (3)①作PM⊥BC,垂足为M.
    则四边形PDCM为矩形.
    ∴PM=DC=12
    ∵QB=16﹣t,
    ∴S.
    ②可知CM=PD=2t,CQ=t,
    若以B、P、Q三顶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PQ=BQ,在Rt△PMQ中,PQ2=PM2+QM2=122+t2,解t.
    第二种:BP=BQ,在Rt△PMB中,BP2=(16﹣2t)2+122,3t2﹣32t+144=0无实根,
    ∴PB≠BQ.
    第三种:若PB=PQ,由PB2=PQ2得t2+122=(16﹣2t)2+122,解得t1,t2=16(舍去)
    综上可知:t或t,B、P、Q三点为顶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9.(2023秋•驻马店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AD=6cm,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且DF=2cm.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边AB、CB向终点B运动,当一点运动到终点B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FP、FQ分别交AD于E、M两点,连接PQ、AC,设运动时间为t (s).
    (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DM的长;
    (2)设△FCQ的面积为y (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线段FQ能否经过线段AC的中点?若能,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设△FPQ的面积为S (cm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回答:在t的取值范围内,S是如何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
    【分析】已知FD、DC的长度,CQ=t,利用相关的相似三角形可以表示出DM的长度与t的关系式和y与t的关系式;s不能直接与t建立联系,可以用图形剪切法,s等于梯形PBCF的面积减去△PBQ和△FQC的面积,从而建立s与t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FDM与△FCQ相似,,CQ=t,所以DMt;
    (2)S△FCQt×10=5t;
    (3)当DM=BQ时,四边形CMAQ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t=6﹣t,t=5;
    (4)S梯形FCBP6×(10+8﹣t)=54﹣3t
    S△BPQ(8﹣t)(6﹣t)7t+24
    S=S梯形FCBP﹣S△FCQ﹣S△BPQt+30
    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从t=0,S=30变化到t=6,S=6.
    30.(2023春•文登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8cm,点P从A出发向C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同时从C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该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继续运动,当两个点都到达终点时也停止运动.
    (1)几秒后,△CPQ的面积为Rt△ABC的面积的?
    (2)填空:①点经过 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点Q经过 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
    【分析】(1)设经过x秒,首先求得线段BC的长,然后分x≤6和6<x≤8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
    (2)①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得到PA=PB,从而求得时间;
    ②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则Q点到AC和AB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设经过x秒.
    在Rt△ABC中,
    根据题意得;
    当x≤6时,(8﹣x)x8×6
    解得:
    当6<x≤8时,(8﹣x)×6=37
    解得:x=7
    答:经过7秒或秒.
    (2)当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PA=PB,
    ∵设经过x秒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x2=(8﹣x)2+62
    解得:x,
    ∴经过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如图,作QD⊥AB于点D,
    ∵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
    ∴QD=QC,
    设经过x秒,
    则CQ=x,则QD(6﹣x),
    ∴x(6﹣x),解得:x,
    ∴点Q经过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2 角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738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6.2 角当堂检测题</a>,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21.6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专题21.6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原卷版+解析),共50页。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2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华东师大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2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华东师大版)(解析版),共3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