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细胞呼吸——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还原态氢([H])是还原型辅酶的简称,在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下面有关[H]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物H2O中的H原子都来自[H]
B.无氧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不彻底,不产生[H]
C.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H]是两种不同的辅酶
D.光合作用中[H]在类囊体上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
2、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可将细胞呼吸产生的丙酮酸优先转化为乳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表面发生了改变
B.肿瘤细胞的产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肿瘤细胞中存在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的酶
D.肿瘤细胞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3、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使机体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使其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身体健康。但高强度的运动会使线粒体体积增大、嵴断裂等从而导致线粒体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有氧运动时,不同细胞中的线粒体的有氧呼吸速率都相同
C.损伤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分解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
D.因为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长期的高强度运动也不会导致机体损伤
4、将活化的酵母菌放入含葡萄糖培养液的烧瓶中,培养液体积占烧瓶内空间的1/2,盖紧瓶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对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培养液出现气泡,则说明酵母菌肯定进行了有氧呼吸
B.若烧瓶中气体的量不再改变,则说明酵母菌呼吸停止
C.烧瓶温度的变化应该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保持不变
D.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培养液变灰绿色,则说明培养液中有酒精
5、呼吸作用的底物可以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呼吸熵(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下表是3种能源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的呼吸熵比糖类低,原因是油脂中的氧原子相对含量比糖类中的多
B. 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熵大于1
C. 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种子,若其呼吸熵为0.80,则说明该种子的呼吸底物是蛋白质
D. 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熵大于1,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 和C1间的电子转移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它能抑制病原体的细胞呼吸,但对高等植物基本无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氧基丙烯酸酯可能作用于病原体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B. 高等植物细胞呼吸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会产生丙酮酸和NADPH
C. 细胞呼吸不一定消耗氧气,但一定产生二氧化碳
D. 甲氧基丙烯酸酯可用于防治由需氧型真菌引起的农作物感染
7、我国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同时还要重视粮食储备,全力打造“大国粮仓”。下列关于现代储粮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控:控制环境中的气体比例,创造无氧环境抑制谷物的有氧呼吸
B.干控:控制谷物的水分,以抑制谷物、微生物、害虫的呼吸作用
C.温控:控制谷物的储藏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
D.化控:指利用少量药物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目的
8、生物体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分子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多。因此,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生成
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健康的人相比,上述比值会更低
C.富含脂肪的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会小于1
D.健康的成人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上述比值会大于1
9、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某植物种子细胞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O2浓度为0时,细胞仍能够进行细胞呼吸
B.b点时,有氧呼吸速率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
C.低温、无氧是储存植物种子的最佳条件
D.c点时,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
10、自动酿酒综合征(ABS)是指胃肠道中的酵母菌等发酵所产生的酒精浓度过高使人产生醉酒的状态,但患者在此前未曾有饮酒史。肝脏要对生成的酒精进行代谢,若上述情况长期维持下去,患者很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引起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酒精并释放少量能量
B.在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会发生[H]的积累
C.增加糖类等淀粉类食物可有效缓解ABS病症
D.ABS患者的内环境会发生改变
11、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PDH的活性受代谢物和可逆磷酸化的双重调节。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酮酸分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 丙酮酸可抑制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
C. PDH去磷酸化可导至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D. 丙酮酸与其产物可形成反馈调节来调控有氧呼吸过程
12、古人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慢走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运动强度为a时,人体所有细胞都只进行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
C.在运动强度为b时,肌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
D.随着人体运动强度的增大,细胞的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
1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若干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连接“c—a—b”、“d—b”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B. 检测酒精产生时,连接“d—b”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再从d取样
C. 若X为NaOH溶液,则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使装置e液滴向左移动
D. 若X为NaOH溶液,装置e液滴不移动、装置f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14、研究发现,金鱼具有一些与人体不同的细胞呼吸方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的乳酸转化机制可使其在缺氧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
B.图中途径④和途径③不会出现在人体肌细胞中
C.物质X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其一起产生的还有[H]和ATP
D.图中③和⑤过程产生的少量ATP可为金鱼细胞代谢供能
二、读图填空题
15、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的竞技运动,改善运动肌利用氧的能力是马拉松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请结合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摄氧量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骨骼肌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
(2)赛跑运动中,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呼吸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乙运动员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依据是:_________。
(4)比赛中沿途设有为运动员提供饮用水、饮料及其他用品的区域。运动员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使用。从迅速提升能量供应的角度,应选用含_________(无机盐/脂肪/葡萄糖)的饮品,理由是_________。
(5)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解释乳酸在肝脏中重新转化成葡萄糖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无氧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不彻底,但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的产生,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因此有氧呼吸产物H2O中的H原子都来自[H],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C正确;
D、光合作用中[H]在类囊体上经水的光解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用于C3的还原,D正确。
2、答案:D
解析: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转移,A正确;
B、肿瘤的发生是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累积导致了细胞分裂增殖不受控制,最后变成了肿瘤细胞,B正确;
C、肿瘤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其中存在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的酶,C正确;
D、肿瘤细胞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上完成的,产生水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还原氢的氧化过程,A错误;
B、有氧运动时,由于不同细胞担负的功能不同,因此,不同细胞中的线粒体的有氧呼吸速率不相同,B错误;
C、损伤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分解产物中有的可被细胞再利用,有的被排出到细胞外,C正确;
D、尽管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但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长期高强度运动也会导致机体损伤,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A错误;
若烧瓶中气体量不变,说明酵母菌呼吸停止,B正确;
一开始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量多,氧气消耗完则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烧杯温度先升后降,最后不变,C正确;
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D正确。
5、答案:D
解析:A、油脂中的氢原子相对含量比糖类中的多,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更多,则油脂的呼吸熵比糖类低,A错误;
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以需氧呼吸为主,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厌氧呼吸不产生CO2,则呼吸熵等于1,B错误;
C、只进行需氧呼吸的种子,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则呼吸熵等于1,若其呼吸熵为0.80,则可能是不同比例的糖类、蛋白质、油脂为呼吸底物,C错误;
D、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酵母菌需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进行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底物时的呼吸熵大于1,即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消耗量,则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甲氧基丙烯酸酯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所以它应该作用于第二或三阶段,A错误;呼吸作用产生的[H]为NADH,B错误;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途径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需氧型真菌含有线粒体,甲氧基丙烯酸酯能通过阻止病菌线粒体内的细胞呼吸,所以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型真菌引起的农作物感染,D正确。
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无氧环境会促进谷物进行无氧呼吸,不利于谷物的储备,储存时需要创造一个低氧环境来抑制谷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利于谷物储存,A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物质代谢及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细胞基本进行无氧呼吸,绝大多数果蔬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生成,A正确;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其细胞利用糖类的能力减弱,细胞会以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所以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较健康的人会更低,B正确;富含脂肪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主要利用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所以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C正确;健康的成人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但仍以有氧呼吸为主,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并不产生二氧化碳,故上述比值等于1,D错误。
9、答案:C
解析:O2浓度为0时,植物种子细胞仍可进行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A正确;b点时,O2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有氧呼吸速率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B正确;干燥、低温、低氧是储存植物种子的最佳条件,若在无氧条件下储存种子,种子将进行无氧呼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错误;c点时,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和O2浓度来提高有氧呼吸速率,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并释放少量能量,A错误;
B、在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在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经反应生成酒精和CO2,不会发生[H]的积累,B错误;
C、增加糖类等淀粉类食物会增加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原材料,不能缓解ABS病症,C错误;
D、ABS患者的内环境中含有酒精,内环境的成分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丙酮酸的分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ATP水解过程需要PDH激酶的催化,同时伴随着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可见丙酮酸可抑制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B正确;
C、PDH去磷酸化会恢复活性,即PDH去磷酸化过程引起的其空间结构发生的改变会导致其活性恢复,C错误;
D、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可见其产物可形成反馈调节来调控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在运动强度为a时,细胞中有乳酸的生成和氧气的消耗,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第三阶段,即消耗氧气生成水的阶段,B错误;
C、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运动强度等于b时,肌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C正确;
D、随着人体运动强度的增大,细胞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多,氧气消耗速率增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增强,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连接“c—a—b”可以创造有氧环境,且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澄清石灰水能够鉴定CO2,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同理“d—b”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因此连接“c—a—b”、“d—b”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A正确;
B、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检测酒精产生时,连接“d—b”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使葡萄糖被消耗完,再从d取样,B正确;
C、若X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所以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使瓶中氧气减少,使装置e液滴向左移动,C正确;
D、若X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装置e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无氧气消耗,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装置f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气体CO2,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在缺氧环境中,金鱼肌细胞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可以防止细胞生活的环境的pH降低而引起酸中毒,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A正确;
B、在人体内不会将乳酸转化为酒精,所以图中途径④和途径③不会出现在人体肌细胞中,B正确;
C、物质X是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其一起产生的还有[H]和ATP,C正确;
D、图中③和⑤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D。
15、答案:(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
(2)以热能形式散失;储存在乳酸中;转化到ATP中
(3)甲乙在摄氧量(运动强度)相同并较高的情况下,乙产生的乳酸少。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强(或随运动强度/摄氧量增加,乙乳酸值上升比甲慢)
(4)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被直接吸收(是主要能源物质),供能快,脂肪需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供能慢(或分解脂肪需要的氧多)。无机盐不供能。
(5)有机物和能量被彻底分解利用(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减少机体内有害物质积累
解析:(1)运动的过程中,骨骼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者均可产生ATP,产生的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剧烈运动的过程中,葡萄糖无论通过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用于合成ATP。无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首先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产生少量的能量,之后再进一步分解成乳酸。
(3)根据乙乳酸的含量低于甲可知,乙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因为甲乙在摄氧量(运动强度)相同并较高的情况下,乙产生的乳酸少。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强(或随运动强度/摄氧量增加,乙乳酸值上升比甲慢)。
(4)从迅速提升能量供应的角度,应选用含葡萄糖的饮品。一方面葡萄糖可以被直接吸收,供能快,脂肪需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供能慢;另一方面,脂肪的含氢量高,氧化分解脂肪消耗的氧气比糖类多,故为了减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的量,一般宜选用葡萄糖作为补充能量的物质。
(5)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解释乳酸在肝脏中重新转化成葡萄糖的意义有机物和能量被彻底分解利用;减少机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等。
能源物质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呼吸熵(RQ)
1.00
0.8
00.71
专题七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七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八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八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酶与ATP——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四 酶与ATP——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精练【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