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微专题二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2032/0-17016733672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微专题二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素养微专题二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页。
素养微专题(二) 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用于祈福。元宵佳节之夜,一盏盏点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徐徐上升,给夜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下图为“燃放孔明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正确表示孔明灯点燃后灯口下方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2.放飞孔明灯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为安全起见,必须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是( )A.晴朗多大风的天气 B.阴雨微弱风的天气C.多风无霜冻的天气 D.寒潮入侵时的天气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D.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4.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正确的做法是( )A.房前屋后都用石质铺路B.关闭屋后大门,开启房前大门C.房前屋后栽种常绿树木D.关闭房前大门,开启屋后大门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图甲)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图乙),完成5~6题。 eq \o(\s\up7(),\s\do5(图甲)) eq \o(\s\up7(),\s\do5(图乙)) 5.图甲中洱海上空等温面(海拔<2.4 km范围内)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6.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夜雨增多C.气温年较差变大 D.夜雨减少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7~9题。7.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8.“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9.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导流塔稳定性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C.吸附大气中的霾尘 D.提升集热棚内温度[答题区]素养微专题(二) 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1~2.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灯火最终加热了灯罩内的空气,灯罩内空气膨胀密度减小,膨胀的空气从灯火两侧溢出,而灯火处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最终推动孔明灯飞起。第2题,阴雨微弱风的天气,空气和地面相对潮湿,放飞孔明灯不易诱发火灾。3~4.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第4题,冬季会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加剧寒冷,为防寒,需要关闭后门,减少来自西北的冷风进入,打开前门通风。5~6.答案:5.D 6.B解析:第5题,由图甲可知,等温线在海拔<2.4km范围内,呈现上凸,说明湖区温度高于两岸,应为晚上,而由温度可知,温度较低,应是冬季。第6题,由材料可知,洱海的比热容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晚上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晚上多夜雨。7~9.答案:7.B 8.A 9.D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和文字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排出,再进行下一轮除霾。第8题,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更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无风状态大气水平运动弱,对除霾塔气流运动影响小,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第9题,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题号123456789答案
素养微专题(二) 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用于祈福。元宵佳节之夜,一盏盏点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徐徐上升,给夜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下图为“燃放孔明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正确表示孔明灯点燃后灯口下方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2.放飞孔明灯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为安全起见,必须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是( )A.晴朗多大风的天气 B.阴雨微弱风的天气C.多风无霜冻的天气 D.寒潮入侵时的天气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D.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4.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正确的做法是( )A.房前屋后都用石质铺路B.关闭屋后大门,开启房前大门C.房前屋后栽种常绿树木D.关闭房前大门,开启屋后大门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图甲)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图乙),完成5~6题。 eq \o(\s\up7(),\s\do5(图甲)) eq \o(\s\up7(),\s\do5(图乙)) 5.图甲中洱海上空等温面(海拔<2.4 km范围内)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6.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夜雨增多C.气温年较差变大 D.夜雨减少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7~9题。7.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8.“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9.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导流塔稳定性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C.吸附大气中的霾尘 D.提升集热棚内温度[答题区]素养微专题(二) 大气现象、运动的表现与应用1~2.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灯火最终加热了灯罩内的空气,灯罩内空气膨胀密度减小,膨胀的空气从灯火两侧溢出,而灯火处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最终推动孔明灯飞起。第2题,阴雨微弱风的天气,空气和地面相对潮湿,放飞孔明灯不易诱发火灾。3~4.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第4题,冬季会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加剧寒冷,为防寒,需要关闭后门,减少来自西北的冷风进入,打开前门通风。5~6.答案:5.D 6.B解析:第5题,由图甲可知,等温线在海拔<2.4km范围内,呈现上凸,说明湖区温度高于两岸,应为晚上,而由温度可知,温度较低,应是冬季。第6题,由材料可知,洱海的比热容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晚上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晚上多夜雨。7~9.答案:7.B 8.A 9.D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和文字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排出,再进行下一轮除霾。第8题,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更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无风状态大气水平运动弱,对除霾塔气流运动影响小,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第9题,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题号123456789答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