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展开一、基础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精彩的节目终于亮相(xiānɡ xiànɡ)了。
(2)爷爷的喜好(hà hǎ)是种花养草。
(3)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pù bà)十寒。
(4)汤(tānɡ shānɡ)汤乎若流水。
2.读拼音,写词语。
pú xiě gāng qín yōu jìng má wū
chún shú qīng yōu qín jiàn jǐng xiàng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波涛汹涌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栩栩如生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微波粼粼
D.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约定俗成 嘎然而止
4.将恰当的组合连起来。
秀的 小路 戛然而止的 大海
微弱的 浪花 约定俗成的 方法
幽静的 面容 波涛汹涌的 海面
雪亮的 烛光 微波粼粼的 动作
5.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 ) 约定俗( ) 戛然而( ) 轻歌( )舞
画龙点( ) 笔走龙( ) ( )笔生花 ( )夺天工
(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 。
(2)这处古迹中的很多建筑都 ,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 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 。
二、积累运用
1.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 ) 约定俗( ) 戛然而( ) 轻歌( )舞
画龙点( ) 笔走龙( ) ( )笔生花 ( )夺天工
(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 。
(2)这处古迹中的很多建筑都 ,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 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 。
2.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把”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改陈述句)
(4)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转述句)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
。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说明《月光曲》的来历是有确切依据的。( )
(2)《兰亭集序》的作者是柳公权。( )
(3)“压轴、跑龙套、科班出身”这些词语都跟戏曲有关。( )
(4)《书戴嵩画牛》告诉了人们不要迷信权威、不懂装懂的道理。( )
4.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2)古语有云:“ , 。”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4)《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 的故事,赞扬了 。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高山流水”比喻 。
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戏曲种类。(至少两种)你对这些剧种有哪些了解?任选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我所了解的剧种有: 。
我最喜欢 ,对该剧种的介绍:
三、课内阅读。
(一)片段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⑶汤汤乎若流水( )
⑵巍巍乎若太山( ) 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片段阅读
月光曲(节选)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静—( ) 难过—( )
2.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说的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 )。(3分)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
A.贝多芬 B.皮鞋匠
四、拓展提升
(五)课外阅读
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课外阅读
贝多芬(节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多美呀!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这段文字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绝望中写的。
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他的同时代人就是这么描述他的)。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的脸焕发出一种个性的力量。他有着强烈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境遇面前屈服。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生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他号召人们积极表现人性,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有一次,当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上都反映了他的斗争精神。海顿作曲时通常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莫扎特则在他的创作中常常受直观主导。贝多芬与这两位前辈大师不同。这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会长时间地斟酌,准备好的主题材料常常被他推倒重来。据说,在谱曲开始之前,他的脑子里就记下了准备创作时用的构思和主题。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这样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所以,他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服——( ) 强壮——( ) 卑躬屈膝——(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4.文中写“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表现了( )
A.贝多芬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
B.贝多芬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
C.贝多芬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5.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
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去阿尔卑斯山……”爱丽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是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 )
2.“油然而生”的意思是 。像这样含有“然”字的成语还有 、 等。
3.《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 ”画出来吧。
4.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请写出你的理解。
五、拓展提升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只填序号)
理由: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①
②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①
②
(二)快乐阅读。
砸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 )戏 一( )戏 一( )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 ,现在专指 。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三)快乐阅读。
黄河大合唱
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②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③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④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⑤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权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⑦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⑧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⑨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⑩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bèi bēi)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gàn gān)粮袋,皮带上系(xì jì)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biàn pián)、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⑾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 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1.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第⑥⑦⑧⑨自然段中有很多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用“ ”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理由。(4分)
3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 、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 的队伍。(2分)
4.根据对短文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C.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D.短文的最后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画面,振奋人心。
统编版六上第七单元单元检测
【答案与解释】
一、基础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精彩的节目终于亮相(xiānɡ xiànɡ)了。
(2)爷爷的喜好(hà hǎ)是种花养草。
(3)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pù bà)十寒。
(4)汤(tānɡ shānɡ)汤乎若流水。
2.读拼音,写词语。
pú xiě gāng qín yōu jìng má wū
chún shú qīng yōu qín jiàn jǐng xiàng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波涛汹涌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栩栩如生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微波粼粼
D.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约定俗成 嘎然而止
4.将恰当的组合连起来。
秀的 小路 戛然而止的 大海
微弱的 浪花 约定俗成的 方法
幽静的 面容 波涛汹涌的 海面
雪亮的 烛光 微波粼粼的 动作
5.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 ) 约定俗( ) 戛然而( ) 轻歌( )舞
画龙点( ) 笔走龙( ) ( )笔生花 ( )夺天工
(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 。
(2)这处古迹中的很多建筑都 ,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 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 。
【答案】
1.(1)xiànɡ (2)hà (3)pù (4)shānɡ
2.谱写 钢琴 幽静 茅屋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3.C
4.清秀的一面容 微弱的一烛光 幽持的—小路 雪亮的一浪花
戛然而止的一动作 约定俗成的—方法 波涛汹涌的一大海 微波粼粼的一海面
5.交 成 止 曼 睛 蛇 妙 巧
(1)笔走龙蛇 (2)巧夺天工 (3)约定俗成 (4)妙笔生花
二、积累运用
1.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 ) 约定俗( ) 戛然而( ) 轻歌( )舞
画龙点( ) 笔走龙( ) ( )笔生花 ( )夺天工
(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 。
(2)这处古迹中的很多建筑都 ,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 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 。
2.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把”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改陈述句)
(4)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转述句)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
。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说明《月光曲》的来历是有确切依据的。( )
(2)《兰亭集序》的作者是柳公权。( )
(3)“压轴、跑龙套、科班出身”这些词语都跟戏曲有关。( )
(4)《书戴嵩画牛》告诉了人们不要迷信权威、不懂装懂的道理。( )
4.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2)古语有云:“ , 。”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4)《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 的故事,赞扬了 。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高山流水”比喻 。
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戏曲种类。(至少两种)你对这些剧种有哪些了解?任选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我所了解的剧种有: 。
我最喜欢 ,对该剧种的介绍:
【答案】
1.交 成 止 曼 睛 蛇 妙 巧
(1)笔走龙蛇 (2)巧夺天工 (3)约定俗成 (4)妙笔生花
2.(1)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2)①伯牙摔破了木琴,剪断了琴弦,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在伯牙的心里,他认为锺子期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②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之多。
(3)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就“完”了。
(4)姑娘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5)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纱”
3.(1)× (2)× (3)√ (4)√
4.(1)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2)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3)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高山流水遇知音 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京剧,昆剧、河北挪子、山东吕刷、黄梅戏等
京剧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它形成源于“四大徽班”进京,因形成于北家而得业,京剧表演成熟唱腔雍容华关,被誉为“国粹”“国剧”
三、课内阅读。
(一)片段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⑶汤汤乎若流水( )
⑵巍巍乎若太山( ) 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心志,情志。 (2)高大的样子。 (3)形容极短的时间。 (4)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高山流水 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二)片段阅读
月光曲(节选)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静—( ) 难过—( )
2.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说的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 )。(3分)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
A.贝多芬 B.皮鞋匠
【答案】
1.寂静 伤心
2.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3.BA
4.B
四、拓展提升
(五)课外阅读
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dé cháng
2.(1)C (2)A (3)B
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二)课外阅读
贝多芬(节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多美呀!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这段文字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绝望中写的。
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他的同时代人就是这么描述他的)。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的脸焕发出一种个性的力量。他有着强烈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境遇面前屈服。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生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他号召人们积极表现人性,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有一次,当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上都反映了他的斗争精神。海顿作曲时通常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莫扎特则在他的创作中常常受直观主导。贝多芬与这两位前辈大师不同。这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会长时间地斟酌,准备好的主题材料常常被他推倒重来。据说,在谱曲开始之前,他的脑子里就记下了准备创作时用的构思和主题。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这样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所以,他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服——( ) 强壮——( ) 卑躬屈膝——(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4.文中写“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表现了( )
A.贝多芬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
B.贝多芬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
C.贝多芬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5.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1.屈从 强健 摧眉折腰
2.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
3.这样写能够很快地把读者引入贝多芬的世界,让读者了解他的痛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4.C
5.因为贝多芬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经常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
(三)课外阅读
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去阿尔卑斯山……”爱丽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是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 )
2.“油然而生”的意思是 。像这样含有“然”字的成语还有 、 等。
3.《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 ”画出来吧。
4.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1.(1)弥留 (2)穷困潦倒
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示例:恍然大悟 焕然一新
3.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
4.因为正是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所以这首钢琴曲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
五、拓展提升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只填序号)
理由: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①
②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①
②
【答案】
1. ③ 因为它紧扣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2.示例: ①很多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 ②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
3示例: ①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 ②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
(二)快乐阅读。
砸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 )戏 一( )戏 一( )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 ,现在专指 。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答案】
1.出 台 场
2.长处 不足
3.戏剧演出不成功 事情办砸
4.B
5.《锁麟囊》《贵妃醉酒》《四郎探母》
(三)快乐阅读。
黄河大合唱
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②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③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④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⑤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权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⑦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⑧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⑨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⑩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bèi bēi)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gàn gān)粮袋,皮带上系(xì jì)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biàn pián)、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⑾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 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1.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第⑥⑦⑧⑨自然段中有很多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用“ ”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理由。(4分)
3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 、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 的队伍。(2分)
4.根据对短文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C.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D.短文的最后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画面,振奋人心。
【答案】
1.bēi gān jì biàn
2.画出: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
理由:化虚为实,写出了乐曲激昂的节奏,富有动感和激情,形象而生动。(所画句子为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且理由合理即可)
3.身上的装束 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 4.D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07、第七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07、第七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共21页。
第八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共25页。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共34页。