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050059/0-17015987693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050059/0-17015987693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050059/0-17015987693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1.(2分)人的新生命的起点是( )
A.受精卵B.精子C.胎儿D.卵细胞
2.(2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一般不包括( )
A.神经B.骨C.骨骼肌D.骨连结
3.(2分)小鹿受到威胁时,会本能地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地通过装死来躲避捕食者。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D.防御行为
4.(2分)人跳绳的能量供给有赖于多个系统的配合,与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生殖系统
5.(2分)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肱二头肌,伸肘时处于收缩状态
B.A是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完成动作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C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6.(2分)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量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D.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7.(2分)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②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B.①②③④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C.②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没有叶绿体
D.①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8.(2分)下列用木板、松紧带、螺丝钉等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中,合理的是( )
A.B.C.D.
9.(2分)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久坐能保护人的关节
B.与久坐相比,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运动员过度运动可能会损伤关节
D.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10.(2分)将新鲜蘑菇的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过段时间白纸上出现放射状的黑点。这些黑点是( )
A.菌丝B.种子C.孢子D.芽孢
11.(2分)某同学根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表示捕食关系B.②可表示细菌真菌
C.③可表示二氧化碳D.④可表示氧气和水
12.(2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一条白海豚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引进外来物种不利于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13.(2分)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图,其中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①B.②C.③D.④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14~15小题。
森林公园生活的猕猴群中,群体成员有明确分工、由一个猴王统领,猴王优先享有配偶和食物。猕猴以野果、野菜、昆虫等为食,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14.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猕猴具有( )
A.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15.以下关于资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猕猴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猕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不利
C.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能被植物利用
16.(2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阳光→草→昆虫→蛙
B.草→羊→狼
C.朽木→真菌→松鼠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17.(2分)“若作酒醴(1ǐ),尔惟曲蘖(niè)”见于《尚书》,也叫“酒曲”,含多种微生物。“蘖”( )
A.AB.BC.CD.D
18.(2分)下列细菌或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A.腐朽树干上的香菇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C.引起人患手癣的真菌D.腐烂橘子上的霉菌
19.(2分)下列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制作泡菜B.酵母菌——酸奶
C.醋酸杆菌——制作米醋D.霉菌——制作酱油
20.(2分)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
A.大脑开始发育,并且重量迅速增加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多选)21.(2分)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
A.丹顶鹤B.袋鼠C.白唇鹿D.中华鲟
22.(2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动作由图甲中b独立完成
B.图甲中b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C.图丙所示过程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图丁中③和⑤共同构成关节
24.(2分)如图所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运动系统、骨、骨骼、骨骼肌
B.真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
C.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D.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群行为
25.(2分)摩西球囊霉(Gm)是一种对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的真菌,科学家研究Gm对铜胁迫下花生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Pn代表光合速率,Gs代表气孔开放度,对照组表示未接种Gm),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铜胁迫下,接种Gm不能使花生幼苗光合速率有所恢复
B.铜胁迫下,Gm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之一是促使气孔开放度增大
C.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无关变量只需保持相同即可
D.铜离子会破坏细胞膜产生丙二醛(MDA),浓度为400的一组含MDA比200的一组低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内填序号或字母)。
26.(5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红树林是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约有红树种类7种、鸟类189种、甲壳动物29种、鱼类25种,此外还有一些藻类和其他伴生植物。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红树林也成了多种鸟迁徙和繁衍的重要场所。
资料二:我国红树林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营养盐和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其中PFOS是最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PFOS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后,会进入生物体内。动物繁殖实验发现PFOS会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
资料三: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我国多个省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如今红树林覆盖率已逐步回升,昔日荒凉的“海底沙漠又迎来一批批“新住客”:曾经因为村民挖塘养鱼、过度捕捞而被破坏的东寨港红树林也恢复了昔日生机
(1)资料一中,划线部分的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资料二中,PFOS难于分解并能沿着 不断积累,近年来发现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根据资料二分析可能原因是: 。
(3)红树林损失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由此可以分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你准备如何做? (答出1条即可)。
27.(4分)我们常说的“美人鱼”,学名儒艮,喜欢生活在水质良好并有丰富水生植物的海域,故被称为“美人鱼”。儒艮的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美人鱼”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
(2)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仔于水面哺乳是学习行为。
(3)儒艮平日呈昏睡状,对海洋中的生态平衡不起作用。
(4)儒艮为幼仔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8.(8分)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图1)是足球运动的最早雏形。
(1)蹴鞠运动屈腿时,图2中 处于收缩状态,与其他肌肉群相互配合,牵动骨绕 活动。图2中[ ] 内含有能减少摩擦的滑液。
(2)在蹴鞠过程中,由于高度、速度与方向的反复急剧变化,膝关节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屈伸、扭转 。这些运动的产生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所需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所进行的 。
(3)在竞技过程中,球员要对队友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这是 行为。
(4)为了感受蹴鞠带来的乐趣,减少受伤的发生,请对运动员提出合理的建议: 。
29.(5分)如图为人体生殖发育示意图,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产生生殖细胞A的器官是 ,细胞[ ]是个体生长发育的起点。
(2)图中①表示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3)过程②中,胚胎到达 后,继续完成发育。
30.(5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培育出禾本科植物“巨菌草”。巨菌草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代替木材栽培食用菌;还可用于生产饲料、酒精、沼气等。采用巨菌草栽培香菇,要将新鲜、洁净、干燥的菌草切碎装入袋中制成菌料包,杀菌接种后,将菌料包搬入大棚中培养。巨菌草体内有丰富的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巨菌草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1)巨菌草能缓解“菌林冲突”,是由于它能代替木材为食用菌提供 。划线部分相当于培养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步骤。为培养食用菌,大棚中应提供的环境条件有 (写出一点)。
(2)巨菌草用于生产酒精时需要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巨菌草和固氮菌的关系是 。
31.(5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草地贪夜蛾原产于南美,2019年入侵我国,仅9个月就已侵入25个省份,并可在土壤或所危害的植物上化蛹,成虫可大量产卵并飞行传播。由于产生抗药性,利用蠋蝽捕食成虫,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植物叶片的取食率,结果如下表。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不同作物叶片的取食率(%)
由表格可知,应加强玉米和高粱生长过程中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原因是 。
(2)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在玉米和高粱叶片上的产卵量,结果如图。
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 植物的叶片背面产卵量多,说明此种植物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群体扩大,也更易遭受虫灾。
(3)白僵菌属于真菌,它的孢子可萌发产生大量 及分泌物,使害虫致死,如果以食物链“A→B→C”表示蠋蝽的防治作用 。(用字母表示)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 所决定的。
32.(6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①~⑤表示不同生物,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其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3)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②和③的关系是 。
(4)③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33.(5分)在“3•15消费者权益晚会”中曝光所谓的老坛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没经过择菜和清洗,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酸菜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它以 方式快速繁殖。与白菜叶内表皮细胞相比,其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
(2)在老坛中装入酸菜,需要不断地将每层白菜压实,坛口盖紧并加水封坛 。
(3)该小组对酸菜中的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图2曲线分析发现 (填“增加”或“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的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以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人体摄入0.2克~0.5克即可引起中毒。从图中可知第 天的酸菜更适于食用。
34.(7分)我国水资源紧缺,研究节水灌溉技术迫在眉睫。分根交替灌溉是节水灌溉的一种模式。它采用塑料膜将根分成左右两个区,使两侧根系交替保持湿润和干燥。该模式下,这种状态能刺激植物生长,并有效调节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请根据研究过程回答:
(一)研究人员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甜椒光合速率日变化做了测定,数据如图1所示。
(1)实验设置“常规灌溉组”的目的是 。
(2)分根交替灌溉模式下,光合效率两次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比常规灌溉要早 小时。光合效率达到第一次峰值后出现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失水严重,导致气孔关闭 气体的吸收。
(二)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灌溉方式对甜椒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定了如图2所示的气孔导度日变化。
(3)两种灌溉方式的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相近,但 灌溉方式气孔导度先到达当日低点,减缓了植物的 作用,使植物在同等时间内失水更少。
(4)综合上述研究过程,分析分根交替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原因: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人的新生命的起点是( )
A.受精卵B.精子C.胎儿D.卵细胞
【答案】A
【分析】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据此解答.
【解答】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组织、系统。
故选:A。
2.(2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一般不包括( )
A.神经B.骨C.骨骼肌D.骨连结
【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结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所以、骨连结,A符合题意。
故选:A。
3.(2分)小鹿受到威胁时,会本能地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地通过装死来躲避捕食者。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D.防御行为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小鹿受到威胁时,会本能地躺在草地上。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故选:C。
4.(2分)人跳绳的能量供给有赖于多个系统的配合,与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生殖系统
【答案】D
【分析】运动系统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在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因此运动还需要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生殖系统与运动没有直接关系。
【解答】解:人体的运动(如跳绳)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骨连结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形成的,能量是在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
故选:D。
5.(2分)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肱二头肌,伸肘时处于收缩状态
B.A是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完成动作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C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答案】A
【分析】(1)图中A为肱二头肌、B为肱三头肌、C为肘关节。
(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
【解答】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A肱二头肌收缩,A错误。
B.A是肱二头肌,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呼吸系统,C正确;
D.C是肘关节、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又灵活的特点。
故选:A。
6.(2分)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量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D.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量,不利于保护环境。
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不利于保护环境。
C、大力引进物种,不利于保护环境。
D、垃圾分类处理,D正确。
故选:D。
7.(2分)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②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B.①②③④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C.②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没有叶绿体
D.①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B
【分析】分析图例:①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是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④是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⑤是植物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A、②酵母菌属于真菌,A正确。
B、①②④是单细胞生物,而③病毒无细胞结构。
C、②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具有叶绿体。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①细菌是原核细胞,D正确。
故选:B。
8.(2分)下列用木板、松紧带、螺丝钉等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中,合理的是( )
A.B.C.D.
【答案】C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故选:C。
9.(2分)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久坐能保护人的关节
B.与久坐相比,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运动员过度运动可能会损伤关节
D.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A
【分析】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
【解答】解:A、从题表中数据可知,可知久坐会影响关节的发育。
B、适度跑步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B合理。
C、由于运动员过度运动,C合理。
D、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故选:A。
10.(2分)将新鲜蘑菇的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过段时间白纸上出现放射状的黑点。这些黑点是( )
A.菌丝B.种子C.孢子D.芽孢
【答案】C
【分析】根据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菌褶里有孢子落下形成的孢子印.
【解答】解: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所以将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
故选:C。
11.(2分)某同学根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表示捕食关系B.②可表示细菌真菌
C.③可表示二氧化碳D.④可表示氧气和水
【答案】D
【分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解: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可见.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真菌,④表示二氧化碳。因此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
故选:D。
12.(2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一条白海豚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引进外来物种不利于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解答】解: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B错误。
C、白海豚这一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外来生物入侵,不利于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故选:D。
13.(2分)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图,其中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②卵巢、①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等。
【解答】解:A、①输卵管是受精卵的形成部位。
B、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C、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C符合题意。
D、④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
故选:C。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14~15小题。
森林公园生活的猕猴群中,群体成员有明确分工、由一个猴王统领,猴王优先享有配偶和食物。猕猴以野果、野菜、昆虫等为食,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14.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猕猴具有( )
A.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C
【分析】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觅食行为(取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A错误。
B.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如:竹节虫拟态、乌贼释放墨汁,B错误。
C.由资料信息“猕猴群中,群体成员有明确分工,由一个猴王统领,猴王优先享有配偶和食物。”可知猕猴群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还形成了等级。故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C正确。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D错误。
故选:C。
15.以下关于资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猕猴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猕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不利
C.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能被植物利用
【答案】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猕猴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故猕猴能够帮植物传播种子,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并非均不利,B错误。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正确。
D.微生物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D正确。
故选:B。
16.(2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阳光→草→昆虫→蛙
B.草→羊→狼
C.朽木→真菌→松鼠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概念、识别食物链.解答时从食物链的书写原则入手.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选项B符合食物链书写的原则,选项C有细菌(分解者)。因此选项A、C。
故选:B。
17.(2分)“若作酒醴(1ǐ),尔惟曲蘖(niè)”见于《尚书》,也叫“酒曲”,含多种微生物。“蘖”(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A、“蘖”,加入足量的“蘖”,提供充足的有机物。
B、将谷物蒸熟,以免杂菌生长,B正确。
C、“曲”,含多种微生物,目的是接入发酵的菌种﹣﹣酵母菌等。
D、无氧时。故把酵母菌在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D错误。
故选:D。
18.(2分)下列细菌或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A.腐朽树干上的香菇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C.引起人患手癣的真菌D.腐烂橘子上的霉菌
【答案】C
【分析】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如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如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人的头癬、灰指甲、脚癣的真菌、所有的病毒等。有些微生物能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解答】解:A.腐朽树干上的香菇,A错误。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C.引起人患手癣的真菌,C正确。
D.腐烂橘子上的霉菌,D错误。
故选:C。
19.(2分)下列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制作泡菜B.酵母菌——酸奶
C.醋酸杆菌——制作米醋D.霉菌——制作酱油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解答】解:A、制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
B、制馒头、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错误。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
D、制作酱油要用到曲霉等。
故选:B。
20.(2分)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
A.大脑开始发育,并且重量迅速增加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解答】解:A、在儿童阶段,A错误;
B、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另外、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D、青春期时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故选:A。
(多选)21.(2分)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
A.丹顶鹤B.袋鼠C.白唇鹿D.中华鲟
【答案】AB
【分析】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有扬子鳄、大熊猫、白鳍豚、扭角羚、中华鲟、白唇鹿等。
【解答】解:丹顶鹤、袋鼠在其他国家也有分布;白唇鹿(Gervus albirstris),鹿科,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故选:AB。
22.(2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动作由图甲中b独立完成
B.图甲中b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C.图丙所示过程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图丁中③和⑤共同构成关节
【答案】B
【分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如图是人在运动中各种动作及关节示意图,图甲中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图丁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解答】解:A、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A错误。
B、图甲中b表示肱三头肌,B正确。
C、图丙所示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呼吸系统,C错误。
D、图丁中③关节头和⑤关节窝共同围成⑥关节面、①关节囊和②关节腔。
故选:B。
24.(2分)如图所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运动系统、骨、骨骼、骨骼肌
B.真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
C.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D.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群行为
【答案】C
【分析】由题干图知:甲包含乙丙丁,即甲与乙丙丁之间是包含关系,乙、丙、丁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解答】解:A、运动系统包括骨、骨骼肌。
B、酵母菌,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C、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D、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繁殖行为、攻击行为、社会行为等.
故选:C。
25.(2分)摩西球囊霉(Gm)是一种对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的真菌,科学家研究Gm对铜胁迫下花生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Pn代表光合速率,Gs代表气孔开放度,对照组表示未接种Gm),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铜胁迫下,接种Gm不能使花生幼苗光合速率有所恢复
B.铜胁迫下,Gm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之一是促使气孔开放度增大
C.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无关变量只需保持相同即可
D.铜离子会破坏细胞膜产生丙二醛(MDA),浓度为400的一组含MDA比200的一组低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解:A.由左图可知,铜胁迫下,Pn的数值更大,接种Gm能使花生幼苗光合速率有所恢复。
B.气孔是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与对照组比较,Gm组的Gs数值(气孔开放度)更大,Gm能促进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机理之一是促使气孔开放度增大。
C.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等无关变量,需保持相同且适宜。
D.铜离子会破坏细胞膜产生丙二醛(MDA),铜离子浓度越高。可见,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内填序号或字母)。
26.(5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红树林是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约有红树种类7种、鸟类189种、甲壳动物29种、鱼类25种,此外还有一些藻类和其他伴生植物。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红树林也成了多种鸟迁徙和繁衍的重要场所。
资料二:我国红树林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营养盐和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其中PFOS是最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PFOS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后,会进入生物体内。动物繁殖实验发现PFOS会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
资料三: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我国多个省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如今红树林覆盖率已逐步回升,昔日荒凉的“海底沙漠又迎来一批批“新住客”:曾经因为村民挖塘养鱼、过度捕捞而被破坏的东寨港红树林也恢复了昔日生机
(1)资料一中,划线部分的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种类(物种) 多样性;
(2)资料二中,PFOS难于分解并能沿着 食物链(食物网) 不断积累,近年来发现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根据资料二分析可能原因是: 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
(3)红树林损失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由此可以分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 。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你准备如何做? 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开展爱鸟周活动等) (答出1条即可)。
【答案】(1)生物种类(物种);
(2)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开展爱鸟周活动等)。
【分析】1、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3、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解:(1)资料一中,划线部分的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因此资料二中。根据资料二分析可知:近年来发现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是因为PFOS污染大气,进入生物体内,也就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4)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故答案为:
(1)生物种类(物种);
(2)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27.(4分)我们常说的“美人鱼”,学名儒艮,喜欢生活在水质良好并有丰富水生植物的海域,故被称为“美人鱼”。儒艮的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美人鱼”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 √
(2)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仔于水面哺乳是学习行为。 ×
(3)儒艮平日呈昏睡状,对海洋中的生态平衡不起作用。 ×
(4)儒艮为幼仔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答案】(1)√;
(2)×;
(3)×;
(4)√。
【分析】(1)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1)“美人鱼”属于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水质良好并有丰富水生植物的海域。故本题说法正确。
(2)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仔于水面哺乳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故本题说法错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海洋中的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4)儒艮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4)√。
28.(8分)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图1)是足球运动的最早雏形。
(1)蹴鞠运动屈腿时,图2中 腘绳肌 处于收缩状态,与其他肌肉群相互配合,牵动骨绕 膝关节 活动。图2中[ ④ ] 关节腔 内含有能减少摩擦的滑液。
(2)在蹴鞠过程中,由于高度、速度与方向的反复急剧变化,膝关节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屈伸、扭转 脱臼 。这些运动的产生主要受到 神经 系统的调节,所需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所进行的 呼吸作用 。
(3)在竞技过程中,球员要对队友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这是 学习 行为。
(4)为了感受蹴鞠带来的乐趣,减少受伤的发生,请对运动员提出合理的建议: 做好个人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系统处于最好的生理状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初学者应当选择坡度较小的雪道,避免急转弯及大落差跳跃;学会正确摔倒的姿势 。
【答案】(1)腘绳肌;膝关节;④关节腔。
(2)脱臼;神经;呼吸作用
(3)学习。
(4)做好个人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系统处于最好的生理状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初学者应当选择坡度较小的雪道,避免急转弯及大落差跳跃;学会正确摔倒的姿势。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软骨、③关节头、④关节腔。
【解答】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绕着关节活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群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腘绳肌收缩。与其他肌肉群相互配合。图中④关节腔内含有能减少摩擦的滑液。
(2)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的现象,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所有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肌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3在竞技过程中,球员要对队友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是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学习行为。
(4)对运动员提出合理的建议:做好个人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迅速反应避免损伤,初学者应当选择坡度较小的雪道;学会正确摔倒的姿势,这样可以保护韧带。
故答案为:
(1)腘绳肌;膝关节。
(2)脱臼;神经
(3)学习。
(4)做好个人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急转弯及大落差跳跃。
29.(5分)如图为人体生殖发育示意图,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产生生殖细胞A的器官是 睾丸 ,细胞[ C ]是个体生长发育的起点。
(2)图中①表示 受精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输卵管 。
(3)过程②中,胚胎到达 子宫 后,继续完成发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图中A为精子,B为卵细胞,C为受精卵;①为受精,②发育。
【解答】解:(1)人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A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
(2)生殖细胞A是精子,生殖细胞B时卵细胞,因此①为受精。
(3)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因此胚胎到达子宫后继续发育。
故答案为:(1)睾丸;C(2)受精(或“精卵结合”)
30.(5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培育出禾本科植物“巨菌草”。巨菌草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代替木材栽培食用菌;还可用于生产饲料、酒精、沼气等。采用巨菌草栽培香菇,要将新鲜、洁净、干燥的菌草切碎装入袋中制成菌料包,杀菌接种后,将菌料包搬入大棚中培养。巨菌草体内有丰富的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巨菌草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1)巨菌草能缓解“菌林冲突”,是由于它能代替木材为食用菌提供 有机物 。划线部分相当于培养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配制培养基 步骤。为培养食用菌,大棚中应提供的环境条件有 一定的水分(温度、有机物等) (写出一点)。
(2)巨菌草用于生产酒精时需要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酵母菌 。巨菌草和固氮菌的关系是 共生 。
【答案】(1)有机物;配制培养基;一定的水分(温度、有机物等);
(2)酵母菌;共生。
【分析】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将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菌类杀死,冷却是防止要接种的菌类被杀死)、接种(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解答】解:(1)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一般都是用以木屑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菌棒培育出来的、鼓皮,拓宽菌菇培养基原料来源。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冷却(将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菌类杀死、接种(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要将新鲜、干燥的菌草切碎装入袋中制成菌料包相当于配制培养基,如水分、还有有机物,为培养食用菌、适宜的温度。
(2)利用蔗糖、淀粉类原料进行乙醇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根部的内生固氨菌产生的氨肥不仅可以供应巨菌草的生长需求。巨菌草为固氨菌提供有机物。
故答案为:(1)有机物;配制培养基、有机物等);
(2)酵母菌;共生。
31.(5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草地贪夜蛾原产于南美,2019年入侵我国,仅9个月就已侵入25个省份,并可在土壤或所危害的植物上化蛹,成虫可大量产卵并飞行传播。由于产生抗药性,利用蠋蝽捕食成虫,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植物叶片的取食率,结果如下表。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不同作物叶片的取食率(%)
由表格可知,应加强玉米和高粱生长过程中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原因是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和高粱的叶片取食率高 。
(2)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在玉米和高粱叶片上的产卵量,结果如图。
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 玉米 植物的叶片背面产卵量多,说明此种植物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群体扩大,也更易遭受虫灾。
(3)白僵菌属于真菌,它的孢子可萌发产生大量 菌丝 及分泌物,使害虫致死,如果以食物链“A→B→C”表示蠋蝽的防治作用 C 。(用字母表示)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
【答案】(1)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和高粱的叶片取食率高
(2)玉米
(3)菌丝;C
(4)遗传物质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
(2)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叶片的取食率最高为39.34%,取食率为21.49%,原因是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和高粱的叶片取食率高。
(2)由图可知,草地贪夜蛾成虫在玉米和高粱叶的背面的平均产卵量都高于叶片正面,说明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说明此种植物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群体扩大。
(3)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昆虫病原真菌,它的孢子进入虫体后,同时分泌出白僵素和草酸钙,4~5天后 即死亡,即植物→草地贪夜蛾→蠋蝽。
(4)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又叫后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故答案为:(1)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和高粱的叶片取食率高
(2)玉米
(3)菌丝;C
(4)遗传物质
32.(6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①~⑤表示不同生物,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 6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①→②→③→④→⑤ 。
(2)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消费者 者,其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3)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产者 者,②和③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
(4)③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
【答案】(1)6;①→②→③→④→⑤;
(2)消费者;
(3)生产者;捕食和竞争;
(4)太阳能。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1)图中食物链有:①→②→⑤、①→②→④→⑤、①→③→④→⑤、①→③→⑤;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
(2)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因此。
(3)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①是生产者,是捕食关系,是竞争关系。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1)6;①→②→③→④→⑤;
(2)消费者;
(3)生产者;捕食和竞争;
(4)太阳能。
33.(5分)在“3•15消费者权益晚会”中曝光所谓的老坛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没经过择菜和清洗,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酸菜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它以 分裂 方式快速繁殖。与白菜叶内表皮细胞相比,其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无成形的细胞核 。
(2)在老坛中装入酸菜,需要不断地将每层白菜压实,坛口盖紧并加水封坛 为了给乳酸菌提供无氧的环境,进行发酵 。
(3)该小组对酸菜中的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图2曲线分析发现 降低 (填“增加”或“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的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以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人体摄入0.2克~0.5克即可引起中毒。从图中可知第 8 天的酸菜更适于食用。
【答案】(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
(2)为了给乳酸菌提供无氧的环境,进行发酵
(3)降低;8
【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未成形的细胞核),另外还具有特殊的结构:鞭毛和荚膜。
(2)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解答】解:(1)酸菜发酵需要利用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与白菜叶内表皮细胞相比。
(2)制作酸菜的乳酸菌属于厌氧细菌,故乳酸菌发酵时要密封。
(3)通过图2曲线可知,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下降,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所以更适于食用。
故答案为:(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
(2)为了给乳酸菌提供无氧的环境,进行发酵
(3)降低;8
34.(7分)我国水资源紧缺,研究节水灌溉技术迫在眉睫。分根交替灌溉是节水灌溉的一种模式。它采用塑料膜将根分成左右两个区,使两侧根系交替保持湿润和干燥。该模式下,这种状态能刺激植物生长,并有效调节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请根据研究过程回答:
(一)研究人员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甜椒光合速率日变化做了测定,数据如图1所示。
(1)实验设置“常规灌溉组”的目的是 作对照 。
(2)分根交替灌溉模式下,光合效率两次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比常规灌溉要早 2 小时。光合效率达到第一次峰值后出现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失水严重,导致气孔关闭 二氧化碳 气体的吸收。
(二)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灌溉方式对甜椒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定了如图2所示的气孔导度日变化。
(3)两种灌溉方式的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相近,但 分根交替 灌溉方式气孔导度先到达当日低点,减缓了植物的 蒸腾 作用,使植物在同等时间内失水更少。
(4)综合上述研究过程,分析分根交替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原因: 分根交替灌溉会减缓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失水 。
【答案】(1)作对照;
(2)2;二氧化碳;
(3)分根交替;蒸腾;
(4)分根交替灌溉会减缓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失水。
【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1)分根交替灌溉是节水灌溉的一种模式,设置常规灌溉组的目的是与分根交替灌溉组形成对照组。
(2)由图1可以看出,分根交替灌溉光合效率的峰值在14:00;光合效率达到第一次峰值后出现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减缓光合作用。
(3)由图2可以看出,分根交替灌溉气孔导度在12:00率先达到低点,气孔张开的程度小,使植物在同等时间内失水更少。
(4)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分析出分根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原因是:分根交替灌溉会减缓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失水。
故答案为:
(1)作对照;
(2)6;二氧化碳;
(3)分根交替;蒸腾;
(4)分根交替灌溉会减缓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失水。
被调查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加入足量的“蘖”
提供有机物
B
将谷物蒸熟
高温灭菌,以免杂菌生长,影响酒精产生
C
按比例掺入“曲”
接种入发酵的菌
D
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端茶杯
垫起排球
引体向上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作物
玉米
高粱
小麦
谷子
花生
大豆
棉花
取食率
39.34
21.49
13.58
14.45
6.36
4.78
0
被调查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加入足量的“蘖”
提供有机物
B
将谷物蒸熟
高温灭菌,以免杂菌生长,影响酒精产生
C
按比例掺入“曲”
接种入发酵的菌
D
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端茶杯
垫起排球
引体向上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作物
玉米
高粱
小麦
谷子
花生
大豆
棉花
取食率
39.34
21.49
13.58
14.45
6.36
4.78
0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检测模拟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检测模拟试题(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中华鳖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水螅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